盘点:哥本哈根峰会十大看点和精彩瞬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33:13
    盘点:哥本哈根峰会十大看点和精彩瞬间 中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4分报道,被称为“二战以来最重要国际会议”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即将落下帷幕。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从贝拉会议中心传出的争吵声从未停止过。一些谈判陷入僵局,一些交锋过于激烈,一些发言近乎荒诞。为警示气候变暖对自己国家的危害,有人甚至泪洒会场;而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一些国家的代表甚至退出会场。那些狰狞的面孔、楚楚可怜的表情或者无奈的叹息仿佛都历历在目。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全球的“喧闹”代表着人类的进步,也会在日后警示着人们更加爱惜共有的地球。中国之声在此回顾哥本哈根峰会十大看点和瞬间,与您共同回味人类在为“拯救地球”上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和博弈。

  最意外的“搅局”:“气候门”真相难破

  11月17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电子邮件系统遭黑客侵入,3000多封有关气候变化的电子邮件被窃。由于这些邮件是几名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工作的研究人员撰写的,一些人质疑气候专家合谋操控科学数据制造气候变暖的假象,营造恐慌心理,然后从政府胡综合其他机构手中“骗”得了更多的科研经费。这件被称为“气候门”的事件,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前后一直被大家所提及,着实给大会搅了局。这场始料不及的“阴谋论”着实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费了不少口舌,多次与气候专家联合辩护气候变暖的真实性。

  最动情的场面:斐济女孩泪洒会场

  12月7日,哥本哈根大会开幕式后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幕。来自太平洋(17.06,-0.81,-4.53%)岛国斐济的女孩们从主席台的左侧进入房间,在主席台前举起了横幅,横幅上赫然写着:1000万人需要一个公平的、目标严格、具有法律效应的国际协定。其中一位女孩哽咽地说:“我们什么也没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这场“意外”的眼泪赢得了所有在场媒体的掌声。

  最不环保的会议:温室气体排放却最多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为历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一次大会,其中美国代表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去年的数倍。这次从本月7号进行到18号的会议将排放总计4.62万吨二氧化碳。路透社说,4.62万吨二氧化碳可填充1万个奥运会游泳池,相当于66万埃塞俄比亚人或者2300名美国人一年的排放量。

  最荒唐的发言:戈尔声称7年后北极没冰块

  有着“环保卫士”称号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14号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时说,气候学家马斯洛夫斯基博士的最新研究表明,5到7年之内,北极地区在夏季就找不到冰块了,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高达75%。但是,身为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气候学家的马斯洛夫斯基的回应却令戈尔陷入了万分尴尬的境地。马斯洛夫斯基说:“我不知道戈尔所引用的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我没有向他提供过那些数据。”不少专家指出,即便戈尔引用的数据是准确的,马氏“7年内北极基本无冰”的判断也是过于激进的,大多数气候学家的观点是20到30年以后北极才会基本上不再有冰块,因此戈尔的发言着实有点荒唐。

  最超前的忏悔:10年后奥巴马说“对不起”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际,哥本哈根国际机场一组新张贴的广告引人驻足深思。广告中,10年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等领导人两鬓斑白、面露愁容,为没能及时制止灾难性气候变化而忏悔。

  最愤怒的抗议:发展中国家代表一度退会

  发达国家上周“使尽各种花招”以阻止大会就《京都议定书》取得进展。这些国家竭力推动就应对气候变化长期合作行动展开谈判,无视各国历史责任不同,要求包括新兴国家在内所有国家承担相同减排义务。眼看大会实质性谈判时间仅剩3天,非洲国家气恼发达国家还在玩手腕。为抗议发达国家试图“杀死《京都议定书》”,由非洲国家牵头,130多个发展中国家代表退席以示抗议。

  最“抠门”的招待:与会人自掏腰包买食品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可能是记者参与过的诸多国际性会议中最“抠门”的一个,不仅没有礼品袋、公文包、纪念品,会场内所有的食物都得自掏腰包购买。想想几个月前的意大利八国峰会,还是在地震灾区召开,但却有丰盛的自助大餐、红酒、咖啡、甜点,随便吃喝。在眼下无节制消费甚至浪费而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样的“抠门”却得到了所有记者和与会人士的支持。

  最无奈的缺席:老贝被打住院取消行程

  遭人用微型雕像砸伤送院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原定本周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但因伤取消了行程。

  最无礼的“闹剧”:“丹麦草案”惹怒发展中国家

  每年的国际性大型会议,总有一些神通广大的记者能够提前搞到会议提案文本。这一回,英国《卫报》记者捅出个“丹麦草案”,在气候谈判的第二天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这份由英、美和丹麦起草的提案将部分发展中国家列入“最脆弱国家”,单独设立减排目标,企图以此分裂发展中国家阵营。为此,气候大会官方不得不出面解释说,大会进程中,总有三四个不同文本的气候协议草案在谈判各方中传阅,交流意见,“丹麦草案”从来不是气候大会的正式草案。

  最直接的交锋:中国要求美国深刻反省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一直被置于聚光灯的焦点中。由于各自所代表的阵营的利益不同,中美在会场上也展开了正面交锋。会议第三天,美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斯特恩刚刚走下飞机就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枪口对准中国,“公共资金,特别是美国政府的公共资金,绝不会流向中国”。他否认发达国家应该为他们在工业化进程中累积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埋单”,要求中国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目标。对此,中国毫不示弱。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当天下午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反驳,中国从来没想成为气候援助的受益国,反倒是发达国家应深刻地自我反省一下,为什么17年过去了,却仍不兑现他们在公约中的资金承诺?第二天,“深刻地自我反省”一词成了西方媒体引用最多的语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