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2:47:21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史大事记
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专题参考辞典


您的位置:首页 - 邓小平理论研究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比较


2006-1-9 15:34:18    来源: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比较
叶丽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 各自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通过对邓小平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可以 看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有许多相似之处,邓小平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的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10年至20年 的建设时间,中国就可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6月,毛泽东提 到15年左右只能打下一个基础,而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国家需要50年的时间。1955年他又 指出:“我国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 的整个下半世纪。”[1](P390)毛泽东从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现状出发,对 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得出了客观的符合实际的认识。经历了1958年“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之后,毛泽东认识到超越阶段发展的错误。他指出:“在我们这样的国 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3](P116) 他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3](P116)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多次表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还缺乏经验。”[3](P300)“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 ,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3](P301)这是毛泽东在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极低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结合实践中的教训做出的极其可贵探索。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1945年4月,毛泽东就在《论联合政府》的政 治报告中把“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作为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1953年6月毛 泽东指出:“现在是在打社会主义之仗,要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全国人民的总任务[1](P280)。随后,在过渡时期 总路线中,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前又加上“国家的”,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1](P316)这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思想 ,可以认为是他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近期目标。而这一时期,毛泽东尤其重视中国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后,这一思想逐步发展形成了“四个现代化”思想。1956年4月 ,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报告,总结了我国的建设经验,号召全国人民“把我国 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P44)1957年2月,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中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 的社会主义国家。”[2](P207)1960年初,毛泽东又提出“国防现代化”思想,标志着 毛泽东对“四个现代化”的认识已经比较完整了。至此,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战 略目标就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3](P341)。这表明了他要在中国摆脱贫穷落后,摆脱挨打境地的决心以及他对社会主 义发展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贯性。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步骤。在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 用3年或者多一点的时间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准备条件。1951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 划经济建设”的战略设想。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明确规定:“要用十至十 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2月,他在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提纲的批语和修改中提出 :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大约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大约十五年左右 的时间(从一九五三年算起,到一九六七年基本上完成,加上经济恢复时期的三年,则 为十八年,这十八年中已过去了四年),那时中国就可以基本上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1](P316)。这就是毛泽东设想的“基本上建成”,在他看来,十年的时间,只能为社会 主义打下一个基础,离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1954年6月14日,毛泽 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所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 提出:“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 ,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1](P329)毛泽东以后又反复 论述了这一思想。从毛泽东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两 步走”的战略的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在完成从新民主义社会过渡的同时,初步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打下一个基础。第二步,再用 50年到75年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56年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 开,毛泽东两步走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尤其是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后,他对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又有了更深的认识。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 年,或者更多的时间。”[3](P301)“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 要花一百多年[3](P301)。毛泽东百年战略思想是对1958年“大跃进”时提出的“七年 超过英国,十五年或二十年赶上美国”这一战略步骤的根本纠正。同时,也是他对社会 主义发展步骤认识的深化。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认识现今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1978年以后,在我国党内逐步确立了邓小平在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这是第一次使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 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 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 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6](P252)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十三大报告第一次从战略高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从50年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到21世纪中叶。十三 大闭幕后不久,邓小平又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6]( P258)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准确定性,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 时,对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了客观的估计,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充 分认识到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澄清了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发展 阶段问题上的迷与混乱,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以后,必须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观点,它不仅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 义社会以后的发展道路问题,更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国情 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大大发 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 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展。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 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P208)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一种新概括。据此1981年6 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规定为: “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 、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里,把“四个现代化”同“高度民主 ”和“高度文明”并提,给“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注入了新的内容。1987年党的十 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从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实情出发而确立的,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切实可行性。
富强,是指以经济高度发达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将富强作为现代化发展 的目标,是对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目标的继承、综合和发展。富强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 、国防、资源、科教、外交等在内的综合指标。富强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尤指物质文明的发达程度。邓小平适时地提出“富强”的目标,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 ,又能同国际竞争接轨。
民主,就是建立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民主,就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多次指 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政治上的体现。中国要建设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就必须建立和健全政治上的民主制度。
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邓小平最早看到了两个文明的重要性,199 2年,在南方讲话时指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毛泽东从中国“一穷二白”的现状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完全符合中 国国情的,是切实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四个现代化”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 斗目标,有高屋建瓴之功效。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思想,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设“富 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奋斗目标更具体、更实际、更直 接、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接受,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一大发展。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步骤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后来, 他进一步明确“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所 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6](P64)而“我们要在本 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只有二十年,就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对于我们的建设 事业来说,八十年代是很重要的,是决定性的。这个十年把基础搞好了,加上下一个十 年,在今后二十年内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可靠,就真正有希望。”[5](P241) 这是在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小康目标提出的“两步走”战略。19 87年,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10月,党的十三 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 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2 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又将“三步走”战略纳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 中,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日趋成熟。
在实际的战略上,邓小平继承毛泽东艰辛探索的积极成果,又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做 出重大的发展。毛泽东的“两步走”战略和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无论是在构想的理 论依据、出发点,还是具体内容都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毛泽东预计用100年时间建 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设想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者对实现现代 化的预计基本一致。但是,“两步走”战略和“三步走”战略形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因此,两者还具有许多不同。一是邓小平认为实现现代化是一 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他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 标准,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小康之后还要继续向前发展,逐步达到更高级程 度的现代化。这是“三步走”的一个重要认识论根据。二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规定 了实现现代化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以使发展目标与每个发展阶段相一致,可以避免盲目 推进,随意跨越阶段提出过高的目标。三是每个发展阶段的目标量化,使目标更加具体 、明确,可操作性强。四是三个发展阶段提出了“温饱”、“小康”和“富裕相对应着 的标志着不同生活水平的目标。把国家经济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 联系起来,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积极性。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更具体、更系统、更现实、更科学,是对毛泽 东“两步走”战略的重大发展。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有许多相似之处,邓小平在实 践中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通过比较,也可以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 结合上把握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异同,有助于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顾 历史、反思现实、预见未来的发展战略。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中国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为实现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理 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M].北京:1984.13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原文出处】黑龙江社会科学
【原刊期号】200403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Copyright © 2005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缅甸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斯大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图)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图)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图)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王仲方: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索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冷溶—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和隐私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和隐私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述评--信息哲学的理论渊薮(图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瑞士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邓小平是怎样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苏联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不能忘却的未来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被模糊的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orz --论苏联共产党的官僚特权阶层—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