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人造星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40:0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诗人苏轼当年的一句天问,今天看来却非同小可,2010年的中秋,人们举头望月,低头思量的或许不只是故乡了。

在科学家的眼里,月亮是个“乖巧”的“怪物”。它怪,在于已知的天文学知识中,没有哪个卫星如同月亮这么相对比例大得出奇,也没有哪个卫星的轨道是圆的,除非人造卫星;它乖,因为月亮的很多数据都精确的“巧合”着很多精密设计: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与月球的395倍,而太阳的直径也“正好”是月球的395倍,致使地球上人看到的月亮和太阳一样大,因而有月全食。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正好”和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刚好有一个倾斜角度,在夜晚时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照亮地球人的夜空。

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吗?在真正的探索者眼里,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偶然,偶然背后必然有其根源。

1969年11月20日当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月球表面,地震研究所当即传达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从震波来看,月球是一个中空的金属球体。这一切科学发现指出一个结论:月球是以前的人类所创造的。

而以前的人是如何制造月球的?为何而造?拥有造月升天的尖端科技文明的人类哪儿去了?“人类不止一茬”,这是现代考古学家们的最新观点。尽管普罗大众对此观点觉得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但众多考古证据却有力的证实了这种学说的科学性。

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思维足迹去探索月球奥秘的同时,也反观自身,何以在月明之夜,在独处时刻,我们的心中总会突然感受到一种呼唤,一种想“回家”的召唤。

一轮明月是谁造?
 

月球的背面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充满小陨坑与山脉。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除地球外,人类最熟悉的莫过于高悬天际的月球。然而这个熟悉古老的月球,不只经常成为古代文艺作品中的常客,时至今日,经过科学家仔细地解析,发现人类目前的知识仍十分有限,许多谜团仍有待进一步厘清……

传统的三种假说无法成立

说到月亮的起源,以往科学家认为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叫“捕获学说”,就是说月球原本是太空中一个星体,经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抓住了,成为其卫星;还有个“同源说”,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宇宙像一团云雾一样,慢慢凝聚变成一个地球,边上演变出了一个月亮跟着转;第三种叫“爆炸学说”,也叫“分裂说”,是说地球突然间炸开了,一部分推出去变成了月亮。

目前这三种假说都被证明是不太可能成立的。比如“地球捕获说”,直径相当于地球27%的月亮要轻易被地球的轨道吸进去,这在天文物理学家看来,是极不可能的现象,况且对月球进入行星的轨道的角度要求需要非常准确,差一点都不行,一不小心就更容易被太阳系的其他大星捕获。即使是月亮碰巧以如此准确的角度进入地球圈,能绕上地球的也应该是个椭圆轨道,而不是现在月亮的正圆的轨道。

另外两种学说,“同源说”或“分裂说”,从物质结构来讲,必须月亮与地球的成分和结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美国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很多样品,对于月岩的年龄研究表明,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于地球。月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6亿年前(有的岩石寿命达70亿年),而我们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岩石的形成时间不过是39亿年。并有6种元素是地球上所没有的,这是“同源说”或“分裂说”无法解释的。

既然自然界产生月球的三种假说都不能成立,那月亮到底是哪来的呢?莫非是人造的?当这个奇思妙想出现在脑海里时,很多受传统观念约束的人,马上在心里产生排斥情绪。不过,很多有胆识的科学家已经根据各种科学证据,认为“月球是人造的”。下面是这些科技先驱们对月球探测结果的简单汇总。

月球是个“太大”的卫星

首先是月亮的大小。科学家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太阳系若干行星拥有卫星,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月球却有一个“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卫星,它的体积和母亲行星相比实在是太大了。

请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自然天体。

月亮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395,而月亮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是1∕395。这两个相同的比例造成在地球表面上看月亮的大小和太阳的大小是一模一样的。这种现象在天文学来讲,是非常“不自然”的,至少对于太阳系其他的行星,是绝对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现象的。

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人们一提到月亮,就自然想到月亮上面吴刚伐桂、白兔捣药的图案,它永远就是那个样子,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时候,它总是永远同一面对着地球。这一点本身就非常不可思议,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同步卫星都要经过非常精确的计算,而没人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多久了,如果有一点点的差别,它就不可能永远是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却似乎永远忠实地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后人类才一窥其背面的容颜。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这是因为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小、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

以前天文学家猜测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坑和熔岩海,但太空船发回的照片却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坑坑洼洼,相当的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月亮两面的差异,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的自然星体,在长时间内,不管哪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机会应该相同,怎会有正反之分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几千年前,看不到月球背面的玛雅人,就把月亮背面的模样刻在了他们拜神的月亮庙门上。难道玛雅人曾经飞入太空,看到过月球的背面?



月亮永远以正面对着地球,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居然把月亮背面的模样刻在月亮庙门上。玛雅碑铭神庙的浮雕中也刻画了一个带头盔的青年,正在操作一台类似飞行器的机器。

月球轨道是圆形的

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轨道半径为38万公里),我们知道,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莫非月球只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

月震试验证明月球是个中空的金属球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地,“月震波”被科学家用来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自从1969年以来,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先后八次派出宇宙飞船到月球进行科学考察。他们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太空人在月面上走动的脚步声。

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太空人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8分钟,然后振幅仿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1969年11月19日阿波罗12号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

地震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云克在下午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传达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时说:“要直观地描述一下这种震动的话,就像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像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在地球上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充分证明月球内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层壳。

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号的太空人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地点选在距阿波罗12号的太空人设置的地震仪87英里的地方。月震持续3小时20分钟后才逐渐结束,月震深度达22英里至25英里。科学家知道,只有中空的球体才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阿波罗13、14号的太空人还进行了多次月震试验,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动持续了4个小时。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16号与月面》报告书谈到,月震研究表明,月壳内部存在一个40英里厚的“硬层”。科学家冯•布劳恩博士指出,在40英里的深度振动传播速度是每秒6英里,这是岩石无法达到的,查阅一下物理学手册,就知道声音只有在金属或金属质岩石才能达到如此快的传导速度。

振动在月球内部的传导速度与振动在金属中的传导速度一致,于是科学家推测月球内部存在一个中间空心的金属壳体,而在壳体之上覆盖着松散的10至20英里厚的石块层。乌德博士等人说这个松散层是在若干亿年的时间里,陨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击月面破碎后逐渐形成的岩石层。


月震实验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低磁场也说明月球是空的

自然界中,宇宙天体都有各自的磁场,而研究发现,月球几乎没有磁场。科学家认为地球的磁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地核。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它的黏滞系数很小,能够迅速流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磁场,地球磁场强度介于0.35奥斯特至0.7奥斯特之间,由陨石的天然剩磁推测其他天体的磁场强度为0.59奥斯特,因为所有天然天体都像地球一样,是实心的,所以它们有磁场。

而月球却完全不同,根据“阿波罗”宇宙飞船采回的月岩样品及月球表面磁场的直接测量,月球周围的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月球几乎不存在磁场。由此可见,月亮内部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内核,它内部是空的。

月球密度试验也证明月球是空的

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罗的宇宙旅行》一书中,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莱波特•理查•路易士写道,阿波罗11号、12号太空人带回的月面岩石标本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要高得多,月球岩石的密度为3.2至3.4克/立方厘米,地球岩石密度为2.7至2.8克/立方厘米。

然而,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3克/立方厘米,地球密度是5.5克/立方厘米,几乎相差一半。哈洛德•尤里博士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月球“重心”空虚所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月球权威尔金斯博士在《我们的月球》一书中甚至估计,月球中有体积约1,400万立方英里的空洞。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所罗门博士对月球的重力进行了研究,他也提出月球内部可能是空的。在一份名为《月球》的国际性研究杂志上,他写道:“根据‘月球轨道环行器’的观测,使我们得以获得了与月球有关的大量知识,尤其在重力方面。也就是说,月球内部很可能是空的……。”

月球内部有一层非常坚硬的壳

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陨石和彗星撞击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一些陨石坑,研究发现,若是一颗直径几哩的陨石,以每秒三万哩的速度(等于一百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应该是直径的四到五倍。地球上的陨坑都是如此。

但是月球上的陨坑就奇怪了,所有的陨坑竟然都“很浅”,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来说,只有四哩深,但它的直径却有186哩宽。科学计算表明如果直径186哩,深度最少应该有700哩,但事实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径的12%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们无法解释此现象,也不去解释,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一解释就会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识。科学家只能认为,月球表面约4哩深处下有一层很坚硬的物质结构,无法让陨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陨石坑都很浅。那么那一层很硬的物质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地球或其他自然球体就没有这样的硬物质呢?莫非那是个金属外壳?

不可能自然存在的金属

月球陨石坑有极多的熔岩,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这些金属都很坚硬、耐高温、抗腐蚀。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在两、三千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起码30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因此月球上如何自然产生出如此多需要高温的金属元素呢?

而且,科学家分析太空人带回来的380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后,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是自然界不会有的纯金属矿。在自然界里,金属大多以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以纯金属形态存在的非常少,一般都需要尖端的冶炼技术才能把金属还原成单分子化合物。那月球上是谁在什么时候提炼出这些金属的呢?

闻似硝烟的“月球味”困惑人类

2006年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披露,月球尘埃看起来就如同地球土壤一样平常,但它们并非像外表那样简单。太空人观察发现,月球尘埃是很多复杂成分组成的黏性物质,并且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气息。然而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未能揭开月球尘埃散发气味的谜底。

每个“阿波罗”太空人都曾经闻到过月球尘埃的气味。他们不可能将脸凑到月球表面上,但每次月球行走后,他们都会将月球尘埃放到登陆车中。月球尘埃是一种黏性物质,能黏在鞋子、手套和其他暴露的表面上。在重新进入登月舱之前,无论太空人如何使劲拍打身上的尘埃物质,它们仍会进入舱内。一旦太空人摘下头盔和手套,他们就能闻到那股令人困惑不已的“月球味”。


月球尘埃是很多复杂成分组成的黏性物质,并且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气息。图为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太空人登陆月球踩的脚印。
美国“阿波罗17号”太空人吉恩•塞尔南在谈到月球尘埃时说:“我真希望能给你送去一些。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它们散发出一种火药爆炸后的硝烟气息!”“阿波罗16号”太空人查理•杜克说:“月球尘埃确实有一种强烈气味。我感觉它的味道和气味都像发射子弹时散发的一般。”“阿波罗17号”的太空人杰克•舒米特说:“所有‘阿波罗’太空人都曾经使过枪。因此,当他们谈到月球尘埃闻上去如同烧着的火药时,他们很清楚自己在讲什么。”

但令人吃惊的是,一旦被送回地球,月球尘埃就不带有任何气味。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太中心月球样本实验室拥有数百磅重的月球尘埃。在那里,科学家发现神秘的气味却消失了。

显然,月球尘埃和火药并不是一回事。现代无烟火药是硝化纤维素和硝化甘油的混合物。月球土壤中并未发现易燃的有机分子。用火柴点月球尘埃也不会出现爆炸情况。那月球土壤究竟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

实际上,近一半的月球尘埃是撞击月球的流星体所造成的二氧化矽玻璃体。这些撞击已持续了数十亿年,将表土化成玻璃,将同样的物质分解为碎片。另外,诸如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质中的铁、钙和镁也富含月球尘埃。它与火药完全不同,至今科学家们仍然不知道这种气味是如何产生的,或许有一天科学家们能从月球的人造特性中找到答案。

月球上神秘的非自然建筑物

1966年2月4日,苏俄无人探测船月神九号登陆“雨海”(科学家所定义的一个月球地点,下同)后,拍到两排塔状结构物,距离相等,依凡诺夫•桑德生博士说:“它们能形成很强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记号”。依凡诺夫博士从其阴影长度估计,大约有十五层楼高,他说:“附近没有任何高地能使这些岩石滚落到现在位置,并且成几何形式排列。”

1966年11月20日,美国轨道二号探测船在距“宁静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数个金字塔形结构物,科学家估计高度在15至25公尺高,也是以几何形式排列,而且颜色比周围岩石和土壤要淡,显然不是自然物。如果这些能反射日光的塔形结构物是由史前人造的,那么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月亮表面的环形山仿佛记载着特殊智慧的秘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执行过程中,太空人曾拍下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照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资讯,环形山上分明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有一个直角很规整,每个边长都为25公里,同时在地面及环壁上也可看到明显的整修痕迹。

月球传出的信号

令科学家震惊的是,月球不是哑巴,它能传出信号。“阿波罗15号”飞行期间,斯科特和欧文再度踏上月球的土壤。地面的联系人员十分吃惊地听到(同时录音机也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哨声中传出了二十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来自月球的陌生的语言切断了太空人同休士顿的一切通讯联系。此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月亮的用途是什么?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做出推论:月球是以前的人类所创造的,至于以前人类什么样,我们下一篇接着讨论。现代人类发射了许多卫星,绝大多数用于通讯、气象、探测等特殊用途,由此类推,假如以前人类科技水准更加发达,造个大型卫星也就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了。

台北京华城有一个直径58米的球体造型设计,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球形商场建筑结构体。谁又能知道人类这些球形设计的灵感,是否就来自那史前时期的造月之术。
那月球是干什么用的呢?俄罗斯科学家曾想到在太空中制造一面镜子,利用它反射太阳光照到地球上以给地球在夜间带来光明。1999年2月4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名太空人将试验性的“人造月亮”送入了太空,但体积与月亮相比,那就太渺小太渺小了。

=================================================================

【前世记忆】造月的故事


月亮多变的形状,也为人类增添几分赏月的乐趣。

那个时期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们构想要制造一颗天体送上太空,照亮地球漆黑的夜晚。于是人类全体动员,进行这个巨大的工程。而我在当时是一个工程师,参与建造月亮的建筑工作……

在隐隐约约中我回忆起,我曾在一个史前年代转生过,距今大约上亿年。当时的文明远远超过现代文明的发达程度,许多现代人认为根本不可能的科技在当时都已经实现。

空中的飞船

上亿年前,人类文明曾经是非常发达的,那个时代世界上的大都市也是遍布各式摩天建筑,漂浮于空中的飞行物不是飞机,而是像巨型邮轮一样的庞大飞行船,一次可乘载上千个乘客。这种飞行船,也不局限在地球上飞行,可在九大行星的范围内任意旅行。当时全部的机器都采用一种非常高密度的能源,效率很高。

现今留下的古文明遗迹以石造建筑物、石制工具为主。很多人因此以为史前人类只会使用石器,而没有能力使用电力或其他能源,其实并非如此。

造月工程

由于那个时期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们甚至开始构想要制造一颗天体送上太空,照亮地球漆黑的夜晚。(其实,现代人如果有这样的技术也会想这么做的。)

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工程构想被提出后,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的支持。于是人类全体动员,进行这个巨大的工程。而我在当时是一个工程师,参与建造月亮的建筑工作。

首先人们在地球上采集大量的金属矿物,建构月球的基础骨架。这个骨架就像碳60分子的结构一样,庞大而复杂。地球上的人们,利用神奇的机械技术,让月球的骨架腾空飞起,由大量的巨型飞船拖曳前往太空中的轨道。

庞大的基础骨架进入轨道后,由工程人员进行后续的建造,在地球外的太空轨道上进行月球的组装工程。巨型鹰架就架设于月球外部,就像现在的建筑工地一样。数量庞大的太空飞船往返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每艘船都承载或拖曳着大量的建筑物资。



月球为史前文明的人造星球,其实际金属壳体外形与当今台北中正国际机场第二航厦的一件圆球雕塑极其逼近。

内部构造先由月球核心做起,核心内部放置了各种精密齿轮、机械、动力设备等装置。核心以外到月球外壳之间除了骨架以外,没有放置太多东西,大致是空心的。最外层是以厚金属板组合而成的一个保护壳,厚度达数公里。

工程人员穿着贴身而轻便的太空装,在鹰架上忙碌地工作着,小型太空飞艇穿梭于月球“工地”之间。

月球完工之日

经过了几年日夜不停的工作,人类终于完成了建造月球的工程。当时,月球正面设计为抛光面,反射太阳的光芒照亮地球的黑夜。为了保持照明的高效率,将正面控制为永远面向地球。

月球完工之日,全球热烈而盛大地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此,黑夜不再一片漆黑,多了一轮明月的光辉照亮大地。而月亮多变的形状,也为人类增添几分赏月的乐趣。参与造月的人,成为当时人类最尊崇的一群人,让人称颂了一段很长时间。

接下来的事

很可惜,虽然当时人类完成了建造月球的伟大成就,但那一时期的人类文明却没有逃过毁灭的命运。人类在科技的发展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使道德下滑,而月球的建造及文明的高度发展,也使得物资缺乏及环境破坏。最后,人类在变异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地球也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再度回归原始时代重新开始。

造月的故事,随着年代的流逝,靠着人们的口耳相传,逐渐变成一个传说故事。最后,成了一个神话故事。

更后来的人,已经几乎没有人能相信悬在天空的月亮,就是他们自己的祖先建造的。

地球上各民族的传说很多,现在人们往往把他们当作虚构的神话。然而这些传说,往往都有其历史的真实性,反映了人类曾经经历过的真实历史。可惜的是,目前教科书上对人类历史的看法,与真实的地球历史相差甚远。

=================================================================

【史前文明】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明的夜晚,一种“回家”的召唤油然而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能千古流传,很多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对人间故乡的思念,冥冥之中更有种心底的渴望,想知道自己是哪来的?真正的家在哪里?

明月当空照,月光如水流。李白把酒问月,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而苏轼把酒问青天,感慨的却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要说人间最大的秘密,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而是“天地人”三才中的“人”。人的来源,人的历史,人的未来,这些才是我们最应该搞清楚的首要问题,就跟先哲们冥思苦想的那样,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许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过今人早已不是那个古人了,人类已经变换了无数茬了。

“人类不止一茬”,这是现代考古学家们的最新观点。尽管普罗大众对此观点觉得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但众多考古证据却有力的证实了这种学说的科学性。

史前文明与史前人类

十多年前科学家们很困惑:按照进化原理,人类从单细胞进化到具有思维能力的现代人,最后发展出文明,距今最多不超过一万年,也就是说,一万年以前,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是没有智慧生命的,它们不可能创造任何“非自然”的东西。不过让考古学家痛苦的是,他们却发现了很多距今几十万年,甚至几亿年前“文明古迹”。

如南非发现的二十八亿年前的金属球,加蓬发现的二十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美国发现的几亿年前三叶虫化石上人类的脚印等,都是不同时期的文明产物。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历史,如同东方文化讲述的轮回一样,在经历“成、住、坏、灭”的周期性变化之后,又重新进入下一个“成、住、坏、灭”的轮回。

1968年,业余化石专家米斯特在美国犹他州发现踩在生活于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三叶虫上的鞋印。


鞋印放大后,看见左上方有只三叶虫。
现代科学发现,光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就曾经历过几次局部的或全面的大灭绝,造成灭绝的原因很多,如外来星球的撞击导致的恐龙时代各种生物的灭绝,大洪水、大地震、大陆板块的升降、气候的突变等。在今天欧洲大陆的旁边,就曾有个更先进的欧洲,最后被沉积到海底了。

目前科技界不愿公开承认史前文明的主要原因是实证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承认史前文明等于承认宗教里的传说和经典是真实的,这是某些无神论者不愿正视的现实。他们以“考古年代的测试方式是否准确”为挡箭牌,拒绝把这个科研题目深入下去,或传播开来。

返本归真 重回家园

有人说,我又不是科学家,我对月亮哪来的,植物是否有感情等问题,根本不关心。这些问题跟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这里探讨的不光是一些科学现象,而是它本身蕴涵的某种启迪。假如植物跟人一样有感情,宗教说的六道轮回就是真的,假如月亮是史前人类创造的,为什么那时的人类被毁灭了呢?谁在掌控人类的命运呢?如何才能让自己跳出“成住坏灭”的轮回漩涡呢?

有人说人生如三层楼,底楼的居民大多看重物质利益,在现代化的今天,更是追逐物质文明带来的肉体享受;而脚力好一点的人愿意住在二楼,那里能看得更高些,二楼的居民大多是些科学家或艺术家,他们追求精神领域的收获,遇事想问为什么;而住在最高层的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和修炼者,他们有凡事刨根问底的好奇心,总想找到物质与精神领域更深奥更彻底的答案。

不过现在是个特殊的年代,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也无论我们的地位、人生境遇如何千差万别,在一个月明的夜晚,或在一个独处的时刻,我们的心中都会突然感受到一种呼唤,一种想回家的召唤。现在有很多人都想住在三楼上,看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