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00:09

油○菜○菌○核○病

 

·启 蒙·

油菜菌核病俗名烂蔸、烂秆、霉秆等,主要为害茎部,叶、荚等处也可受害。油菜发病后不但产量大减,种子含油量也大大降低。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其他十字花科作物。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油菜谢花结荚时发生,在结实期发病最重。在枝秆离地2—3厘米处及主秆第一分枝处,最易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后变淡呈白色,湿度高时茎基软腐,表面生绵毛状的霉。严重时茎部外表糜烂,干燥后表面纤维破裂如麻,引起茎秆折断倒伏。后期茎秆中空,内生很多黑色像老鼠屎的菌核(有时菌核生在茎外表)。病株地上部先萎蔫,后变枯黄,最终全株提早枯死,好像早熟一样。

病菌主要以收获前后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越夏。秋季多雨时可产生菌丝或萌发为子囊盘,危害甘蓝等十字花科作物。3—4月间多雨,温度适宜,更有利于子囊盘的发育。子囊盘生有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飞散到寄主植株上伸出芽管,侵入寄主植株体,菌丝即在寄主植株细胞间隙繁殖,分泌出一种酶,溶解中胶层,使寄主组织的细胞相互分离,使细胞液渗透到细胞间隙中,以便菌丝吸收,因而造成寄主植株死亡。在寄主组织破坏将尽时,菌丝便密集而形成菌核。此外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菌丝还能营腐生生活,一旦遇到适于寄生的寄主,即侵入为害。

菌核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至少可以存活2年;如被家畜吞食,经过家畜的消化器官,仍然有致病力,但在潮湿的地方或埋入地下深达10厘米以上,次年就失去生命力。

病菌在低温高湿下容易繁殖,其发育适温为15—24℃。在耕作粗放、地势低洼、不便排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发病更为严重。油菜与十字花科蔬菜、蚕豆、豌豆等作物轮作,或油菜连作,发病均重。相反,如地势高,排水良好,与水稻、小麦等作物轮作,发病就轻。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也有显著差异。

防治油菜菌核病应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坚持综合防治。在盛花期每亩地面撒施石灰或石灰与草木灰按1比3混合40—50公斤,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原载1990年10月15日《萍乡农业科技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