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中国话语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25:35
“中国话语权”已是眼见为实,可感可触。比如,在近日联大会议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发出的“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的声音震耳欲聋。外媒感叹,中国声音有份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的话语权为何会越过德、法、英等几个老牌强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地位的国家?

又到了10月1日,中国公众最盛大的政治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每临这一天,公众都会直抒胸臆举杯庆祝。这次国庆,公众抒什么?路透社最新一则报道说,中国在国际基金组织的话语权将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甚至也可能会超过日本成为在该组织影响力排行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见中国经济网2010年9月29日)。这是一个令国人开怀的信息。

“中国话语权”已是眼见为实,可感可触。比如,在近日联大会议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发出的“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的声音震耳欲聋。外媒感叹,中国声音有份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的话语权为何会越过德、法、英等几个老牌强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地位的国家?

中国在IMF的话语权与“金砖四国”息息相关,以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为代表“金砖四国”自创办以来,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众所周知,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期间的2009年6月17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首次峰会中,发出的“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声音,为挽救世界经济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作出有益的贡献,成为抗衡以美元为体系的新兴力量。而在“金砖四国”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讲话,赢得了四国乃至世界的肯定和尊重。或许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挑战着美元的霸主地位,或许是中国正确决策大踏步步入世界经济舞台,在一系列国际经济问题上,中国不失时机频频亮相,积极参与20国集团的峰会进程,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初的2008年11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会上的发言中,一针见血指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的主张,而后来一系列事实证明,中国此主张已获得广泛响应。近年来,世界从关注中国在追赶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中国奇迹”,转为探究推动这一发展巨变的“中国模式”。连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公开称赞“中国道路”。他们认定“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的背后,必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中国价值”。中国话语权事实上已显现,“中国话语权”造福了世界。

评判一种声音有无份量,客观理性是一面,但是,实力往往起着决定的因素。中国的说话份量,不仅在于中国说得好说得准,更重要的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实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金融危机中的中国不但最先步出阴影,还由于中国扩大内需措施得力得当,经济质量与总量事实上在提高,还被日媒称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年前五个月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35470亿,比去年同期增加的8362亿,增长幅度高达30.8%。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跃居世界第二。而中国在继神五神六一飞冲天后,在中国国庆前夕,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表消息称,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厂区的测试和检查,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见中新网9月29日电)。如此准确预报卫星发射,彰见中国科技实力的空前增强和自信心。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实实在在跃上了一个档次,这些为中国话语权奠定了基础。当然,中国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正确的治国理念也为“中国话语权”增添了份量。

可以说,“中国话语权”是由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支撑的。中国要在世界经济组织中保持这个话语权,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近来,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招待会上致辞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使整个体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见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这个声音令人鼓舞。中国目前正在精心策划十二五规划宏图,满怀信心建设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话语权”永不衰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