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首先要研究人的需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28:41

以人为本首先要研究人的需要 

岳广垠  

以人为本的就是要满足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就是要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这就得研究人都有什么需要。

国外对人的需要研究得比我们要好,出其类拔其粹的当属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方面的需要,还包括对睡眠、氧气的需要。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管仲说“仓禀实而知礼仪”就是这个道理。人的的生理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其他的需要就无法谈起了。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中国以前几千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截止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基本上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所以在这之前是“民以食为天”的时代。

第二个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免受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简单说就是要求有生老病死有保障生活没危险,要求有生活有秩序社会要稳定。

当你吃饱了,喝足了,结婚了,生理需要满足了,可在晚上开下房门的时候,突然脖子上给你来了一道铁丝,你非死即晕,于是你的包没了,你的电动自行车没了,下房值钱的东西也没了,这样的社会治安状况怎么行呢?你在一个效益非常好的企业上班,可是市场风云突变,不定哪一天,企业倒闭了,卖给别人了,你下岗了,一个月就拿几百块钱的最低生活费,没有失业保险,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养老保险,生老病死没有保障,那怎么可以呢?太不安全了!我们所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能老说“民以食为天”了,其实是到了“民以安为天”的时代 。

第三个层次的需要是爱和社会归属的需要。就是要与他人亲近,建立友情,相互依赖,在自己的团体里求得一席之地,有所归依。一是友爱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也都希望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具体说来,你衣食无忧了,也安全了,也结婚了,可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恩格斯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道德的,当爱情不存在时,离婚就是道德的。结婚时间久了,两个人天天在家,大眼瞪小眼。当初是火一样的爱情,可火焰燃烧之后呢,也就变成了灰烬,还冒着缕缕青烟呢。于是你要研究爱如何升华,两个人实在升华不了,就免不了有相见恨晚的婚外恋,就可能要和原配友好地说声拜拜。和原配当然不能随意说拜拜,不能老是喜新厌旧,纵欲主义。但即便两个人如胶似漆,也不能总是二人世界,人还需要朋友,当然朋友的类型不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爱人之间要给对方一定的自由空间,他有朋友是满足他别样的精神需要,不是对你不忠诚了。有了朋友有了友情还不够,人还要属于一个组织,参加一个团体,有一种社会归属感。为什么有的老同志在退二线或退休前后,行为让人觉得有些古怪呢?就是因为他要离开组织离开团体了。他需要调整,调整好了,可以遛鸟,可以上老年大学;调整不好,就有可能进精神病院。所以我们要关心老同志,你要是不关心,说明我们共产党对人不够意思,而且以后别人也会对你不够意思。而且,你要是不关心自然有人来关心他们了。老两口天天在家干坐着,动不动就吵架,一吵架就要赶紧吃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邻居劝架,说你俩这都是闲着没事惹得祸,明天跟我出去练功吧。一次回来,感觉很爽,活动活动,出点汗,周身就顺畅,就有好心情,生命在于运动嘛!但没过几天,教你练功的老师说了,光这样练功还不可以,要看书学习,才能有境界上层次。可研究的结果是,弄了一可乐瓶汽油,在*广场自焚了。所以这也是法轮功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一定要关注人社会归属的需要。

第四个层次的需要就是尊重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则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你也有了真正的爱人了,有了知心朋友了,也参加一个团体了,可在这个团体里,你老被别人欺负,你失去了自信,你感觉自己无能,你觉得事事不如人,你老被别人支配,没有了独立性缺乏自由感,甚至还有人骑在你脖子上拉屎,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吧?没有人认可承认你,没有人接受你的见解,你任劳任怨干活也得不到任何奖赏,你的心理就会出毛病,就会想:“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有的企业老板啊可真了不得,不训人就活不下去,结果呢?人们你越训他他就越不会干活了;结果呢?活干得好的也不好好干了,熟练工缺乏,效益下滑。为什么?就是宋丹丹的那句话:“太伤自尊了,走咧!”再看学校,“你怎么就这么笨呢?”——这是不是好多老师的口头禅?是不是还没有学会激励?现在的老师倒是不用戒尺打手板子了,可是高中生还要罚站,都十七八的小伙子大姑娘了,你让他们这么丢人现眼,学习成绩能不下降吗?还分什么快慢班,到了慢班的就等于你把它定义为了“笨蛋”!幼儿园老师不懂幼儿心理学怎么行?中小学老师不懂青少年心理学怎么行?那比你懂数学物理化学更重要!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对校长们老师们进行心理学的培训,这甚至比政治学习还要重要!要严格考试,书面的和面试的。合格的就发给证书,不合格的,校长就撤职,老师就让他在校园里除草打扫卫生。有位高中校长说他感到困惑,为什么中考的时候大家的总成绩就差20分,可是过了两年就相差200多分?我看这样的校长不仅应该撤职,而且应该让他回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忘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再说说生活,为什么家庭不和?天天觉得“你根本不懂我的心”,觉得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人的智商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还说自己有理论根据:实话实说,否则做人就虚伪;在单位已经就很累了,到家里还不能有啥说啥?于是乎,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当着矮子说短话。于是乎就吵架,你说我无能,我说你不讲理,弄得两个人天天难受,惹得四邻不安。为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丈夫好妻子也是夸出来的嘛!还是相敬如宾得好。最后看看我们的党政机关吧。真是等级森严啊,下级见到上级大气不敢出,你在那里正襟危坐,他站着听你训话,这不成了军队了吗?有的领导还老抱怨说自己的下属无能,他得不到承认,哪里还有心思把活干好?更有甚者,什么都不说,都不看你一眼,冷着个脸子努努嘴,用腮帮子给你作指示,这叫颐指气使。颐者脸颊也,说白了就是腮帮子。所以,我们不能老用过去老子与儿子那一套了,时代变了,现在是个体权利弘扬的时代,人的自尊心都很强。我们看人不要老是用否定视角,创新工作的时候这个视角很管用,叫缺点列举法。但在涉及到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更多地采用肯定视角,叫优点列举法。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多鼓励少处罚。

第五个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的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需要,是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我们在小学中学的时候都写过“我的理想”这样的作文,说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当然象毛主席这样雄才大略的人,自己可以自己去创造条件来自我实现。可对于普通的优秀人才,满足这方面需要的条件比较多得需要社会来提供。对于好多有某些方面才华的人,你给不给钱无所谓,只要你给他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给他提供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就可以。同志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为下属搭建成功的平台,提供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不要老是为领导提供展示的机会而忽视下属的这种精神需求。现在的人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素质高了,自我实现的欲望越来越强。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爱搭理我们?说明我们要是不懂得人的需要的道理,就没有资格做父母,就没有资格做爷爷奶奶,姥老姥爷。也没有资格做领导。

除了以上五种需要,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求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这些需求不能放在基本需求层次之中。

关于认知和理解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都有一种对事物理解、组织、分析并使之系统化的欲望,一种寻找诸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的欲望,一种建立价值体系的欲望。

各种学问都起源于人类的求知欲,好奇心。小孩子老追着你问,那是什么啊?为什么呀?我们成年人不是没有了求知欲,好奇心,而是大脑让长期养成的习惯给抑制住了。那是传统生产方式,传统政治模式,传统文化,传统应试教育等社会因素造成的,也是我们自己脑子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的。我们脑子里都有什么思维定势?在行政单位你要唯领导马首是瞻;做学问的写篇文章写本书,后面要注上占很多篇幅的参考文献,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几卷第多少页,当然对活着的人或者过世还不到50年的人的著作还是要写上,这是知识产权。等等吧,一切以权威之是非为是非,这就是权威定势。还有人云亦云、以众人之是非为是非的从众定势。还有没有干过的事就绝对不能做,不敢冒丁点风险,生怕树叶砸脑袋的经验定势。还有某些学富五车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们,说、写起来头头是道,可是他又选择了做公务员这个行当,想做官。可真正做起实际工作来,却干啥啥不行,既没有策划力,也没有执行力。就知道按书本办事,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这叫书本定势。还有,心里明白腿打摆,本来想在网上查查跟自己有关的工作资料,可一打开电脑就直奔黄色网站,理智不能战胜感情,智商高情商低,动不动就情绪化,歇斯底里大发作,“跟着感觉走,任地下的水在流”,这叫非理性定势。所以我们要改革我们的客观环境,要破除我们的思维定势。中国现在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多多,我们老觉得困惑和矛盾,为什么?我们也自己跟自己打架,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打架,也觉得很困惑很矛盾,总想搞明白,把社会问题把个人生活问题弄个水落石出。这就说明大家还是想搞明白,都有有认知需要。

关于审美需要。是对对称、秩序、和谐等的需要。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

为什么你找对象要找帅哥靓妹?为什么光有漂亮的外表还不行,还要人家紫心萝卜心里美?还要求人家女孩子聪明贤惠气质高雅,要求小伙子为人正派、事业有成、大气磅礴还要粗中有细?我们为什么总想出去旅游?而且南方大城市不爱去了,现在大家又都想去西藏。那里的自然环境太美了!那自然景色真令人心旷神怡啊!西藏阿里地区一位党校副校长,他从蓝天白云的草原出发,穿过几千公里内地的重重浓雾,到了秦皇岛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终于又见到蓝天白云了。沿海地区的旅游城市一定要保护好海岸线,否则魅力尽失!长官意志,谁想弄什么就弄个什么;每个县每个区都各弄各的,缺乏统一规划或者有了规划也不按照计划来。这样是不行的。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找几个艺术家,几个旅游专家,几个策划专家沿着海边走一遭,回去先琢磨几天,然后聚到一起大家来一个发散思维,刮一场脑际风暴。之后策划专家们再发散一通,进行创意,最后用收敛思维做一个策划案就齐活儿了。用自己本地的专家就可以,不要老觉得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远来的不懂得实际情况,几天的调查就出策划方案,很难具有可行性。所以沿海旅游城市要认真琢磨这个问题。否则,海滨的自然景色被破坏,本地市民就不能到海边去审美了;否则,外地人也不来了,外国人更不来了。谁愿意来审丑呢?

这样,马斯洛就为我们建造了一个需要的金字塔。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激励力量。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所以我们不能以为,只有人们对食物的欲望得到满足,才会出现对安全的需要;或者只有充分满足了对安全的需要后,才会滋生出对爱的需要,对尊重的需要,对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要机械地依次类推。这只是一般的顺序,也有很多的特殊情况。我可以废寝忘食,可以忍受无爱的离群索居的生活,但我不可以不去审美,摄影爱好者可以省吃俭用买高档摄影器材;也有人不追求什么高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就是要进行学术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要给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进行设计;也有人绝对不去寻租索租,而是要锻炼自己的领导力,想尽可能成为高层次的领袖,做官是手段,做事是目的。我们相信在我们中国,要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建功立业的还是大有人在。

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其他高一级的需要就要出现了。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概括了人的需要种类,看到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着重研究了需要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但马斯洛需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他主要是从个人行为发生学的角度来了解、研究人的需要,把需要仅仅理解为一种心理现象,旨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他认为这些潜能是每个人都固有的,忽视了对于人的需要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需要的社会基础、物质基础的研究,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把需要作为一个广泛的社会历史的范畴来加以研究。我们有必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把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范畴来加以更加科学的分类和研究。但无论如何,马斯洛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满足人的多层次多种类的需要。也惟其如此,才能作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