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美和华 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0:03:56
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内幕
一、尤金大使成替罪羊
二、毛泽东愤而拍案
三、“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毛泽东说
一九五八年夏赫鲁晓夫访华,走时候公开,来时候秘密,因为他是按毛泽东的意见来华的……
那时,我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工作,地点在中南海丙去,就是紫光阁那边。
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九日,阎明复(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长)从居仁堂那边给我打来一个电话。“李兄,有要紧事情,你赶紧过来。”
一、                       尤金大使成替罪羊
我赶到居仁堂,明复先向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苏联方面通过驻华大使尤金请见毛主席,表达了苏联领导的一个意见,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潜艇基地,建个长波电台以便与他们的舰队保持联络。并提出和我们搞个联合舰队。尤金第一次来谈,毛泽东便严肃地问他:“你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个搞法?”尤金解释不清。毛泽东有些恼火,严肃地说:“你说不清,请赫鲁晓夫来讲!”尤金回去便向莫斯科紧急发电报告,返回来再次请见毛泽东,还是说要搞一个联合舰队,以对付美国。
“不行,这事必须弄清楚。请你转告赫鲁晓夫同志,请他自己来讲!”就这样,尤金给赫鲁晓夫拍了电报,赫鲁晓夫决定马上来华。
严明复告诉我说:“尤金两次来,都没有讲清楚,主席很火。赫鲁晓夫马上就要到,杨主任让你参加翻译工作,所以找你来。”
我们一道来到中央中共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办公室。杨主任把毛主席和尤金的谈话过程又介绍了一遍。
隔一天,七月三十一日,赫鲁晓夫便来了。我随毛泽东乘车到南苑机场。记得参加迎接的还有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在候机室等候时,气氛比较严肃,不像过去那么轻松愉快。大家很少说话。
赫鲁晓夫乘坐的“图104”客机缓缓落下,我方党政领导人迎出来。没有红地毯,没有仪仗队,也没有拥抱,毛泽东只是同赫鲁晓夫握手致意,互相寒暄着走进会客室。
后来,会谈只有邓小平和杨尚昆陪同参加。刘少奇和周恩来迎接过赫鲁晓夫便回去了,没有参加会谈。
毛泽东请赫鲁晓夫坐下,自己也坐下来,说:“尤金向我讲了,你们有那么个意思,但说不清楚究竟你们是出于什么考虑。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自己来了,这很好,我们欢迎。我们一起谈谈好。”
赫鲁晓夫首先埋怨尤金,说他可能没有听明白苏联领导的意思。然后说明自己的想法。大致谈的是,根据一项协定,苏联的飞机可以在中国的机场停留加油。现在苏联的远程潜艇开始服役了,而且,苏联的舰队现正在太平洋活动,而他们的主要基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此前中国已经提出要求,请苏联把潜艇的设计图纸交给中国,并教会中国建造潜艇的技术。现在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美国第七舰队活动猖狂。苏联舰队进入太平洋活动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第七舰队。远程潜艇服役后,需要在中国建一个长波电台,等等。
赫鲁晓夫打着手势讲了十几分钟,加上我们翻译,就讲了有半个多钟头。毛泽东神色肃穆,不停地吸烟,望着赫鲁晓夫默默地听。赫鲁晓夫显然对毛泽东的想法不了解,对毛泽东将会出现的反应估计不准。因此,讲到后来,显出有些得意的神情。
突然,毛泽东抬手做个断然而简截的打住的手势,只是说:“你讲了很长时间,还没说到正题。”
赫鲁晓夫一怔,随即显出尴尬:“是呀是呀,你别忙,我还要继续讲,继续讲下去……”他强作笑脸,有些不自然。“尤金告诉我了,您很火。尤金不行,他没讲清楚。我们只是有个想法,想跟你们商量……”
毛泽东不耐烦赫鲁晓夫的遮遮掩掩,绕山绕水,便语锋犀利地直截要害:“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共同舰队!”
“嗯,嗯,”赫鲁晓夫吱吱唔唔,憋出一句显然是不着边际的解释:“所谓共同么,就是共同商量商量的意思……”
“请你说明白什么叫共同舰队。”毛泽东抓住要害不放。
“毛泽东同志,我们出钱给你们建立这个电台。这个电台属于谁对我们无关重要,我们不过是用它同我们的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甚至,愿意把它送给你们,但是,希望它能尽快地建起来。我们的舰队现正在太平洋活动,我们的主要基地……”
二、毛泽东愤而拍案
毛泽东越听越恼火,拍了一下桌子,愤然立起身。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你讲的这一大堆毫不切题。我问你,什么叫联合舰队!”
我见及此,在翻译上力求准确表达主席的情感,使赫鲁晓夫充分感到问题的严肃性。
赫鲁晓夫脸都涨红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不能自圆其说。他始终处于答辩地位,仍搪塞道:“我们只不过来跟你们共同商量商量……”
“什么叫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毛泽东愤怒之中带有不乏自信的嘲意:“你们都拿去算了!”
陪同赫鲁晓夫参加会谈的苏联副处长费德林是位著名的汉学家,精通中文。他用俄语从旁提醒赫鲁晓夫说:“毛泽东可真动火了!”
赫鲁晓夫自然明白毛泽东已经动真火,但他还能沉住气,耸耸那双肩,一双细小而敏锐的眼睛眨两下,锋芒稍纵即逝,摊开两手带着鼻音嘟嚷着:“我们没有这个意思,不要误解。我们在家里已经商量过了,现在是和我们的中国同志商量,就是要共同加强防御力量……”
“你这个意思不对。”毛泽东重新坐下,他至今还没有附和过一句赫鲁晓夫。在一九五七年的莫斯科会议上,毛泽东还注意选择一些有共同点的问题谈谈。这次不然,抓住要害不放:“你明明在搞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皱起眉头:“我们只不过来跟你们一块商量商量,没想到引起你们这么大误解。”说着,赫鲁晓夫愠怒地连连摇头:“这就不好商量,不好办了。”
赫鲁晓夫曾多次埋怨尤金不会办事,现在这样收场他大约也感到不好下台。想了想,又建议:“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们的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等等?”
“不行!”毛泽东断然拒绝,把手从里向外拂开:“我不想再听到这种事!”
“毛泽东同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互相合作和供应方面没有什么麻烦,可是,我们这里竟连这样的一件事情都达不成协议!”赫鲁晓夫微露愤懑。他在不高兴或愤怒时,眼睛便眯细成一条线,目光像被聚光之后那么凝成犀利的一束。
毛泽东反而坦然,甚至轻悠悠地吸起了香烟。大概他的目的达到了:弄清苏联人的真实想法,并且,抓住时机把态度明确告诉他们,叫他们永远忘不了。他断然地说:“不行!”
赫鲁晓夫已经不再眯眼了,表情恢复了和平。毕竟是位大国领导人。他的意志也足够坚强,忽然一笑:“为了合情合理,假如你愿意的话,毛泽东同志,你们的潜艇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摩尔曼斯克做基地。”
“不要!”毛泽东吮吮下唇,淡淡一笑,换了一种慢条斯理的声音说:“我们不想去你们的摩尔曼斯克,不想再那里搞什么名堂,也不希望你们来我们这儿搞什么名堂。”
赫鲁晓夫无声地望着毛泽东,望的时间不短,那种表情是说:我无法理解你,也无法跟你谈话。
毛泽东却像给赫鲁晓夫上课一样继续说道:“英国人,日本人,还有别的许多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呆了很久,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最后说一遍: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话说到这里,赫鲁晓夫不再抱任何希望,眯细的眼睁开了,缓解一下气氛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吧,我们不提这个建议了。”
似乎就此结束他也不好下台,便又将眉毛耸了耸,用不无遗憾的口气说:“为什么要这样误解我们呢?毛泽东同志,你是知道的,我们苏联对你们中国做出了许多援助。一九五四年,我到这里来,我们把旅大港归还中国,放弃了在新疆成立的联合股份公司中的股份,这比你和斯大林所协议规定的日期提前了二十五年,而且,我们还增加了对你们的经济援助……”
“这事另一个问题,”毛泽东用柔和的声音将援助和主权问题区分开,礼貌而不失坚定地重复一句:“是另一个问题。”
我记忆中,赫鲁晓夫这次来,是住在钓鱼台国宾馆。没有为他安排什么文艺活动及参观活动,与一九五四年相比,气氛要冷淡不少。我想,赫鲁晓夫内心是会不高兴的。
第二天,毛泽东在游泳池等候赫鲁晓夫,准备第二次会谈。我先到了,见毛泽东已经换了游泳裤,穿了一件浴衣正在做准备活动。这是室外游泳池,池边摆了藤椅。藤桌上有茶水和香烟,藤椅摆放的格式是准备会谈的样子。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首长来了,他们显然也来参加会议,阵容比昨天大。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都很能吸烟。周恩来除偶尔拿支烟摆摆样子,基本不抽。毛泽东是很随便的,穿一件浴衣,光脚踩着拖鞋,另外三位首长都穿着整齐,立在池水边,对着抽烟聊天。
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毛泽东格外强调辩证法,特别是与苏联人打交道时,总特别强调。
毛泽东对他的战友们讲有关辩证法的话,不久,赫鲁晓夫到了。双方握手寒暄几句。随之,便在藤椅上坐下来,开始第二次会谈。
关于建立长波电台和搞共同舰队的问题已经在昨天被毛泽东否定,今天便不便再提,转而谈国际形势。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双方分歧不是很大,可以谈出许多共同点,因为气氛比昨天融洽些。
不过,还是有争议。
记得关于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事,赫鲁晓夫对中共就此事所做的反映不满,说:“你们为什么往我们后院抛石头?”
毛泽东微笑着,平心静气又十分坚定地说:“我们不是抛石头,是抛金子。”
赫鲁晓夫表现出同样的坚定,断然道:“别人的金子我们不要!”
毛泽东仍面带微笑,平心静气说:“不是你要不要别人的金子的问题,是我们要助你们一臂之力!”
三、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
赫鲁晓夫不吸烟,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不停地吸烟。主要就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谈,别人基本不插话。赫鲁晓夫谈中国国内形势之机,将话锋一转,转到国际关系上,说:“对亚洲,对东南亚,应该说你们比我们清楚。我们对欧洲比较清楚。如果分工,我们只能多考虑考虑欧洲的事情,你们可以多考虑考虑亚洲的事情。”
毛泽东几乎没有一件事随声附和赫鲁晓夫,他做个手势说:“这样分工不行,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有些事你们比我们熟悉一些,但各国的事情主要还是靠本国人民去解决,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别的国家不好去干涉。”毛泽东讲完这段话,仍是坚持尊重别国主权,提醒赫鲁晓夫不要搞什么划分势力范围的事。
“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毛泽东望一眼赫鲁晓夫,语意深沉地说:“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到我们中国来。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最后还是站不住。”
赫鲁晓夫听这段话时面无表情,他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
赫鲁晓夫七月三十一日到北京访问,八月三日回莫斯科。走的那天发表了会谈公报,是公开离开北京的。
毛泽东虽然到机场为赫鲁晓夫送行,但没有同车。送行时,没有搞什么仪式,毛泽东也没有同赫鲁晓夫拥抱。这次会谈,对以后的中苏关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作者:李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