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专家:应理性分析中国贸易顺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51:26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艳清):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到287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伴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一些国家和利益集团提出,中国应承担所谓的“顺差国责任”。他们要求中国采取措施,控制贸易顺差。

  如果仅仅根据7月单月的数字来苛责中国,这显然并不合理。就在今年3月份,中国还发生了贸易逆差72.4亿美元。因此,对中国的贸易顺差,需要进行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分析。通过理性的分析,人们将会发现,要求中国承担“顺差国责任”是站不住脚的。

  从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看,完全没有理由指责中国。经济学界通常认为,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占GDP的比重在正负5%以内可视为贸易基本平衡。中国是从1994年开始持续出现顺差的,但其占GDP的比重在多数年份中都保持在3%以下。不过,在2008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9%。

  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分析认为,整体来看,中国的贸易基本平衡;而2008年的情况则有其特殊性:“2008年是一个泡沫经济的顶端,这段时间的贸易顺差我个人认为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美国的金融泡沫和楼市泡沫造成了全球需求的非理性繁荣,就引致了中国出口的繁荣,相应进口也繁荣,但出口会增长得更快,就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在这段时间变得比较大。一旦泡沫经济破灭,我们的贸易顺差就会大幅度减少。”

  张燕生介绍说,继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后,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42.5%,顺差占GDP的比重又降至了2.2%。

  那些要求中国承担“顺差国责任”的人同样忽视的是,在华的外资企业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创造者和主要受益者。今年上半年,来华投资的跨国企业的数量快速增长,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达到1.24万家,同比增长近两成。目前,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正主导着中国55%左右的对外贸易。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达1270亿美元,占中国当年贸易顺差总额的65%。其中,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项下的贸易顺差甚至高达2228亿美元,相当于顺差总额的1.1倍,这导致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顺差大量转移到中国。张燕生指出:“加工贸易是全球化的结果,全球化导致工序分工。跨国公司的产品价值链它会在全球配置,它会把低成本劳动力的工序配置在中国。整个价值链中间,80%的价值都是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创造的,20%左右是在中国创造的。但它的原产地是中国,(所以叫)‘中国制造’。”

  要改变中国贸易顺差较大的现状,中国的政策就必须着眼于降低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顺差,为此中国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今年4月6日,中国国务院发文提出,将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特别是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同时要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类的项目。这些规定引导外资逐渐撤离低端制造业等目前占据顺差较大的行业,有利于逐步降低加工贸易顺差的比重。

  正如张燕生分析的:“加工贸易的顺差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我们的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成本会不会持续低,如果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不会持续的低,如果我们其他的要素比如土地、环境、煤电油运成本不持续的低,跨国公司产品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就可能不配置在中国。如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这样我们的加工贸易顺差就可能会减少,我们整个贸易顺差就会减少。”

  8月1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出口增速将在未来数月继续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