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历史的河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36:06
山中迷窟 < 上一篇下一篇 > 清风依依徽州韵
漫步在历史的河边
孤舟独钓    发表于: 2010-09-21 17:31 来源:原创  X度:0  浏览:(356)  评论:(29)
收藏 |复制地址 | [举报此文章] | 大中小 |  引用 删除 修改
提起安徽的寿县,除当地人外,恐怕都比较茫然。再说到“淝水之战”,学过点历史的多多少少会有些印象。但若说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大概人人都熟悉了。连“文革”中样板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施展妙计诓胡司令前,都板着脸儿,端起胳膊,一字一板地唱着:“风声鹤呃呃——唳,引诱敌人嗯来哎——打啊——枪……”可见其尽人皆知的程度。这些成语,都与寿县有着关联。
寿县的古城墙近些年修葺过,城楼檐角飞挑,垛堞缝泥犹新。但砌垒城墙的砖石,许多久经风雨侵剥,苔痕斑驳,色泽颓黯,明显还是旧物。登上北城门望去,不远处是青葱的八公山,隐约可见丛林中探出的楼亭。山与城墙之间,淝水静静流向东南,柔缓得几乎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河边随意长着一片片菖蒲、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堤坡长着被水淹了根部的柳树、杨树。与我们昨天过的淮河,明天将过的长江相比,它实在是条小河。正是夏季水盛时节,河宽也就百米左右。流经古城墙后,河的两岸,展开了阡陌相连的广阔稻田。旷野上有微微清风,柳枝轻拂,蛙鸣鸟飞,一派安静祥和景象。
公元前164年,刘邦16岁的孙子刘安承袭了父亲刘长淮南王的封号,都寿春,就是现在的寿县。这一年,距他父亲因谋反被废封号谪徙蜀郡,途中绝食而死,刚好10年。刘安贵为藩王,却与那些骄奢淫逸的王公贵胄有所不同。据《史记》载,年青的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他广求人才,礼贤下士,各地士子纷纷来投,寿春成了文人荟萃之地。刘安和门客一起,读书研讨,著书立说,其作品最著名的,是在先秦道家思想基础上综合诸子百家精华而成的鸿篇巨制《淮南子》。其书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中书”8卷,20余万字,现在留传下来的,只有内书21篇,依然是今人研究先秦至汉时期文化的重要著作。刘安的另一爱好,是在寿春的北山炼丹。门客里与他共同炼丹过从甚密的8人,被人称为“八公”,北山也被后人叫做“八公山”了。据说刘安炼丹时试验丹料,歪打巧着,点出了白花花的豆腐,为中国餐桌增加了一样流传千年的美味,所以民间将刘安奉为豆腐的发明始祖。著书留名,刘安大概有此心愿,因点豆腐留名,他肯定做梦也未料及。
前122年,因两个门客和自己的孙子告发,刘安和父亲一样,背负“谋反”罪而死。《史记》载,汉武帝“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淮南王自刭杀”。派来抓他的大臣手持象征皇权的符节,还未到寿春,刘安便自刎了,时年58岁。对他的死,民间传说却是另外版本,称刘安听说来人抓他,赶忙和家人吃下炼的丹药,便羽化成仙,升上天去。剩下的药被他家养的鸡狗所食,竟也飘飘然随他飞上了天,给世人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这自然只是传说,《史记》、《资治通鉴》都记得很清楚,刘安的老婆儿子,连带参与“谋反”的亲族臣属门客数千人,皆被诛杀。淮南藩国也被撤销,改为中央直管的九江郡。至于刘家的鸡犬,史料自不会提及,当年的淮南王府,会养鸡犬吗?我猜若真有,大抵也是鸡飞狗跳后,被官兵们捉杀充腹了吧。
刘安实是个不幸的人。聪明灵慧,读书写作,本可以一学有所成的才俊留名世间,却偏偏生在帝王家,使自己的人生与斧声烛影、阴谋血腥相伴。人们只知他荣耀时鲜衣怒马,如在九霄云上,却想不起他倒霉时受斧钺之诛,连同家人亲友都打下十八层地狱。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是“一人遭殃,祸及鸡犬”。再想到武则天残杀亲族,并给其中一些人改姓为“蟒”、“蝮”、“枭”、“虺”,雍正将兄弟改名“阿其那”、“塞思黑”,谓之猪狗,囚禁折磨致死。平常百姓人家的兄弟亲戚之间,争吵打闹会有,砍脑袋冠恶名,怕很难有此殊荣。还看过一些文章,说刘安和父亲的“谋反”,都属故意诬陷。千年岁月过去,内中的幽曲是非,专家们再钩沉稽古,恐也难弄明白。我只能在心中暗暗为他的命运叹息,不论读不读《淮南子》,豆腐毕竟是吃过的。
八公山上,据介绍修建了刘安的“升天台”,想必和许多地方搞的那些附会发挥的现代“古迹”差不多,只是越新的越富丽堂皇罢了,没多大意思。不如在古城墙上眺望青蒙蒙的八公山,还能在想象中感受一点岁月的苍远。
刘安和门客们曾经鼓捣出过豆腐的炼丹炉被推倒后,八公山顶的白云悠悠飘过500多年,山下的淝水河边又上演了一幕刀光剑影的历史大剧。
383年8月,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发兵攻打偏安东南的东晋,《资治通鉴》载,“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10月攻占寿县,当时称寿阳,苻坚本人也抵达了寿阳。执掌东晋朝政大权的宰相谢安,派出自己的弟弟谢石,子侄谢琰、谢玄率晋军主力8万迎击。11月,晋军前锋5千精兵到达寿阳东10余里的洛涧,一鼓作气,消灭前秦军1万5千人,晋军乘胜直逼淝水东岸。苻坚闻讯疑惑,和其弟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这就是“草木皆兵”的来历。现在站在寿县城头望八公山,草木青葱,怎么也看不出像人群模样,看成兵阵,只是苻坚心理作用使然。
前秦军紧沿淝水西岸布防,晋军不易渡河。谢玄用激将法派人至敌方说:“你们逼水布阵,是搞持久战,不是想速战速决。如你们稍稍后退,让我们渡过河来,一决胜负,不是很好吗?”苻坚认为自己比晋军强大得多,待晋军半渡之时强势攻杀,定可取胜,同意了这个请求。谁知大军一退,就陷入混乱,指挥也失灵了,晋军乘机渡河勇猛攻击,前秦军的后退迅速变成溃败,将士争相逃跑,互相践踏。苻融拍马督巡,想阻止退兵,不料马被撞倒,人被晋兵所杀。苻坚中了流箭,单骑逃至淮北,“潸然流涕”。前秦溃兵拼命奔逃,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风声鹤唳”从此成为形容魂飞魄散的成语,淝水之战也成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这场大战,从军事角度分析,话题可以有许多,不说也罢。它的历史意义,人多说保存了中华文化使其得以延续发展。前秦是鲜卑和氐族政权,东晋是中原南渡的汉族政权,故有此义。漫步淝水岸边,我却心生异想,如果前秦胜利了呢?果真胡服左衽,中华文化就会灭亡了吗?中华文化包含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作为主体的汉族文化,形成过程中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汉文化更对其他文化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说过,在中国内部,军事上,进化深的社会或会为进化浅的社会征服,文化上,则总是进化浅的社会,为进化深的社会同化。前秦的鲜卑,汉化程度已经很高,隋唐之后,进入中原的鲜卑就完全融入汉族了。淝水之战约200后年统一中国的隋朝,它的基础不也是鲜卑建立的北周吗?曾入主中原的满族,给人的印象是讲礼仪,“规矩大”,成都古建筑文化色彩浓郁的“宽巷子、窄巷子”也是当年“满城”遗址。然而满族入主中原前,却远不是那么回事。阎崇年先生写努尔哈赤的《天命汗》一书里,摘录了明末朝鲜南部一名官员,到努尔哈赤初称王的建州“佛阿拉城”拜访,回朝鲜后所写《建州纪程图记》里的描述。此城居民千余户,城垣“高可十余尺,内外皆以粘泥涂之。无雉堞、射台……城门以木板为之,又无锁钥……上设敌楼,盖之以草”,努尔哈赤住的内城也很简陋,建筑有的覆瓦,有的覆草。努尔哈赤在中厅设宴款待朝鲜客人,酒行数巡,努尔哈赤高兴地加入助兴的舞队,“自弹琵琶,耸动其身”。为努尔哈赤执掌文书的是汉人龚正陆,“……本上国(明朝)人,来于奴酋(指努尔哈赤)处,掌文书云,而文理不通。此人之外,更无解文者”。龚某代努尔哈赤写给朝鲜国王的信中称:“我屡次学好,保守天朝九百五十于(“余”之误)里边疆。”阅读之下,哪有多少“文化”可言?我的感觉就像看到了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此时为1596年,距八旗铁骑入主北京仅只48年。后来满人的“规矩”、文化,正是汉文化作用的结果。反观近代以来国民性,时时显出令人痛彻心肺的孱弱、猥琐、犬儒一面,有时不禁忿然作想,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多有几分“胡人”的豪放、狂悍、霸气,未尝不是好事!
离开寿县的几天后,来到六朝古都的南京。因为看过淝水古战场,余兴未泯,专门又来到秦淮河边乌衣巷遗址,转悠了一下大战总策划人谢安居住过的地方。刘禹锡有诗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因东吴时驻扎了穿黑色军服的军人而得名,东晋以王导、谢安为代表人物的王、谢两大家族都曾在此居住。谢安为东晋大名士,长期隐居会稽东山,时局危难时复出,“东山再起”便是因此而生的成语。淝水河边箭镞如雨,战事正酣,谢安却在乌衣巷家中厅堂摆棋,与客从容博弈。报捷驿书至,他看后搁放一边,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询问,他平静答道:“小儿辈逐已破贼”,尽显名士风范。不过内心喜悦,自不消说,棋毕回内室,激动中在门槛上碰断了木履的齿,还不知道。过去的乌衣巷早不存在,现在只是为旅游开发而重建的短短一段。巷旁的秦淮河,和夫子庙一起,成了南京旅游的特色景点,游人纷沓而来,品南京小吃,看秦淮夜景,喧闹非凡。
淝水河边的沃野,细细挖寻,或许还能找到当年大战遗留的生锈箭镞,秦淮河边曾经飞入王谢府邸又飞进百姓小院的燕子,却是消匿天外,早已看不见踪迹了。

淮河

寿县古城墙南门

东门

东门下的旧城墙

北门


在北门上眺望八公山


城墙下的淝水河

北门瓮城

寿县旧城城里

古城墙外面建的新城

淝水河,当年晋军渡过的大致就是这一段

淝水岸边的田地,当年的战场


要过铜陵长江大桥了

铜陵段的长江



南京古城墙


南京古城墙北门,虽建的朝代不同,但晋军抗击前秦的军队大概也是从
这一带出发的吧

秦淮河

新建的乌衣巷


乌衣巷里的王、谢展览馆
系统分类:历史·人文
标签:交通   畅游
推送:金碧坊 驴游云南    归类:综合
关键词扩展阅读:
山中迷窟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