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UU谈摄影系列(17)——构图(基本原则之二)-蜂鸟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55:44

(一)构图的基本原则之二——确立结构中心

可以这样说,黄金分割法只适合于单个的拍摄对象,如果我们所拍摄的是一组群像(山川河流,风光建筑,风土人情等),黄金分割法就不太适用了,这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如何来确立结构中心,让结构中心处于黄金分割位置上,所以确立结构中心的构图思维其实与黄金分割法还是有着本质上的联系的,不过在外在表现上不那么突出罢了。

用取景框把所要表现的对象框到一个画平面之后,这个画平面就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单位,成了作者心目中想要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天地。如何把这个新天地规划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而又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当然是抓住问题的关键,高屋建瓴,安排好内容和结构的中心。当我们拿起相机来拍摄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拍什么?什么才是你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一幅画面上应该有一个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画面的框架结构就以保证这个主要对象的醒目突出为目的,画面上其它的景物都就服务于主要对象的表达。立主体,明主次,艺术创作中都重视这一创作原则。

如果你想表现一位将军,那么取景框要对着这位将军,把其轮廓与姿态作为主要对象而包括在框架中,士兵则退为次要表达对象;如果你想表达的是母与子之间的感情交流,那么最能体现母子之情的神态呼应部分就是主要对象;如果你要表现的是一群人或一件事,也应把他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包括在框架之中。所以,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或一群人,只要作者心中确定为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就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用框架框住,成为内容的中心。

(二)确立结构中心在构图中的实例应用

在一些画面中,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是统一在一起的。这样的中心被我们称为“焦内”,其实也正是我们对焦的中心点,比如拍一个人,一个情节的对象,画面景物简洁,用框架框在画面上,它们既是内容的中心,又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如图(1)所示。



图(1)《织》

作品《织》的画面中心是一只蜘蛛,内容的中心就是这个小动物本身,结构中心当然也是它,处于框架右上的黄金分割点上,能一眼就让观众明白这张照片的主体与主题。

但是,在某些景物众多的画面中,内容是由多景物组成的整体来体现的。这时,为了使景物的各个部分相互响应,联结成一个整体,就需要有一个结构中心。它通常由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别优势的对象来担任,或者由于它轮廓有力,或者色调突出,或者地位处于主导等等原因,使其在景物中具有前呼后拥,照应全局的能力,使画面趋于统一。

比如在拍摄风光照片时,由于景物较多,为了取得景物的响应与协调,善于摄影的人总是能从“框”进画面来的景物中找到一个“领导”,让它把画面上的各个部分统帅起来,或者是一座塔,或者是一座桥,或者是几颗挺拔的树,或者是一条移动的船,或者是一座高出群峰之上的山峰……将它们置于框架中有利的位置(一般这个“有利”的位置常常就是黄金分割线左右)上,以它们为中心来结构画面,使其他景物有朝它奔趋会聚之势,那么这幅风光照片将具有一种整体感。如图(2)所示。



图(2)《绿洲》

上面这张风光照片很唯美,整个画面清丽平静,色调华美,构图上多以横线条为主,产生稳重幽静的视觉感受。但如果我们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整个画面的构成元素有浓云,有湖水,有起伏的小丘,有几处绿洲,但绿洲是这幅照片所要表达的视觉中心,这片绿洲应该是“领导”,整个画面的其它元素均为此而服务,芳草萋萋,可以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在结构一些较大的人群场面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在这群人组成的众大场面中找出某个具有典型意义和鲜明形象特征的对象,作为画面的结构中心,将他(她)置于有利的位置上来统帅全局。如果用这样的形象为中心来剪裁一定的人群场面,就能使画面上既有一个体现中心形象,结构上又能做到有重点,有烘托,给人的印象才会完整和深刻。如果画面上没有一个重点的形象,画面就没有主次,缺少起伏,就会使本来很热烈的场面变得索然寡味,从而失去表现力。相反,如果恰到好处地抓住瞬间,使主体得以突出,就会使画面严谨而富有表现力,如图(3)所示。



(图3-1)《冷漠》(抛弃稿)



(图3-2)《冷漠》(最终稿)

图(3)的照片是《冷漠》,摄于步行街,那天我在步行街随拍,见到一伙人围在一起。我当时在二楼的长廊上,透过人群,看到人们围住的是一个小女孩,这个女孩是个中学生,因为生活受阻,再也上不起学,因而在此处乞讨于众人。人们全围上来,但看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能付诸行动,我当时举起相机,拍下了第一张,但当时就感觉效果不太理想,由于栏杆的阻挡,乞讨的女孩只在画面左下角占据了很少的部分,且表现不完全。这时,人们纷纷离开了,我灵机一动,立即把相机设定为小光圈,把相机抵到栏杆上,长时间曝光,离开的人出现了虚影,恰好表现人迹匆匆,世态炎凉这样的主题。现在归纳起来,就是第二张照片处理好了重点对象(其实女孩是视觉重点,离开的人是心理重点,这个原理后面将会讲到),因此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的表现力的。

(三)视觉焦点与心理焦点的问题

常常见到一幅照片很成功,构图妥当,照片清晰,但看完后总感觉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有的人当时就评论了:“没有焦点”,随后有人反驳,整个照片很清晰啊,为什么说没有焦点呢?其实我明白评论者的意思,是这幅照片中缺少心理上的焦点,就是说,虽然在构图上也似乎在围绕着一件事情展开,但事情的关键却没有表达出来,这样的照片在人的心理上觉得不能打动人,因此也可以称为“没有焦点”,只不过这焦点指的是心理上的焦点,并非构图上的焦点。

其实有些比较有创意的构思,常常这样去做,现实构图上的清晰点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而虚化了的地方却在隐约表达出一个故事,这样的照片更含蓄更耐看,这样的照片是有焦点的,焦点恰恰在虚化之处,请看图(4)所示。

图(4) 自拍

这张照片是在表现一个MM对着一部小DC在自拍,神情专注,憨态可掬。按理说,趣味的中心应当在自拍的人物身上,应该侧重表现她当时认真的神情,如果这样拍也无不可,但出来的照片恐怕就落入一般化了。当然你也可以用小光圈大景深,把DC与主人公全清晰地表现出来,这种拍法是最没有意思的,可以说是俗不可耐。作者偏偏让DC清晰而人物虚化,人物的神情的表现让你感觉到似真还幻,这样才会更大地调动观赏者的想像力与思维的积极性,无疑这种拍照的构图方式是别出心裁的。

以上内容转自蓝天摄影网。

博主郑重申明:凡是关于摄影技术技巧及基础知识类的文章,如非特别说明,均非本人原创,都来自于网络转载,感谢原作者的无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