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三挤兑死的痴情皇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12:59
被小三挤兑死的痴情皇后(2010-09-30 10:42:32) 标签:

路卫兵

文化

最历史

分类: 史话

若不是因为出了“小三”,袁齐妫也许会很平静、很幸福的度完余生。最起码,她不至于落到个忧愤而死的凄惨境地。在此之前,她过得一直很快乐,也很满足,她将全部的柔情全都凝聚在了丈夫刘义隆身上,不想让别人来分享他,也不想有人来打破这种宁静。袁齐妫的激烈反映也是刘义隆始料不及的,他没有想到这事对她伤害这么大,也没想到袁齐妫会这么在乎他。没错,这又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第三者故事。只不过时间发生的早点,1500年前,地点特殊些,皇帝后宫,男女主角身份特别些,一个是一个天之骄子,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的皇后。小三则是另一个妃子——潘淑妃。

 

刘义隆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第三任皇帝,有头脑、也颇有作为。他开创了“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宋书》)的元嘉盛世,同时也发动了赫赫有名的“元嘉北伐”,一度和势头强劲的北方霸主拓跋焘对峙。虽然最后落得个“仓皇北顾”的狼狈下场,却也是血性彰显、值得称道。别看刘义隆在武功上争强好胜,甚至有时头脑发热轻敌冒进,在感情上却很细腻,特别是对袁齐妫,他还是宜都王时,袁齐妫就跟了他,当了皇帝后,他对这位皇后依旧是“恩礼甚笃”(《宋书》),关系非常融洽。

 

二人感情好到什么程度,史书上也没作具体描述,不过从袁齐妫临终,刘义隆去探望时双方的表现,也能看出些端倪。当时刘义隆拉着袁齐妫的手,“流涕问所欲言”,那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场面温馨而动情。一个当朝天子,不顾龙颜体面的痛哭,自是彼时的情景,触动了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想起了多年来的卿卿我我、耳鬓厮磨,想起了袁皇后的诸多好处。这种真情的流露,装是装不来的(况且他是皇帝,也没必要装给谁看)。袁齐妫接下来的反映也很耐人寻味,她“视上良久”,默默看着刘义隆,啥话也没说,“乃引被覆面”(《宋书》),拿被子蒙了脸,就此去了太虚幻境,和警幻仙子唠嗑去了。袁齐妫不说话,在路卫兵看来,并不是不想说,而是那一刻她不知道说什么,或者说,她有好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也许她那长久的凝视,业已将千言万语传递给了刘义隆。

 

袁齐妫心里是爱着刘义隆的,即便是在临死前,这种爱依然没有改变,这一点毋庸置疑。她对丈夫的爱可谓炽热激烈,甚至爱的有些扭曲、有些变态。为了刘义隆,她竟然产生过杀掉自己亲生儿子的念头。生下儿子刘劭后,袁齐妫仔细端详,怎么看怎么别扭,感觉是个不祥之人。于是派人报告刘义隆,说“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陈书》)。这小子长相怪异,将来必会妨碍国和家,不能留着。刘义隆着急忙慌的跑来制止,才总算保住了这个血脉,多悬啊。可似乎是冥冥中的天意,28年后,袁齐妫的预言果然应验,刘劭在宫变中杀死了父亲刘义隆。

 

刘劭弑父,袁齐妫是否未卜先知,这事很玄虚,或许这不过是一种巧合而已。古代宫廷夺位,杀君弑父本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个咱们暂且不论。单说袁齐妫想杀死儿子的这一非常之举,也着实让人为之耸容。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虽然袁齐妫在事实上没有杀死亲生儿子的行为,但毕竟有了杀死儿子的主观意愿,这个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心肠如此歹毒,行事如此残忍,很让人不解。不过这事也要从两方面去讲,袁齐妫此举,在主观上意识上全是为了自己的老公,是怕这个儿子将来妨碍到国家,妨碍到刘义隆。从这个层面上看,最少也证明了袁齐妫对刘义隆用情之深,深到偏激,深到极端。

 

情之深、爱之切,感情便很脆弱,也容易受伤害。这个不难理解,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一旦分开,留下的创伤是很难愈合的。再比如,当你全身心的爱着一个人,他却突然移情别恋,你所受的打击会和你付出的感情成正比。袁齐妫也是如此,她的病症便是从刘义隆移情别恋开始的。潘淑妃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平静的二人世界。刘义隆有了新欢,自然也就冷落了袁皇后,袁皇后憋屈的没法子,最终坐下了病。这属于积怨成疾,是心病,不是皇宫太医所能医治的。

 

潘淑妃受宠也不是偶然的,这个小三不寻常,一是漂亮,二是聪明。其“本以貌进”,凭借美貌被选入宫,长相自然没得说。不过最初也没能引起刘义隆注意,毕竟后宫漂亮女人太多了,是一个小聪明,让她最终得以胜出。不是说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吗?刘义隆有个爱好,喜欢乘着羊车在后宫游玩,潘淑妃便在这上面用了心,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在接待上高度重视。“庄饰褰帷以候”,每次都捯饬得漂漂亮亮的在那候着。再就是对房前的地面做了些技术上的处理。也很简单,“以咸水洒地”,在地上撒上盐水。这样能收到两个效果:一则净水泼街,显得庄重;二则,这刘义隆乘的不是羊车吗?羊“舐地不去”,羊车逗留的时间就长,它有咸味,羊喜欢舔。刘义隆一看,哇塞,羊都喜欢这位美人,细看潘淑妃长相,确实过硬,像发现了新大陆般,潘淑妃自此也就“爱倾后宫”(《南史》)了。

 

这样一来可就苦了袁齐妫了,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从此大受冷落,继而“愤恚成疾”(《陈书》),很快登仙而去。不过说袁齐妫是被潘淑妃挤兑死的,多少也有些牵强,有点冤枉潘淑妃,因为潘淑妃并没有什么对不起袁齐妫的,她想得到刘义隆宠幸,这也是人之常情,估计后宫女人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不这么想的。然而人都是这样,劝得了别人,劝不了自己,说到底,袁齐妫是自己和自己较劲,问题还是出在她本人身上。在路卫兵看来,是以下四个原因,让她过不了心理那道坎儿。

 

一则,是前后对比的反差。如果刘义隆对她一直冷淡也没什么,可先前火热,如今冷漠,就如天气的骤然变冷,让她很不适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她也觉得很没面子,心里不仗义。二则,袁齐妫的独占心理极强。她巴不得皇帝就她一个老婆,可这是不现实的。这种愿望本就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她没有看清这一点,对形势估计严重不足。皇帝另觅新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三宫六院,本就是待遇,别说小三,就是小三千也不算什么。他喜欢哪一个,不是谁能控制得了的。

 

三则,刘义隆已经成了她的感情寄托。袁齐妫对刘义隆如果用情不深,则又另当别论,你找你的,我不舒服归不舒服,但时间久了,也能渐渐习以为常。况且这是社会大环境,个人无能为力。偏偏她在感情上已经离不开刘义隆,这就很难受了。况且那二位又整天在眼皮子底下晃悠,整天打情骂俏的,搁谁谁也受不了,要是看不到又是一个劲,眼不见心不烦。这种痛楚外人是很难理解的。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攀比,这个和潘淑妃就有点关系了。袁齐妫出身贫寒,娘家条件不好,于是少不了向刘义隆讨封赏,接济一下娘家,可巧刘义隆是个生性节俭的人,出手并不大方,赏赐的很少。不过总的来说还不错,毕竟有得赏,况且皇帝再节俭,也不至于太寒酸,每次也有个三五万钱、三五十匹绢帛啥的。袁皇后理解丈夫,也不说什么,也很满足。可刘义隆后来对潘淑妃就不一样,出手那叫阔绰,潘淑妃“所求无不得”(《陈书》),要什么给什么,皇帝的实力也显现出来了。这事传到袁齐妫耳朵里,其心情可想而知。起初袁齐妫还不信,就试探了一下,找到潘淑妃,托她向刘义隆要三十万钱,看看这事她能办不。结果刘义隆二话不说,给。这下袁齐妫伤心透顶,彻底绝望。

 

绝望归绝望,不高兴归不高兴,你能拿皇上怎么样啊,再委屈也得忍着,忍着忍着,就忍出毛病了。有时还不是光忍着的事,你大面上也得过得去吧,需时不时装出一副笑脸,整天哭丧着,皇帝更没个回心转意的时候了,整天这样愁肠百结的惺惺作态,能好的了吗!所以,袁齐妫临终时连说话的气力都没了,心思枯竭,万般无奈。其实刘义隆对袁齐妫还是有感情的,袁齐妫死后,刘义隆在袁齐妫的悼文上亲书八个字,“抚存悼亡,感今怀昔”。字字真情,昭然若揭。(文/路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