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 --昨日de 帝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01:48
突厥 昨日帝国
所属栏目:延伸课本版 发布时间:2005年4月6日
【打印本文】【字体:大中小】【关闭窗口】


历史的天空:顺着牧民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了石碑,上面写满看不懂的符号,它们会像武侠小说中的藏宝图那样把人们引向富可敌国的财富吗?然而这些密码不过刻划了一个突厥可汗的功绩罢了。阳光下,牧人的头像在石碑上留下一个夸张的剪影,欲言又止。突厥石碑黑色的变形慵懒地躺在草地上。不远处,有一个蒙古人背着手离去,此刻他在想什么?无奈、回味还是期冀?谁知道呢。我摁下快门。蓝、红、绿、褐、黑五色连同无数的猜想瞬间定格。耳边仿佛响起消逝在风中的传说……

1000多年前的一天,唐朝都城长安的街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商贩的叫卖声和行人的谈笑声不绝于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忽然,一队人马渐行渐近,奇特的装束十分抢眼:为首的年轻人,乌黑的头发编成辫子披散在脑后,眉宇间透出英武气概。他身着华丽的羊皮大衣,脚踩镶嵌银丝花纹的马镫,胯下的黑棕马格外健硕,每走一步都掷地有声。尾随其后的人也是一律披发骑马,飘逸洒脱。
在开放的唐代,人们早已习惯了身边时不时出现的“老外”,但这支充满异域风情的队伍还是引发了人群的小声议论:他们是突厥人吗?却明明长着和你我一样的面孔。那个英俊潇洒的年轻贵族又是谁呢?
大唐“哈突族”
李承乾回到宫殿里,回味着刚才的一幕:当他和随从们出现在长安最繁华的街头时,他从人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惊异和羡慕。想到这里,他就万分得意。离他不远的地方,八尺高的铜炉支起六格大鼎,火正旺,水已沸。
几个突厥人打扮的下人牵进一只山羊。只见李承乾一把将羊摁倒,一手抓住两只前蹄,一手将羊胸口处毛拔掉方寸至露出肉皮,用刀切开2寸小口,抠破胸隔肌肉,钩断大动脉,羊死而滴血不见。
远在漠北的突厥人当然不知道,千里之外宿敌唐朝的皇太子会对自己的文化顶礼膜拜。和今天“哈韩”、“哈日”的流行相比,李承乾早就把“哈突”演绎到了极致。《资治通鉴》记载:
太子承乾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服饰;他专门挑选了一批长相类似突厥人的随从,五人为一个部落以便发号施令;他把头发编成突厥人的样子,领人放羊;他不愿住富丽堂皇的宫殿,而愿住在帐篷里;他杀羊的技术一流,连吃肉都像突厥人那样,用刀直接割。
然而皇子的作为不过是唐朝时民众流行趋势的一个极端反映罢了。
传说突厥这个民族起源于狼。公元552年,突厥人以对柔然的战争为契机,建立了突厥汗国。世代打铁为奴的民族,从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上出走,走向更广阔的草原,创立了匈奴之后游牧民族间的另一个帝国神话。
人们总是习惯对强者充满了羡慕与敬意,这种感情最后就变成对强者的模仿。“哈突族”也是一样。在战争和短暂的和平中,突厥的文化渐渐渗透到中原地区,加上唐人对异域文化具有相当的宽容和豁达。大唐的老百姓和达官显贵都把说一口流利的突厥语、穿一身纯粹的突厥服、娶一个突厥老婆当作是最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或许,“哈突族”的出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突厥帝国曾经强大过。
隋炀帝的耻辱
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十八日清晨,西风大作,多肃杀之声。一面绛蓝色的汗旗在风中猎猎飘动,横扫于天际,上面金色的狼头逼视着远处的雁门本城(今山西代县)。
一队结实厚重,面相凶猛的突厥士卒,奔踏过骆驼草,枯草尖利,划破裤管,溅血草根。雁门本城上,隋军内卫源源不断地搬着捆箭、擂石、滚木,木石硬糙,磨破手掌,染血城牒。城内,惊恐的百姓将家中可用于抛砸之物都搬运到了城楼上,血雨腥风即将袭来。
号角吹响,擂鼓震天。城外,杀声不绝于耳,狼旗下,突厥大队人马挟连破雁门郡39座城之余威,一举突破隋军数日来修筑的防御工事,隋军阵地上的弩楼、车箱、兽圈被付之一炬,浓烟充斥天地。
突厥兵临城下,无数云梯已经蓄势待竖,第一波兵士涌上来,凶悍非常,犹如群狼腾身而跃,直扑城门。 “放!”隋军的队正一声令下,内卫弩兵射出排弩,密集的箭矢犹如雨点一般从城楼上倾泄而下。突厥兵顶着箭雨,竖起云梯往城墙上爬,口中衔着弯刀,辫发逸动,不顾死活地往上攀爬。巨大的擂石和连绵的滚木从高处甩下,硬生生把突厥兵砸落地面。城楼上的隋军也死伤无数,骁果营的士兵举牌挺矛,浴血顽抗着。四面城楼成为了一处人间的炼狱……
“万能的腾格里,请让我的夫君尽快退兵吧!”突厥牙帐中,始毕可汗咄吉世的可贺敦(皇后)——义成公主正在祷告,她是隋朝派去和亲的公主。
始毕可汗脸上笼着一层傲气,盖不住深处压抑着的愤怒,“杨广,你先是离间我与叱吉弟弟的感情,要分割我们的土地,不成后居然诱杀我的谋士。好!让你看看大突厥狼族给你的礼物!”
时值隋炀帝北巡,始毕可汗抓住机会率领数十万精锐骑兵突袭,将炀帝包围在雁门长达32天之久。束手无策的隋炀帝面对兵临城下的突厥人,竟绝望地大哭,眼睛都肿了。所幸东都和各郡的援兵及时赶到,加上义成公主谎报北边的铁勒人骚乱,始毕可汗终于在9月下令撤围,炀帝这才躲过一劫。
雁门之战成为高傲的隋炀帝心中永远的痛。与此同时,新的历史格局也在悄然成形。如果说之前始毕可汗只是一味地抵御隋朝南侵势力的话,自此以后,从突厥汗国分裂出来的东突厥就成了北方边境上的“太上皇”。
今天,我们可以从《太平寰宇记》中找到当时东突厥盛极一时的证据:“东至辽海以西……南至沙漠,北至北海五千里”直到唐朝初年,北方的割据势力大都奉东突厥为主,即使唐朝的缔造者李氏家族,也是凭借着东突厥的支持才开创了大唐盛世的。
前进!丝绸之路
东突厥人并不满足于欧亚霸主的地位,扩张的天性让他们悍然向中原挺进,穿越蒙古高原长驱直入。同时,突厥的另一支部族西突厥也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壮大起来,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它控制了从波斯到唐朝之间的广阔领土,在开辟疆域的同时,也攫取到了另一个更宝贵的财富——丝绸之路。
公元627年,历史上著名的玄奘和尚从长安出发寻找佛理,当他翻过天山,进入西突厥的领地时,见证了丝绸之路给西突厥带来的繁荣。
他为这里马匹神骏、罗绮遍地的景象深深震撼。“统叶护可汗身着绿色的绸缎外袍,头发蓬松,额上束着一条一丈长的丝带,直垂到背后。他左右站着200名官员,都身着锦缎质地的华丽的民族服饰。外面的队伍骑着马和骆驼,穿着精致的毛皮服装,佩着长矛、旗帜和弓弩,长长的队列一眼望不到尽。”
“统叶护可汗在大帐里接见了玄奘,帐篷装饰着金色的花朵,光芒灼目。在他面前,群臣端坐在席子上,穿着刺绣的丝绸,排成长长的两列;他背后则是全副武装的士兵。片刻后,宴席开始了,玄奘面前是特制的斋食,有葡萄汁、米糕、奶、糖、蜜和葡萄干。而其他人则端着煮熟的牛羊肉狼吞虎咽。”
突厥人为了从丝绸之路获得最大的财富,甚至想直接与罗马人进行贸易。他们知道,罗马人对丝绸有着永不满足的欲望。罗马人也通过突厥人开始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不知不觉,突厥人已经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先走一步了。虽然繁荣仅仅持续了20年,但文化却在时间的轨道中留下了蛛丝马迹。考古学家在突厥贵族的墓葬中发现了波斯风格的银壶和饰物,异域的文化通过突厥人的原始商业传入中原。
当最后的突厥部落为唐朝和其他少数民族夹击而灭亡,这个一直在征战和荣辱中沉浮的帝国轰然倒塌了,但突厥社会和文化却从此留下了。中亚历史上著名的“突厥化”过程就是其重要表现。
古代突厥人消失了,但是,我们仍然记得,历史上曾经有一批英勇骁战的突厥人,创造了属于草原的文明。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