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药代表 述说医药厂和医院的回扣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34:04
一个医药代表关于回扣的说法- -
                                      
我曾是医药代表,我看很多医药代表和医生在论坛里互相掐架,行业外的网民也议论纷纷,但大多来源于道听途说,观点片面且偏激,我来说说我的看法。药品回扣现象,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弊病根源出在体制上,其实大家都小百姓,没必要相互做苦大仇深状,客观公正地辩论,对大家都有好处。
有一种说法: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正处于人均年收入1000到3000美元的阶段时,是这国家经济秩序最混乱,社会问题最突出的阶段。我个人很同意这样的说法,我们国家现在就正是这样,温饱已经不再成为大多数人需要逾越的障碍,如何更多地捞钱,如何更好更快地奔“小康”,成了多数人可以不择手段,不顾良心道德,利用手中特权,进行财富二次分配的温床和契机。靠山吃山,这句话古来有之。医生收红包,拿回扣就是行业特色了。它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前面说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自上而下的,根子要从源头说起:1,药价虚高,药管部门和物价部门首先要负主要责任,“降价风”吹了几年了,老百姓没见到实惠在哪里,试想一下,降价以后,国家这部分税收大大减少,又从哪里再找回来。这还不算物价部门具体经办人从厂家申报人那里得到的好处,既然是靠山吃山,他们也不是圣人。谁成为最后的买单人,不是他们所关心的。2,同类品种厂家大火拼。普药就不说了,就连新开发新上市的新药特药,国内生产厂家也是一上一窝蜂,你政府在怎么审批,在怎么控制,独家生产就不行吗?前几年说要提高制药行业门槛,要GMP认证,现在几乎看不到关了多少家药厂,反而全是GMP,这场闹剧中,相信又富了很多人,比如负责GMP验收的;企业在整改达标过程中,头头脑脑也赚个盆满钵满,生就了很多大小贪官,所有这些额外投入,一定会找到相应的产出点,最后就直接指向了患者的腰包。3,现在的各省市医药公司,做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至今象怪胎一样存在着,而且是药品经销的主渠道。现在搞所谓的药品集中招标,不知内情的人把它视为解决问题的良方。事实上呢?以一个云南省来举例,省级招标就是七八千个品种,昆明市几乎是同时招标,也是五六千个品种,一份标书就卖150元,上面说的数目还是中标后的,大家可以算算,光是卖标书该收入多少,下面的地区,可以跟省标,也可以自己招标,视各地州卫生部门自己决定。一个品种如果要在昆明销售,进省级医院就得投省标,进市级医院就得投市标,要去地州销售,还得视当地情况投标,加上人员差旅费,和上下打点的费用,在中标工作上要花费多少钱?不用说了,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再来看医药公司的职能何在,主渠道的经销行为,无异于就地分脏,雁过拔毛,现在的经销其实是代销,也就是售后付款,真正要在药品流通中承担流动资金的是厂家和个人代理商,医药公司的毛利润一般是销售总额的5?8%,他们的工作量主要是药品向医院的配送和向医院财务收款,大家觉得5-8%的利润高不高?因为无论改制前还是改制后,医药公司自身要养活一大批职工,谁来养活?当然是社会,是患者,政府比谁都清楚这一点,要不要根除这个坐收鱼利的中间环节,不仅你我小老百姓说了不算,恐怕卫生部长也无法作主。4,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是医院。这次政府也把矛头对准的是医院,所有不懂内幕的人都觉得问题出在医院。公正地说,医院所谓的黑,利益大头在院长和药剂科主任,可以说能当一家医院的药剂科主任或基建科科长,必定是院长的心腹红人,这是医院最实惠的两个中干位置,临床科室的主任,视情况一般有温和派和强硬派两种类型,科主任一般不具体管病人,温和派在科室是好好先生的一类,对医生的独立处方大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这样医生能有更多的药品回扣。强硬派就狠了,他开不了什么药,但他可以左右,限制下面医生的用药,要搞什么科室统管,药品回扣要作为科室收入,经他的手再分配。医生的积极性自然要受影响,医药代表为了销售上量,只好把促销费用分两部份,科室一点,医生再一点,如果费用少,或者医药代表为省事,工作就只做到科主任,我看一些医生朋友发贴说没拿到过钱,我看多半被上面吃掉了,相信来论坛的医生朋友。年龄不会太大,资历不会太深,如果在等级森严的大型医院(往往是三级负责制度,同时每个科室又分若干医疗组),以我的经验,如果再遇上强硬派的主任,多半是没戏,为他人做嫁衣了。现在的行情,口服用药的回扣在20%左右,针剂在30%左右,抗生素针剂甚至达到40%左右,当然这个比例也同医院内竞争厂家的多少有关系,大约有上下5%的浮动空间。这个信息特别提供给做嫁衣裳的年轻医生朋友,你们是替人受过的弱势群体,你们如果有心论证我的话,应该不是件很难的事。在我多年的临床促销经历中,不收受回扣的医生,不到10%,特别是近年来,非常稀少。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在金钱诱惑面前还能保持清高的人不多,医生也不是圣人,他也要生活,要养家,在其他领域也要花很多冤枉钱,厂家提供的回扣,用医生的话来说,不拿白不拿,这话我基本同意,因为这笔钱自上而下就产生了,医生不拿,患者也无法享受到,因为这是社会性问题,是畸形发展的产物,医生在医院,在医药代表面前,似乎是买方市场,高高在上,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孩子读书择校,毕业就业,个人评定职称,争取进修或疗养指标等等方面,他又处于弱势地位,他往往也得靠钱去开道,我在工作中也曾经用这样的理论给一些不为回扣所动的医生洗脑。但是,现在很多医生在我看来,变得太现实太可怕了,不知是医药代表惯坏了他们,还是他们在吃到甜头之后,私欲过度膨胀的结果;是社会应负的责任更多,还是医药代表的责任更多?还是医生本人?我真得很疑惑了。古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所谓的“道”。我的理解是个价值尺度,道德底线的问题。如果病人确实需要用某种药,而恰好厂家有回扣,当然是不要白不要,我是医生我都要。问题是,一味盯着回扣,只想着多用多得,不顾患者实际情况,多开药,开贵药,就只为了回扣的话,就不是取之有道了。我举两个例:一是我的侄女做阑尾手术,下来医生就给她用头孢,还说是目前最好的头孢产品,第二天我才知道这事,立刻让医生换成青霉素了。再就是最近我的一个同行住医院,两个星期下来,总共才花了1400,因为他的医学知识丰富,人也不含糊,医生的用药处方他要先过目,用什么不用什么,他很坚持,所以才做到这步。我也交了些医生朋友,交往下来感觉很多人还是诚实耿直的,数目上也从不乱来,但也有很多医生很欺生,或者是人品很坏,恶意超报数目,甚至三五倍地夸大,同骗子没什么区别,遇上这种人,我是毫不留情地‘砍杀”掉,我没怎么多钱去伺候,也不想姑息养奸。5,医药代表是个新型的职业。我很反感一些医生在贴子上说鄙视医药代表的话,大家是互惠关系,大多数正规厂家的医院代表学历并不比医生低多少,(我就是九十年代初毕业的工科学士生,那时还没有现在的高校大招!!)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销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其他很多行业销售人员,看看媒体上的招聘要求就知道!如果他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发放回扣,那厂家干脆去劳务市场请民工好了,那是份投递员的工作,如果医生是同这种层次的人打交道,被这种层次人手里的金钱所收买驱动的话,那只能说是医生的悲哀,医生的堕落!认为医药代表很有钱,也可以当作冤大头一样来宰的医生,其实很无知。医药代表的产生和出现,应该说是社会发展,行业细分的一种必然,一种普药临床应用几十年不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以去各大网站看看,在招聘栏目里,医药代表做为单独的一个职业和其他形形色色的职业一起名正言顺地并存着。西方发达国家早就有这职业,现在也同样存在。在90年代初,当西安杨森,中美史克这些药企落脚中国以后,药品推广代表就出现了,当时一般以新药推广会的形式出现在医院相关科室,主要是宣传产品,这些大公司没有什么临床费用,但同样要花很多钱,搞什么学术赞助,设备赞助等等,甚至与会人员到会签字就领个红包,美曰其名:车马费,误餐费。后来厂家发现收效甚微,因为这些活动的实惠离很多一线医生,手握处方大权的医生太远太远,慢慢地,费用的花销形式发生了改变,一切从医院实际出发,只有按盒按支地计算,才能抓住医生,此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演越烈,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试问,如果再象以前那样搞推广,搞学术赞助什么的,现在能有多少医生再感兴趣?医生朋友,给我一个摸着良心的回答。看看我们的医院里,知名的外资或合资企业,能有多大的药品销量,杨森和史克的优质产品,更多是通过零售店渠道走近患者。真正做这行做发了的,我也见过很多,别说小车洋房,资产上千万开公司的也有,但成天跑医院的绝对是小龙套的医药代表,他的收入绝对没有大多数医生高,医药代表的待遇一般是两种:大公司是高底薪低提成,福利也好,小厂家是低薪(或无底薪)高提成,所谓高提成也高不过5%,捞大钱的不叫医药代表了,都是区域代理商,或者挂靠医药公司做大买卖去了。可以说在许多省会城市里开小车上班的医生太多了,而医药代表有小车的很难看到。医院的医生中,又有这样的现象,外科医生比内科医生富,内科比专科富,住院部比门诊医生富,而最计较回扣,最胆大妄为的往往是退休反聘回来的老家伙们,他们才是最后的疯狂。外科富是手术多,除了红包,当然是抗生素用量大,挣钱多;门诊差,是因为自费部分大,病人拿了处方不拿药的情况也多,住院就不同了,总不能输液打针,患者也自己去平价药店买吧。6,大家都是苦孩子,都不容易。很多医生在贴子里辩解说,医生工作如何如何辛苦,如何风险大,时间长强度高,以此作为灰色收入的合理辩解。我不是很赞同,任何工作都各有特点,没有绝对的可比性。试问,有多少医生在当初选择这一行业的时候,盲目到不知医生工作性质的程度,是抱着牺牲自己,服务社会,成全他人的动机的?当初的选择既然不是那么崇高,现在也没有必要如此的抱怨和不平衡,要说高风险高强度,医生能同***比吗?全国***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他们面临的暴力威胁远远多于医院的医患冲突,每天有***在流血牺牲,照某些医生的逻辑,***应该有更高的待遇报酬,如果得不到,就该比黑社会还黑,到处去收保护费了?近来煤矿的事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很多下井的技术人员也是多年寒窗过来的,他们就更该同社会讨价还价,或者去仇视其他行业的人?去年抗非典,医护人员确实有很多感人事迹,其中护士面临的危险性并不比医生差,护士历来就没灰色收入,她们又该上哪里诉苦,上哪里去找平衡?再看98大抗洪时期,当兵的表现不感人吗?他们才多大年纪,他们拿多少津贴?难道就因为大多数当兵的少读了几年书,他们就该沉默,你们就该抱怨吗?不要老同美国比,世界大同的日子还遥远着呢,你们了解过美国***的年薪吗?了解过美国硅谷科学家的年收入吗?再看看中国的***,再看看中国高科技领域的科学家拿多少年薪,大家都去同美国比,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大家都不平衡,都乱来,大家一起疯狂,社会秩序极度混乱,最后走向灭亡。再一种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抱着灰心丧气的心态,集体自杀算了。还有很多行业可以举例,我只是觉得该用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换位思考的眼光来看问题,反思社会问题,比行业间冲突更具现实意义,我们改变不了的,先让它客观地存在在那里,如果许多年过去之后,它依然存在,我们就该重新来评价它的合理性。医疗行业的问题,不是一时一事造成的,政府想解决,也不是一时一事可以解决的。朱总理是实干家,任期内也没能解决所有的***现象,相信现在的温总理同样是实干家,也不能奢望在他的任期内能解决剩下的问题,关键的一点,先在自己心里给自己的行为划条“底线”比什么都重要。在目前的初级阶段,贫富分化呈现越演越烈的态势,大家都有不甘居人后的自强心理,呵呵,可喜可贺,挣钱奔小康确实不易,大家都是苦孩子,谋生而已   - 作者: superice 2004年06月2日, 星期三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