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2:21:56

关于银子到底价值几何,今人大多毫无概念,经常犯错误。很多电视剧尤其可笑,描写古人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这些荒唐的情节,显示了创作人无知以及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甚至包括金庸这样的大师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些错误荒唐严重到什么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主要为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