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将使中国经济走向紧缩[兴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04:19
加息将使中国经济走向紧缩加息将使中国经济走向紧缩
今年以来,为了控制金融泡沫和控制物价,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宏观调控,央行动用政策工具的频率和力度也是罕见的,不断调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收效甚微。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表示,明年要执行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严防经济过热。
宏观调控必须统筹兼顾、运用多种手段,严格掌握好力度,严防国民经济“硬着陆”,否则频繁的加息政策就是国民经济走入衰退和萧条的先声,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触动了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金融学中有一个三难命题即在一个开放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利率、汇率和自由的金融政策三者不能兼顾,所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必须是多方面的,单一的利率杠杆,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预期的作用恐怕难以发挥;甚至有可能其反作用。面对非常复杂的国民经济,并没有一种可以做到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如果CPI上升就调高利率,否则就调低利率,那么未免就把宏观挑控看得太简单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就可以做出那样的决策,还要这么庞大的金融监管、决策部门做什么。
CPI指数只是见接反映经济走势的一个指标,并不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特别是结构性差异。国家发改委已经表示当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并不是全面的通货膨胀。今年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同比上升4.4%。但是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3.8个百分点(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6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升降相抵,对价格总水平基本没有影响。
因此,今年消费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的波动,大多数行业比如电子行业仍然是供过于求,说经济全面过热还为时尚早。
由于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季节性和周期性,银行的政策工具对其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说利率和准备金利率对小母猪、小母牛的生长发育不会起任何影响。因此,今年以来央行为了平抑物价和抑制经济泡沫,连续提高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实际上收效甚微。而高利率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肉、蛋、奶等食品价格上涨是前两年畜产品生产过剩和销售危机带来的必然反弹。前几年生猪、奶牛等生产一直不景气,去年上半年已经到了很困难的程度,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倒奶”的危机。因此养殖户比如养猪户纷纷削减存栏量(包括繁殖母猪的存栏量),这又造成市场上猪肉供应增加,形成了一种价格假象,使生猪存栏量(包括母猪存栏量)低于适宜的水平后还在下降。加之以后疫病流行,造成今年生猪的存栏数量已经很低,猪肉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开始暴涨。当然价格信号的作用下,很多已退出生猪生产的农户又决定开始养猪了。但不幸的事情出现了:市场上已经没有足够的母猪来繁育仔猪,所以母猪存栏量又开始回升。虽然这从长远看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发展,但无疑会减少当前的猪肉供应量,这又是一个错误的价格信号,使猪肉价格和生猪存栏量双升高。但是即使有大量的母猪补仓,小母猪的成长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等它们产下第一窝猪仔那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小猪仔育肥也需要6个月的时间,所以当前的市场信号产生作用至少需要20个月的时间,猪肉价格不无很快的下降,在这样的价格信号作用下,生猪存栏量特别是母猪存栏量会继续增长,这又为下一次价格波动创造了物质条件。牛奶生产的波动也是这样,由于去年牛奶生产过剩以致于“倒奶”,养奶牛赔钱,养殖户开始杀牛卖肉,以致于今年以来奶源不足。但是牛生长得比猪慢,奶业恢复可能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而且更为严峻的是:目前的政策已经蕴藏了08-09年肉、蛋、奶再一次由短缺转为过剩的风险,因为须知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是很难通过库存增加来调节,因为需知猪长大了肯定要宰,母牛有奶你也不能不让人家产。届时CPI将下降,甚至为负,就像几年前的一样。但势必又会产生新的杀猪、杀牛的危机,又蕴含着CPI再次大涨的可能性。
而且利率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利率的上调和实际货币供应的减少;已经打击了被受能源、原料涨价困扰和市场有限的工业制造业,打击了它们的盈利能力,造成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加剧了资金流动性的风险。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制造业企业比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关门歇业,这就是经济衰退的警报。
不仅如此,由于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利率政策未必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控制物价的作用,甚至相反,还会进一步加剧资金的流动性过剩。虽然和CPI相比,目前仍为负利率,但是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和近临日本相比,中国的利率被高估,在加上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这无疑为国际游资提供了一个好的套汇套利的题材,中国的高汇率维持越久,海外的资金特别日本资金就进来,用各种手法贷到企业手里。央行利率越高,海外跟进的也就越多,通过利率工具还控制资本流动性的预期也会落空,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以房地产和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一直是中国资本流动性的蓄水池。但是目前中国资本品的价格已经接近天花板,如果不顾一切的推动资本品价格上涨会造成民意的极度反弹;但是不涨,银行利率提高以后无疑会产生一种挤出效应,让数以几十万亿元的巨量资本,能忍受比银行利息低的多的股息、房租多长时间,出现恐吓性的抛售只是时间问题,而且银行利率越高,大规模抛售暴发的越早也会越剧烈,这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的重演:这就是中国宏观调控的困难所在。因为经济人都是理性的,面对银行高利率的诱惑,谁还会在股市、房市里担惊受怕,甚至忍受资金缩水呢。但是所有的个人理性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非理性,这也是金融泡沫形成和崩溃的主观原因。
如果说股市的崩溃还只是投资者个人的损失,打击的是个人的消费能力,因为股市本质上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有人受损失,就会有人受益,肉总是烂在锅里,社会总财富未必会受到多少损失。但是以抵押贷款支持的房地产景气的破灭,就必然会伴随大量社会财富的灰飞烟灭,或许这些财富本身并不存在,只是一些账面数据而已,甚至连账面数据也不是,只是一系列的电子符号。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可能70%-80%都来自银行贷款,当然这些是以房地产商开发的土地以及在建住房为抵押的,房地产商以房屋销售款偿还银行贷款,而购房者的房款又有70%-80%来自各类借款与贷款,当然这也是以房屋与土地为抵押的,这样的话,一套房子就被房地产公司和购房者两次抵押给了金融机构,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流动本质上是银行将钱从左手转移到了右手。银行贷款或社会资金注入后,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消费,另一部分则形成超额利润又回到银行系统中,成为了新的贷款资金的来源,表面上存贷两旺,金融事业蒸蒸日上。而实际上确实大量资金发生凝结,一遇到风吹草动貌似巩固的金融系统就可能一下子垮掉。美国已经自食这种政策的后果,盲目扩张引起的次贷危机。中国金融的抗风险能力未必会比美国更强大。虽然国内银行的呆坏帐比例已经有显著的降低,但主要是靠做大贷款盘子取得的,新增加的贷款中主要是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市场或者整个宏观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大批地产商破产或者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虽然银行名下可以增加许多资产,但是因为房地产价格已经下降,银行将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或者坐视大量的资金凝结在房地产中,听任资产的流动性严重下降,或者为了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忍痛清仓,低价抛售手中的现房,而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金融机构的破产,20世纪最后10年日本金融业受到的巨创,殷鉴未远。而且房地产业一旦萧条,必然会拖累建筑、建材、能源原材料等一系列的行业,这些行业正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新增贷款的使用大户,如果这些行业全部冷却,不仅会使国民经济增长乏力,也会连带使金融业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危机。如果金融业的流动性危机使居民对银行信用失去信心,而爆发挤兑风潮,金融业必然崩盘,社会经济也将面临深刻的调整。
十年来积累的矛盾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而且拖的越久反弹也会越剧烈。就象射精一样,高潮和快感过去,该出来的总该会出来,伴随而来的却是长时间的疲软。
目前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已经很小,从紧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可能很难控制CPI(这个原因我已经分析过),而打击制造业企业的赢利能力,造成造成大规模的企业破产与倒闭和对资本产品的恐慌性抛售,而连带金融业出现抵押贷款危机,那样金融和经济已经进入紧缩。在未来8-12个月中,中国经济有可能由扩张转为收缩。这虽然不是我们希望见到的,但是有些东西改出来的时候肯定会出来。
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