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的城堡 -- 腾讯博客 - 欧洲到底欢不欢迎中国人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33:10
顶] 欧洲到底欢不欢迎中国人 猫米姗姗    发表于 2010年10月05日 05:18 阅读(434986) 评论(517) 分类: 个人日记 相关搜索词: 中国人 游客 欧洲人 国家 欢迎

   “洲到底欢不欢迎中国人?”(腾讯约稿)

   

    由于人民币的一再升值,欧洲旅行逐渐成为境外游的热点,欧洲的文化和历史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少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国人都希望能到欧洲看一看。中国游客数量的增长势必会刺激当地住宿,交通以及购物,整体促进欧洲旅游业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毫无质疑的是欧洲人没有理由不欢迎中国人。

 

    首次前往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由于对欧洲文化的向往,多选择全面游,集中参观各地著名景点,例如博物馆以及当地文化遗产。在游走欧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针对这个日益普遍的现象,欧洲很多国家的著名旅行景点都在多国语言智能讲解机中设置了普通话讲解功能。由此可见,很多欧洲国家都注意到了中国游客已成为一个实为壮大的群体,

 

    对于欧洲品牌的热衷,亚洲人则算是首当其冲的了。在一些汇集了LV, GUCCI, CHANEL, VERSACE等等大牌的OUTLET类型的名牌城,亚洲人的面孔很常见,这其中包含了很多中国游客。尤其是遇到季节性大减价的情况,不少中国游客提着旅行箱前来“扫货”,目的明确,效率性高,购买力相当强大,甚至相比欧洲本地居民的购买力和北美游客的购买力更为强大。这使得中国游客“出手阔气”的作风成为了欧洲很多国家对于中国游客家喻户晓的印象。欧洲各国的免税店,品牌专卖在这棵潜力巨大的“摇钱树”面前,越来越多的增添了中文导购员。这个现象说明,欧洲的各种购物场所都会是对中国游客热情张开怀抱的。换句话说,中国人的钱包,欧洲人是绝对欢迎的。

 

        有些人在问,在欧洲人的眼里,中国人的素质高吗?以我去欧洲旅行的观察,中国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或许与不同年龄层的游客的受教育程度和本国文化的影响有关。我基本上没有见到过中国的年青人随地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在公共场所脱鞋。旅途中我也遇到一些在著名景点取景照相的中国人,不但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而争先抢后,妨碍别人的拍摄,还会在路行遇到其他游客拍照时有礼貌的让开几秒。这说明礼仪之邦在对基础礼仪教育方面还是立竿见影的。而对于没有完成这方面教育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的素质在欧洲或许可以有所提升。举一个例子,我曾在地铁上遇见过一个年过五十的中国妇女,在地铁上找到位置坐下后便开始享用从中国外卖餐馆买的韭菜馅锅贴。车身一晃,妇女手里咬剩一半的锅贴掉到了地上,她第一时间下意识的用脚将地上的锅贴踢向了座椅下面,继续享用她剩余的佳肴。半分钟后,周围乘客几乎将目光集中射向她和她座椅下的半颗水饺。此时的这名妇女或许过于羞愧,从包中取出纸巾,俯下身把座椅下的锅贴拾了起来。她对自身的反省或许是认识到了不小心被周围人看到了她没有将食物捡起,或许领悟再多一些则是周围人同时无法忍受她的食物气味。所以说,想做到令别人不反感,素质的体现则不能只停留在基础层面。源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惯,国际礼仪也是不可少的。例如韭菜,它是几乎不被欧洲当地人食用的,它的这种刺激性气味是很多外国人不习惯接受的,更何况又是在公共场所的封闭空间内。我还曾在欧洲的一些地铁,火车,高档餐厅遇到过一些大声喧哗的中国游客。在很多欧洲国家,在公共场所讲话控制分贝也是礼节之一。尤其在法国人看来,用餐的时候让临桌能够听清你的对话,既是不礼貌的。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人,想得到别人的更多尊重甚至称赞,就需要在行为上注意更多细节。反过来又有人问,欧洲人的素质高么?我虽然没有见过欧洲人在地铁上吃快餐,在火车上大声交谈或讲电话,然而我可以说,他们的素质同样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也举个例子,中国和美国的阶梯都是右线上行,左线下行的,但在欧洲一些地方却能看到指示标语上清楚指出左上右下,于是我便刻意的要求自己暂时改了过来,毕竟旅行的意义之一就是体验并尊重新的文化么。就在当时,我看到身边一些视标语而不见的逆行者,竟有不少人看起来是欧洲当地人。一瞬间我意识到,其实骨子里自视清高的欧洲人也并非比我们中国人的素质高到哪去。然而在整个旅行中,我都是遵守标语而行的,因为我觉得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怎么让别人看你。

 

    换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欧洲也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组成的。不同的欧洲国家对待中国人的认识也是有所区别的。“中国人”这个概念在欧洲人的眼里也或许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许多欧洲国家,你会看到当地有中国餐厅,中文报纸,中文指示。然而大多时候这些字体都是繁体的。这是因为在很多欧洲人眼中,中国(大陆)人,香港人和台湾人是有区分的。这说明我们的祖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大业,至少在别人的眼里,散落在外面的“中国人”这个概念仍不是一个整体。

 

  还有人问,欧洲国家的种族歧视现象严重吗?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别说是在欧洲这个白人的根基地,就连在鱼龙混杂的美国,这个问题都是依然实质存在的。就例如我们国家的城里人和农村人,就是有那么一大部分城里人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也的确有有那么一大部分农村人走入城市的时候受到排挤。走出去的中国人,在自愿掏腰包给人家的时候自然是受到人家欢迎的,而倘若与人家抢饭吃,你说会不会受到欢迎呢?很多游客都有体会,意大利在欧洲众多国家中是对中国人的态度相比而言最差的。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意大利作为高档服装生产国曾闻名于世。一直以来,尤其是在当地人看来,他们制作生产的产品是可以堪称世界上最精湛的产品。只要一个包包,一件衣物被打上“Made in Italy”的标签,那就基本上意味着它拥有“Made in China”的同类产品绝对不及的高端价格。然而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生产厂家看到了这点,纷纷落户于意大利,利用自己的生产线也打出了“Made in Italy”的标签,他们的产品却定位在中端价位。于是“Made in Italy by Italian”和“ Made in Italy by Chinese”这两种并没有被标明的产品的竞争,使得意大利人认为中国生产厂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品牌质量。由此一些意大利人就对中国人形成了不良的印象。

 

    其实现在的世界,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不免充满了戒备和反感。但这只是一种态度,我们只要以大国的心态和姿态面对则可。中国如若能少出现一些“奶粉门”和“玩具门”,走出去的中国人就会更不需要在乎别人的态度了。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空间的其他文章:
  • [艺术边缘]: 韩国婚纱相大杂锦+幕后 ( 2010年09月28日 07:09 )
  • [飘在纽约]: 纽约遭受飓风压境 ( 2010年09月17日 21:58 )
  • [80后乐园]: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爱、感恩和宽容 ( 2010年09月07日 07:53 )
  • [游走天下]: 纽约的美好夏日 ( 2010年08月31日 05:13 )
  • [温情转角]: 冰火仲夏 ( 2010年08月18日 01:04 )
  • [天下杂侃]: 2010年网上最流行的语言 ( 2010年08月13日 00:56 )
  • [飘在纽约]: 走进曼哈顿式生活,感受美式“蜗居” ( 2010年07月22日 04:18 )
  • [游走天下]: 美国东海岸大西洋赌城 ( 2010年07月15日 03:58 )
  • [游走天下]: [大不列颠] 聆听爱丁堡风笛悠扬 ( 2010年07月09日 07:51 )
  • [游走天下]: [大不列颠] 苏格兰之天涯海角 ( 2010年07月08日 11:23 )
  • [游走天下]: [大不列颠] 浪迹在苏格兰高地 ( 2010年07月07日 09:28 )
Eva的城堡 -- 腾讯博客 - 欧洲到底欢不欢迎中国人 - Qzone 实地游走,看欧洲到底欢不欢迎中国人 梦幻城堡 -- 腾讯博客 - 做个好妻子到底有多难 - Qzone 朝鲁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中国人,你拼命挣钱到底为了什么? - Qzone 中国留学生反思:欧洲人到底欢不欢迎中国人 陈志武的博客 - 陈志武: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裕 - 腾讯博客 - Qzone 中国人为什么不遵守游戏规则? - 杨恒均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Qzone 季琦 -- 腾讯博客 - 焦虑的中国人 - Qzone 梦幻城堡 -- 腾讯博客 - 一封来自男友的“辞职报告” - Qzone 任志强的空间 -- 腾讯博客 - 到底是谁的错 - Qzone 程琳 -- 腾讯博客 -- 腾讯博客 - 最不受女人欢迎的十大类男人 - Qzone 杨恒均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中国人为什么不遵守游戏规则? 张艺谋的开幕式不会让中国人失望-腾讯博客-Qzone 石述思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商务部真不知道 - Qzone 时代周报李铁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卖地财政的根源到底在哪儿? - Qzone 甘婷婷的空间 -- 腾讯博客 - 地球不危险 - Qzone 欧洲城堡 单士兵-- 腾讯博客 -- 腾讯博客 - 到底是谁弄丢了教师的尊严与权利 - Qzone 梦幻城堡 - 奥运冠军拒认生母,何错之有? - 腾讯博客 - Qzone 梦幻城堡 -- 腾讯博客 - 蠢女人把金钱当安全感 - Qzone 梦幻城堡 -- 腾讯博客 - 80后房奴女孩休夫:只因老公没担当 - Qzone 朱大鸣 -- 腾讯博客 - 炒房客热烈欢迎停贷三套房 - Qzone 朱大鸣 -- 腾讯博客 - 开发商热烈欢迎房价大跌 - Qzone 建筑师的阁楼 - [历史]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多图) - 腾讯博客 - Q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