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退休只是一个“空想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20:37

柔性退休只是一个“空想主义”

自己想退休,企业也巴不得早点新陈代谢,而地方上有关部门也很配合,弄个“有毒有害”就忽悠过去了。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除了以行政和法律的权力保证职工的劳动权利以外,还必须要帮助企业妥善解决这些职工的工作岗位问题——否则,仍然是“空想社会主义”。

报载,上海市从10月1日开始就要试行“柔性延迟退休”的新政策。按官方解释:首先,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其次,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参保人员延迟申领养老金,一方面能有一份在职时收入,另一方面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使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资金得到增长,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水平。对此,有媒体评论说,“柔性延退”是“多赢之举”,使个人、企业和社会保险基金都得益。从报道中,我们注意到一点,上海官员的解释中漏掉了“柔性”这一美丽动人的定语,并没有提到“柔性”亦即“可选择”的好处,因此他的表述很有可能指的是“非柔性延退”。延迟退休的“柔性”和“非柔性”有什么差别呢?这里面的差别其实还是蛮大的。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柔性延退这把钥匙其实开的是“人力资源不足”这把锁。以上海的政策为例,很明显,哪方面人力资源不足,就允许他们延退。目前试行的范围首先是局限在“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然后是局限于三种人,其一,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其二,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其三,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

事实上,民营企业用人,似乎本来就没有年龄限制,只要对企业有用,七老八十也照样可以上班。因此,这项政策很有可能涉及到的就是国有企业,或许就像上海的 “户籍政策开放”一样,被涉及的最终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少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另一个担心是,在国企中,目前工作在一线的基本上是合同制工人,但往往也还有一部分“正式职工”退居二线却享受特权。第三种“柔性延退”对象,即“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因此,这些特权职工以及其他有背景者是否会因为选择延退而继续享受特权5年。

更重要的是,提出延退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但是这把锁用“柔性延退”的钥匙是开不开的。有研究表明:如果将退休年龄延迟到65 岁,就可以每年多收40亿元,少发160亿元,一进一出,养老保险基金就“缓解”了200亿元。但是,这些数字是以参保的全体城镇职工为统计对象计算出来的。如果一柔性,可选择,“多收少发”的潜在目标就告吹了。

最近媒体相关调查表明,对延退持反对意见亦即不可能选择延退的居多,在3/4左右。这个数字应该是靠谱的,因为绝大多数蓝领工人(包括农民工)都不会选择 65岁退休。现在中国企业中的超大劳动强度、超长劳动时间,使一线工人到了一定年纪,保守点,女40岁男50岁,就逐渐适应不了了。他们要在企业熬到60 —65岁,谈何容易。最惨的是被企业辞退,往后15—20年时间中,不但没有稳定收入甚至没有收入,但还要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多么残酷的人生际遇!

进一步推定:当绝大多数人不作此选择时,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从何谈起?柔性或可选择性的确十分人性化,但这只是对企业和少部分个人有利,对社会保险基金有利仍然只是务虚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已。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在讨论延退时,时常有官员或专家会提到当下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3岁,以此来证明延退的正确性。其实,这个证据恰好证明了延退的不切实际。因为连现行政策规定的退休年龄——男性国家工作人员和职工满60岁,女性国家工作人员满55岁,女职工满50岁——还都执行不了,何以再谈推迟。实际情况如上所述,女40岁男50岁,就适应不了当前企业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了。自己想退休,企业也巴不得早点新陈代谢,而地方上有关部门也很配合,弄个“有毒有害”就忽悠过去了。狠心点的企业,就不再与职工续约。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除了以行政和法律的权力保证职工的劳动权利以外,还必须要帮助企业妥善解决这些职工的工作岗位问题——否则,仍然是“空想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