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园—京城仅存的李渔遗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2:57:24
半亩园—京城仅存的李渔遗迹

  作者:徐斐

  李渔(一六一O—一六八O),字笠鸿,号笠翁,兰溪人,是清初杰出的戏剧家,有“东方莎士比亚”之誉。李渔还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才子,在文学、美术、建筑、园艺、美食、服饰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李渔于康熙初年移居京城,他的那些传世之作,如《笠翁传奇十种》、《闲情偶寄》、《十二楼》以及《芥子园画谱》等,大部分是在北京完成的。

  李渔在北京留下了两座享誉京城的园林建筑。一座是他的居所芥子园,位于北京八大胡同之一的韩家胡同。去年十一月笔者前去寻访时,还能见到几间破败的古建筑。而当我今年九月再度前往探访时,却已经夷为平地,哪里还有芥子园的影子?!另一座就是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半亩园。半亩园并非李渔故居,而是李渔当年为他的“幕主”贾汉复中丞设计建造的。时至今天,芥子园已从北京的地面上完全消失,不知半亩园的命运如何?www.findart.com.cn

  成文保单位外人难进门

  金秋十月的一个上午,笔者踏上了寻访半亩园的路途。据介绍,半亩园就在美术馆后街的黄米胡同。转了两趟车,步行二三百米,就找到了。胡同口的墙上,钉有一块牌子,用中英文说明这里是黄米胡同,其中的五号、七号、九号为贾中丞旧宅,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令人不解的是,它并没有说到半亩园,更没有提及李渔的名字。

  黄米胡同呈“╝”形,长一百多米,宽约三米。靠西的五号、七号、九号,有着高约二米的砖墙,几乎占据了胡同的大半。那砖墙,呈青灰的古色,墙头爬着藤蔓和茅草,里面可见高大的杨树和槐树。七号墙上还有一座非常别致的两层小楼,典型的中式建筑,这在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布局中是十分少见的。五号与七号的大门朝东,与围墙持平;九号的大门朝南,呈“八”字形。三个大门都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门,只是九号门更显得宽阔气派。三座门里挤满了住户,显得拥堵而杂乱。三个门边各有一块牌子,上写“旧宅院”,标明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另一边还有一块牌子,上书“非景点谢绝入内参观”。这不免让人有些失望。门边晒太阳的老头老太警惕性都很高,任你软磨硬泡,就是不让进。笔者无奈只能沿着围墙走了几遭,然后怏怏离去。www.findart.com.cn

  “半亩园”的来历

  回到家里,照例翻书上网,查看相关史料,总算对半亩园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据《李渔年谱》记载:康熙十二年癸丑(一六七三年),时李渔63岁,游燕,“再入都门,为贾胶侯设计半亩园”。道光年间,这座宅子被江南河道总督麟庆购得,大加修葺,并称其为“半亩园”。之所以取名“半亩园”,据说是因为李渔曾经说过“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这样的话;而这“半亩方塘”,自然是源自朱熹《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半亩园坐北朝南,为四进院落,西边为花园。其平面为正方形,长、宽各三十五点五米,面积一二六O平方米。全园采用比较灵活的对称布局。园中有拜石轩、曝画廊、近光阁、退思斋、赏春亭、凝香室、琅环妙境、海棠吟社、玲珑池馆、潇湘小影、云容石态和罨秀山房等景。亭院有多幅名家楹联,格调甚为幽雅,如:“湖上笠翁,端推妙手;江头米老,应是知音”、“逸兴遄飞,任他风风雨雨;春光如许,招来燕燕莺莺”等等。园中植物多为花果。上世纪二十年代,麟庆后人将此园分租数户,因无人整治,日渐荒废。一九四七年天主教怀仁学会购得此园,改名怀仁会堂。一九五一年半亩园被收归国有,一九八O年花园部分被拆除,其中一块珍贵的砖雕六角园门被移往西山曹雪芹纪念馆。半亩园的房屋部分被分割为三个彼此独立的小院,供数十户北京居民居住。如今,这里也成了京城仅存的李渔遗迹。www.findart.com.cn

  半亩园虽然只剩遗址,然而它的故事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着。一九七一年,借李渔之名,以秉承和弘扬华夏饮食文化为宗旨的“半亩园快餐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台北创立。不过数年,就赢得了海内外顾客的信赖和赞誉,在竞争激烈的快餐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如今,“半亩园”餐饮已遍布包括欧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并陆续挺进国内各大中城市。仅北京市区,就有“半亩园”连锁店十多家。

  作为快餐店的“半亩园”

  不久前的一天,笔者走进了“半亩园”北京方庄分店。淡黄色的店面,黑底绿字的牌匾,给人一种中西合璧的古朴感。推开店门,只见小小的店堂布置得十分清爽高雅。七八张古典式样的四方桌,几十条同样古朴的靠背椅。东墙上嵌着一副手书的《半亩园小记》,阐明了“半亩园”的来历及其餐饮特色。内容照抄如下:www.findart.com.cn

  半亩园为京师名园,系由造园名家李渔于康熙初年为贾汉复中丞幕客时,计葺斯园。累石成山,引水作沼,平台曲廊,奥如旷如;虽小而局全,历经显宦名士多主,皆不改其雅。据传,园主匠心独运,每于饮宴,无论豪饮小酌,务求精美。席上忌啖山珍海味,只品时鲜小菜、肉饼、米粥。虽是寻常,其味香远,其色纷呈,食者无不交口称赞,誉为京师一绝。

  南墙上则是署名为“识玄癫者”的食客对“半亩园”及其主人的赞颂,亦庄亦谐,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也照录如下:www.findart.com.cn

  半生戎马,半世悠闲。半百岁月若烟,半亩耕耘田园。半间小店路边,半面半饼俱鲜,浅斟正好半酣。半客半友谈笑竟忘年,半醉半饱离座展笑颜。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压纠缠。半工半歌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半之乐,乐无边。

  菜单白纸黑字,简朴至极。我细细地看了一遍,见上面没有大鱼大肉,只有各色饼、面、饭、粥和小吃,以及二十多个时鲜小菜。这倒也符合李渔“不嗜荤腥,只喜清淡”的美食风格。不过,这里的价格并不便宜。一个葱油饼六元,一份牛肉面十五元,一碗鲜肉馄饨八元,非一般工薪阶层所能承受。此外,让我稍感遗憾的是,“半亩园”有绍兴老酒,却没有兰溪黄酒;有萧山酱萝卜,却没有兰溪小萝卜;饼、面、馄饨也不完全是笔者所熟悉的浙中口味。尽管如此,今后每年我还会光顾几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里与我三百多年前的兰溪老乡李渔有关。www.findart.com.cn

  附记:

  黄米胡同大概形成于清朝,称为黄米胡同至今。胡同里面,是京城著名的半亩园。现在,半亩园被分割成了三个小院,彼此独立。在整个宅园的东墙旁边,有一座非常别致的二层小楼,典型的中式建筑。在胡同的东侧还有一处比较大的院子,那里面现在搭建了很多房屋,院门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墙垣门,不过又和一般的院门不同,很高大,只是不知道它的由来。

  黄米胡同里的半亩园,是过去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最早这里是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由清朝初年的戏剧家李渔修建。后来,在道光年间,这座宅子被麟庆所得,大加修葺,并称其为“半亩园”。半亩园坐北朝南,为四进院落,西边为花园。www.findart.com.cn

  李渔,字笠翁,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自少年开始,便云游四方,曾到过很多地方,晚年由南京移居至杭州西湖,自号湖上笠翁。他曾经到各处进行戏曲表演,积累了丰富的戏剧演出经验,其戏曲理论主要记载于《闲情偶寄》中。

  无论是《闲情偶寄》,还是《李立翁一家言》,都有种艺术的感觉在里面,那篇《芙蕖》更是条理分明,风韵独特。

  黄米胡同不是很引人注目,虽然它地处闹市,但却又保持了故园的深幽。据说半亩园这个名称是在清末才最后确定的,但我仍然愿意把它和李渔联系在一起,我也更希望这园林的命名来源于他。记得李渔曾经写过“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这样的话,这“半亩方塘”自然是来源于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www.findart.com.cn

  李渔自己没能拥有这样的宅子,但他却帮助别人建造了一座。

11.jpg (47.09 KB)

 

  2006-4-12 11:14

  

www.findart.com.cn

 

  岁月沧桑,当初的私人园林如今也只是一片萧条了:(

  织女说的好,从门口看感觉好像是什么保护单位,可是也感觉到萧瑟和衰败,为什么这个就没人维修呢,是因为不能创收吧

  半生戎马,半世悠闲。半百岁月若烟,半亩耕耘田园。半间小店路边,半面半饼俱鲜,浅斟正好半酣。半客半友谈笑竟忘年,半醉半饱离座展笑颜。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压纠缠。半工半歌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半之乐,乐无边。www.findart.com.cn

  老乐,哪天同去啊!

  哈哈,同去同去,,,,我恭候着,,听招呼。。。。

  [ 本帖最后由 乐知轩 于 2006-4-19 13:3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