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决定赢利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9:49:29
在近期大盘持续盘整走势中,新能源板块特别引入注目,其中光伏产业相关公司更是引起投资者追捧。证券分析人士指出,光伏板块表现抢眼主要受益于近期多晶硅价格上涨和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刺激,其次,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的启动也为产业发展“添了一把火”,产业前景被持续看好。预计今年光伏类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大增,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光伏产业将成为投资热点。但业内人士提醒说,在火爆中要警惕投资过热,要看到光伏产业发展仍存在短板,完善和整合产业链刻不容缓。

    提前5年跨进“1元时代”

    在一片争议和一个月的等待之后,国家第二批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结果近日终于“出炉”,中标价格超出人们之前普遍的预期,让我国光伏发电提前进入“1元时代”。根据中标结果,13个项目中标价均低于1元/千瓦时。据有关人士介绍,这次招标结果推迟公布,主要是对“低价”存在争议,报价中的最低价0.7288元/千瓦时的价格较2009年1.06元/千瓦时的最低报价下降近40%,这样的价格能否保证赢利?能否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曾提出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的初步构想,计划到2015年实现1元/千瓦时电的目标。这次招标一下子让“1元时代”提前5年到来,不知是喜是忧。从国外的情况看,目前在该领域做得最大的德国2011年地面光伏电站上网电价为0.218欧元/千瓦时1.9元/千瓦时,看来我们无疑是超前了。难怪8月16日商务标开出之后,引起业内一片哗然,中标结果在争议声中一再推迟公布。

    另外,本次招标全部项目均为央企中标,业内人士担心,国企低价启动国内市场之后,未来能否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光伏发电市场值得关注。一位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为了保持产业健康发展,除了国家政策扶持外,还要吸引众多社会资金的参与,设备价格既要让发电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又要让设备供应商保持一定利润。

    记者注意到,迄今最大规模的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被视为中国光伏企业的一场“盛宴”,但多家在海外或A股上市的光伏企业却“缺席”,因为他们的投标价相对较高,和一些大型国有能源企业投标价格相比没有竞争力,本轮光伏电站招标让大批上市公司“踏空”,他们有可能无法分享中国光伏市场的巨大蛋糕。

    业内人士分析称,出现0.7288元/千瓦时的低价,而且13个项目的价格均在1元/千瓦时以下,说明市场看好这个行业,“即使是亏本,也要进入这个圈子,不愿在圈外等着”。此外,中标价均在1元/千瓦时以下的另一个因素在于,此次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期为两年,因此报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未来两年光伏组件价格下降的预期。估计明年设备组件市场会供大于求,所以很多产品可能会面临新一轮降价。

    “谁有技术谁留下”

    “1元时代”的到来发出了一个信号:谁有技术谁留下,只有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经得住“低价”的考验,而那些单纯的原料加工企业谋求暴利的道路在国内已行不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认为,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显现,国内市场刚刚启动,国际市场规模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张,未来一两年这一行业将面临洗牌。

    华泰证券研究员程鹏说,1元时代,技术立足,特别要关注光伏装备国产化进程带给相关企业的机会。长久以来,国内光伏产业一直呈“两头在外“的格局。上游的多晶硅原料依靠进口,下游的产品市场依靠出口。程鹏认为国内光伏产业是“三头在外”,长期被忽视的在外一头是,关键的生产装备基本依靠进口。除单晶硅生长炉已经实现95%以上国产化外,多晶硅炉、硅片多线切割机、电池线等关键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国内光伏产业大范围的装备国产化替代过程仍将持续。国产装备尽管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较进口先进装备有差距,但是在关键性能方面正在逐步接近进口装备,并且在价格和成本方面,国产装备普遍比进口装备低30%~50%,具有较大的价格和成本优势。未来光伏装备的国产化进程一方面对装备制造厂商是绝佳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对下游的光伏产品厂商来说可通过装备国产化有效降低成本。

    国金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张帅也赞同“技术立足”论:“国内光伏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一些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国内企业若能借此机会在这一新兴市场上确立先发优势,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而华宝证券研究员陈亮则认为,在光伏产业链中,虽然长期来看靠技术吃饭,但短期内仍最看好电池片组件领域。

    据了解,在电池片制造领域,国内企业可谓独领风骚。无锡尚德、保定英利、河北晶澳、常州天合光能在2009年全球产量排名中均位列前10,江苏阿特斯排名第11,虽然上述企业均为美股上市公司,但有些企业回归A股已列入议事日程。

    记者注意到,在A股上市公司中,以多晶硅电池片业务为主的有海通集团、向日葵、东方日升以及正在该领域加大投资的横店东磁。而电池片产能的扩张必然直接拉动对扩散炉的需求,因此A股上市公司中具备相关产能的七星电子最值得关注。

    40%产能vs5%市场

    2009年,中国的光伏电池制造业占据了全球40%的份额,国内的消纳能力仅有这些产品的5%。根据欧盟执委会联合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2010年太阳能电池现况报告PVStatusReport2010”,全球太阳能电池在2009年的产能有11.5GW,较2008年增长56%,过去这5年产量增加最快的国家是中国。

    中信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磊说:“我们看好新能源板块,短期看确定高增长的是核电,长期看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大功率蓄能行业和太阳能发电行业。”

    刘磊的话显然是基于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2010年8月5日,《新能源发展规划》草案曝光,根据《规划》透露出来的信息,从2011年到2020年,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可增加产值1.5万亿元。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主要品种之一,新《规划》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思路。据国元证券预计,在即将出台的《规划》中,可能将2020年光伏装机容量的目标提高到20GW1GW=100万千瓦。

    但分析人士也提到,“政策依赖”是太阳能发展的隐忧之一。由于太阳能产业是依靠政府补贴实现快速扩张的产业,其产业基础薄弱,一旦政策发生变化,该产业受到的冲击将非常严重。

    国金证券有关分析师认为,2010年全球太阳能需求量将有65%的增长。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信贷环境的宽松以及行业鼓励政策的逐步落实,行业将开始新一轮的高速成长,相比较2004年和2008年出现的两波增长,这次增长的行业基础将更加牢固,行业空间更大,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

    链接光伏产业10年发展历程

    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山区用电问题。

    2003年英利、无锡尚德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2004年德国出台光伏并网政策,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激增。

    2004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民营新能源企业。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到2020年光伏总装机容量实现2000兆瓦。

    2008年《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提出可再生能源补贴标准,即用户每使用1千瓦时电需支付1厘钱。

    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给予50%或以上的投资补助。

    2009年国家能源局实施了甘肃省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总装机容量为10兆瓦。

    201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光伏产业定位: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启动了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

    2010年国家能源局实施第二次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国光伏电价进入1元时代。

    2010年中国5大民营光伏企业获得了国家贷款支持。
    记者点评中国光伏市场何时能“点亮”?

    40%的全球产能,5%的国内市场,这是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所处的一种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有人说是太阳能发电成本高,也有人说是光伏市场没有“流动起来”。近日,中国无锡光伏产业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市场不活跃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有人甚至希望能以此真正“点亮”国内光伏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对中国发展光伏产业而言,创建一个强大的光伏市场交流平台比新建10个光伏工厂更为重要,能为至少1000家企业解决供应链管理模式、产能扩大提升、原料设备采购、资金回流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据了解,无锡交易中心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的专业光伏交易市场,将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光伏产业市场和国际光伏产业的总部基地,年交易额将达3000亿元。

    实际上,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光伏产业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不可能维持太久,因为国外的市场空间上升有限,而国内市场才刚刚启动。

    但国内太阳能市场并不是“洒满阳光”,有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的风电和光伏电力市场大幅度开启的关键点就卡在上网电价上。一方面,以现行的上网电价计算,目前的价格补偿机制难以激起用户使用太阳能的热情,另一方面,多晶硅价格的上升和第二轮“特许招标”价格的大幅降低,使光伏企业承受的压力加大。

    5年前,大批的民营光伏企业海外淘金,创出暴富神话。但国际市场不可能无限制扩张,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回归国内市场。然而,在国内光伏市场刚刚启动、产业政策趋于明确之际,“1元时代”的提前到来让很多民企抱怨“吃不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秘书长林如海表示,国内市场体系迟迟未能培育起来,产业链条环节关系一直未理清晰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培育下游市场是突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保定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马学禄也认为,眼下发展国内市场时机已经成熟,比如,现在某些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应用光伏发电的条件。据了解,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大概在1.5元/千瓦时~1.6元/千瓦时之间,而东部地区夏天实行峰谷电价,其峰期电价大概在1元左右,这样的水平,国家完全能够补贴得起。马学禄表示,通过节能降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节省出相关补贴资金。

    业内多位人士都认为,如果太阳能可以并网发电,能够开启很大一块民间光伏产业应用市场。而通过补贴支持国内光伏市场启动,会引导国内光伏产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