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谈情场:那些风月老手如何把握女性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16:44
渡边淳一谈情场:那些风月老手如何把握女性心理 摘自:[日]渡边淳一 著 《男人这东西》 作家出版社 2010年03月 出版阅读提示:有个名声在外的花花公子在电视节目中披露了他的艳遇体会。按他的说法,婚约在身的女人最容易得手。依照常理,男人绝不会想到去挑逗已经订婚的女人,然而这个花花公子却分析道,女人订婚后往往对自己的婚事踌躇不决、心神不安,此时最容易乘虚而入,因此得手率高,而且“得手之后也用不着负任何责任,没有比这更爽的事了”!此番言论,令人惊愕,那些风月场上的老手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可谓登峰造极。【阅读《男人这东西》连载

结婚,意味着青春的终结。

男人们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抱有这种想法。

单身时代的男人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纵情玩乐,而一旦结婚就不能够放纵自己了。从结婚的那一瞬间开始,多姿多彩的一页就被翻了过去,从今往后将被家庭的桎梏所束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纵和不负责任了。

朋友中有谁结婚时,男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表示些许伤感和同情:“唉,这家伙终于轮到遭报应的这天了。”——从类似的玩笑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男人确实存在视婚姻如牢狱的想法。

从以上这个例子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男人们是群只顾享乐、让人感觉不靠谱的家伙。但反过来说,男人们觉得结婚后再也不能纵情玩乐,本身就是他们重视家庭的一个明证。

不过,“单身一枝花”这种观念在男人头脑中确实非常顾固,他们内心确实希望趁着没有家庭羁绊的时候尽情玩乐一番。在这点上,想必女人也一样,至多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

近年来,一谈恋爱便马上考虑结婚的男人似乎有所增多,但是多数单身男人仍然抱着趁结婚前的大好时光尽情玩乐的想法。

远离婚姻和家庭的羁绊、享有彻底的自由,就男人而言,大概也就只有自跨出校门至三十来岁这几年的光阴。

在这段时期,多数男人将恋爱与结婚视为并无必然联系的两件事。换句话说,他们在与女性交往的时候不会将结婚作为目的来考虑。当然这个年龄段的男人经过恋爱最终步入婚姻殿堂的也不在少数,这样方向明确、顺顺当当地直达目标确实是个极为理想的进程,但毕竟不是所有情侣都能够顺利地照此发展。

本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男人在结婚前对于恋爱的真实想法,这个时期的男人既有快乐,也有苦闷,人生起起伏伏,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对二十出头、尚无结婚愿望的男人来说,最迫切需要的伴侣是能够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时光的女子。

这里所谓的“愉快”,既包括轻松地交谈和共同从事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还包括双方在兴趣、情致上的合拍以及和谐的性生活。既然男人尚无结婚的意愿,因此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不是那种适合居家过日子的女人,而是性情开朗、能带来新鲜刺激感的女子。

这种前提下,时不时引出结婚的话题、竭力想用家庭将对方拴住的女人,会令男人敬而远之。当男人还想保持单身尽情玩乐时,她们却已经在设想着构筑爱巢,期望早日步入婚姻殿堂。男人面对这样的女人会感到困惑、害怕,当察觉到对方在认真考虑结婚一事时,男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糟糕”,随即盘算如何避开对方准备圈就的藩篱。

这种时候,女人往往会以“你对我们的今后有什么打算?”“某某已经结婚了”或者“家里人老是催着我去相亲呢”之类的话,委婉地向男方提出结婚要求。如果男人对此不置可否,有些女人立刻会气急败坏,诘问男人:“你准备怎么对我负起责任来?”或:“这么说,你只是在玩弄我?!”坦率地说,这样的女人最令男人感到可怕。

男女之间只要有了肉体关系,就必须结婚,男人们觉得这是个牵强无理的要求。这种逻辑就等于是说,如果不打算结婚就不能恋爱。假若是女人结婚前必须保持处女之身的观念盛行的时代,这种逻辑或许会有市场,但现今已是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年代,还恪守着“既然我把身体给了你,你就应该负起责任来”的观念,就显得过于陈腐了。

也有的女人出于“既然彼此相爱,结婚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这种想法,急于向男人逼婚。此话乍听上去有理,但我们完全可以反问一句:爱情真是万能的吗?假如无法承担对方整个人生,就没有权利去爱对方了吗?要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本来美妙的恋爱就变成一种令人忐忑不安的负担了。

女人还有一句常用的台词:“是你让我深深喜欢上了你,你却……”这句话也很值得推敲,“让”对方喜欢上自己,男人的确不能置身事外,但是将全部责任推到男人身上则是不公平的。喜欢上一个人不是那个人的责任,而是自身主观意志的结果,用这种理由来责怪男人显然不恰当。

《艳阳天》① 在电影史上可说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已是旧作,但时至今日仍常常公映,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片中凯瑟琳·赫本扮演美国某公司女秘书珍,假期孤身一人来到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偶遇一名经营古董店的中年男子,两人坠入情网。然而假期结束后,女主人公不得不返回美国。影片的最后,中年男子手捧白色栀子花,追着列车在站台上奔跑,镜头叠映着珍在车中含泪回望的特写,两个人的心中都百感交集,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笔者为写有关这部电影的随笔而赴意大利寻访,向一名贡多拉船夫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是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无法将你忘怀,再次回到你身边并恳求和你生活在一起,你会怎么办?”

船夫耸耸肩答道:“我并没有向她保证过和她结婚,所以我根本不可能对她负什么责任。两人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夏天,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没有遇上我,她只能独自在此度过一个无聊寂寞的假期,正是邂逅了我,才给她带来一段美好愉快的回忆。如果她不能够明白这一点,那我会感到很遗憾。”

相信不少男人都会对这名船夫的回答由衷喝彩。不过在喝彩的同时,日本男人或许在内心一隅还怀有一丝内疚吧。

这种日本式的感情,时至今日,在企业这样的社会性组织内仍随处可见。例如在职场恋爱中,男方对结婚一事犹豫不决迟迟不定时,朋友和同事们便会有意无意地追问:“你打算和她怎么样啊?”言下之意,就是让男方承担起所谓的责任来。有些女人也会聪明地利用这种男性责任论的观念,动不动便在上司面前有意透口风:“我现在和某某在谈恋爱,可他……”

此类现象时至今日依然难以绝迹,原因便在于“既然两人发生了肉体关系,男人就必须负起责任”这种陈腐的观念,在日本社会依然根深蒂固。

一般来讲,女人很少会将结婚与恋爱区别开来,视作两码事。换句话说,女人往往将结婚理解为恋爱发展的必然结果,甚至有些极端的女人从与对方发生关系那一刻起,便开始期盼着同这个男人结婚了。

男人的爱情似乎没有那么顺理成章的目的性,对他们来说,恋爱就是恋爱,恋爱和结婚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观念上的歧异或许就是造成爱侣之间烦恼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需要申明的是,这里所讲的恋爱是指男女双方认真投入的恋爱,而不是那种都市里每天上演、数不胜数的爱情游戏或者“疑似爱情”。这一点必须事先有所理解和区分,否则易导致误解。

恋爱中的男人会忠实于自己的情感,但对喜欢或有好感的女子,很多男人会像前文中的船夫那样,至多将其作为美好而宝贵的回忆一直保留。总之,恋爱和结婚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两码事,即使喜爱这个女子,结婚时也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个女子。

所以当女方提出结婚要求时,男人们往往会如此辩解:“我是说过喜欢你,可我没说过要和你结婚呀!”以此作为脱身的理由。

可这一套辩解在女人那里不一定行得通。有些女人只要有此意愿,会像前文所述的那样向上司求援,或向朋友们哭诉,使尽各种各样的手段以实现结婚的愿望。尤其是女人怀有身孕后,不出意外,男人一般都是无处可逃,最终被女方逼迫着乖乖就范。

虽然女人表面上似乎对恋爱不怎么积极主动,实际上往往较男人更加积极地经营着爱情,编织婚姻的美好前景。

“家里人又在催我去相亲,要不要去敷衍一下?”“我要是去相亲的话,你会不会吃醋?”等等,都是女人旁敲侧击的一种手段。倘若男人真心实意地回答:“那你就去看看吧。”女人必然会怒由心生:“你真没良心!”“原来你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于是争吵在所难免。

为避免这类恼人的问题,男人们会从友人那儿听取忠告,获取些许经验。例如:“那样的女人你最好小心些。”或:“如果不想和她结婚,最好还是适可而止,不要陷得太深。”

尚无结婚打算的男人为远离这样的麻烦事,往往会同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女人交往,因为年轻女人理所当然也同样渴望享受单身的自由,而不会急于结婚。

越是性格固执、行事刻板的女性,越容易在以身相许、情深意重之后将恋爱和结婚联系在一起考虑。这类人特别容易出现感情上的混乱和危机。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探讨就会发现,男人之所以不像女人那样,将恋爱与结婚等而视之,根本原因在于男女之间性本质上的差异以及对于恋爱的认识分歧。

坦率讲,在年轻男人的心目中,恋爱之于他们的重要性等同于运动、赌博等活动。这听上去有些残酷,但事实上,他们觉得恋爱确实与这些活动相去无几,他们期待和女友约会,与期待去旅行、滑雪、喝酒几乎是同样的。

而女人一旦坠入爱河,恋爱便成为她的一切,恋爱即生命。即使提不到生命的高度,恋爱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运动或是其他娱乐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绝大多数女人认为,男人恋爱之后会像自己一样全身心投入,或者应该是全身心投入。这样一来男女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

近年来热衷于玩麻将的男人大为减少,但曾经有一段时期,男人们乐此不疲,几乎个个有过通宵作战的切身经历,为此同恋人发生争吵的不在少数。男人们一旦玩起麻将就停不下手,以至彻夜不归,恋人自然怒气冲冲:“我和麻将,究竟哪个重要?!”

面对责问,男人虽然感到愧疚,却不会因此而放弃麻将。对男人来说,运动、赌博本来就几乎是和恋爱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如果直说势必激怒对方,只好回答说:“当然是你喽。”

假若女友紧逼一句:“既然这样,从今以后再也不许玩麻将!”闻听此言,男人们一定会大失所望,觉得女友太不近人情。几次下来,男人们自然会感觉女友成了一种束缚,于是伺机逃出她的掌控。

无论多么爱自己的女友,男人终归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例如驾驶帆船去航海一个月,或者和同性朋友们打几天高尔夫球。他们渴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任何人打扰。

与女友数日不见后,男人又会突如其来地想见到她。从这个意义上说,男人确实是一种随性而为的生物。说起来男人似乎有些自私自利,但女人若同男友生活过一段日子,便会对此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这种分歧在结婚之后也不会改变,并不是男人故意忽略家庭或忘记了它的存在,只是对男人来说,家庭固然重要,可还有其他事情与家庭同等重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真实想法,便是“我迟早会回家的,所以希望你暂且睁一眼闭一眼吧”。

对于男人世界的规则,并非所有女人都能理解并乐意采取宽宥的态度。正如男人只从男人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女人往往也总是用女人特有的思维来看待事物。

有的女人时常流露出对具有浪漫气质和冒险精神的男人的赞赏,可一旦自己的恋人或丈夫提出要驾驶帆船远航三个月,恐怕其中大多数都难压心中怒火,她们不能容忍男人将自己抛在一边,于是冒出“驾驶帆船比和我在一起更重要吗?”之类的质问。既然如此,女人当初最好不要口口声声赞赏那种所谓的浪漫情调。

或许有的女人会恳求说:“带我一起去吧!”对此,绝大多数的男人都会斩钉截铁地加以拒绝:“No!”

不是因为男人讨厌她,而是因为不管干工作也好,打牌赌博也好,驾驶帆船也好,男人们热衷的这些活动都是限于男人的圈子,全部是由男人组成的社会的活动内容。如果带上妻子或女友,不仅有可能打乱男性世界的秩序,更有可能影响到他与朋友之间的友情。

男人异常珍惜这种友情,友情在他们心中占据的地位,远远超过友情在女人心中的地位。理由很简单,男人如果失去友情便意味着被男性社会屏蔽在外,最终成为一只失群的孤狼,这也意味着男人彻底被整个社会抛弃。

男人早在少年时期就开始体会到这种感觉,所以对他们而言,在男性社会中确保自己的位置,同珍视自己的妻子或女友一样重要,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倾向在日本的男性社会里尤其明显,如果对男人的这种感觉不能理解,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男人。

二十出头的男人,正是步入男性社会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他的首要任务便是如何确定自己在男性社会中的位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龄段的男人拥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恋爱关系是最理想的。

日语中有个词叫“适龄期”,近年来这个词在都市气势渐衰,不那么流行了。“适龄期”原是针对到了一定年龄的女人使用的词,其中暗含着催促她们早日结婚的意思,听起来让人颇感不舒服。对年轻人来说,这似乎是多此一举的关心,但平心而论,年轻男女的确有那么一段时期可视为最佳婚龄。其实男人也有“适龄期”,在日本社会里,如果一个男人在适婚年龄尚未成婚,便可能被看作不成熟、不可信赖的人,甚至被上升至人格的高度来看待,许多企业不会将重要的职位给予未婚男人。

以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例:有一段时期不少出租汽车公司将婚姻状况作为招聘新司机的一项重要条件。企业方面认为,有家室的人多一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因此工作中会更加小心谨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更低。加之有了家庭需要抚养照顾,短期内一般不会辞职,工作起来更加安稳,因而企业也可以更加安心。

男人如果年近三十还不成家,父母便会不停地催促:也该找个人安定下来啦。倘若他年近四十岁仍是独身,周围的人很可能在背地里胡乱猜测起来:“这个人是不是讨厌女人?”“不会是‘同志’吧?”甚至会觉得他“可能有什么暗病吧”。

面对来自家里家外有形无形的种种压力,有的男人顶住了,坚持独身,但是大部分男人过了三十岁以后,便自然而然地产生“是差不多该成家了吧”的念头。

男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婚姻一事大多是在三十岁前后,对男人来说,这个年龄段无疑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三十岁前后的这个年龄段,也是男人精神上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

在此之前,男人们,包括二十出头的大学生,总的来说涉世尚浅,“初生牛犊不怕虎”,易陷入盲目的自信,对长辈及前辈不屑一顾、无情抨击,甚至恃才傲物、指点江山,很有些忧国忧民的气概。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最初一段时期,面对象牙塔外的新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依然怀着相当的自负。

然而几年过去,他们逐渐认清了社会结构和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才意识到自己人微言轻,只不过是整部社会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而已。单靠他们个人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更让他们灰心丧气的是,在工作中时常会失误出错,遭到上司和前辈训斥,先前那点自信慢慢地消失殆尽。于是男人们开始认识到社会并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美好,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

女人踏上社会后,因工作上失误出错而情绪低落的事例也不少,但总的来说,男人受到的要求和期待更为严苛,因而更容易心理受伤。如果得不到企业以及上司的肯定,他们会陷入非常不安的境地。

踏上社会的最初四五年内,男人们的同期意识还较强,经常和同期毕业的校友及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一起喝喝酒、发发牢骚,借以消愁和调整情绪。随着岁月流逝,同期之间也逐渐产生了明显的差距,特别是三十岁过后,仕途有望者与事业无成之辈泾渭分明。即便是同期的校友或同事,一起喝酒的时候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毫无顾忌地诉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反,更多的是变成了一种竞争对手的关系、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于是能够无拘无束相处、抚平自己郁怒心绪的朋友越来越少。

尽管现在的日本社会已有很大进步,但像这种等级森严的“按功排辈”现象依旧顽强地存在。男人们身处企业或政府机关,相互间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残酷无情的竞争,在这种纵向型的社会里生存和工作,时常表现出焦虑不安或灰心丧气也在所难免。

于是男人们自然而然地希冀从不属于男性社会的女人身上寻求慰藉和精神寄托。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并不一定是真心想同女人恋爱或结成性爱伴侣,而是期待身边有一位无条件的同盟者,这样,当男人怨叹“今天又挨部长训了……”的时候,女人就会劝慰他:“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唉声叹气的。”还会给予他最需要的鼓励:“我想这不是你的错,可能是部长的处理方式有问题。”

男人这种心理上的脆弱期大多发生在三十岁前后,男人在这一时期无时无刻不希望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成为自己的可靠盟友。这种关系很可能会走向婚姻:假使身边恰好有这样一位合适的女子,男人希望她一辈子成为自己无条件的同盟者,就会毫不犹豫地迈出结婚这一步。由此看来,女人想最终称心如意地得到心仪的男人,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抓住他的脆弱心理。

以上是一般企业白领对于婚姻大致相同的想法。除此以外,还有人是因为到了年龄而想成个家、生个孩子、让父母放心;有人是对单身生活感到厌倦了,希望身边有个人帮他扫地做饭什么的;也有人则是为了长期而稳定的性爱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在这个时期,男人们头脑中开始考虑结婚这件事,并且付诸相应的行动。

换句话说,男人打算结婚,不一定是出于对女人的爱情,还可能是受其他各种各样的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迫,而作出的决定。因此,当听到交往的男友提出“结婚吧!”之类的要求时,女人最好不要简单地将它理解为是对方情深意浓才愿意结婚,而应当对他的话打点折扣,冷静地认识到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结婚这一结果。

这样说并不是希望女人去责备男人的小算盘或功利心,结婚本身不就是在考虑现实种种状况的基础上、男女双方订立的一份感情契约吗?

男人正儿八经考虑结婚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哪种女人作为结婚对象呢?

首先浮上脑海的一定是相貌。没错,有谁不爱美?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妻子貌美如花?

但事实上,男人对女人外貌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女人所想象的。出乎女人意料的是,男人最看重的是会做家务、性情温和率直、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女人。如果具备了以上优点,即使其貌不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能同时拥有美丽的容貌更是求之不得。不过一般来讲,男人大都有自知之明,不像有的女人那样贪得无厌。

男人经过在社会上的严格锻炼,对于婚姻,不会再像女人那样不切实际,而是以冷静的目光观察、物色适合自己的对象。应注意的是,男人往往不会实践恋爱时的豪言壮语,面对婚姻,他们其实是非常实际的,他们特别注重将要成为自己妻子的这个女人能否与自己的双亲和谐相处,能否照顾好家庭、爱护家庭等等。现实中由于双亲反对而取消结婚计划的例子不在少数,与女人相比,男人似乎更加顾忌周围人的反应。男人这样谨慎,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同一个跟父母相处不好的女人结婚,以后自己夹在父母与妻子中间,就有得受了。当然也不乏男人出于不想让父母伤心的考虑而如此行事。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中这种尊重父母意见的情形更加普遍,这大概与独生子现象以及长期同父母生活的年轻人增多不无关系吧。

许多公司白领中流行“贤妻助业”、“有个好老婆,就能出人头地”的说法。男人们无不希望邀请公司同事来家里玩或前去拜访上司时,自己的妻子举止落落大方,谈吐自如得体,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对于妻子穿着打扮是否太过花哨、有无浪费习惯、岳父母的为人以及妻子的家庭环境等,男人也很在意。

男人面临结婚时,倾向于这种保守与功利的考虑,是因为男人本身是一种非常社会性的存在,故此认为一个八面玲珑的妻子更加有利于自己的个人发展。上司一句“你有一个很不错的妻子嘛”,不仅令男人感到自豪,同时也暗含着对男人本身的赞赏。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男人在选择妻子时,往往觉得长相普通但有教养、品行优良的女人要远远胜过那些外表出众却举止欠妥的美女。

正如一句戏言:“适合交际的女人不一定适合做妻子。”很多男人在拥有极富个性、性感妖娆的情人的同时,却选择外表毫不出众但性格柔顺的良家女子结婚。他们正是将恋爱和婚姻区分开来考虑的。可能不少女人会谴责这类男人太卑鄙,但是冷静地想想,很多女人对婚姻不也抱有相当现实的想法、将结婚与恋爱区别考虑的吗?例如,恋爱时选择花花公子型的男人,充分享受富有激情的爱情,而一旦结婚,则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收入、发展前途以及家庭地位等诸多因素。如此看来,男女对婚姻的态度至多是“五十步笑百步”,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追求浪漫爱情、结婚时则转为极其现实的倾向,在上流社会的官僚阶层中最为明显。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实现其飞黄腾达的野心,竭力攀附政治名门或是财经界的实力人物,将门第放在第一位,而将个人的感情置于其次。

责难此种男人对爱情不诚实,或许一点也没说错。不过,也有不少女人经不起金钱或富家子弟的诱惑,所以不能一味地指责男人。

综上所述,与女人相比,男人对待婚姻更加理性,能够不惟爱情所动。当他们下定决心结婚时,与其说是恋爱使然,不如说是其他多种现实功利因素相结合的必然结局。

这不仅因为男人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生物,还因为男人常常会怀着这样的期待:即使双方没有多么牢固的爱情,但随着两人一起生活,爱情自然会逐渐加深。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夫妻之间的爱情不必来得太炽烈,激情四射的婚姻更容易令人感觉疲惫,且难以维持长久。对一般日本男性来说,理想的状态是夫妻间感情平稳、自然,像一盆温吞水一样,至于性爱也无须过频,偶尔为之就可以了。

这对那些憧憬着炽烈、甜蜜的两人世界和温馨家庭的女性或许是一种亵渎。但对男人来说,他们所期待的家庭无非是一个不必设防、能够彻底放松身心的场所,失意时能够得到抚慰,屈辱时能够得到鼓励,能使自己第二天继续鼓足干劲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家庭如若仅止于妻子如何美貌,如何性感,男人将很快身心俱疲。男人们喜欢这样调侃:“工作和性严禁入内(家庭)”,这一半是玩笑,一半也表达了男人对家庭所持的真实态度。

年轻男女对恋爱满怀憧憬乃是人之常情,男人自然希望由恋爱关系顺理成章地发展为婚姻关系。不过,一旦他们开始具体思考结婚问题时,往往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在这方面,女人想必也不例外。对于结婚对象,很多女人除了要求相貌以外,对其学历、收入、父母的职业以及家境资产等也会划定诸多条件。在此基础上,女人们还希望与各项条件俱齐的对象经历一段奔放浪漫的恋爱,然后再步入婚姻殿堂。换句话说,女人择偶就好比先进行第一轮书面材料甄选,圈出达到一定分数的面试者,将目标集中在这些人身上,然后恋爱,爱上对方之后才考虑结婚。

这个时期的女人,即使原本不喜操持家务,现在也怀着与所爱的人共同开创新生活的美好憧憬,醉心于料理、插花学习,或流连于家具和日常用品卖场。女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的期待,要远远超过男人。

而男人对此似乎并不怎么沉迷,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更加现实,与女人有着微妙的差异。说得极端些,男人择偶,只要具备结婚的条件,即使两人尚未达到热恋程度,也可以步入婚姻。相反女人则无法跳过恋爱这一阶段,即便是相亲结婚,她们也会宣称:“相亲只不过是两个人结识的契机,双方经过恋爱互生感情,所以才决定结婚的。”

由此可见,与男人相比,女人异常看重双方之间的感情,并且期待着自己的人生会因结婚而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正因为如此,很多女人即使下了结婚的决心,仍然会疑虑重重:难道真的要同这个人生活一辈子吗?自己的选择究竟有没有问题?有的女人甚至会犹豫再三,进而提出解除婚约。这是因为女人对于爱情本身的重视更甚于其外在形式,而男人即使稍存不满,仍可能先结婚再设法去解决。当女人没有十分的自信,觉得自己无法牢牢掌握对方的心的时候,很有可能不顾周围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提出毁婚。

在小城镇长大的女人,不少都视婚姻为极大的束缚,一旦结婚,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玩乐、出国旅行了;生活在大都市的女人则担心,今后将作为妻子和母亲而被禁锢于家庭中,因而对告别单身时代尤为感伤。无论何种情形,都造成女人在面临婚姻时比男人更加犹豫彷徨。如今,女性的晚婚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其根源恐怕就在于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容易感受到婚姻给自己带来的社会制约。

有个名声在外的花花公子在电视节目中披露了他的艳遇体会。按他的说法,婚约在身的女人最容易得手。依照常理,男人绝不会想到去挑逗已经订婚的女人,然而这个花花公子却分析道,女人订婚后往往对自己的婚事踌躇不决、心神不安,此时最容易乘虚而入,因此得手率高,而且“得手之后也用不着负任何责任,没有比这更爽的事了”!此番言论,令人惊愕,那些风月场上的老手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可谓登峰造极。

当然,顺顺利利地恋爱,不经坎坷而成好事,最后在双方亲友的祝福声中迈入婚姻殿堂的情侣也不少。

毋庸讳言,男人这种生物总希望自己是同类中最强的,尤其是在妻子面前,如果不能占上风,他们便会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男人挑选妻子时大多希望对方性情温顺、婚后也固守于家庭,就是想将妻子与社会隔绝,不让其领略到外部世界的风光,使自己更容易显现出优势。这种思路幼稚可笑,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那些缺乏自信的男人潜在的问题,他们自尊心特别强,惟恐受到丝毫伤害。

这种男人大多不愿同工作出色、能力胜过自己或学历高于自己的女人结婚。当然也有以拥有优秀妻子为骄傲的男人,不过仅仅是少数,此处我们探讨的只是大多数男人,因而可以将这少数男人排除在外。

坦率地讲,绝大部分男人对于自己妻子貌美如花、出身名门及家境殷实等都会怀着自豪的心理,然而若是妻子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超过自己的话,他们心里往往就不是滋味了。

面对学历高、能力出众的女人,多数男人会敬而远之,他们担心同这样的女人结合后,很容易出现妻子在外比自己更受认可、更被尊敬的不利局面。另外,这样的妻子在社会上与其他男人接触广泛,会不会将自己与其他男人进行比较?这类担心会令男人时常处在一种危机感中。

即便男人喜欢上能力强、积极投身于事业的女人,希望与之结成连理,往往也会遭到男方母亲的反对。做母亲的坚持认为,工作上太出色的女人势必会牺牲掉家庭,甚至对家庭不管不问,绝对不适合娶进门做媳妇。近来社会上自小受到家庭宠爱、对母亲有着强烈依恋的男人日益增多,这些男人最后毫无例外都会惟母亲意见是从,放弃自己的选择。

当今社会女性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各行各业,女人与男人分庭抗礼、顶起半边天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但男人心底潜藏的这种山大王般惟我独尊的观念却没有根本改变。或许在男人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期待着从妻子身上找寻到母亲的影子,即希望妻子能够像母亲一样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容自己,并甘心居于从属的地位。

在女性看来,或许这纯粹是男人一厢情愿的任性要求,但事实上,每个男人或多或少都怀有这种恋母情结。男人在心理脆弱、感到迷茫无助的时候渴望结婚,也正是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此,女人不免会如此抗议:“开什么玩笑,我又不是你妈!”

话虽不错,但仔细想来,做妻子的有时不也向自己的丈夫寻求一种父爱或朋友之间的友情,而非单纯恋人般的感情吗?拒绝扮演母亲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任性啊。

婚姻并不只是一对相爱男女两个人的事情,他们有时候需要扮演对方的父亲、母亲或朋友的角色,有时候还会展现孩子般天真无知的一面,因为婚姻本身或者说生活本身需要他们这样做。如果不能够全盘接受这些要求,恐怕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

有缘人终成眷属后,第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便是婆媳关系。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首先必须理解:婆媳关系难以协调是很正常的现象。

对一个母亲来说,说得夸张些,儿媳就是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夺去的那个女人。虽然多数母亲也试图去理解儿媳,但是这种儿子被夺走的意识确是难以抹去的。况且,儿子与儿媳是通过性爱结合在一起的亲人,对此母亲也会抱有一种近似嫉妒的感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有的母亲在潜意识里将儿媳看作是“勾引儿子的女人”,甚至觉得自己好像是受害者,儿子因为儿媳的缘故开始变心,要抛弃母亲了。潜意识中对儿子抱有这样的情感,做母亲的自然会对儿媳产生敌视和嫉妒,可以说这是做母亲的一种本能。无论是多么通情达理的母亲,潜意识中必定难以消除这种念头。

另一方面,儿媳往往觉得丈夫与婆婆之间的亲情十分牢固,而这种亲情越是牢固,儿媳就越是希望割断它,使丈夫的感情全部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这既是出于妻子对丈夫爱情的独占欲,也因为对妻子来说,丈夫已是自己最重要的亲人,丈夫对妻子的爱情关乎做妻子的面子。

由此可见,婆媳关系的实质其实是围绕着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这个男人既充当着丈夫的角色同时又是儿子的身份。这种关系即便表面上看来和睦融洽,但是究其深处,总是纠结着诸多相互嫉妒的复杂心理。

婆媳之间因年龄差距产生的隔阂也不容忽视。一般来说,五六十岁的女人和二十多岁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想不发生摩擦都不可能。

由于年龄差异,人们的生理状态各不相同,在呼吸次数、脉搏频率、血压等等方面,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由此带来的是各人的运动量、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对噪音的容许程度都不相同。例如,年轻夫妻喜欢的摇滚乐,在公婆听来却是难以忍受的噪音,于是便会产生家庭矛盾。

如此看来,要让婆媳双方和睦相处着实不易,两者之中必须有一方作出让步才可能相安无事。旧时是以媳妇的一味忍让来换取家庭和睦,然而如今时代不同了,双方都必须克制自己和容忍对方。掌握不好恰当的分寸、互不妥协的话,就可能打破两者间的平衡关系,爆发激烈的矛盾。

因此,做媳妇的不妨对婆媳关系事先有个心理准备:两者关系难处是天经地义的,做婆婆的注定对媳妇怀有敌视和嫉妒,不要指望双方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构建和睦的婆媳关系。这或许就是处理好婆媳关系的秘诀吧。

夹在婆媳之间的男人,对恼人的婆媳关系又是如何看待、如何反应的呢?

简言之,他们惟一的愿望便是婆媳之间风平浪静,不要生出什么麻烦来。

因此,男人在决定婚事之前,尤其是将来要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中长子,往往十分重视结婚对象能否与婆婆和平相处,当觉得毫无问题时他们才会下定决心。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会依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多数情况下,男人会发现母亲和妻子各自牢骚满腹。母亲会抱怨说:“你可不能对她太娇惯啊!”“都是你平时纵容她,所以你看她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的。”妻子则抱怨说:“妈妈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动不动就自作主张,命令我做这做那的。”

男人最好是永远保持中立,两面讨好,哪一方都不得罪。对妻子他会劝说道:“老妈的话不要放在心上,听过就算了。”对母亲则百般抚慰:“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会狠狠批评她的,你就不必太动气了。”这或许是男人的狡猾之处,但妻子和母亲对于他都是最亲近的亲人,任何一方他都无法舍弃,所以只能两边说好话,希望尽力将事态平息下来。

以下是笔者从一位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有一对年轻夫妻住得离公婆家很近。母亲年纪大了,做儿子牵挂她的身体,下班途中便时常顺便去母亲家坐一会儿。妻子对此略显不快,所以他只得每次都瞒着妻子。然而母亲并不知情,每次儿子来,母亲总是煮些芋头汤之类的让他带回家:“你不是喜欢吃这个吗?带些回去,我想她不会做这些的。”儿子怕不要会伤了母亲一番好意,带回家又惹妻子不高兴,所以每次都是在回家途中独自将这些食物吃掉。

这个故事听上去有些凄惨,但男人夹在婆媳中间过日子确实很不容易。最让男人头疼的是妻子有时会诘问:“你妈和我,到底谁更重要?”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会回答:“当然是你重要喽。不过妈妈年纪大了,又寂寞,你就多谅解吧。”但他们心里一定在想:“两个对我来说都重要,怎么能说谁比谁更重要呢?”同样,如果母亲追问:“我和你媳妇,到底谁重要?”男人们便会回答:“那当然是你啦,我和她又没血缘关系,和你才是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呀。”

男人如此辛苦地抚慰双方,为的是息事宁人,家庭和睦。但一般说来,结婚初期,多数男人会比较护着妻子。当然,这也取决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近年来,不少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照顾的男人,一有风吹草动便躲向母亲寻求卵翼。大致上,随着岁月流逝,结婚多年的男人心理上又会逐渐向母亲倾斜,一来是因为男人对妻子的性爱失去了新奇感,肉体的依恋逐渐淡漠,再者是因为母亲年事渐高。

男人深知自身的世故之处,他们用这种方式周旋于母亲和妻子之间,为求得片刻的安宁而煞费苦心。

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不满只会使男人倍感消沉,以至于男人为了避开妻子向其诉苦,情愿在公司里加班做事,或和同事朋友一起去喝酒,以此达到晚回家的目的。有的男人则干脆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反正这些家庭矛盾对人生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对于婆媳间的矛盾,大部分男人仅仅停留在听任她们发牢骚然后抚慰几句的阶段,而不会积极主动地采取办法加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丈夫对于婆媳关系问题缺乏当事人的意识。事实上,倘若男人想对此采取些什么措施,反而有可能火上浇油,使婆媳双方情绪更加激化,事态失去控制。男人们凭本能觉察到这一点,因而都是尽量采取避免让自己卷入其中的态度。

站在妻子的立场看,丈夫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消极躲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殊不知,丈夫也是因为无力解决问题才不得已这样做的。

母亲和妻子间产生矛盾后,丈夫一般是采取鸵鸟政策,一头扎进沙堆里静待暴风雨过去。如果这样做事态还是无法收拾,作为最后一招,男人们会向父亲求援,希望父亲出面劝一劝母亲。这一招有时出乎意料地有效,但倘若父亲已经过世,或者父亲与母亲关系本来就不怎么融洽,这一招也不顶用了。如果父母间关系融洽和睦的话,那么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乐趣惟恐不及,就不会有闲心去对孩子的家庭横加干涉了。

由此可见,男人们一心希望婆媳和睦共处,一旦发生矛盾自己却不愿卷入其中。十成中大约有八成的男人对于母亲和妻子的对立纷争感到痛苦,期盼着从中获得解脱,而剩下的两成人则对此类事情基本上无动于衷。这是因为,当母亲和妻子分别要求男人:“你好好劝劝妈妈吧!”“你要好好管教管教她!”有些男人会觉得这是自己受到双方器重的证据,从中获得一种充实感。两个女人在最后不约而同地希望从自己这里得到声援,由此让男人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家庭的核心,家庭成员都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这对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看法的男人来说,当然会令他们感到得意和满足。

即使婆媳两人表面看没什么矛盾,但婆婆一般总是对儿媳抱有一种敌对性的竞争心理,为此每次儿子回到父母家时,总要变着法儿显示对儿子的深切爱意。

“她不会煮饭烧菜,让你跟着受罪了。”“她只管自己工作,再怎么也应该照顾照顾自己的丈夫呀!”当儿子听到母亲如此数落妻子的时候,表面上会模棱两可地回答:“唉,这也是没办法呀。”内心却往往同意这些说法。

或许他们原本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却不便向妻子抱怨。现在母亲替自己说出了不满,虽然表面上不附和,但内心却有一种“终于说出来了”的痛快感。

这种情形不仅仅限于母子之间,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也不例外。例如自己对A有意见,但当B言辞激烈地对A进行贬损时,自己说不定会站到A的立场上替他说几句好话。同样的,当母亲说了一大通过分指责妻子的话,虽然自己对妻子也有不满,但会反过来劝慰母亲:“算了,算了。”这样做,男人会觉得自己的确成熟了,处理起事情来很大度。

婆婆、儿子、儿媳这三者间的三角关系建立在一种微妙的平衡基础上,他们之间发生矛盾和争执是极其正常的。当然,婆媳之间偶尔也有相处得非常融洽的时候。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当儿子在外面另有情人时,对婆婆来说当前的敌人就成了儿子的情人,敌人的敌人便是盟友,于是婆媳成了同一阵营的同志。母亲一面规劝儿子,数落其情人的不是,一面尽力抚慰受伤的儿媳,有时还会拉着儿媳的手向她赔不是:“让你受这样的委屈,真是对你不起啊。”

儿媳此时也感到痛苦万分,尽显脆弱的一面,于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痛苦,自然而然地同婆婆结成统一战线。两人互相同情互相安慰,关系变得十分融洽。

曾经勾引儿子的媳妇,如今却败给了其他女人,因而伤心不已,此时婆婆会有一种无以名状的优越感。当儿子不顾三者间的平衡,试图摆脱“母子媳”这个三角形的时候,婆婆和儿媳之间才能够进行真正心灵上的沟通,这实在很有讽刺意味。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随着时代的变迁,婆媳之间的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旧式的媳妇大都在少不更事的年龄便嫁入夫家,在婆婆的管教下学会操持家务,培养妇道。虽然她们时常受到婆婆的训斥和虐待,饱受委屈,但越是这样,就越希望能早日熟悉婆家的规矩,掌握各种技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所以对婆婆的欺凌和管教能够接受忍让。事实上,年轻的媳妇对未来生活也有她的憧憬,尽管需要熟悉和掌握的事物多如牛毛,所谓的婚姻也不只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的结合,而是同另一个家庭的结合,但只要坚忍不拔,自己今后一定会成为这个家庭的当家主妇,取得稳固不移的地位。她们将全部希望都寄托于未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越来越趋向于核心家庭①化。在人们的观念中,女人结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嫁到某个大家族,而是一个女人同一个男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不过旧的意识还不可能完全转变,如今的许多婆婆头脑中还留有做媳妇时的痛苦体验,她们虽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再受同样的苦,但对于儿子娶进门的媳妇,却依旧希望她们一如从前孝敬公婆,恭顺丈夫,遵守旧时的所谓妇道。尤其是一些大家庭或是小城镇的旧式家族中,这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难以根除。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姻形态如今依然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怎样构建完美的婆媳关系,时至今日人们还没有找到良方。

随着家庭中孩子数量越来越少,母亲花在抚育孩子方面的精力比以前增多了,甚至到了完全不必要的地步,以至于许多男孩觉得做父母的就应当无微不至。这类男孩进入结婚年龄后,很自然地对自己的妻子也提出过多要求,认为她们应该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自己,凡事依顺自己。然而现在的女人已经今非昔比,她们具有极强的独立意识,珍惜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不满足于只为丈夫而活。这种夫妻观念上的歧异,使得婆媳关系又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新问题,从而使这一老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是,年轻人对于性爱越来越淡漠。如前所述,婆媳关系实际上是两个女人围绕着一个男人所产生的三角关系。说得极端些,其中一个人通过血缘与这个男人保持着关系,另一个则是凭借其女人的特质、通过性爱将自己和男人联系在一起。作为妻子,她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包括性爱在内的女性魅力,倘若丈夫对此视若无睹的话,妻子就不可能在婆媳战争中胜出。从饮食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丈夫从小就习惯了母亲的一套方式,加之婆婆对儿子的要求会尽量满足,无私奉献,而妻子却往往对丈夫指手画脚,提出各种要求,做婆婆的当然已先在对垒中占据了优势。妻子可以运用其女性魅力抵消婆婆在日常生活方面所占据的优势,从而保证三角关系的平衡。但是,一旦夫妻间的性爱日渐减少,甚至变得可有可无时,母亲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就极有可能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换句话说,随着难以摆脱恋母情结的“乖宝宝”式男人增多,以及男人的性欲望减退,婆婆在婆媳关系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就目前的现状看,婆媳双方都在黑暗中摸索最佳的关系模式。

对妻子来说,与婆婆同样难对付甚或更加难对付的是丈夫的姐妹,也就是姑嫂之间的关系。

同旧时相比,如今的婆婆不再对儿媳说三道四了,但大小姑子们仍动不动就找弟妹或嫂子的茬,毫无顾忌地寻衅滋事。究其原因,恐怕是她们觉得这个外来的女人接管了自己的家,因而对其怀有一种本能的敌意。她们认为弟妹或嫂子进门之后彻底改变了自小浸润其中的家庭氛围,会从生理上感觉不舒服。尤其是家境殷实的人家,这种敌对情绪会更为激烈。此外,大小姑子因为身份特殊,即使同弟妹或兄嫂关系闹僵也不甚介意。当双方剑拔弩张、闹得不可开交时,母亲出来缓和局势,劝阻“你不要这么说”,大小姑子则会回嘴道:“妈妈你不好意思说,所以只好由我来替你把话说了。”这样一来,母亲往往也就默不作声了。

男人对于同自己姐妹结婚的另一个男人绝不会表现出类似的态度,他们连想都不会这样想。为什么男女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最大的原因便在于,男女结婚时,儿媳是进入男方家庭的“外来人”;而除了入赘女婿,男人一般不会进入到女方家庭中。所涉及到的切身利益不一样,因此,男人和女人产生的危机感程度截然不同,加之男人在人际关系方面习惯于拉开一定的距离,能够更加客观地待人接物。

总之,就像世人普遍认为的那样,没有血缘之亲的两代人之间,永远都不可能真正互相理解。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婆媳关系。

这并不是说,婆媳之间永远都不可能和睦共处,切不可因此而绝望。

要想处理好这种关系,必须来一场意识革命。首先,应当对婆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这一事实有清醒的认识,婆媳不必过于亲近。在此基础上,试着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尽量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假设自己是婆婆的话会怎么做,假设自己是儿媳的话又会怎么做。这样或许对婆媳关系的改善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