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超形越--魏晋风度新说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0:18:15

我的天涯 |论坛 |部落 |博客 |相册 |来吧 |问答 |城市 |分类信息 |爱墙
天涯聚焦 |社会 |人文 |经济 |时尚 |娱乐 |体育 |旅游 |企业
登录 |注册
新手上路
论坛 → 主版 →煮酒论史 → 本帖
请选择要邀请的好友
请选择要查看的用户
关注此贴相关操作

对不起,您选择关注的帖子数量已到达上限,您可以对已关注的帖子进行取消操作,再进行新的帖子关注操作。


已关注的帖子:


待处理的帖子:

关注此贴相关操作

请选择关注类型
关注帖子回复 关注楼主回复


您当前的功能设置


关注帖子功能设置
请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
短信接收通知信息 站内短消息通知信息
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请选择接收短信通知信息时间:24小时制     为了避免短信发送对您造成打扰,请设置您方便接收短信的时间,最多可设置三个时间,通知消息将在您指定的时间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您。
如果您选择通过站内消息关注此帖,为了避免过多的关注信息造成对您的打扰,请设置每天通过站内消息接收此帖关注信息的最大量:
限制数量:
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共2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回复此帖  直接到页

只看楼主
高亮楼主
只看某人回复
关注此帖


汇聚天涯热门小说


手机看帖 wap.tianya.cn

『煮酒论史』 神超形越--魏晋风度新说
作者:司马放 提交日期:2008-5-8 10:36:00 访问:10459 回复:241
应赫连勃勃大王的建议,我特地将修改好的完整版本,即将出版的《神超形越--魏晋风度新说》重新帖上来,与各位网友分享。
先帖上赫连勃勃大王为我此书写的序,顺便再次感谢大王奖掖后进,提携晚生。
八年前,友人问我:世说新语是怎样一本书?当时年青,难免轻狂,免不得一番卖弄。从临川王的家事,到这一千多则新语洋洋讲去,几个小时下去,朋友的嘴都惊讶的能看见他们的小舌头:
“竟然有这样的人,太神奇啦!我们和他们比起来,真是憋屈死了!”
是啊,我晃晃手中的书――――――《铁屋中的呐喊》,《想飞的翅膀》,《自由的歌谣》,现在的人,谁又何尝不想像魏晋中人那样活着呢?
憋屈的感觉,犹如萨特的《恶心》一样,巨大,滑腻,白色,从天到地,无形,压抑。。。。。。从肠胃直达大脑。
当晚,几个人买来了一盘名叫广陵散的盗版光碟,就着鱼翅,用这个双料的赝品来向那些心目中的影像致敬。
一年多前某个夜晚,正是我与现实中的纷繁乱相奋力搏斗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七年前的那个时刻。
风入松,广陵散。
电脑上不再有广陵遗曲的光盘,却多了一些世说新语的新篇。
都市的夜,有着喧嚣的沉重。而我,却喜欢在都市的夜间,守着玻璃水泥中,阅读一行行文字。
星汉西流夜未央,我却在夜读的快感中无法入眠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古老的思想,不朽的骄傲,华丽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我承认,这些栩栩如生的古人打动了我,他们仿佛从那个铁血放浪的年代悠然走来,就是为了带给千年后的我们心灵的救赎。
看天涯煮酒司马放的新世说,一行行的文字,清浅如溪水,我开始就怀疑,作者是否是一位隐遁的古典才女?
当看到作者的照片时,我只想到四个字:神超形越!
我终于知道这位作者的相貌,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魏晋传人!
江南的清秀与现代的服饰,包装出一位状若潘安、卫玠的少年郎。这个曾经游历海外的年轻人,竟然可以用自己的现代理解,深刻解读了这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而且,他还用自己的纯真与穿透,使得这本书得以更加大气加以表达。
看着“司马放”这个ID,看着帖子里大家的探讨交流,我相信,在屏幕那端打字发帖的那个大男孩,在许多时刻,他一定是把自己化身投入为魏晋风流名士的后裔,在每一个漆黑的夜里,向我们描绘着他骄傲的祖先。
说实话,《世说新语》,其实是最难用现代文字解构的一部作品。它是一段容易误入歧途黑暗千年的夜路,它是一块很容易开采时肤浅划过的思想钻石,它是一批为时空扭曲放浪形骸的影像,它是一群被历史尘埃覆盖只剩下面具符号的灵魂。
在司马放这位江南少年的解读中,我们随同他华丽深刻的文字,绕过了春秋笔法的陷阱,还原了影像背后的责任感与人文的温存。
在那些看似写意浮华的面具背后,他发掘到了刻骨的哀伤与悲凉。
魏晋人物,他们的风度,他们放浪的表象,他们优美的谈吐,他们卓越的文辞,随着我们阅读司马放,一点点清晰起来,让我们越来越不能自已,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上不朽的结晶。
作者,读者,大家一起接受救赎,一起在文字中神超形越!
无论是孔明秋风五丈原,还是子建吟咏七步诗,都是时代的人在感到哀伤。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所处的历史大背景――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式与自己的命运作着抗争。让人怅然的是,时代潮流的力量过于强大,最终他们化作了历史天空中的炫眼而哀伤的流星。―――网友haishanchuan
对个体人生价值的强烈追求,和这种追求在外部力量的压迫下不能实现,然后所表现出来的悲哀;一同构成了魏晋风骨。―――作者司马放
这是帖中一个很温馨的回合,可见,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程度。
人文风度,默契无言,这本身就是魏晋风度的现代体验。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思索则国思索,少年旷达则国无戾气,少年风流则国有万方!
谨以此序向放郎司马致敬,谨以结语与读者共勉!
赫连勃勃大王(梅毅)2008-5-7
接下来我帖的是
《神超形越--魏晋风度新说》一书目录
汉魏风骨
第一则—王昭君“千古谁识女人心”
第二则――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
第三则――蔡琰“女人最难的选择”
第四则――曹植“七步成诗”、“骨气奇高”
正始之音
第五则――何晏“粉面何郎,行步顾影”
第六则――何晏“积极奖掖后进”
第七则――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竹林七贤
第八则――阮籍“阮旨遥深,归趣难求”
第九则――刘伶“以酒为名”
第十则――嵇康“龙性谁能训”
第十一则――嵇康临刑绝奏《广陵散》
乱世倩影
第十二则――潘岳“掷果盈车”
第十三则――卫玠“看杀卫玠”
第十四则――慕容冲“娈童的复仇与复国”
河东裴氏
第十五则――裴楷“狱中写信”
第十六则――裴遐“痴迷下棋”
琅邪王氏
第十七则--“王戎识李”
第十八则--王祥“卧冰”与王戎“死孝”
第十九则――王戎“临危不乱,胆色超群”
第二十则――王戎“给自己拨点儿脏水”
第二十一则――王衍“手白如玉”与“信口雌黄”
第二十二则――王衍“华而不实”
第二十三则――王导“王与马共天下”
第二十四则――王劭、王荟“蓝血贵族”
第二十五则――王羲之“东床快婿”
第二十六则――王凝之夫人谢道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第二十七则――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第二十八则――王徽之、王献之“兄弟情深”
第二十九则――王献之“临终的忏悔”
陈郡谢氏
第三十则--谢安“东山再起”
第三十一则--谢安“韬光养晦”
第三十二则--谢安“安石碎金”
第三十三则――谢安“下棋如故”
第三十四则――谢安夫人刘氏“婆说婆有理”
第三十五则--谢万“毫不介意”
吴郡陆氏
第三十六则--陆逊“调度有方”
第三十七则--陆逊“忍辱负重”
第三十八则--陆抗、羊祜“英雄相惜”
第三十九则--陆机“华亭鹤唳”
颍川庾氏
第四十则--庾敳“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四十一则――庾亮“逃亡中的从容”
第四十二则――庾亮“不卖不祥之物”
第四十三则――庾会“所谓神童”
第四十四则--庾翼“家人面前的出丑”
浔阳陶氏
第四十五则--陶侃“搬砖励志”
第四十六则--陶潜“无弦弹琴”
河内司马氏
第四十七则--司马曜“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泰山羊氏
第四十八则--羊祜《让开府表》
第四十九则--羊曼“请客吃饭”
太原王氏
第五十则--王恭“批评的艺术”
第五十一则--王恭“身无长物”
会稽谢氏
第五十二则--谢奉“死要面子的朋友”
谯国桓氏
第五十三则--桓范“我亦义士”
第五十四则--桓彝“死节报家”
第五十五则--桓温“为父报仇”
第五十六则--桓温“谦让朋友”
第五十七则--桓温“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
第五十八则--桓温夫人南康长公主“我见犹怜”
第五十九则--桓温“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第六十则--桓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8 10:38:32
汉魏风骨
汉魏著名名士集团:东汉党人、邺下文人集团
社会风气:敢以天下名教为是非,逐步打破了两汉儒教“天人感应”的神学地位,社会思想得到了初步的解放
补充说明:
1.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集团交替把持朝政,尤其是宦官集团的掌权,极大伤害了士阶层的根本利益。此时,以维护皇权绝对性并带有宗教神学色彩的两汉儒学,逐渐受到了士人的怀疑和唾弃。以陈蕃、李膺、杜密、范滂、郭泰等为首的东汉士人集团互相标榜,公开宣扬“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他们品评时政与当时人物的“清议”也在社会上盛行,在朝野上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力量。
2. 东汉士人集团特别看重士大夫的节操,风骨凛然。在“清议”盛行与士人集团逐步壮大的背景下,不堪坐以待毙的宦官集团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两次党锢,对士人集团进行沉重打击。第一次党锢时,许多正直的士大夫以没有列入“党人”名单为耻,主动上书,要求“连坐”;第一次党锢结束后,党人领袖范滂出狱返乡的时候,汝南、南阳迎接他的士大夫人数有数千辆车之多。
第一次党锢结束后,士人集团非但没有退缩,反而继续互相标榜,扩大声势,其领袖人物分别被称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第二次党锢时,为了掩护士人领袖“八及”之一的张俭逃亡境外,数十户士大夫家庭上百口人家破人亡,但当时士大夫仍然视死如归,不惜代价要将士人领袖护送出境。
“八顾”之一的士人领袖范滂为了不连累更多无辜的人,投案自首;临别前,他希望母亲不要悲伤。不曾想,他母亲也大义凌然,说:“你今天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
3. 两次党锢之祸给重视节操的士人集团以沉重打击,一部分心灰意冷的士大夫逐渐转向哀怨人生苦短,宣扬及时行乐。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勰《文心雕龙》中所称的“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所赞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应运而生了。《古诗十九首》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等看似离经叛道的诗句反应了当时部分士大夫在黑暗的政治中,开始用放浪形骸的方法来抗争当局官方儒学的伪善,同时又不涉及具体的政治斗争,得以全身避祸。
4. 两汉儒教的宗教神学地位,在出身“浊流”宦官家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基本上土崩瓦解。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本来就不讲究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再加上他自幼就受到汉末“清流”崇尚“简洁”的影响;所以,他当政后,很自然地根本看不起两汉儒学“天人感应”的那一套。公元217年,曹操更是颁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公然要求推荐那些“不仁不孝,但有用兵之术”的人为官。无疑,这是用行政的手段对两汉儒学宗教神学地位的毁灭性打击,同时也进一步解放了当时的社会思想。
5. 在党锢之祸与连年战乱的时代背景下,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士人集团,一方面感伤时乱,勇于正视当时人民的苦难;一方面也忧虑人生短暂,似水流年;另一方面更是满怀着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壮怀。这三种情感碰撞在一起,构成了慷慨悲凉,质朴大气的人格之美。史称“建安风骨”。
第一则—王昭君“千古谁识女人心”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 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兰陵王.明妃曲》司马放
北风临,秋叶缤纷后庭。蔷薇谢,凋零绿萍,残影凄迷满香径。无言上南楼,一览,飞沙无垠。便纵有,十五月明,与谁说寂寞心情。
思从前宫禁,卧玉枕纱橱,霜冷香凝。金丝珠线鸳鸯锦。唯汉皇渐老,数千妃嫔,天天梳妆长顾影,怨虚掷光阴。
风静,尘埃定。别魂牵梦萦,心若枯井。人生不幸无国境。愿青鸟殷勤,云中送锦。轻抚瑶琴,女人心,有谁明?
甘甜的泉水在四周温柔地环绕,秀美的青山在左右静静地陪侍,轻轻莺语,呢喃悦耳,幽幽花香,沁人心脾。这就是明妃王昭君之墓的所在了。千百年来,红颜虽逝,青冢依旧,王昭君的色艺风情,落雁之容,每每为历代文人政客所津津乐道,有的人借之以顾影自怜,如后半生同样羁绊他国,有家不能回的大文豪庾信曾赋曰“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庾信《昭君辞应诏》);有的人借之以宣传政府的民族政策,如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曾赋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至于,马致远、郭沫若一类的剧作家,则更是借之以宣泄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如马致远的《汉宫秋》实为抨击元朝极不平等的民族政策,郭沫若的《王昭君》则为批判“一夫多妻”的封建思想。
总之,生前寂寞沙洲冷的王昭君,在生后却是墓前车水马龙,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她时而是满腹苦水的怨妇,时而是深明大义的豪杰,时而更是追求女性自由平等的叛逆偶像,各类形象,林林总总,无奇不有。然而,千古以来,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王昭君,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心声呢?
王昭君当年远嫁漠北的时候,正值十八、十九的妙龄,正是女人含苞待放的时候;然而,她的丈夫,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此时已年过半百,早已是英雄迟暮,雄风不再。这老夫少妻间巨大的年龄差距,外加两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层层隔阂;可以说,在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的婚姻生活中,除了汉匈和亲的象征色彩,一个男孩的诞生之外,还能剩下多少彼此的情感交流呢?恐怕王昭君,掩藏在“宁胡阏氏(阏氏,意为王妃)”这一尊贵封号下的生活,是寂寞清冷的。
更让一个妻子,一个女人,难以面对的是,在王昭君远嫁匈奴的第二年,她的丈夫,年老体衰的呼韩邪单于便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了;根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游牧民族为了保证人口的数量,而采取的一种特殊风俗),王昭君不得不嫁给,雕陶莫皋(gāo)(后称匈奴复株累单于),这个本应喊她后妈的男人。
做为一个汉族女子,王昭君恐怕从前做梦都没想过,她会与自己的继子结婚;实在无法忍受命运摆布的她,百般无奈下,只好声泪俱下地上书汉成帝(汉元帝在她远嫁没多久,也老死了),哭求希望返汉。可是,在汉成帝的眼中,王昭君又算什么呢?王昭君在他眼中,只不过是一介宫女、奴婢罢了。汉成帝一纸让她“既嫁胡人,便从胡俗”的诏书,彻底毁灭了一个女人坚守道德底线,捍卫伦理观念的希望。
试想一下,对一个从小生活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儒家文化中的汉族女子而言,嫁给一个本应喊自己后妈的男人,是怎么样的一种奇耻大辱啊?可是,命运往往是无情的,对一个孤身在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可怜女人而言,她所能做的,恐怕只有逆来顺受。
所幸,复株累单于,这个王昭君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与她年龄相
仿,身强体壮;而且,与那老态龙钟的老单于不同,这个年轻的匈奴首领明显更懂得怜香惜玉,对王昭君呵护备至;而王昭君也总算在这个强壮男人温暖的羽翼下,过上了一个女人一生所向往的被爱慕,被保护的温馨和谐的婚姻生活。(排除伦理观念,对王昭君而言,小单于实在比老单于好太多了)
只是,秋风起,秋叶纷飞;春花落,春日余晖。春天的脚步迟迟,却总有到来的那天,游子的年华渐老,却等不到回家的那天。在关外,天苍苍,野茫茫,遍地牛羊的草原上,纵使登高一望,也只见草天一色,远树如烟。平原尚且如此,更不知离家道路几千?王昭君,自从长安与父母一别,那浓浓的乡愁,就如剪不断,理还乱的同心结,悬在半空,仿佛漂浮着的朵朵白云,却又不知,哪一片是来自故乡的尺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怜异乡的残月,夜夜有缺,昔昔如玦,忧伤的是离别,纠缠的是心结。可是,即便王昭君真的乘风归去,回到那琼楼玉宇的汉皇宫阙,也还不是要夜夜空守明月,忍受着冷落的清秋节。
当年,十六岁的王昭君做为“一县之花”而被选为秀女,送入皇宫;却不想,皇宫的庭院深深,虚度的尽是女人的青春。在每个女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渴望被爱、被关怀,而正值豆蔻年华的王昭君,恐怕也不例外?可是,对已过不惑之年,且阅尽千帆的汉元帝而言,那满园的春色,不过是道美丽的风景;后宫佳丽万千,他又怎可能尽收眼底?
可怜,每个夜晚,纵使王昭君闺房的屏风,有意遮挡甜蜜浪漫的月光;可那无情的烛火却还是会陪伴她虚度少女的时光。一年年春去秋来,花开花谢,肌如冰雪,绰约有致的王昭君,也只有夜夜在月华映水的清池边,临花照水,孤芳自赏。
哎,情到无言时,分付东流。如果,不是匈奴和亲的西风将王昭君吹向大漠,那天生丽质的她,也极有可能像皇宫中没有生命的花朵一样,慢慢地绽放,默默地枯萎。
至于,汉元帝召见王昭君后,顿生爱慕,欲加挽留一事,实出自后人欲成王昭君之美的善意附会。汉与匈奴和亲,怎么说都是国家的重大外交事件,皇帝必定事先知道要去和亲的宫女姓甚名谁,各方面条件如何,适不适合担当和亲的使命,怎么可能只根据几幅画就草率决定谁去和亲呢,那岂不成了儿戏了吗?
草原上的夜晚总是很安静,仿佛万物此刻都已尘埃落定。做为一个女人,王昭君,从前在大汉的宫廷,需要忍受寂寞的宫怨,现在在匈奴王庭,也要品尝浓浓的乡愁。关内关外,她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长城南北,她体会的都是人生的不幸。诚然,无可否认,王昭君的和亲,对边境的安定,汉匈两族人民的理解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可这对一个女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命运对她无情的摆布呢?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女人如王昭君一般像丝绸、珠宝、香料这样的商品一样,在两个国家、民族中流通,帮助两国人民增进了友好与和谐;又有多少份两个国家间庄重的和平协议,上面落满着女人的粉泪与唇印?无可否认,她们的确对人类的和谐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这些贡献,并不足以让她们摆脱夜夜以泪洗面的人生悲剧。
公元414年,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在罗马帝国日薄西山,连“永恒之城”罗马都被蛮族西哥特人洗劫的情况下,不得已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帕拉西蒂娅公主,许配给西哥特人的首领阿尔陶夫,以求通过和亲,缓和关系。
此时,帕拉西蒂娅,这位父亲是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分别是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迪乌斯,身份十分尊贵的罗马公主,迫于罗马岌岌可危的形式,也只能强忍泪水,嫁给自己从前做梦都不会想到嫁的,一个信奉阿里乌教派(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被天主教斥为异端)的蛮族人。(由于罗马城的陷落,此前帕拉西蒂娅就已经是西哥特人的高级俘虏了)
同从长安走出来的王昭君一样,从罗马城走出来的帕拉西蒂娅,虽然一样没能逃出命运的摆布,却也不辱使命,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丈夫西哥特王阿尔陶夫,这个曾协助姐夫阿特里克血洗罗马城的侩子手,在婚后不久,便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阿尔陶夫宣言》(《Ataulf's declaration》,明确指出西哥特无意灭亡罗马,反而愿意帮助罗马重铸辉煌,这实际上也确立了西哥特与罗马的同盟关系。(30多年后,西哥特人帮助罗马,抵御了匈奴50万铁骑的入侵)。
当然,命运对可怜女人的摆布是不会轻易结束的。帕拉西蒂娅,他的丈夫阿尔陶夫在发表《阿尔陶夫宣言》后不久,便在巴塞罗那遇刺身亡。不久,成为寡妇的她,就被他的哥哥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回收再利用,出口转内销,强迫她又改嫁西罗马的共治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仅仅四年后,她的第二任丈夫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也离她而去,这个被政治左右婚姻的可怜女人,十年里第二次成为了寡妇。
转眼又过了四年(公元425年),她与君士坦提乌斯三世的儿子瓦伦蒂尼安三世在她的哥哥霍诺里乌斯去世后,即位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皇帝。在这之后的岁月里,帕拉西蒂娅这个命运多舛,为罗马二度献身的女性,与罗马帝国最后的名将埃提乌斯一起,主持帝国的日常运转,使得已病入膏肓的罗马帝国回光返照,保持了近25年的太平局面。
哎,历史上,无论是汉帝国富丽堂皇、高亭大榭的长安,还是罗马帝国雄伟壮观、火树银花的罗马,他们的传奇与伟大,都无不饱含着和亲女子的眼泪和乳汁。只可惜,那些天天在朝堂上满口仁义道德的政客,那些整日里在议会中高呼为荣誉而生的元老,在长安/罗马高度奢华的物质生活中,又何曾珍惜过和亲的女子的屈辱和辛酸。所以,王昭君、帕拉西蒂娅她们可以用人生的不幸去促进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但却挽回不了帝国衰亡的命运。在王昭君去世的27年后,西汉帝国寿终正寝;在帕拉西蒂娅去世的26年后,西罗马帝国也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
现如今,多少年过去了,王昭君的墓依旧凄迷郁郁,让人感怀;又有多少万中原儿女,沿着昭君的足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援疆事业。毫无疑问,一批批的援疆青年为了边疆的繁荣发展,为了各兄弟民族间的团结友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然而,当他们把沙漠变成绿洲,把寂寥的村落变成繁华的城市的时候,无情的岁月也把他们昔日的青丝变成了白发,凛冽的风霜也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老去的援疆青年回首往昔的时候,他们的确不会为了碌碌无为而感到自责,因为他们把自己人生奉献给了伟大的事业;可是,在自豪之余,他们心中的遗憾和失落,又有几人知晓?想必,王昭君的在天之灵,应当是晓得的。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8 10:40:37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有趣之极 回复日期:2008-5-8 10:58:37
支持一个!
作者:虎公 回复日期:2008-5-8 11:19:18
祝贺放兄:)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8 12:08:38
第二则――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
陈仲举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 太守,至,便问徐孺子 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 式商容 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德行》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魏晋以下千年,犹让初唐四杰的大才子王勃在其千古名著《滕王阁序》津津赞叹的便是《世说新语》第一篇《德行》第一则所记载的陈蕃礼贤下士的故事。
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大肆兼并土地;宦官主政,疯狂卖官鬻爵,国势每况愈下,民不聊生。一群正直的士大夫眼见书斋外,流民失所,食不果腹,一片凄凉景象,不禁痛彻心扉,拍案而起,冒着全族上百口人身家性命的风险,与外戚、宦官集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而《世说新语》、《滕王阁序》所表彰的陈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汉桓帝时期,一度得到汉桓帝信任而官至太尉的陈蕃,对待外戚、宦官专权敢于以死相争,寸步不让,对待同僚能够礼贤下士,奖掖后进,所以当时正直的士大夫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以其为典范,马首是瞻,《世说》论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实非虚言。
陈蕃自己也有十分远大的理想,常常登上马车,拉住缰绳,扬言自己有“澄清天下之志”,至于初到豫章郡(今江西省),“席不暇暖”,就去拜访当地名士徐孺,则更是明言自己是效仿当年的周武王姬发,这样的豪气实在是非大英雄所不有啊。
非但如此,陈蕃做豫章太守的时候,还常常邀请当地名士徐孺来他官邸做客。由于两人都是有识见的正直士大夫,所以常彻夜长谈。陈蕃为此还特意在自己寝室里给徐孺准备了一张床榻,等徐孺离开,就把这张床榻悬挂起来;徐孺来了,才把床榻放下来。这也就是王勃《滕王阁序》中所说的“徐孺下陈蕃之榻”。虽然,现在看来陈蕃的做法不免有些做作,但这也恰恰表现了他求贤若渴,力求澄清天下的强烈心愿;总的来说,仍不失大英雄所为。难怪千百年后,王勃也要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遗憾。
当然,说起这则《世说》陈蕃“澄清天下之志”的故事,则不得不提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其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那个“不扫一屋”的少年就是陈蕃,只不过今天的许多论者提及此事,往往断章取义,糊弄小孩,把陈蕃打扮成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够脚踏实地的反面教材。但实际上,这则故事的出处《后汉书.陈蕃列传》对此的评价是褒意的,作者范晔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客人薛勤知道陈蕃有澄清天下之志,对其刮目相看),言语中无不充满了对陈蕃的仰慕和肯定。那为何古今论者对此的评价会如此大相径庭呢?
在当今的社会上,不少人都认为事故就是成熟,所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成为许多人当然的处世哲学,在这样心态的驱使下,也就不难理解这些人为何会取笑陈蕃“自己的屋子都没收拾干净,又怎么能收拾天下“的幼稚了?也就是在这种自私、功利的心态下,陈蕃的历史形象才发生了180°的大转变。
然而,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当今不少人歪曲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陈蕃日后的两袖清风,勤政为民,礼贤下士,奖掖后进,领导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殊死斗争,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对的起他当日“大丈夫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岂可只为自己”的豪言壮语。
公元168年8月,时任太傅的陈蕃在得知志同道合的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冤杀后,拖着已过了古稀之年的残躯,亲率80多个门生弟子,手持兵器,杀进皇宫,明知必死,也期望与恶贯满盈的宦官同归于尽,完成他澄清天下的夙愿。最终,这位东汉士林当之无愧的领袖,带着他“澄清天下”的遗愿遗憾地走完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陈蕃慷慨就义后,他的亲属门生上千口人也一同惨遭迫害,只有他的儿子陈逸被他的挚交硃震以他全家性命为代价才救了出来。此后一年,宦官集团又借口“张俭事件”掀起第二次党锢,将李膺、杜密、范滂等背负天下重望的名士统统杀害,其余被迫害的士大夫更是数以千计。一时间,天下万马齐暗,群魔乱舞,正直的士大夫集团遭到了沉着打击。
当然英雄的血没有白流,也不会白流。后一代的东汉士大夫均在陈蕃等正直士大夫的鲜血洗涤下成长,大都从小就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澄清天下”的崇高理想。终于在公元189年,陈蕃去世后的21年后,袁隗、袁绍、袁术带兵血洗皇宫,杀光了所有的宦官,标志着东汉士大夫集团对宦官集团的最终胜利。
出身在陈蕃去世后不久,直接受到陈蕃“澄清天下”思想影响的诸葛亮曾说过“志当存高远”,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啊,所谓,大英雄方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大丈夫处世就应当要有远大的志向,以澄清天下为己任,而不是只一味只顾着打自己的小算盘,收拾自己的房间。当然,如果你只想一辈子做个小男人,就当我这篇什么都没说吧。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燕雀有燕雀的志向,鸿鹄有鸿鹄的志向,彼此都不要勉强。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梵狮子 回复日期:2008-5-8 12:35:06
先顶再看
祝贺!
作者:紫泉宫主 回复日期:2008-5-8 12:35:46
支持放郎
作者:V罗杰V 回复日期:2008-5-8 12:35:47
先支持记号。
等我病好,再细品司马大作:)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8 12:37:33
祝贺:)
留下脚印~~`
作者:路然来过 回复日期:2008-5-8 13:01:16
支持下先..
作者:李灵灵 回复日期:2008-5-8 13:02:36
恭喜司马公子。
留个脚印,慢慢看。
作者:毛爷爷教育我们说 回复日期:2008-5-8 13:19:43
留记号1
作者:紫色小妖2008 回复日期:2008-5-8 17:44:13
恭喜,恭喜~~~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8 19:56:03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且做如今 回复日期:2008-5-8 20:37:41
~:)
作者:让沉睡者醒来 回复日期:2008-5-8 20:42:38
曹,楼主这么年青!我25岁才开始接触这本书。
作者:abcytnet 回复日期:2008-5-8 21:26:59
好看吗?嘻嘻...
作者:埃提乌斯 回复日期:2008-5-8 21:59:03
记号~~
作者:蓬山野人 回复日期:2008-5-8 23:30:46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文化造假之一。另一个著名的文化造假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伪托于诗经秦风)
作者:玚 回复日期:2008-5-8 23:52:10
.
作者:maldini8307 回复日期:2008-5-9 9:47:14
作者:蓬山野人 回复日期:2008-5-8 23:30:46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文化造假之一。另一个著名的文化造假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伪托于诗经秦风)
请教:何以见得?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9 9:52:37
第三则――蔡琰“女人最难的选择”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一边是12来年魂牵梦萦的故国,一边是两个10月怀胎的亲生骨肉,无论怎么选择,都必定会撕心裂肺,肝肠寸断,这样的选择对任何女人来说,都是极度残忍的,更何况是有极高艺术修养,内心极度细腻,敏感的才女蔡琰呢?无奈,天若有情天亦老,有时命运的安排是无法抗拒的,做为一个无助的女人,也只能接受命运的摆布,在永无止尽的对命运的忧愁和对儿子的亏欠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蔡琰本来生在东汉上流社会,他的父亲蔡邕(yōng)是享誉当时的名学者兼大文豪,蔡琰从小就跟着她那博学多才、风流倜傥的才子父亲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并且,由于蔡邕名震当时,好为人师,他们家常常好似一个“文化沙龙”,是当时才子名士趋之若鹜的场所,后来,吴、魏两国的很多精英都出自蔡邕的门下。蔡琰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外加个人的天赋,自然形成了极高的艺术修养,对外界事物的变化有着十分细腻的内心感受。
蔡琰十六岁那年,出阁嫁给了河东卫氏的子弟卫仲道,从此拉开了她悲剧一生的第一幕。她的夫家河东卫氏也是历史久远的儒学世家,卫仲道身为贵族子弟,自然同样对艺术有着很高的修养。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这对小夫妻的新婚岁月,一起吟吟诗,弹弹琴,赏赏字画,过的很甜蜜。怎奈,天妒良缘,身娇体弱的贵族美少年卫仲道在新婚一年后,就离开了他那面若桃李,才貌双全的新妻撒手人寰了(貌似河东卫氏的美少年都有弱不禁风的毛病,后来他们家族的卫玠也是如此)。同很多貌美如花,早年丧偶的可怜女人一样,蔡琰也被夫家指责为“克夫”。那时还只有十七、八岁的贵族大小姐哪受得了那份委屈,外加膝下无子,就毅然决然地和公公婆婆“say goodb
ay”了,回到了娘家。
可是,就在蔡琰孤身回到娘家的同时,他的父亲蔡邕也因天下局势的变化,而在不知不觉中站错了队。公元189年,年仅13岁的汉少帝刘辩即位后,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发生了火并,最后给边将董卓捡了便宜,掌控了朝政。早年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郁郁不得志的蔡邕,也因他的声望,时来运转,成了董卓重点的拉拢对象。起初,蔡邕并不愿意淌这潭浑水,但无奈脖子硬不过刀子,在董卓“灭族”的威胁下,还是乖乖地站到了董卓这边。
由于蔡邕享誉当时,门生故旧遍天下,董卓把重用蔡邕视为他重点的形象工程,对蔡邕十分礼遇,在短短一年内,就把蔡邕从小小八品的祭酒,升迁到五品的左中郎将,并封高阳乡侯,俨然一副伯乐对待千里马的姿态。读书人蔡邕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对董卓有了感恩之心。
可惜好景不长,二年后董卓在兵变中被杀。可叹,蔡邕学富五车,却不明事故,竟然在刺董主谋王允的家里,感激董卓当年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长吁短叹,声泪俱下,对董卓的死表现的很悲伤。蔡邕糊涂到了这种地步,也就不能怪王允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必置之以死地而后快了。
可怜当时只有19岁的蔡琰在父亲被王允诛杀后,以罪臣子女外加寡妇的双重身份,孤苦伶仃地躲在家乡陈留圉(yǔ)县(今天的河南省杞县圉镇),靠书画,写诗,抚琴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可是,命运对这个可怜才女的摧折还远没有结束,还有更大的悲剧在等待着她。
四年后,南匈奴的骑兵乘着中原大乱,打劫来了,而蔡琰的家乡圉县更是不幸被匈奴人洗劫。根据蔡琰自己《悲愤诗》的记载,野蛮的匈奴骑兵杀光了村里所有的男人,把这些男人的人头挂在马头边;抢走了村里所有的女人,把这些女人都强行驮在马背上,靠着骑兵的机动性,一溜烟得就载着女人和财物出了关,来到了草原。
身为野蛮人奴隶的日子,是极其悲惨的,蔡琰《悲愤诗》以写实的手法,对此有着血泪的控诉,让我们今天读来仍不免潸然落泪。她写到,匈奴人对这些被俘的女子,时时加以恶狠狠地谩骂,对有言语反抗的女子,更是加以残暴的殴打,并让这些女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不幸中的万幸是,可能是有汉化的匈奴贵族或者是有投奔匈奴的汉族士人认出了才名远播的蔡邕之女蔡琰,将蔡琰从一群女俘虏中取出,做为高级猎物,献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刘豹,从而免去了她轮番受辱的更大悲剧。
当时南匈奴的贵族大都有一定的汉文化修养,所以,左贤王刘豹见到才貌双全,时年23岁的汉族才女蔡琰后,不禁有“碎玻璃中拾到金刚钻”的喜悦,对蔡琰十分宠爱,封其为阏氏(意为王妃)。
就这样,命运多舛的蔡琰在南匈奴的王庭里读过了十三个春秋,期间,她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小王子。可是,王妃生活的尊贵,两个小儿子的可爱,还是割不断蔡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想到这辈子就要这样客死他乡,蔡琰总忍不住泪水涟涟。
“妈妈,你为何每次看到大雁都会哭呢?”小王子每次看到妈妈落泪,都会关心的问。
“恩,没有啊,妈妈只是有风沙吹到了眼睛里。”蔡琰总是欲说还休,眼眶湿润。
就在蔡琰流落匈奴的十三年里,蔡邕昔日的好友曹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势力强势。一次,曹操得知故友的女儿蔡琰流落匈奴成了左贤王的阏氏,不禁心头一热,外加诸如王粲、阮瑀等麾下谋士也都是昔日蔡邕的得意弟子,赎回蔡琰可以彰显其仁义,进一步拉拢人心。于是,曹操就很厚道地派周近携带自己的亲笔书函,外加千两黄金,一双珍贵的玄玉璧,前去匈奴赎人。
虽然,匈奴左贤王并不稀罕这千两黄金,一双玄玉璧,毕竟这么才貌双全的孩子他妈,有钱还没地儿买去;可是,迫于曹操的强大实力,还是被迫同意了蔡琰返汉。
可就在蔡琰客死他乡的忧愁才下眉头,她更大的痛苦又涌上了心头。
“妈妈,妈妈。”两个小王子哭着喊着叫妈妈,胖乎乎的手拉着蔡琰的衣角说:“妈妈,他们说你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妈妈,你千万别走,我们都还小呢,我们都还小呢”
听着两个小儿子的哭诉,一想到再也见不到自己的骨肉,蔡琰完全傻了,她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们。其实,做为汉、匈两国间的一件“货物”,是走是留,蔡琰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即便,是有选择的权利,那也是比死还要痛苦。
不是当事人,我们实在难以想象,当日蔡琰启程离开匈奴,返乡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复杂心情?她会对永别的儿子说些什么?一个吻,一个拥抱,还是只有泪水?
公元208年,35岁的蔡琰回到了阔别13年的故乡时,已是物是人非,她也从当年天真烂漫的贵族小姐,变成了饱经沧桑的中年妇女。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又嫁给了同乡屯田都尉董祀(sì)。不过,此时的蔡琰已不敢对婚姻抱有太多的期望,《悲愤诗》诗末“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道出了她内心的凄凉。
纵观蔡琰的一生,通读他自传性的《悲愤诗》,最令人为其心碎,为其落泪的还是当她儿子哭着叫她不要走,可她却泪流满面无言以对的那个画面。这种至亲骨肉间的被迫永别,让身为人子,人父,人母,人妻的我们,感动一种心揪着的痛。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民国国学大师黄侃的名作《采桑子.有赠》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识他生?缥缈缠绵一响情。
当时留恋诚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是啊,蔡琰母子虽然此生都不可能再见,只能留待黄泉路上的重逢;可是在蔡琰的心中,无论她今后飘零何方,过的幸福还是凄苦,都不会放下他对儿子的惦念,幻想和亏欠。
可是,在流行“放胆干”(Just do it)、“没有什么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的今天,结婚快,离婚也快。许多年轻的妻子或丈夫打点好行装,准备义无反顾的离开这个曾经温暖过,经营过,心碎过的“家”时,也许并没有完全想好今后要怎样面对至亲的骨肉,并没有想过应该如何去弥补在孩子心中受损的父母形象,他们离开时给孩子的印象更多的却是冷漠。
是的,在今天,离婚、再婚对现在的青年男女而言,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但是子女心中对此留下的阴影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的。当离去不可避免的发生时,成年人应当为子女更多的考虑些;当离别发生后,成年人也应该给予子女更多的爱做为弥补。因为,这是身为人父,身为人母的责任。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紫色小妖2008 回复日期:2008-5-9 10:51:52
追击,沙发:)
作者:为爱讨饭 回复日期:2008-5-9 11:20:54
专程过来支持放兄的~~
作者:no1红尘浪子 回复日期:2008-5-9 11:27:58
魏晋的风情。
有这么一个男子,他的风骨飘逸出身体,化成文字。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9 12:55:53
作者:为爱讨饭 回复日期:2008-5-9 11:20:54
专程过来支持放兄的~~
---------------------------------------
^_^,有机会一定与讨饭兄高歌一曲
作者:no1红尘浪子 回复日期:2008-5-9 11:27:58
魏晋的风情。
有这么一个男子,他的风骨飘逸出身体,化成文字。
--------------------------------------------------
:)
作者:壶中天地长 回复日期:2008-5-9 13:21:31
我喜欢魏晋风度始于蔡志忠先生的漫画!
支持LZ!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9 14:58:15
支持。也贺。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9 16:07:59
《采桑子.有赠》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识他生?缥缈缠绵一响情。
当时留恋诚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不曾想民国也有那么好的词,喜欢!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08-5-9 16:30:04
呵呵,有空了来看放郎,顶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9 19:17:28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希望大家也多多顶帖,支持放郎:)
作者:菟沫沫 回复日期:2008-5-9 20:03:24
〃菟ēr 前来拜读~
作者:高天流云A 回复日期:2008-5-9 21:38:21
看望放郎,放郎仍旧形神超越,文思飞扬,
见友如此,不亦快哉!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9 21:51:01
作者:菟沫沫 回复日期:2008-5-9 20:03:24
〃菟ēr 前来拜读~
-------------------------------------------
恩,问好:)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9 21:53:23
作者:高天流云A 回复日期:2008-5-9 21:38:21
看望放郎,放郎仍旧形神超越,文思飞扬,
见友如此,不亦快哉!
----------------------------------------------
有机会,一定要与高天把酒言欢,吟诗做对。
作者:napfg468 回复日期:2008-5-9 23:30:21
建议写下刘越石
作者:云肩水袖 回复日期:2008-5-9 23:39:33
午夜时分,为了承诺而来,, 虽为承诺,却不虚此行,
作者:月浸梨花 回复日期:2008-5-10 0:16:55
好久没来煮酒,第一眼就看到这个帖子,呵呵
不知道这书啥时候上市啊,网上看着累眼
还是喜欢纸媒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0 9:46:40
作者:月浸梨花 回复日期:2008-5-10 0:16:55
好久没来煮酒,第一眼就看到这个帖子,呵呵
不知道这书啥时候上市啊,网上看着累眼
还是喜欢纸媒
--------------------------------------------
应该5月底6月初上市,书名暂定《神超形越--魏晋风度新说》
我也很遗憾,书没有赶上母亲节,不能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
作者:月浸梨花 回复日期:2008-5-10 10:19:05
月底的话,也快了。楼主快点更新吧,谢谢了哈。
“在流行“放胆干”(Just do it)、“没有什么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没有什么不可能,英语应该是Impossible is nothing这样说的,算是否定倒装。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0 10:26:58
作者:月浸梨花 回复日期:2008-5-10 10:19:05
“在流行“放胆干”(Just do it)、“没有什么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没有什么不可能,英语应该是Impossible is nothing这样说的,算是否定倒装。
----------------------------------------------
回国一年多,我没脸了。尽管是个小错误,但我觉得无地自容。
向大家致歉,让大家失望了。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0 10:32:54
第四则――曹植“七步成诗”、“骨气奇高”
文帝 尝令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世说新语.文学》)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脍炙人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妇孺皆知。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晓,对曹植而言,七步成诗,与其说是凭借高超的文采救了自己一命,不如说是,抓住了机会,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下,宣泄了压抑在心头多年来对哥哥曹丕的悲愤。
放眼整个中国文学史,论才气,历史上可以与曹植媲美的不会超过5个,子建当之无愧地称的上是中国文坛千年一遇的天才。连向来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也十分谦虚的称赞曹植独占魏晋才气八斗之多,而自己只及子建的八分之一。后来清人黄子云更是认为古今天下才气,子建、子山、子美各占三斗;认为曹植与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唐代诗圣杜甫一同是古今最具才气、灵性的大文豪。著名文学评论家钟嵘也在他的名著《诗品》中,对曹植有过这样的定评,称赞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赞赏他的文:“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可以说,
评价之高,简直无以复加。
然而,也就是因为曹植有如此高的才气,他的内心世界也就比常人更加的细腻、敏感和丰富,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曹植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执着,逃避与勇敢,矛盾与挣扎,比起沙翁笔下的哈姆雷特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植由于在十岁的时,便能出口成诗,落笔成章;十八岁时,便能顷刻速成《铜雀台赋》,力压众兄弟,夺得铜雀台诗会头筹;所以,自小就很得曹操的宠爱,甚至好几次都差点被曹操立为世子,继承大业。可是,曹植始终摆脱不了天才诗人与生俱来的那种率真可爱的性格,缺乏政治家所需要的那种成熟、老练的气质,屡屡轻率任性地在实际政务中犯错;最终在太子争夺战中,输给了占有嫡长子优势,且更善于伪装和自控的哥哥曹丕。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后,对曹植这个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大加迫害。子建虽名为王侯,但却被严加看管,失去了基本的人生自由。一年之后,身为哥哥的曹丕还故意找茬,明明知道弟弟生平好酒;就故意派人,在曹植难过的要一醉方休时,夺走他的酒和酒具,挑起曹植辱骂他派去的使者,并正好以此为由,治曹植的罪。
曹植的七步成诗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朝堂上,望着那个抢走了自己皇位,欺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而又高高在上,色厉内荏训斥自己的同父同母的哥哥,率情任性,骨气奇高的曹植彻底喷发了,仿佛一颗银杏的种子在一个精美狭小的花瓶里极度的膨胀,崩裂。“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即是对曹丕发难的一种回应,也是对曹丕仇恨的一种宣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植以诗歌的形式如此强烈的,直接地质问身为皇帝的哥哥,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万一曹丕真的恼羞成怒,即便不在朝堂上当面对曹植处以极刑,也可以使用很多方法,在私下里让曹植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说,曹植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脱口而出的同时,就已经做好了烈火涅槃的思想准备了。
幸而,曹丕在亲弟弟如此强烈的质问和生母卞太后护子心切的压力前,考虑到此时曹植的羽翼已被他剪除,最终良心未泯,没有对阶下那个曾亲切地叫他哥哥的男人,痛下杀手。转而,剥夺了曹植的王位,将其贬为安乡侯,继续用囚徒般的生活慢慢折磨他那心高气傲的弟弟。
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怀疑“七步诗”史实的真实性,并譔文陈述,这本属正常的学术探讨,无可厚非。但郭老偏偏要写一首《反七步诗》,轻飘飘地写什么“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近乎开玩笑的游戏诗,让人不免有蒹葭倚玉树之感。再者,郭老虽也是一代大师,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地位仍远不能同才高八斗的曹植相媲美。举例来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曹植《洛神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但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去读郭沫若的《女神》呢?
当然,其实《七步诗》并不是率真任性,骨气奇高的曹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曹植的五言诗《白马篇》、《美女篇》、《赠白马王彪》等均为千古不衰的传世经典。辞赋方面,曹植的《求自试表》和《洛神赋》更是不可磨灭的中国文学瑰宝。关于辞采华茂的《洛神赋》我会在下一则解读里做详细介绍,在此我将重点介绍下曹植骨气奇高的代表作《求自试表》。
自古以来,一般臣下写给皇帝的奏表,多奉承吹捧之辞,写作起来相当委婉拘束,也难有佳作。但魏晋时却有两篇奏表能直抒胸臆,为不朽名篇,一为诸葛亮的《出师表》,二为曹植的《求自试表》。不同于孔明在《出师表》中所表达的为报刘备托孤之恩,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雄心;子建在《求自试表》中更多的抒发了自己虽身为皇亲国戚,但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
在《求自试表》的开端,子建先是向他的侄子魏明帝曹睿表达了自己虽身为王侯,生活优越,但仍旧寝食不安,深以吴、蜀未灭而感到遗憾和自责(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接下来他又表示如果魏明帝能信任自己,派他为先锋,征吴伐蜀;他一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即便不能生擒孙权、诸葛亮,也一定能大破敌军,建立奇功(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这样他即便在蜀国被分尸,在吴地被割去首级,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怨(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最后,子建又遗憾的自嘲,他也知道他为国尽忠的一腔热血,最终也只是一相情愿;但在绝境中,他又没完全放弃希望,还是要试一试(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后来,果不出曹植所料,以他的身份,《求自试表》写的再披肝沥胆,一片赤忱,在魏明帝曹睿的眼里也只是好看而已,也只能换回“其志可嘉”的四个字,便束之高阁。然而,这并不能代表这一《文选》名篇只是好看而毫无价值的;实际上,它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生命中更珍贵的东西。
曹植早年在贵公子岁月里写下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这样激情澎湃的诗篇,可谁能想到他在经受了8年的迫害,冷落,碌碌无为的岁月后,仍旧其志不改,仍旧不肯放弃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逐,仍旧希望大战吴、蜀而名垂青史,仍旧在绝望中高喊“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就如曹植一样,由于种种原因,长年累月的备受领导冷落,才华得不到施展,抱负得不到实现;但也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在现实前低了头,从前的理想和抱负到最后只剩下类似“早点洗洗睡吧”这样的自嘲。
其实,有时理想就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永远遥不可及,但却能在茫茫人海中给我们的心灵以指引,帮助我们在通向彼岸的路上走的更远,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我们自己的生命。子建一生虽然没有实现他早年“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曹植《与杨德祖书》)的抱负;但是,却达到了子桓后来所说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曹丕《典论》)的高度;更被后世公认为建安风骨的最强音。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曹植在任何情况下都未曾有过放弃。
曹植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明明知道魏明帝肯定不会给他机会让他施展才华,反而还会招来朝臣的耻笑,但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陈审举表》、《谏取诸国士息表》、《谏伐辽东表》等。 因为对曹植而言,别人可以看不起他,可以不给他机会,但他自己一定不能看不起他自己,一刻都不能放弃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逐。所谓建安风骨的“悲凉慷慨”,所谓曹植诗文的“骨气奇高”,其实指的就是这种对人生理想至死不渝的高昂精神。
一片窗外的落叶,两盏昏暗的油灯,一束温柔的月光斜射进来仿佛一条正在流动的河,水钟里一滴滴缓缓而落的眼泪,一个诗人静静的死亡。公元233年,年仅41岁的曹植以他最不情愿的“诗人的死亡”永别了这个世界。虽然,没有“英雄的死亡”的金戈铁马,弹剑而歌,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一条孜孜不倦,高昂进取的脉搏停止了跳动。
做为中国文坛的一代大师,曹植留给今天的财富,不是那华丽的辞采,非凡的天赋,而是他那对生命价值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人生理想永不放弃的追逐。朋友们,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遭到多大的挫折,在工作上遭到多大的困难,请永远不要对自己说“早点洗洗睡吧”。领导可以放弃你,同事可以取笑你,但你自己绝对不能放弃你自己,这是一个生命的意义,一个人格的风骨。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云肩水袖 回复日期:2008-5-10 15:04:12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0 10:32:54
............................................................
"在朝堂上,望着那个抢走了自己皇位,欺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而
又高高在上 "
楼主说的这个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是甄妃吗? 如
果指的是这个女子,,你可曾考证过了?我怎么记得很多典籍里都说
了, 甄妃和曹丕在一起是曹丕才17岁,也就是当时的陈王大约12岁
左右,甚至更小,一个12岁的孩子,恐怕还不懂什么叫爱情,,更何
况当时甄妃当时从袁夫人变为曹夫人,,在后来 陈王长大的时候,
那是曹丕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郭女王,她想的是如何抓住自己的老
公,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陈王真的有那么相爱,那么丈夫的有了别
人,不是更好给自己一个空间,和陈王的空间, 何必在去写那首
《塘上行》呢,? 以至与被这首《塘上行》害死了,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0 19:15:44
作者:云肩水袖 回复日期:2008-5-10 15:04:12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0 10:32:54
............................................................
"在朝堂上,望着那个抢走了自己皇位,欺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而
又高高在上 "
楼主说的这个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是甄妃吗? 如
果指的是这个女子,,你可曾考证过了?我怎么记得很多典籍里都说
了, 甄妃和曹丕在一起是曹丕才17岁,也就是当时的陈王大约12岁
左右,甚至更小,一个12岁的孩子,恐怕还不懂什么叫爱情,,更何
况当时甄妃当时从袁夫人变为曹夫人,,在后来 陈王长大的时候,
那是曹丕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郭女王,她想的是如何抓住自己的老
公,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陈王真的有那么相爱,那么丈夫的有了别
人,不是更好给自己一个空间,和陈王的空间, 何必在去写那首
《塘上行》呢,? 以至与被这首《塘上行》害死了,
---------------------------------------------------------
首先,甄洛喜不喜欢曹植,与曹植是否痴恋甄洛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两回事。
其次,曹氏父子皆有喜欢熟女的癖好。曹植虽然初见甄洛时年龄只有12岁左右,但十岁时便能出口成诗,落笔成章的曹植,自小就以贵公子的身份参与各类名士宴集,上流社会文人的种种风流,诸如对女性人体的赞美,喜欢熟女或者雏妓之类的行为,他恐怕是早就耳濡目染的。所以,无论是家庭的风气还是曹植所生长的环境,未成年的他都完全有暗恋甄洛的可能性。
第三,《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如果曹植此篇的确不是为甄洛所写(古文中鄄通甄),而只是对自己贬居鄄城岁月的一种抒怀,那多年后,甄洛的儿子魏明帝曹睿又何必此地无银般地将《感鄄赋》改为《洛神赋》呢?
最后,从单纯文学的角度分析,即便以子建之才,如果没有真实的、深厚的情感,也不可能写出如《洛神赋》这般情真意切,美轮美奂的中国文学经典。像《洛神赋》这样的传世精品,必定是倾注了作者全部的感情才能写就的。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10 19:28:57
阅。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10 21:11:13
同上
作者:单十三 回复日期:2008-5-11 8:35:49
喜欢的资料。存一下。
作者:让沉睡者醒来 回复日期:2008-5-11 9:37:53
这么年青就能写世说新语?怀疑中。慢看。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11 9:41:02
领导可以放弃你,同事可以取笑你,但你自己绝对不能放弃你自己,这是一个生命的意义,一个人格的风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来。司马兄哲理深深啊。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1 13:06:22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11 9:41:02
领导可以放弃你,同事可以取笑你,但你自己绝对不能放弃你自己,这是一个生命的意义,一个人格的风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来。司马兄哲理深深啊。
--------------------------------------------------
:)
谈不上什么哲理,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作者:萧萧二三竹 回复日期:2008-5-11 13:21:31
个人认为曹丕意欲杀曹植之事的可能性不大。
其一,曹丕被定为太子后,曹操为了避免日后重蹈袁氏父子的旧辙,即以罪诛杨修,调离丁仪兄弟的工作岗位,并暗示其自杀,以折曹植的左右手。此时之曹植,已无力抗衡曹丕。诛之无益,留之无损。
其二,曹丕因私怨欲诛曹洪,众大臣求救不许。卞太后警告郭皇后:“倘若今日曹洪死,我明日令帝废后!”曹洪遂得免。这老太太深受曹操父子及大臣的尊重,在其有生之年,曹丕纵有杀弟之心,亦不敢下手!
其三,《三国志-曹植传》: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作者:viviliu 回复日期:2008-5-11 13:38:23
好久没坐过前排了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11 16:29:13
继续追击~~~
作者:yuwenyufen 回复日期:2008-5-11 17:00:46
拜读。收藏。谢谢。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1 19:51:55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年轻快乐:)
作者:虎公 回复日期:2008-5-11 20:28:02
来看放兄:)
作者:网不住D鱼 回复日期:2008-5-11 21:19:50
呵呵 拜读了
作者:网不住D鱼 回复日期:2008-5-11 21:22:46
您的书就是看着有味 8过MS 又要出血了:)
作者:kingsreturn 回复日期:2008-5-11 21:41:25
liumingliuming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2 9:29:44
清晨问好:)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12 10:34:04
等更新。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2 14:54:40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世事浮云终有散 回复日期:2008-5-12 18:15:36
占个座先
作者:seperana 回复日期:2008-5-12 22:45:12
标记
作者:imleaving 回复日期:2008-5-12 23:50:58
慢慢看
作者:第五十弦 回复日期:2008-5-13 9:16:20
.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3 10:03:04
正始之音
正始玄学代表人物:“行步顾影”何晏,“可与论天人之际”王弼,“朗朗如日月入怀”夏侯玄
社会风气:虽然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以及后来执政的司马懿等人都做过重树两汉儒学地位的努力,但此时经学已是决堤之坝,思想解放已是大势所趋。强调“以无为本”且融合了儒道经义的玄学应运而生,并很快风行。
何晏,王弼虽然因共同创导了魏晋玄学而齐名,但王弼的后来居上,除了他在哲学上的天纵之才外,还多亏了何晏的大力提携。毕竟,正始初年,何晏已经47岁,而王弼只有14岁;如果没有何晏的大力提携,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能够领导一个国家的哲学风潮。
何晏、王弼虽然同属宣扬“以无为本”的玄学贵无派,但细分的话,何晏早期主张绝对贵无论,王弼则主张相对贵无论。后来,看到了王弼相对贵无论在现实中的优越性,何晏基本放弃了自己的绝对贵无论,转向了王弼的相对贵无论。
王弼玄学思想中“有生于无”、“以无为本”中的“无”后来与大乘空宗中的“空”联系沟通起来。虽然王弼的“无”与大乘空宗中的“空”分属不同的哲学体系,但的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便于联系沟通。东晋般若学派本无宗的释道安与竺法深就曾分别用王弼的“无”去附会大乘空宗中的“空”。例如,道安曾说:“无在元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 竺法深也曾说:“未有色法,无有于有,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当然,玄学贵无派与般若学派本无宗也是息息相通。
东汉中后期以品评时政及相关人物为主的“清议”在曹魏正始年间正式成为以哲学思辨为主的“清谈”。何晏,夏侯玄、王弼则是这类追求思维的机智与语言巧妙的“清谈”沙龙的中心人物。
司马懿父子高平陵兵变之后,属于曹魏皇室近支的何晏很快被灭族,同年秋天,年仅24岁王弼也英年早逝,不治而亡;两年后,属于曹魏亲族的夏侯玄亦被司马氏灭族。可是,正始玄学并没有因为领袖人物的过世而消亡,反而开始从以哲学思辨为主逐渐转向以放浪形骸地攻击儒教礼法为主。
第五则――何晏“粉面何郎,行步顾影“
何平叔 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刘峻注:(魏略曰:“晏性自喜,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
《庄子.逍遥游》中写到在藐姑射之山住着一位仙子,他肌肤如冰雪,绰约有致,不食人间烟火,餐风饮露,腾浮云,驾飞龙,逍遥于四海之外。这一超凡脱俗的仙子形象被后世普遍认为是庄子理想人格的象征,而魏晋名士又大都喜好《庄子》,那这藐姑射山“肌如冰雪,绰约有致”的仙子形象很自然的就成了许多魏晋名士手模心追的对象了。所以,魏晋主流社会对名士的审美标准普遍以“冰清玉洁、肌如冰雪”为美。
正因为魏晋社会以“白”为美,以“肌如冰雪”为接近庄子的理想人格,那在这一时尚风向标的指引下,“傅粉”就成了许多名士很自然的选择。何晏的小舅子,曹睿的叔叔大文豪曹植就曾一度是傅粉的时尚急先锋,喜欢打上粉底在会见当时名流。为此,他的竞争对手曹丕为了在造型上不输给他,就在“熏衣”上狠下功夫,频繁更换香型;结果,一次,他的坐骑实在受不了新换的香味,狂乱起来,还咬伤了曹丕的膝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名士对形象美的格外看重。
同大文豪小舅子曹植一样,哲学家驸马何晏同样也是傅粉的,而且趋于极致,粉盒片刻不离双手,时刻准备补妆。所以,何晏又被称为“粉面何郎”,并做为常用典故被后人引用。如宋代大家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词曰:“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用“粉面何郎”来比喻蝴蝶的洁白美丽。足见,粉面何郎,动静粉白不去手,影响之大,传播之远。
至于母亲是传说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甄洛,自己又是风姿挺拔,面目俊朗,长发垂地的贵族美少年的魏明帝曹睿,明知何晏傅粉,还给他热汤面吃,属于有心想让小姑父在众人前出一回丑。从而,在这个特别重视名士风神仪容的时代,告诉在座的一干魏晋名流,谁才是真正的“肌如冰雪”,谁才是最接近庄子理想人格的人。
可惜,年轻了12岁的外甥曹睿到底还是打错了算盘。姑父何晏吃完热汤面后,的确香汗四落,但他挽起红色的衣袖轻轻一擦,面色马上就白皙透亮了。可这为何呢?粉面何郎当然不是浪得虚名,何晏除了“动静粉白不去手”外,还有很多种美白的方法,包括服散吃药,由内而外的美白,相传何晏改良并推广的“五石散”就有美白的功效。可见,玄学修养极高的何晏为了美白,为了“肌如冰雪”,动足了脑筋,难怪外甥曹睿一时难不倒他,反而成就了他更大的美名。宋人彭渊材咏海棠诗云:“雨过湿泉浴妃子,露浓汤饼试何郎”,不是用冰雪洁白的花来比男人,竟然以何晏来比冰雪洁白的花。
洛水之滨,河边的芦苇迎着晚风轻柔的摆动,显得摇曳生姿;半山竹屋,路旁的野菊沿着山坡零乱的点缀,一片落英缤纷。夕阳西下,洛水碧波上青山的倒影显得尤为迷离,仿佛油彩般绚丽;林间小道,光滑石板上行人的背影显得格外优雅,好似玉树般摇曳。粉面何郎,走在这片黄昏的自然风光下,每走几步,就不时的回头来欣赏下自己被夕阳亲吻后留在地上的影子,尽情的陶醉在这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唯美世界中。
说起何晏的“行步顾影”,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古希腊的神话人物“水仙花”那西塞斯,相传,那西塞斯也是个十分俊美的少年,有着可爱的面孔和优雅的体态。他也十分自恋于自己的容貌,整日陶醉在自我欣赏之中。
一次,他来到森林里的一条小溪边喝水。当他靠近小溪时,忽然发现水面上,浮现出一张清丽秀美,宛若天仙的面孔。那西塞斯想要亲吻那张脸,可每当他的嘴唇接触溪水,那张美丽的脸就消失了。如此反复,无论那西塞斯多么小心翼翼,都被那水面上的美人,给无情的拒绝了。
但那西塞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始终守候在溪边,注视着那张令他陶醉的脸。渐渐的,由于不吃不喝,不休息,美少年慢慢死在了小溪边。后来,众神被他执着所感动,将他变成了一种以他名字命名的花“Narcissus”,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水仙花。后来,英语自恋一词,也取自他的名字,叫“Narcissism”
当然,做为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的何晏,他的每走几步就要回头欣赏下自己留在地上的玉影,既不同于那西塞斯单纯对美的陶醉,不同于奥斯卡.王尔德已烙上“商品时代”标签的唯美主义,也不同于当代男性对“中性化”的审美追求,更不同与浮世绘中个性与面孔一样苍白的歌舞伎。而是有其自己哲学追求与理论依据为依托的,绝不是简单“自恋”一词可以概括的。
其实,何晏的“行步顾影”是他追求“神、形、影”三者完美统一的一种表现。所谓,“神”,指的就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修养;“形”指的是一个人外在的容貌、体态;“影”指的是社会对人创造出的价值的反馈,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功名”。
何晏身为曹魏皇室近亲,学富五车,能言善辩,而且好风度,美姿仪,常令人一见倾心,可谓“形”“神”俱佳;然而,在他的整个中年时代(27岁到47岁),由于曹丕、曹睿父子排斥皇室近支的政策,而不得重用,“影”始终黯淡无光。
对玄学修养极高的何晏来说,政治上的失落,当然要到“自然”中去
寻找。洛水碧波上青山迷离的倒影,不也是青山所呈现出的美吗?林间小路上行人优雅的背影,不也是行人所呈现出的美吗?所以,与其在进退维谷的仕途中哀叹大才未用,不如融入在这片自然的天地中。那个被夕阳亲吻而留在石板路上的摇曳身姿,也不也正是自己秀美“形”、“神”的美丽反馈吗?不也正是“神、形、影”三者的完美统一吗?不也正是历代中国士人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吗?
所以,与其说何晏的“行步顾影”是像那西塞斯般似的自恋,不如说是一个伟大的哲人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是啊,与那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花草,涓涓不停的溪水,寸步不移的青山和它在碧波上永恒的倒影相比,人生的功名利禄,仕途上的进退得失,不都只是“转瞬的美”吗?既然功名利禄、进退得失,都只是浮云流水,转瞬即逝,那人生的失意还有什么好在意的呢?只要自己风度翩翩,又有真才实学,“形”、“神”俱佳,那即便领导不欣赏你,不给你机会,让社会对你价值的反馈“影”看上去黯然无光,又有什么关系呢?
何晏虽然在他的整个中年时代均遭排斥、闲置,但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出他更大的热情去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在这被闲置的盛年时光里,何晏著述极丰,有《论语集解》10卷、《孝经注》、《道德论》2卷、《无名论》、《无德论》、《景福殿赋》等。其中《论语集解》是研究《论语》的重要学术著作,后来著名的朱熹《论语集注》就在在补充完善何晏《论语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道德论》是重要的玄学经典著作,开一时之风气。此外,何晏还首开以哲学思辨为主题的清谈之风,对后世哲学、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最终,何晏凭借其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创了魏晋玄学,为玄学开山宗师,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流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怎样都挥之不去的倩“影”。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品质优秀的人,又具备了相应的才能,那无论领导欣不欣赏你,他人看不看好你,那你都要首先自己欣赏你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自信”,坚持不懈地做你认为对的事。那总有一天,你优秀的品质,出色的才能,以及所创造出的价值,会在社会上,众人中显山露水,得到良好反馈的。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13 13:07:05
继续追击,沙发。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13 14:29:28
魏晋风度对功夫似也是抱着不亲庶务的态度,因而有谢安下棋,得谢玄捷报却面不改色,回过门限时却屐为之折。很生动的一个形象。
作者:恣意痴狂之态 回复日期:2008-5-13 15:27:09
放郎不要重复发撒,上次就看过了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3 20:08:37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冬瓜黄瓜争夺菊花 回复日期:2008-5-13 21:33:13
马克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4 9:12:28
清晨问候:)
作者:贫贫老道 回复日期:2008-5-14 9:10:42
魏晋之人,风度无限,然其当真自由乎?写其潇洒不羁事者若牛也,望楼主多加注意对其人内心之无穷痛苦描写,如此更加鲜活。
此消息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4 10:49:15
第六则――何晏“积极奖掖后进”
何宴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宴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美丽的桃花岛上,周伯通曾跪在地上,高声说道:“我老顽童周伯通,今日与郭靖义结金兰,日后有福共享,有难共当。若是违此盟誓,教我武功全失,连小狗小猫也打不过。”呵呵,老顽童周伯通不愧为金庸小说中最“可爱”的人物之一,他不顾自己是郭靖叔祖的辈份,硬是要与比他小了40、50岁的郭靖结拜,这种完全不把自己年龄资历当回事儿的长者在现实社会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连金大侠后来也借一灯大师的口说道:“老少结拜,也只有周伯通才做的出来。”主动表明周伯通形象的太过理想化。
然而,在中国的现实历史中,在勇于打破繁文缛节的魏晋,哲学家何晏就是一个敢于“为老不尊”,敢于在“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少年面前就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问题表示由衷叹服,并大力提携此人,丝毫不以年轻人后来居上而介怀的可爱长者。
历史上,何晏、王弼被共尊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晋玄学哲学体系最早的创导者,但其实,王弼得以后来居上,与何晏共享玄学开山宗师的宝座,除了自身无与伦比的天赋外,还多亏了大名士何晏对这个年轻后辈的大力提携。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辞世,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辅佐年仅8岁的曹芳理政。时年46岁,身为曹芳姑爷爷,曹爽族叔的何晏明知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自己的皇亲的身份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应及早划清界限,明哲保身;可是,曾为《孝经》作注的何晏,为报曹操的多年养育之恩,还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以家族长者的身份为曹爽出谋划策,并被曹爽礼聘为散骑侍郎(五品),后又升迁至吏部尚书(三品)。
一年后的一日午后,和风旭日,莺歌燕舞,值此良辰美景,身居高位,又是皇亲国戚的何晏,在自家的花园里召开了名士沙龙。沙龙里,洛阳各界名流云集,众人赏花,看景,喝酒,弹琴,时不时的优雅的点头,时不时的以标准的角度鼓起嘴角表示微笑;相比之下,当时只有14岁的少年王弼完全不适应名流间的社交礼节,被众人冷落在一边,显得很尴尬。
“小鬼,你说的一些义理在我看来已经无懈可击,你还可以反驳吗”47岁的何晏在一灯火阑珊处,找到了他十分佩服,但从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天才少年,就很虚心的向王弼请教。
沙龙里,众人见47岁的大名士何晏向14岁的弱冠少年王弼发问,刷刷的就把目光集中在灯火阑珊处的王弼身上了。
“何尚书,且听我说……”小小年纪的王弼在众人的目光前,丝毫没有怯场,滔滔不绝的讲出了一大通精妙的义理,巧妙地把自己从前的论点反驳回来。
听着王弼一个人辩论义理,玄学修养极为深厚的何晏似乎有话想说,但每每欲言又止,反而一再的点头,表示自己甘拜下风。
看到名士领袖,沙龙主人何晏都理屈词穷,点头拜服,其他在场的名流立刻就对小小年纪的王弼刮目相看,纷纷对他投去赞叹的目光。
王弼也越说越起劲,竟自问自答起来,彻底把这个沙龙变成了他个人秀了。
行文至此,笔者不得不对何晏肃然起敬。现在的高校,职场上,别说长者觉得晚辈说的不好,就是觉得晚辈说的有理,也总要摆出一副老江湖的姿态,说这说那,鸡蛋里挑骨头,已在晚辈前,显示自己的资历深,经验足。有几个人能做到何晏那样,明明自己有话说,但为了让晚辈畅所欲言,充分显示才能,而三缄其口,成全晚辈的?
后来,47岁但心胸坦荡的何晏就把14岁的王弼视为知己,常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并无长幼之分。一次,何晏刚刚完成对《老子》的作注,就去拜访王弼,看到小小年纪的王弼对《老子》的见解比自己高明,当下佩服的五体投地,高兴地说:“孔子曾说后生可畏,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啊,可以与你探讨天人关系的问题啊。”也是因为王弼对《老子》的见解比自己高明,何晏就把自己的《老子注》,改称《道论》、《德论》(也就是后世称的《道德论》),谦虚地表示这部书并不是对《老子》的最权威注解。
此后,何晏、王弼两个相互配合,著书立说,何晏有《论语集解》,王弼就进一步写了《论语释疑》;何晏写了《道德论》,王弼就就进一步写了《老子注》、《老子指略》。何晏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但因为王弼写了《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大演论》,他就没有再专门著《周易》方面的书,转而写王弼没有涉及到的方面。就这样,中国思想史的重大进步――魏晋玄学的诞生,就在这一老一少的配合著书下,有了大体的轮廓,渐成体系。
笔者曾与一位离休多年的老教授谈起魏晋风度,谈到何晏时,老教授没有对何晏的哲学著作谈起太多,也没有论及粉面何郎的风流韵事,倒是对何晏提携比他小33岁的王弼一事,大为赞叹。说着说着,我俩自然谈及当今的高校风气,老教授连连摇头,说何晏奖掖后进的行为比当今的那些在职称评定和经济利益前迷失的大学教授高出了不知多少。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今天,如果我们能有更多个像何晏那样不以年龄阅历自重,积极奖掖提携年轻人的专家学者领导该有多好啊,该有多好啊!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4 13:59:53
偶以自己是AB型,故义不容辞,下午请了假去鲜血
可献完200CC后,才知道自己是B型
不过,怎么说偶也为灾区献了份爱心^_^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14 14:02:37
贴旧文一篇以助兴。
清谈之风
——《通鉴》札记之五十五
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
清谈之风至此昌盛。
何晏无欲吗?当他听说平原管辂明於术数,就让他给自己卜一卦,“知位当三公否”,可见有欲。而何晏清谈,无非是博得名声,因为彼时世界看中名气,北方的袁绍就非名人不用。何晏位尊执重,却不务实际,後儒比如顾炎武就大批清谈误国,他们也真误了国事。孔子批这些人:“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有不误事的清谈么?只要不当涂掌事,深山老林,随便拟迹。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虢州朱阳县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是崇道法;至于时用,不切事情,可各从所好。”并罢官,度为道士。“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亦算一例。
作者:isfcp 回复日期:2008-5-14 14:49:40
留名
作者:扫烟囱的小孩 回复日期:2008-5-14 15:45:21
留名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4 18:53:34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看我发标 回复日期:2008-5-14 23:52:28
难怪很久没见……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15 9:02:50
清晨追击:)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5 11:42:43
希望喜欢放郎文章的朋友,多多顶贴支持啊!
作者:小疑子 回复日期:2008-5-15 15:13:23
神超形越----恩,好名字。
天津魏晋也写过一些世说的帖子,好象没写完的。遗憾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5 20:02:51
各位喜欢魏晋风度的朋友,晚上好:)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16 9:21:39
清晨再追击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6 11:18:27
第七则――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时人目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 “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谯郡夏侯氏,夏侯敦、夏侯渊都是勇猛彪悍的战将,可曾想,三代之后,竟会有夏侯玄这般“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般秀美温婉的美男子。然而,祖孙两代人,虽然形象上相去甚远,但夏侯敦拔箭吞眼、临危不乱的气度,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夏侯敦表现的为武勇,夏侯玄则为优雅,气质上更上层楼。
身为夏侯霸、夏侯渊族孙将门之后的夏侯玄,自小就饱读经史,儒道兼修,有着极高的学术造诣,在当时与比他大16岁的何晏齐名,为玄学领袖级人物。何晏对他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说的就是夏侯玄在学术和实际政务上都是个思想深刻,长于思辨分析的人。
夏侯玄深厚的学术修养,“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风神气度,其平日的举止自然也是超凡脱俗,有异于常人的。一次,工于书法的他在户外倚柱行书,不料天降暴雨,雷电击破了他所倚靠的柱子,窜出的火焰,把他的衣服都烧焦了;可是,雷电交加,烈火滔滔下,夏侯玄依旧神情不变,从容镇定地把书贴写完。于此同时,夏侯玄的随处看到此情此景,紧张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慌张的神色溢于言表。
当然,“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夏侯玄非但在雷电交加时,能神情不变,行书如故;他在政治斗争的暴风骤雨下,也能坚守立场,处之泰然,心如止水地面对一切危险和困难。
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发动高平陵兵变,族灭了曹爽、何晏等八大名族,取得了曹魏的实际控制权。此时,属于曹魏亲族的夏侯氏,唇亡齿寒,处境变的相当危险。果然,仅仅一个月后,司马懿就下令将掌握曹魏西线军政大权的征西将军(二品)夏侯玄调回京城出任大鸿胪(三品,九卿之一),转而以心腹雍州刺史郭淮代替他。
接到司马懿的调令后,夏侯玄帐下大将,他的族叔夏侯霸(时任讨蜀护军),马上感到大祸临头,不惜放下杀父之仇(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蜀军所杀),和在洛阳的一家老小,只身逃亡蜀国。临走前,夏侯霸对刚刚被夺去兵权的夏侯玄说:“快和我一起逃吧,司马懿父子是绝对不会放过我们夏侯家的。”谁知,夏侯玄听后,淡然一笑:“自古忠臣不侍二主,若我夏侯玄最终死于司马氏之手,那也是天命,无可奈何。叔父,请一路珍重。” 说完,夏侯玄就对夏侯霸作揖道别了。
此后,回到京城的夏侯玄虽然名为没有什么实际职权的大鸿胪,但受到了司马氏集团的严密监视,形同囚徒;可是,夏侯玄仍旧处之泰然,一方面对司马懿父子小心翼翼,委曲求全;一方面则暗中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终于,夏侯玄的耐心渐渐等来了机会。两年后,一代枭雄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师以大将军的身份,执掌国政。一些亲曹氏的官员对司马师的骄横跋扈,不可一世极度反感,夏侯玄的挚交“颓唐如玉山之将崩”的中书令李丰,甘愿放弃到手的荣华,铤而走险,秘密联系他的弟弟兗(yǎn)州刺史李翼,国丈张缉,曹氏政治力量的代表夏侯玄,准备里应外合,一齐起事拿下司马师,然后推夏侯玄辅政。知道此事的夏侯玄,前思后想,感到如果再不行动,自己也迟早会被司马氏集团所害,于是同意了好友李丰的计划。
无奈,天不随人愿,此事不幸泄漏,司马师对曾经的好友如今的政敌毫不手软,将夏侯玄、李丰、张缉等人皆灭三族。
夏侯玄被捕后,虽身陷囹圄,不见天日,但仍面色无异,平静自然。廷尉(掌管司法的最高官吏)钟毓(yù)的弟弟钟会,从前十分仰慕夏侯玄的美名,但一直没有机会结交。乘这次机会,钟会就来到囚房,对夏侯玄做出种种亲昵但不庄重的举止;但夏侯玄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冷冷地说:“我虽然身陷囹圄,也不可过能与你这种人做朋友。”
在囚房里,无论酷吏使用了何等残忍的逼供手段,夏侯玄都一身正气,坚持正义,没有说一个字。后来,廷尉钟毓实在没办法,只好哭着来到夏侯玄面前去求他,夏侯玄严肃地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你觉得交不了差的话,那你就给我写吧。”就这样,钟毓当夜伪造了一份夏侯玄的供词,并以此由,判夏侯玄灭三族,合了主子司马师的心意。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夏侯玄虽然于失算于司马师,没能力挽狂澜;但在刑场上,仍不失名士风度,神情不变,面色从容,仍旧还是“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般清秀,温婉。可以说,有深厚玄学修养的夏侯玄真正做到了将死亡看成是向自然回归的至人境界。难怪,将近200年后,著《后汉书》的著名学者范晔也在自己下狱时诗云:“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将夏侯玄的人格魅力抬高到了仅次于嵇康的高度。足见,夏侯玄在南朝士大夫心中的地位之高。
魏晋风度,历来都有不少人批评它带有贵族文化的做作之风;但笔者觉得,如果真能将作秀进行到底,直到临死时也“装腔作势”,那仍然是非常了不起,仍然是很值得人钦佩的。
与夏侯玄临行前,神情自若,“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故事类似,在日本也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石田三成之柿”。
公元1600年10月1日,因关原之战惨败而被德川家康擒获的丰臣家的忠臣石田三成在被游街斩首的过程中,忽然感到口渴,就向押解他的士兵,要水喝。士兵说,没有水,倒是有几个烂柿子。石田三成平静地说:“柿子多吃了会生痰,不符合养生之道,我不吃。”
士兵听后大笑,说:“这~有意思吗?你都快死的人了,还谈什么养生之道。”
没想到,石田三成却严肃的说:“对你们这样的人当然没意思。但对我这样胸怀大志的人,即便是临死前一刻,都不能不遵守养生之道,就像不能放弃我的理想一样。”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石田三成的作秀比夏侯玄更为明显,更加没意思;但在日本,尽管对石田三成的政治评价褒贬不一,但无不对其“石田三成之柿”的故事肃然起敬,认为这代表了至死不渝的高尚人格,甚至比武士切腹更为高尚(也有物以稀为贵的因素)。
所以说,即便有作秀的成分,但如果像夏侯玄、石田三成那样将作秀进行到底,也还是成功的。于此相反的是,如果平时附庸风雅,关键时刻双腿发软,那就免不了受人耻笑了。
公元1642年,明朝肱股之臣洪承畴在松山一役被清军俘虏。起初,洪承畴义正词严,坚贞不屈,大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势,无论是刀刃的危险,还是美人的引诱,洪承畴人都大义凛然,严词拒绝。
一次,清朝大学士范文程去看望洪承畴,只是闲聊些山海经,绝口不提劝降之事。说着说着,忽然房梁上的一块燕泥掉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只见,洪承畴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将燕泥轻轻拂去。
此后,范文程回去,就对皇太极说:“洪承畴是不会就义的,他对自己的一件衣服都如此在意,何况是身家性命呢?”
范文程的话虽然有道理,但也只是基于对常人的判断。对有气节的名士而言,优雅从容的生活态度是从一而终的,岂能因为身陷囹圄就忽略了衣服着装的整洁呢?假设,洪承畴最后英勇就义,在临死前说一通类似“名士一生清洁,不容衣有污泥,就如不容气节上有任何瑕疵一般”的话;那说不定,洪承畴的千古美名就此成就了。
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洪承畴最终没有把“作秀”进行到底,屈节投降,还大肆杀戮真正有气节的义士(如夏完淳),从而成了人人得而唾骂的千古罪人。
所以说,笔者并不同意某些人对魏晋风度作秀之风的责难。因为对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你我而言,一时作秀是容易的,但像魏晋名士那样一辈子“作秀”,是难以企及的。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_灰客 回复日期:2008-5-16 11:32:17
顶!!顶!!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16 11:35:37
记号
作者:fqj007 回复日期:2008-5-16 12:46:09
早到早顶!
作者:ss15 回复日期:2008-5-16 13:03:51
顶!!顶!!
作者:静静的顿河的龙 回复日期:2008-5-16 13:15:38
好文章,不知道出版否?我要顶一下!
作者:麻辣摇滚 回复日期:2008-5-16 13:55:38
力顶放郎!
作者:赵王2000 回复日期:2008-5-16 14:34:45
顶顶小朋友!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6 15:52:35
多谢麻辣兄与赵王兄的光临:)
作者:恣意痴狂之态 回复日期:2008-5-16 16:09:46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全集啊放哥
作者:恣意痴狂之态 回复日期:2008-5-16 16:18:14
没有哪个时代的文人比魏晋更有色彩
作者:天亡riben 回复日期:2008-5-16 16:32:29
先顶后看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6 16:55:54
希望这个群成为喜欢魏晋文化的朋友们的乐园:)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6 20:42:18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6 21:30:31
希望现在还被废墟掩埋的同胞们,能多一点淡定与从容,一如嵇康、谢安等魏晋名士。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08-5-16 21:31:37
呵呵,有空了,来顶放郎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7 10:13:38
目前我天涯视频专区新开了汶川地震专版,以视频的形式0距离直击抗震救灾第一线,希望大家拥护参与我视频专区的爱心大行动。
作者:恣意痴狂之态 回复日期:2008-5-17 16:42:13
??
作者:大萝卜丸子 回复日期:2008-5-17 19:04:33
好文章,看过收藏,顶一下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8 11:34:58
希望现在还被废墟掩埋的同胞们,能多一点淡定与从容,一如嵇康、谢安等魏晋名士。
作者:断桥雪 回复日期:2008-5-19 10:21:01
留个记号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9 10:41:54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谯郡嵇康、陈留阮籍、陈留阮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邪王戎、沛人刘伶
社会风气:魏晋之交,高层斗争惨烈,天下名士少有全者;以竹林七贤为首的士人用放浪形骸,蔑视礼教的生活态度对抗黑暗的现实、伪善的政治。
竹林七贤的由来: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都放荡不羁,轻视礼法,不满现实,在庄老学说的虚无,与酒精的昏醉中寻求解脱,又常常三五成群的携手郊游在河内郡山阳县一代的竹林(今河南省修武县百家岩)。所以,当时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与重《周易》、《老子》,以哲学理论思辨为主,宣扬自然与名教调和,以自然统率名教的正始名士不同;“竹林七贤”重《庄子》,以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直接对抗礼教,甚至喊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样振聋发聩的宣言。
司马懿父子高平陵兵变后,“竹林七贤”逐渐劳燕分飞。山涛、王戎先后投身司马氏集团,后来均位至三公,成了西晋的肱骨之臣;阮籍、阮咸、刘伶对司马氏集团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既为明哲保身而在司马氏帐下做官,又用终日酗酒,不任世事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不合作;嵇康由于他的性格和特殊的身份(嵇康夫人为沛穆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对司马氏集团的反抗最为激烈,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公开宣扬“非汤武而薄周孔”,矛头直指司马氏为篡位而制造的礼教依据,并最终不为司马氏集团所容,被杀;向秀起初立场与嵇康一致,可嵇康被杀后,为求免祸,向秀无奈也与阮籍、阮咸、刘伶一样,以混日子的方式在司马氏帐下为官。
当年“竹林七贤”携手郊游,酣醉奏乐的河内郡山阳县,今天的河南省修武县百家岩仍保留了不少“竹林七贤”的遗迹,例如,“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嵇山(嵇康旧居)、阮氏竹林等。
第八则――阮籍“阮旨遥深,归趣难求”
晋文王 称阮嗣宗 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噗通噗通”水钟的眼泪一滴滴如连珠般在暗夜里低泣,“扑哧扑哧”受伤的青鸟一阵阵如绝望般在森林中惊飞。“嗖~”,夜的清风仿佛一张冰冷的手轻抚着面颊,“yin~”,鸟的悲鸣好似一首尖锐的歌敲打着耳膜。在床上,辗转反侧;在梦里,左右难眠。坐直身子,拿起床头的琴;点起油灯,叩响银色的弦。眼神面对的是天空中苍茫的月色,耳朵听到的是森林里恐怖的哀嚎。心灵的感受仿佛微弱的蜡光,孤独闪烁,琴上的声响好似难言的痛楚,欲说还休。
可叹!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虽然给阮籍带来了当时士子热情地追捧和效仿;竹林名士的社会影响,尽管给阮籍带来了当时统治者极力地保护和笼络;可每每夜深人静,独自面对孤鸿悲鸣,翔鸟惊飞时,一代名士阮籍的内心,却还是如死一般的落寞与孤寂。正如他《咏怀.第一首》所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然而,“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
临沙漠,饮马九野垧。”(阮籍《咏怀.六十一》,自小就英气不凡,博览群籍,苦练剑术,成年后又身材伟岸,文武兼得,又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的阮籍,本来与“建安”父辈相同,当然也有过建功立业,澄清天下的宏愿。假如历史让阮籍早生个50年,以他的才能和抱负,想必也会追随曹操或其他豪杰,南征北战,建立一番可歌可泣,留名青史的功业,一如他在《咏怀.三十九》所歌: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可是,历史终究是没有假如的。就在阮籍学业有成,步入而立之年,正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偏偏赶上了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激烈的明争暗斗。出身传统儒学世家的阮籍,因其家父阮瑀曾受曹操的知遇之恩,在内心深处,自然更偏向于曹氏集团;但是,政治嗅觉敏锐的他,又清楚的知道曹爽兄弟绝不是司马懿父子的对手,朝局的剧变,恐怕只在旦夕之间。就这样,对曹氏集团的感恩之心,对成为无辜政治牺牲品的恐惧之感,久久的在一个刚步入中年的男子心头纠葛着,撞击着。
可是,出路在哪儿?假使阮籍坚决的站在曹爽集团一边,那无异于以软击石,飞蛾扑火;假如阮籍站在强者的司马懿父子一边,那对他来说,则更是不忠不义。那出路在哪?对阮籍而言,恐怕只有两边不站,互不相帮。只有这样,阮籍才既能减缓内心对“忠义”的指责,又能保住身家性命,免于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虽然,这听起来不是什么妙策,但对阮籍而言,却是唯一可行的处世之道。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两边不站,互不相帮,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弄的不好,则可能里外不是人,被整的更惨。对待曹爽集团,阮籍玩的与司马懿一样,装病。从公元242年到公元247年的5年间,曹爽集团曾先后三次征召阮籍做官;可是每次阮籍屁股都还没坐热,就以生病为由辞官返乡了。阮籍这么做,既通过三次出仕表明自己对曹魏尽过忠,在道义上说的过去,又清楚的告诉司马氏集团,他与曹爽集团不是一伙的。
公元249年1月,阮籍日夜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兵变,成功夺取了曹魏的实际控制权,并族灭了曹爽、何晏、邓飏等八大名族。几个月后,司马懿就任命当时大名士阮籍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六品,相当于秘书),想用阮籍的名气来装潢装潢门面,粉饰下自己的血腥篡权,并增强自己执政的合理性、合法性。
这次面对“诈病”高手司马懿的征召,阮籍不敢再像对曹爽集团那样,靠装病,虚晃一枪就走人了,而是很识实务地学乖了。从公元249年至公元254年的5年里,阮籍一直先后担任着司马懿和司马师的从事中郎。期间,虽然阮籍对司马懿父子的骄横跋扈,独揽朝政,深恶痛绝,可是对曹魏集团的毫无信心,还是使得阮籍不能像李丰、夏侯玄那样直接密谋反抗。阮籍只能用他极为隐晦、玄远的诗歌,来抒发内心深处强烈的悲愤。正如这首被后世普遍认为是强烈暗讽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的《咏怀.十六》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公元254年,不甘心受司马师兄弟操控的高贵乡公曹髦,刚一坐上皇位,就封大名士阮籍为关内侯,并升阮籍为散骑常侍(四品,皇帝的机要秘书),妄图依靠阮籍的名气来稍微扭转一下极为不利的形势。可是,对阮籍而言,这虽是加官进爵,但实际上,他却是从司马师兄弟的幕僚转为了曹髦以及皇室的幕僚。毫无疑问,在当时强弱分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阮籍的这一职务变动,对他而言,是有极大危险性的。
此后一年,阮籍虽身为曹髦的高级幕僚,但他清醒的知道他既没有挽狂澜于即倒的能力,也缺乏蚍蜉撼大树的勇气。所以,他也只能靠醉酒颓废来混日子,既告诉司马氏集团他与曹髦疏远的关系,也能在酒精的幻觉下,暂时麻痹安稳自己伤痕累累的内心。
可是,阮籍做为曹髦的高级幕僚,始终犹如生活在火药桶边上,随时会有池鱼之灾。终于,一年之后,阮籍逮着个机会对刚刚接替过世哥哥执掌朝政的司马昭说,他自幼喜欢东平的风土人情,愿意外放做官。听到当时大名士不愿意继续留在曹髦身边做幕僚,司马昭自然是喜出望外,立马任命阮籍为东平相(九品),批准他离京赴任。
从四品的散骑常侍到芝麻绿豆的九品东平相,表面上,阮籍属于被贬外放;但实际上,阮籍成功地从权利斗争的火山口,慢慢悠悠地骑着小毛驴,跑到了悠哉游哉的乡间,享受起田园的天高地厚了。所以,阮籍之后在东平的十几日,推倒衙门的围墙,在四面通风的案台上几大坛,几大坛的终日酣醉,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他在水生火热的京城,已经压抑地太久了。
阮籍在东平享受了十几天的田园牧歌后,又骑着他的小毛驴,悠哉游哉地回到了京城,不久便被司马昭任命为他的从事中郎,这样阮籍就又回到了安全的司马氏阵营。
阮籍曾先后给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做过幕僚,而司马昭相对于“西拒诸葛,北灭公孙(渊)”的父亲司马懿,年轻时即被赞为“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而与何晏,夏侯玄齐名的哥哥司马师,资历上要浅了一大截,在士林中更没有父兄的威望。所以,司马昭比司马懿,司马师更看重阮籍,迫切需要依靠阮籍这样在士林中有强大影响力的名士,为自己站台,为自己的司马昭之心进行粉饰,进行正名。
显然,阮籍很清楚他在司马昭眼中的利用价值,所以,在司马昭执政时期,也是阮籍一生中最为放浪形骸,蔑视礼法的时期,因为他知道,只要不在政治上站错队,司马昭始终都是会保护他的。
在司马昭执政时期,阮籍公开叫嚣“礼岂为我设邪!”几乎凡事他想的到的,又不违反他道德底线的事情,他都做过了,诸如当面与嫂子告别,在美丽老板娘的身边借着酒香甜蜜地进入梦乡,为一个从不认识但很漂亮的姑娘之死而嚎啕大哭,对看不起的同僚直接翻白眼,甚至“性至孝”的他在为母守孝期间,照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丝毫不顾守孝的礼法和当时人的看法。对此,同样出身传统儒学世家的司马昭非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而频频为阮籍解围。
一次,阮籍在为母亲守孝期间,参加司马昭的宴会,席间,阮籍与常人一样,不避酒肉,而且还大快朵颐。同时在座的司隶校尉何曾对阮籍这样公然藐视礼法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对司马昭进言:“主公以孝治天下,今天阮籍在为母守孝期间,在主公的酒席上公然喝酒吃肉,主公应该马上将阮籍流放到边疆的不毛之地,以端正社会风气。”可没想到,司马昭却大不以为然,笑着说:“阮籍为他母亲的去世,都伤心成骨瘦如柴,面色憔悴了,你不能为他分忧,还有什么好说的?再说了,《礼记》里也说,因病而在守孝期间饮酒吃肉是完全符合礼法的行为。”呵呵,司马昭为了替阮籍开脱,甚至不惜引经据典,阮籍在他的心中的利用价值可见一般。
出身传统儒学世家的阮籍在司马昭执政时期如此蔑视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一方面是他用放浪形骸的生活作风来消极抵抗现实的伪善和丑陋,一方面是在司马氏帐下,他需要这份佯狂去少做违心之事。例如,司马昭想与阮籍结亲,把阮籍的女儿娶进门做世子司马炎的妻子,进一步为司马氏集团合法合理篡权做准备;而早就看穿了滥杀滥赏的司马氏集团的阮籍,当然不想再与他们扯上什么关系。可是,阮籍又不可能像当年关羽那样直白:“犬子安配吾之虎女”。万般无奈之下,阮籍只有一连大醉了六十天,让说媒的人始终得不到回信;用自己这样的冷屁股将司马昭的热脸踢了回去。
当然了,以玩世不恭,放浪形骸来逃避黑暗的政治,黑暗的现实也是有范围的。公元263年,魏元帝在司马氏集团的操控下加封晋文公司马昭为晋文王,并加九锡殊礼(权臣篡位前的最后一步)。司马氏集团也很专业,做戏做全套,一方面,司马昭坚决推辞,表现地活像个忠臣孝子;一方面,他又指使心腹去找阮籍为自己写《劝进表》,好做出一番众望所归,不由得自己不称王的样子。
对此,阮籍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笔墨文章成为司马氏集团无耻杀夺的工具,所以他就故计重施,又想以连续大醉一、二个月的方式,把这事儿糊弄过去。可是,司马昭好吃好喝的养了阮籍8年,现在到了称王篡权的关键时刻,当然是要对阮籍“用在一时”,毕竟实在没什么比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名士都为自己称王而歌功颂德更具说服力的了。所以,这次阮籍无论怎么灌黄汤,只要不想喝孟婆汤,就还是要写。
这不,司马氏集团见阮籍天天烂醉,后来司马昭心腹司空郑冲索性亲自找上门去,在阮籍朋友袁淮的家里,硬是将已经醉成一滩烂泥的阮籍扶起,要他马上写《劝进表》。已经被逼到鬼门关前的阮籍为了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承受了极大的耻辱,飞快地挥洒着手中的笔墨,一刻都没有停下来构思,顷刻间,一篇文采华美,情理兼备的《劝进表》在他的笔下写就了。
一年后,司马昭正式进爵为王(此时,阮籍已病故),阮籍那篇《劝进表》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司马氏集团的血腥杀夺打上了一层好看的粉底。后来,这篇《劝进表》还在南梁时期入选了著名的《昭明文选》,成为同类应用文的范本,从而流传至今。只是,《劝进表》一类格式严谨,需要典故与事实罗列的绰约有致的应用文,即便是中国第一流大文豪的阮籍,也不可能在完全没有腹稿的情况下,顷刻速成,何况当时阮籍还处于醉酒半醒不醒的状态。看来,阮籍比任何人都清楚,不是任何事都可以“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有些时候,不由得他不出去“接客”。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阮籍《咏怀.三十三》)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可以说是阮籍一生的写照。在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的血腥杀夺中,早年也想“澄清天下”的阮籍不得不在肮脏的政治斗争中,终生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可叹啊,在阮籍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潇洒背影后,隐藏的是怎样一颗时时饱受着煎熬的纯净心灵啊。
阮籍仿佛一个圣洁的天使却出生在肮脏的地狱,周围的一切与他都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他只能通过特立独行来消极抵抗丑陋的世界,他唯有靠着酒精的迷幻而在鬼哭狼嚎的血池中得到一丝的苟延残喘。嵇康不也与他一样吗?只不过,嵇康最后还是选择了烈火涅槃。
如今,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但同样拥有天使般纯净内心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不像嵇康那样认真到勇敢,选择“烈火涅槃”的处事方式,那阮籍“如履薄冰”的处事方式就对他们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阮籍固然是用玩世不恭,放浪形骸来消极抵抗司马氏集团的伪善与凶残,可是正如上文所说,阮籍在司马懿、司马师执政时期表现的要相对低调很多,只有在因缺乏士林威望而特别看重他的司马昭执政时期,阮籍才敢上鼻子上脸,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可见,阮籍的玩世不恭,放浪形骸也是看人的,没有半点的“胡来”。在今天的职场上,如果个性鲜明的您,羽翼未丰,上面又有能力,威望都远胜你的领导前辈,那阮籍在司马懿,司马师时期的低调与收敛就很值得借鉴,不是吗?
其次,在司马昭执政时期,阮籍虽然用酗酒癫狂、放浪形骸的生活作风来消极反抗司马氏集团的虚伪和丑陋;可是,在政治问题上,阮籍从来都三缄其口,难得开金口,也是发言玄远,不会去评价具体的人和事,始终没有捅破他反抗司马氏集团的那层窗户纸,维持了他与司马昭的那种微妙的关系。在这点上,连“刚肠嫉恶,遇事便发”的嵇康都想向阮籍学习“口不论人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那么,对工作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人事单位的朋友而言,就更有借鉴意义了;千万别等到在职场上被“小人”陷害,才回过头来,意识到阮籍“如履薄冰,口不臧否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笔者常读阮籍的82首《咏怀》,虽然也不能完全了解阮籍诗中所影射的人和事,但结合他的人生经历,也还是能从《咏怀》中强烈的感受到阮籍在那个充满血腥与虚伪的年代,活的很苦,活的很累,也更能理解他的蔑视礼法,放荡不羁实在也是情非得已,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和人生理想的人对黑暗社会绝望的控诉和反抗。可是,竹林七贤之后的主流士大夫精英阶层,没有阮籍等人正视社会黑暗现实的勇气,却以阮籍等人万不得已的“放浪形骸”做为士大夫集体逃避社会责任与自甘堕落的借口,从而导致了整个西晋士大夫阶层的集体堕落,为日后惨绝人寰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希望今天的我们,更能从阮籍身上学到他正视自己与社会的勇气,明白他的苦衷,从他“如履薄冰”的处事方式中得到某些生活的启发,而不是像晋人那样只从阮籍身上找到某些自己想要的借口。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19 13:02:17
众志成城啊!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19 15:02:15
追击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08-5-19 20:04:17
嗯,顶
作者:爱的犹大 回复日期:2008-5-19 21:16:34
顶一下,放郎的贴子.
作者:silenceforce 回复日期:2008-5-20 1:35:17
急待下篇。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20 8:34:03
来看放郎。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0 14:40:06
继续默哀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20 21:08:17
追击
作者:zorromars 回复日期:2008-5-22 12:10:55
非常喜欢那个菊花和酒的时代
谢谢楼主的文章
作者:今晚打1只老虎 回复日期:2008-5-22 18:37:19
这几天看了太多的苦难,
来看看楼主的美文也不错
作者:绿-袖 回复日期:2008-5-22 19:52:28
mark.以后慢慢看.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3 9:11:07
第九则――刘伶“以酒为名”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 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世说新语.任诞》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在他的著作《资治通鉴.卷七十八》中写到,“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可以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反讽,认为只知道喝酒的刘伶根本不配谈贤。记得我初读到此处时,不禁大笑,然后在书中批注到:“涑水先生以刘伶百无一用,唯知嗜酒,而指其非贤,孰不知更成伯伦美名哉!”
应该说,站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立场上,司马光认为一天到晚醉酒,无所事事,且在学术上也乏善可陈的刘伶称不上贤者是有理有据的;但是,如果反过来理解,终日酣醉,且在艺术上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刘伶,非但在他所处的时代被认为是最著名的贤士之一,在身后也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广泛崇拜,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酒鬼之一,那就不得不佩服刘伶了,好歹李白,张旭之流也都还有其他看家本领,方能在中国酒鬼榜上与他同列。
当然,刘伶病酒而成天下名士,是有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其实,早在东汉末年,宦官擅权,军阀混战的时候,部分文士就因朝不保夕的处境,产上了及时行乐的想法,正如著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之驱车上东门》中写到:“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呵呵,在慷慨悲凉,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尚有人浅斟低唱“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无可奈何;在“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又“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魏晋之交就更难以避免人们在“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刘伶《酒德颂》)的幻觉里自我放逐了。
可是,同为竹林七贤,同样在黑暗,丑陋,伪善的社会里依靠烈酒来慰籍心灵,逃避现实,但阮籍仍然时不时地流露出“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阮籍《咏怀,六十一》)这类壮志难酬的悔恨,嵇康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只有刘伶可以“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刘伶《酒德颂》),除了喝酒,还是喝酒,在不断变化的时局中,身心俱醉,坦然应对。
同理,同样是借酒避世,刘伶“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的心态也决定了他的酗酒,比起“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更为惊世骇俗。早年,刘伶喜欢带着几坛美酒,坐着鹿车,天南地北的到处转悠,还让人拿着锄头在后跟着,并吩咐:“我醉死了,就立刻埋了。”你瞧,他俨然一副喝到死为止的架势。
后来,刘伶的老婆担心他的身体,便把所有的酒都倒了,所有的酒具都毁了,并严厉警告他必须戒酒。面对老婆的河东狮吼,刘伶难为情的说:“好,老婆大人,但我酒瘾太大,不能自戒,必须在神灵前起誓,方能成功,你快去准备些祭司用酒肉吧。”他老婆听后,信以为真,很快就准备好了供台和祭品。只见,刘伶虔诚的双腿下跪祷告:“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杯一饮,五神俱醒,妇女之言,决不可听。”说完,他便跳上神台,拿着酒瓶就往嘴里送,不一会儿,就又大醉了。想必此时的刘夫人,纵是有少林狮吼功,面对如此淘气又可爱的老公,也是哭笑不得吧。
当然,天字第一号酒鬼刘伶匪夷所思的酗酒行为还不止此。一次,几位客人慕名而来拜访刘伶,而那天刘伶正好喝酒喝到兴头上,高兴的光着身子在自家屋里裸奔。客人看到刘伶这番“光景”,自然是有些看不下去,便对刘伶有所讥讽。可谁知刘伶满不在乎地笑着说:“我以天地为住宅,房屋为衣裤,你们为何要跑到我裤裆里来呢?”此言
一出,不但客人当场被雷爆,还成为日后千年酗酒狂颠的经典段子。
此外,一生沉溺于酒池的刘伶,虽然懒的动笔,却也很懂得理论建设的重要性,特意写过一篇《酒德颂》,这也是他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唯一流传至今的作品。《酒德颂》虽然全文只有229个字,但身为当时以及日后酒鬼代言人的刘伶,在文中不遗余力地为纵酒任性,藐视社会道德准则的生活方式摇旗呐喊,击鼓助威。可以说,对今人而言,《酒德颂》既可以一窥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可以在哪天被老婆训斥饮酒过度时,拿出来晒晒。
还有,说起刘伶,便不能不提到他与《世说新语.容止篇》。刘伶身长六尺,也就是今天的1.47左右(晋一尺约有24.5厘米),容貌甚丑(文言是貌甚丑悴),而且还整天蓬头垢面,不知道打扮打扮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刘伶,竟然被刘义庆等人选入了美男集中营的《世说新语.容止篇》。要知道,连“容貌瑰杰”的阮籍都被《容止篇》拒之门外,而刘伶竟能与何晏、嵇康、潘岳(俗称潘安)、卫玠、王羲之、王濛等绝世美男同列。这样铁一般的事实,不容置疑地证明了刘伶的确有他的特点,并在两晋南北朝拥有一大批忠实的仰慕者,连《容止》篇这样专门记载男子“好风度,美姿仪”的地方,都破例有他的一席之地。
“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陶渊明《饮酒诗之七》),面对黑暗的世界,品格高洁,性格刚烈的名士们唯有通过酒精来忘却现实的压迫;“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既然现实如此黑暗,那虚幻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怀素)世间本无一物,唯有通过饮酒,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才能追求到人生的圆满;自古如刘伶这样的好饮名士,他们内心的苦闷,又怎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腐儒们所能理解的呢?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最后让我们向刘伶这样的好饮之人由衷地再进一杯酒。
作者:小的蛆虫 回复日期:2008-5-23 9:13:11
好像还远远没有完嘛 等全部出来以后我去把整理打印出来 慢慢欣赏 呵呵~! 支持!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3 9:24:55
今天奥运圣火到上海了,身为一个上海人,我的心情真的很激动,为我们繁华的城市,为我们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23 11:50:57
追击:)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3 12:15:07
有时我在想,可能竹林七贤中刘伶是最看的开的,阮籍和嵇康,尤其是阮籍也都让人觉得他们活着也很累。
当然,在现实的世界里,做一个彻彻底底的酒鬼也是很难的。
作者:喜浣花 回复日期:2008-5-23 13:00:29
喜欢嵇康!
支持司马放~
作者:ss15 回复日期:2008-5-23 13:12:22
顶之~~~~~~~~~~`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3 15:10:58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3 15:49:04
大家可以谈谈在竹林七贤中最喜欢谁啊?
我最喜欢的是嵇康。
作者:德德科 回复日期:2008-5-23 16:33:24
潜水那么久,就是为了顶楼主的文章,才注册一个ID。
谢谢阿放的文字。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3 18:06:10
作者:德德科 回复日期:2008-5-23 16:33:24
潜水那么久,就是为了顶楼主的文章,才注册一个ID。
谢谢阿放的文字。
---------------------------------------------------
握手
作者:三个饱一个倒 回复日期:2008-5-23 18:35:08
mark
作者:hardmans 回复日期:2008-5-23 19:32:10
如果让一个公主选择嫁给一个外国君主或者外国王子,还是选择嫁给本国的大臣,我相信所有的女人都会选择第一个。不要担心女人会害怕水土不服,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外婚姻史证明,女人也喜欢异国情调,楼主对王昭君的评论只是井蛙之见。
作者:绰约处子 回复日期:2008-5-23 19:55:27
mark,,,,,,,
作者:兜率居士 回复日期:2008-5-23 20:55:54
可是不要忘了当时的历史国情 外族在我们的心中就是毫不开化的野蛮人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3 22:41:39
作者:兜率居士 回复日期:2008-5-23 20:55:54
可是不要忘了当时的历史国情 外族在我们的心中就是毫不开化的野蛮人
-------------------------------------------------
恩,嫁给非洲的一个酋长与嫁给一个欧美富商,区别还是很大的。
作者:现在00好了 回复日期:2008-5-24 0:01:53
文字工夫不错的说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4 9:24:33
今天圣火还是在我们家乡传递,自豪ing......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4 11:10:13
贴上刘伶《酒德颂》,祝各位周末开怀畅饮(开车的除外)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甕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作者:5__6 回复日期:2008-5-24 23:23:49
收藏先
作者:李灵灵 回复日期:2008-5-25 10:26:19
隔壁来看看放郎:)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25 13:11:43
来看放郎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5 15:00:27
昨天晚上和朋友喝酒,聊起关于地震的很多事,喝着喝着,大家都哭了,既有伤心也有愤怒,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哎,人生还是喝酒吧,喝酒就能说很多荒唐的话了,不喝酒荒唐的话压在心里,难受啊!
作者:贫贫老道 回复日期:2008-5-25 17:22:25
总在匈奴仔腥臭池中邂逅放郎吹捧之帖,老道着实替你惋惜,一个写魏晋风度的少年郎,如何自贬身价,去贴人家冷屁股,好好作你的文,莫勤向污淖中,徒惹恶秽,长此以往,如何真正写得魏晋风度?再见老道必给白眼翻你一翻。
此消息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作者:z52148 回复日期:2008-5-26 0:07:26
老道,求同存异是正道。意识形态不同,不宜轻言褒贬。我天朝上国,非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之思想,不足以成今日之大事。司马叹息一声,默默飘过。。。。。
作者:长矛jc 回复日期:2008-5-26 0:32:53
收藏先
作者:大耳贼 回复日期:2008-5-26 0:39:58
魏晋风流,心向往之
作者:爱米羊 回复日期:2008-5-26 9:33:20
记号。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6 9:40:34
第十则――嵇康“龙性谁能训”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魏晋时期,《庄》、《老》盛行,士子们都已追求象征庄子理想人格的“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仙子形象为美,所以名士们都非常注重仪容服饰上的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手执麈尾(羽扇),身配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这样出门方能凌波微步,望若神仙。
可惜这些名士们往往“过犹不及”,只够的上“型男”的标准,却跟不上庄子“神男”的脚步。事实上,在如此追求庄子逍遥飘逸形象的魏晋南北朝,只有一个人,也只有一个人在形象上真正直追庄子,那人便是嵇康。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大约190公分,晋一尺为24.5厘米),粗头乱服,不加修饰,常常一个半月都不沐浴洗漱;可在当时人眼中,嵇康却仍然同春风般爽朗,同青松般俊秀,同美玉般皎洁,可见其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美的让人无语了。一次,嵇康上山采药,一个老樵夫远远望见他的神采,不禁喃喃自语:“仙子啊,真是仙子啊。”
“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是当时人对嵇康的形象的一句定评,可以说嵇康的“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直追庄子的“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让后世所有仰慕庄子形象的士子均高山仰止,望尘莫及。
当然,与那些身娇体弱,上不了马,开不了弓,只能袖手谈玄的名士不同,身为皇亲国戚(娶沛穆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的嵇康还非常重视体力劳动。他常常与好朋友向秀在自家房舍外的大树下打铁,并通过打铁这样的实际劳动,自食其力,养活自己。魏晋风度中,嵇康打铁,陶渊明种地,都是士大夫主动走进社会,切身感受老百姓实际生活的表现,这在中国士大夫阶层中尤为难得。此外,嵇康还通过打铁挣钱,服务人民,练就了一身强壮的体魄。他那健美的肌肉,魁梧的身材,即便以古希腊的审美标准看,也是第一流的美男子。想那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比嵇康也只是形似,而远不及嵇康之神韵啊。
嵇康不但在形象上逍遥飘逸,在学问上也是一代宗师。相传,嵇康从未师从任何人,但却能从书本中自得其神。事实上,竹林七贤中,嵇康最为多才多艺,艺术成就也最大。
论诗,虽然钟嵘的《诗品》将阮籍列为上品,嵇康列为中品。但人们一谈起魏晋风度,首先想到的不是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诗》),而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之八》)和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而相对与陶渊明的自然平淡,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更是古今多少中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画面啊。
论文章,嵇康更远胜其余六人,他的名作《养生论》,《答难养生论》,《琴赋》,《声无哀月论》、《释私论》等,皆清峻携远,意蕴悠长。如《释私论》:“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全文流畅自然,简洁明晰,行云流水间,其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论点宛若清水出芙蓉。事实上,纵观中国文学史,这样简洁流畅,意脉连贯的论文也是不多见的。
论音律,阮籍最好的琴曲《酒狂》也远不能同嵇康的《广陵散》相媲美。除《广陵散》外嵇康还创作了被称为“嵇氏四弄”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的琴曲。隋朝时炀帝甚至把“九弄”列为朝廷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至于《广陵散》又名《聂政刺韩王》,是嵇康根据古曲加工而成,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并称“稀世之音”为中国五千年音乐史之最高成就。
论书法,嵇康更以一手草书独步当世,凭那洒脱的个性,自然的玄性,以及诗赋音律全方位的艺术功底,嵇康的草书即酣畅淋漓,又有龙凤之美,难怪唐朝张怀瓘要在他的名著《书断》中对嵇康的不在笔墨,出自自然的书法风格赞叹不已。
当然嵇康最令人高山仰止的既不是他的天姿秀出,也不是他的才情四溢,而是其独立健全,震古烁今的人格伟力。嵇康所处的年代正值魏晋之交,当时司马氏为稳固统治,以名教的名义大肆杀戮异己,诛灭了曹爽,何晏,夏侯玄等八大名族。《晋书》也屡次提到当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可见政治环境之险恶。嵇康的一个至交山涛(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为司马昭心腹并身居吏部侍郎这样的高位,一次他离职高升,便邀请好友嵇康来接替自己的位置。想必山涛这么做也出于好心,他希望嵇康能借这次机会改变与司马氏不合作的态度,以便躲过血淋淋的屠刀。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朋友了,或他太低估人类的高贵品质了,刚肠疾恶的嵇康接到邀请后,为显示决不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断然作书与举荐他的山涛绝交。
在这篇响震千秋的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先是将山涛这类趋炎附势的官僚描写成“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的没主见的怪物;紧接着又阐述自己追逐自由的决心,就如麋鹿虽身挂金饰,但仍志在丰草。然后,嵇康又写了自己不适合作官的“必不堪者七”和“甚不可者二”。其中的“甚不可者一”, 嵇康更是将矛头直指权臣司马昭,公开宣扬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要知道,当时名士王肃、皇甫谧等人为替司马氏篡位制造礼教依据,杜撰了许多汤武周孔的名言。嵇康在这里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等于公开反对司马氏篡魏,这无疑戳到了人家的疼处,据说司马昭读毕此文,对嵇康深为嫉恨,杀心顿起。
嵇康作书与举荐他的挚友山涛绝交,体现了他不为强权所迫,不为荣华所惑的独立人格。然而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个统治者都是外仁义而内阴狠的,他们绝不会容忍任何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出现,去揭露他们的虚伪,去挑战他们的专制,更何况嵇康面对的是以滥杀滥赏闻名的司马氏集团。所以,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出,他的生命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也被后人视为一个儒者所应有的气节风骨。可是,那个年代,司马氏集团虽然口口声声说“以孝治天下”,但路人皆知,司马氏集团最是不忠不孝。公元260年,司马昭甚至指示手下刺杀皇帝(曹髦),而面对弑君这样的大悖伦常,朝野上下却一片鸦雀无声。那些平日里满嘴之乎者也的儒者,全都瞎了吗?不,是他们在荣华前丢弃了“富贵不能淫”;那些平时一口一个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儒者,全都哑巴了吗?不,是他们在刺刀下忘却了“威武不能屈”。那个时候,只有嵇康,也唯有嵇康,敢直言揭露司马氏的虚伪丑陋,敢辛辣批判司马氏肆意歪曲的“汤武周孔”。可见,被后世诸多假道学批评为“离经叛道”的嵇康,才是儒学最坚定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他捍卫了儒学最原汁原味的精神内核,决不允许半点政客的虚假污秽去亵渎它。
赏心悦目啊,嵇康非但“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直追庄子的“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他的“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颜延之《咏嵇康》)同样直逼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嵇康身上真正体现了道学“神人”和儒学“圣人”的统一。
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墨迹未干,短短数年之后,前蜀的臣子李密同样面对司马氏集团的征召,“聪明”的他挥笔写就了一篇《陈情表》,从而成了如今中学教科书的必备篇目。
李密的《陈情表》虽然同样是表达自己不愿出仕的意愿,但与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酣畅淋漓,锋芒毕露迥异的是,这一中学教科书名篇,言词委婉,意蕴曲折。李密紧抓司马氏集团“以孝治天下”的大纲,诚惶诚恐地假借祖母年老体弱需人尽孝为由,既卑微又讨巧地谢绝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征召。
呵呵,如果说,司马氏集团“以孝治天下”是虚伪的,无耻的,是用“孝道”的外衣来遮掩他们的残暴;那么,身为亡臣,对蜀汉有眷恋之情,对亡蜀的司马氏集团有怨恨之意的李密,以老祖母为挡箭牌,从而拒绝征召,又何尝不是同样虚伪的,无耻的,又何尝不是同样用“孝道”的外衣来遮挡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人格的沦丧呢?
从这点上说,李密甚至不如明清之交的吴伟业。人家吴伟业虽也是大丈夫人格沦丧,但好歹没拿“九十六岁的老祖母”说事儿,反而在自己的临终绝笔中写的明明白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病中有感》),明言自己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既难以面对牺牲的故友,也知道难以避免为后世耻笑。吴伟业虽说的是糗事,但一字一句,饱含血泪,情感真挚,让人多少生些怜悯之情;哪像李密《陈情表》,什么“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什么“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也太假了吧(尽管站在他的立场上,他也是假的没办法)
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是要否认李密《陈情表》的价值,毕竟存在即价值,《陈情表》那么多年都是中学教科书的必选篇目,自然是有它的价值。毕竟,对现实生活的你我而言,平时给领导上级请个假,写份报告什么的,李密的那种意思隐晦,语言婉转的“陈情法”,还是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毕竟,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那样放言无羁,锋芒毕露;若真是那样,那到是有损和谐社会的和谐了,^_^。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5-26 9:44:32
顶一下。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6 17:01:31
词牌《雪梅香》
(序)
粤以戊子之年,丁已之月,巴蜀大震,生民涂炭。余友罗敷策马入川,救奄息之伤者,抚离乱之流民。明月白露,光阴往来,清风夜起,思心徘徊。忆外滩一别,余意夺神骇,遂作斯歌,借以抒怀。
月朦胧,流光白露绕梧桐。
执同窗素手,清风把酒相送。
自古花无百日妍,残红随风各西东。
浦江外,河水叮咚,霓虹如梦。
凭栏,望烟柳,起也由风,落也由风,
寸寸柔情,化入岁月无踪。
浅斟低吟郁香杯,笑看泡影转成空。
人生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司马放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午后
中国 上海
作者:lalacoming 回复日期:2008-5-26 18:28:28
留爪慢慢看
作者:ss15 回复日期:2008-5-26 19:38:15
留爪
作者:在北大等我 回复日期:2008-5-26 20:08:17
标记
作者:blue_bell 回复日期:2008-5-26 20:23:28
3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6 21:35:14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恣意痴狂之态 回复日期:2008-5-27 13:26:57
描写刘伶写的不错
作者:xiongjie918 回复日期:2008-5-27 23:11:23
好 啊
作者:maldini8307 回复日期:2008-5-28 14:56:19
放郎女友到灾区救灾了?那要多保重啊!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29 10:33:59
第十一则――嵇康临刑绝奏《广陵散》
嵇中散 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 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世说新语.雅量》
正如前文所说,表面以孝治天下,但实际上滥杀滥赏的司马氏集团,对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流露出的决不与他们合作的态度,和公开反对他们篡位的立场,都深为记恨,必杀之而后快。
果然,就在《与山巨源绝交书》发表的一年后,司马氏集团便拿嵇康的另一封私人信件说事儿,诬告他“言论放荡,毁时乱教”,并以此为由,判处他极刑。
这件事的经过是,嵇康的一个朋友吕安,他的妻子被他的哥哥吕巽奸污,当吕安得知此事后,准备告发吕巽。不想,吕巽竟恶人先告状,诬告吕安不孝。早已投靠司马氏集团的吕巽控告与嵇康同属一个阵营誓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吕安;司马氏集团当然党同伐异,判吕安有罪,并将他发配边疆。面对朋友的无辜蒙冤,早知此事原委的嵇康,自然义愤填膺,断然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信中为吕安仗义直言,怒斥吕巽的禽兽行为。(吕巽,字长悌)
自古以来,将他人文章或书信中的只言片语,单独剥离出来,断章取义,并以此为由,影射出罪名,是中国历代统治者铲除异己的惯用手段。而嵇康的这封情绪激烈、意气慷慨的书信,自然也撞到了司马氏集团的枪口。很快,这封信就被吕巽告发,司马氏集团也正好以此信为由将嵇康逮捕下狱。
负责审理此案的是司马昭的心腹宠臣,时任司隶校尉的钟会。出身高等士族的钟会(魏太傅钟繇之子)虽只比嵇康小两岁,但早年却是嵇康的疯狂粉丝。一次,钟会写了篇《四本论》,很想让嵇康指导一番,并借名家点评,增加自己的学术声望;可是,刚走到偶像家门口,钟会担心一旦嵇康就自己的《四本论》发问,而自己又难以应对,那岂不是糗大了。所以,亦步亦趋的钟会,终于还是没敢敲门而入,只是偷偷的将《四本论》从嵇康家的窗户下塞入,然后就三步并两步得跑掉了(汗,一般小男生和小女生暗恋时写情书才用这招)。
后来,钟会渐渐得宠于司马昭,成为了朝廷里的红人。事业有成的钟会,便决定再次拜访嵇康。这次为了显示对嵇康的尊重,钟会特意穿上了精致华丽的衣裳,并带了大量宾客,一同步行去洛阳城外拜谒嵇康。
钟会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时,嵇康正与向秀在柳树下打铁。嵇康似乎并不喜欢这一大群贵族子弟来打扰他的安宁生活,所以并未招呼他们,而是继续埋头打铁。钟会几次都向他投去渴望交谈的目光,但嵇康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这样,钟会和他的一大群宾客在柳树下,默默地注视嵇康打铁了许久。最后,见嵇康始终没有接待的意思,钟会也只有无奈的招呼他带来的宾客,一同打道回府。临走时,嵇康忽然放下锥子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听后,也答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一问一答,看似都漫不经心,却都反应了二人的博学和才智。因为,答句和问句显然都语出佛学经典,《维摩经》第五卷,说的是文殊菩萨探病维摩诘的故事。维摩诘的话是:“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菩萨的回答是:“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也就是说,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是在表达对钟会的欢迎,但也提醒他,朋友相交,贵在知心,不必如此刻意。而钟会虽也引用了文殊菩萨的答语,为自己争回了些颜面,但显然他的胸襟远不及文殊菩萨那般开阔、豁达。从此之后,钟会就对嵇康,由爱生恨,一直想找机会报复。
这次钟会以司隶校尉的身份主审嵇康案件,自然要好好利用,对嵇康加以报复。他先是进言主子司马昭,说道:“嵇康,是当代卧龙,千万不能让他有机会施展才能。今日,主公治理天下,已高枕无忧;唯独需要提防嵇康这样不肯合作的大名士啊。”话中,将嵇康比作司马氏的死敌卧龙――诸葛亮,无疑刺激到了司马昭最脆弱、敏感的神经,可谓阴毒至极。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被无辜下狱,在魏国上下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数千名在地方上极有声望的豪杰之士,纷纷上书,要求同嵇康一同入狱,并希望以此向当局施加压力,成功营救嵇康。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封封请愿信,司马昭显然感到了嵇康强大的政治号召力,正处于杀戮政敌前的紧张和亢奋状态。
此时,候准时机的钟会,又乘机火上浇油,他向司马昭说道:“今日四海升平,天下归心,但嵇康却始终不愿臣服主公,而且怠慢礼法,藐视朝纲;昔日,姜子牙诛杀齐人华士,孔子杀戮鲁人少正卯;都是因为这些所谓名士,恃才傲物,蛊惑群众,轻蔑礼法;所以圣人才执礼教之剑,杀之。现在,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煽动民众,诽谤礼教,为自古圣贤所不能容。所以,主公您应当,处死嵇康,以敦正风俗,清洁王道。”这一番话,博学巧思的钟会,特意用姜子牙和孔子诛杀不愿与之合作名士的典故,对司马昭杀害嵇康,加以鼓励。而早对嵇康有必杀之心的司马昭,听到圣人也有过杀害异己的例子,更是血脉喷张,理直气壮。当下,就签署了嵇康的死刑令。(孔子诛杀鲁国名士少正卯一事,最早见于《荀子. 宥坐》篇,但其真实性历来存在很大争议。这里钟会引用此典,很可能是以讹传讹。)
一代大名士嵇康,就这样因为一封与朋友绝交的私人信件《与吕长悌绝交书》,而被统治者扣以“言论放荡,害时乱教”的罪名,判处死刑。这样的判罚看起来强词夺理,不可理喻,但绝非司马氏集团所独创,也非司马氏集团所独有。事实上,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在对待不肯与之合作的并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名士时,都不屑于精选案件,巧设罪名,而都喜欢随手捏来一个案件,胡乱的扣上一个罪名,便草率结案,致那人于死地。这种做法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却有其深刻的用意;因为唯有这种毫不讲理、专横野蛮的杀戮,才能彻底显示专制的绝对性,造成对人心巨大的威摄,营造社会空前的恐怖。所以,这样简单荒谬的冤案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恐怖政治手段,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归结起来,就十二个字“胡乱逮捕,草率结案,迅速处决。”
为了尽量降低政治风险,嵇康再被判死罪后的不久,就被推上了法场。一早就得到风声的魏国上下各界,迅速行动起来。黎明时分,三千名太学生集体上书司马昭,要求拜嵇康为师,以期免其死罪;与此同时,魏国地方上的数千名豪杰,也从四面八方,涌入京城,声援嵇康。而嵇康在朝中的挚友阮籍、山涛能也曾先后面见司马昭,希望能救嵇康一命。
太学生的集体上书,地方豪杰的群起响应,当时名士的联名救援,无疑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示威。然后,中国历代的专制统治者,从来也没有在民意前,退让过哪怕半步。客观的说,嵇康的强大政治号召力,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司马昭先是不动声色,支走了阮籍、刘伶等人,后又密令大量军队戒严在刑场四周,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一切部署妥当,他才派人进入法场,向大家宣布他维持嵇康死刑原判的法令。
此法令一经宣读,便在法场上炸开了锅。三千血气方刚的太学生群情激愤,他们开始推搡戒严在刑场四周的卫兵,小规模的肢体冲突也在刑场四周,宛如渔火,星星点点,随处可见。“释放嵇康,释放嵇康”的声浪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响彻刑场所在的东门。
此时,面对戒严的士兵,激愤的学生,喧闹的刑场,还有身边的亲友,嵇康的眼神却还是空无一人的孤独。他回头看了看日影,知道时候尚早,就对哥哥嵇喜说:“哥,我的片玉古琴带来了吗?”
“我带着,喏”嵇喜哽咽着把琴递给了嵇康。
嵇康摸着他心爱的片玉古琴,若有所思,随后便用他那纤尘不染的双手,拨动了银色的琴弦。
只听,嵇康的琴声一起,喧闹的刑场立刻就平静了下来。那琴声起先是,如此的空灵、飘逸,令人仿佛置身于秀美的峨嵋之巅,望着烟雾缭绕的层层白云,感受着自然的伟大和神奇;然后,这琴声,又变得,慷慨,激越,让人好似置身于血染的战场之上,望着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一会儿,这琴声,又变得清秀、温婉,让人似乎置身于清丽的小桥之边,望着生生不息的股股清泉,感觉到自然的永恒和圆满。
嵇康的亲友,三千多太学生们,静静地聆听着嵇康最后的琴曲,听着听着,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部分戒严的士兵和监斩的官员,都忍不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可是,此时嵇康的眼神,依旧是那样,空无一人的孤独。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兄秀才入军》),嵇康临刑弹琴时,心境还是那样的超越、平和。
随着嵇康纤纤玉手在片玉古琴上的最后一次弹拨,他完成了中国文化中永远值得后人高山仰止的一段画面。
“袁淮曾让我教授他《广陵散》,可我没答应,如今这《广陵散》从此成了绝响”嵇康在完成中国文化里“永恒的瞬间”之后,略显遗憾地说。
“斩”大约三分钟后,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一颗集道家“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与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头与身体分离了。嵇康,时年仅三十九岁。
“上帝死了”。对当时尚有良知的士子百姓而言,嵇康的被杀,无异于“上帝死了”。此后,在司马氏集团的淫威前,他们纷纷选择了逆来顺受,再没有人敢像嵇康那样站出来,直言揭露司马氏集团虚假丑陋,恐怖凶残。就连“竹林七贤”的其余六人,也统统归顺司马氏帐下,不敢再有箕山之志(嵇康挚友向秀在嵇康死后,也乖乖去司马氏手下任职,在司马昭面前,申明自己没有“箕山之志”)
当然,就如中国音乐史上的伟大作品《广陵散》通过《神奇秘谱》得以流传至今一样,嵇康的高大独立的人格,虽然可能被扼杀一时,但总有伸张的一天。正如南朝著名诗人颜延之在《五君咏.嵇中散》中所言: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先,吐论知凝神。立欲忤流议,寻山洽隐论。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诗末,“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慷慨悲壮,响彻古今,为历来嵇康仰慕者所激赏。其中,“龙性难训”一词,后来更是演化为,对那些具有高尚人格,又敢于坚持自我,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们的赞誉。(这点上说,褒意的“龙性难训”迥异于贬意的“桀骜不驯”)
对于今天生活在和谐社会的我们而言,或许我们没必要像嵇康那样,认真到勇敢,追求生命的绝对高尚与纯洁;但我们同样可以像嵇康那样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高度自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高度尊重自己的人生观,审美观,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逐,尊重并创造出“自我”的独一无二。
总之,虽然我们做不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烈火涅槃;但对“自我生命”的高度认同,我们还是力所能及的。
作者:阿舞_ 回复日期:2008-5-29 14:50:51
沙发!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5-30 13:08:59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5-30 21:59:11
记号~~~
作者:爱米羊 回复日期:2008-6-2 15:04:36
加油!
作者:逢六月 回复日期:2008-6-3 15:10:44
看完了哦,LZ请继续。
作者:白李苏 回复日期:2008-6-3 16:09:22
写的不错,序是败笔
作者:翰林祭酒 回复日期:2008-6-3 16:14:00
“龙性难训”何时何地都在代价啊。
来看司马兄。
作者:xiongjie918 回复日期:2008-6-3 18:45:55
很好啊
作者:mybj100 回复日期:2008-6-4 9:49:00
好文章,拜读了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6-4 11:41:25
乱世倩影
魏晋代表人物:“粉面何郎”何晏、“朗朗如日月入怀”夏侯玄、“龙章凤姿”嵇康、“鹤立鸡群”嵇绍、“韩寿偷香”韩寿、“手与白玉同色”王衍、“玉人”裴楷、“掷果盈车”潘岳(俗称潘安)、“不堪罗绮”卫玠、“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杜弘治、“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王羲之、“望若神仙”王濛、“濯濯如春月柳”王恭、“凤凰”慕容冲。另,王戎、王衍、王敦、王导、王诩、王澄这琅邪王氏六兄弟在一起的时候,被通称为“满目琳琅”(成语琳琅满目的由来)
《世说新语》中有专门记载魏晋名士容貌气质的《容止》篇(容止即容貌气质之意),既反应了当时社会对容貌气质的看重,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审美情趣留下了重要的史料。
魏晋时期对士人容貌气质的特别看重,起初是与当时官员的选拔制度休戚相关。无论是东汉的察举制还是曹魏两晋的九品中正制,士人在家庭背景大体相当的情况下,给推举的官员以良好的一面之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士人对容貌气质的重视与互相间对彼此容貌气质的品藻就风行开来。
魏晋士人大多追步《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山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之美,所以当时的审美情趣带有唯美主义与女性化的色彩,讲究士人皮肤白皙、眉目如画,身材则要高大飘逸,玉树临风,甚至卫玠的不堪罗绮、弱不胜衣,也极受推崇。
容止即容貌气质之意,相对于容貌也就是“形”的看重,魏晋人对气质也就是“神”更为推崇。曹操五短身材,却仍神明英发,震慑远使,就在于其眉宇间的枭雄之气。嵇康粗头乱服,常常一个半月都不沐浴,但仍被赞为龙章凤姿,形象直逼庄子,就在于嵇康超凡脱俗的气质。嵇康所说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更是代表了魏晋人对容貌气质之间关系的绝好注解。
第十二则――潘岳“掷果盈车”
潘岳 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 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容止》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民间也常以“貌若潘安”来直接形容男子的美貌。实际上,关于潘岳少年时,夹着弹弓出游洛阳,受到妇女热情欢迎,疯狂追逐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语林》记载:“潘岳长的非常俊美,每次出游,老婆婆们都把水果投递给他,所以他次次都能满载一车水果而回;而张载(西晋著名文人)长的非常丑陋,每次出游,小孩们都用破砖乱瓦狂仍他,所以他次次也能满载一车破砖乱瓦而归。”
对于潘岳的“掷果盈车”,后人评论时总不免带有浓浓的醋意,如清朝著名学者卢文弨就在《钟山札记》中率先打破醋坛,不以为然的认为潘岳那时只是一个少年,妇女们是因为他可爱,才送他水果的;后来,甚至笔者非常敬仰的国学大师余嘉锡也未能免俗,余大师在其著作《世说新语笺疏》中十分肯定的说;“卢文弨的观点十分正确,但我可惜他没看刘峻的《世说新语.注》,不知道掷水果的是一群老婆婆。要知道,老年妇女喜欢小孩,送给他水果,很平常的事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诸如此类怀疑潘岳美貌的观点其实还有很多,但都多少带有些论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心理。呵呵,如果老婆婆真的一看到小孩可爱就送水果吃,那岂不是满大街都要变成水果摊了。
事实就是的说,无论从《世说新语》版本,还是《语林》版本中看,都足以证明潘岳至少在正太时期,在人群中确实拥有极大的杀伤力,使一睹他芳容的女子都不由自主的泛起“正太情结”,情不自禁地在他身边“联手共萦”,争先恐后地送他水果。
众所周知,“掷果盈车”的潘岳是个招蜂引蝶的主儿,殊不知,他也是颗痴情的种。潘岳与他的夫人杨氏一同携手走过了人生中的二十三个春秋,期间,两人相濡以沫,两情相悦,忠贞不渝,一直生活在甜甜淡淡的幸福中,让所有欣赏潘岳才貌的女子,都只能感叹“只羡鸳鸯不羡仙。”
可是,也许是天妒良缘,在潘岳52岁那年,他的爱妻杨氏突然撒手人寰,离他而去。虽然此时的潘岳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可是深于情,痴于情的他,还是在丧妻之痛中久久不能自拔。最终,情到深处即为诗,潘岳在爱妻离去的一年之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悼亡诗三首》,开中国悼亡文学之先河。其中第二首尤为传神,其深深追思之情跃然纸上,让人不由伤怀。现摘录如下: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空床委尘,室虚来风”平淡自然的白描中潘岳内心的孤独是那样的让人骨折心惊,“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强烈的自嘲更让人感受到了潘岳对爱妻久久不能忘怀的深情。
后世中,李商隐、苏轼、纳兰性德等人沿着潘岳《悼亡诗三首》开创的先河,相继写下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这样婉约凄美,真挚动人的悼亡诗词。从这一角度讲,悼亡文学的“教父”潘岳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才名冠世的潘岳,其文采在旧时极负盛名,与大文豪陆机并列为西晋第一,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之说。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称赞潘文“锋发而韵流”;钟嵘《诗品》更是将潘诗归为上品,推崇备至。
潘岳不但是用情专一的好丈夫,同样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五十岁时,因为母亲患病,便弃官回乡,专心照料母亲。回乡后,因为失去收入,潘岳不得不以种田为生,对此他在《闲居赋》里洒脱地写道:“浇地种菜,是为了养活全家;蓄养羊群,是为了挤羊奶侍奉母亲。”在潘岳的悉心照料下,他母亲的病后来很快就好了,并一直过着恬淡而又幸福的晚年生活。
潘岳的容貌有如出水芙蓉般清丽,才华有如青山飞鸿般高妙,对妻子他能始终不渝,对母亲他也能至勤至孝;但真的非常遗憾,他的政治气节却不是同样的出淤泥而不染。在政治上,潘岳为人热心仕进,媚事权贵,先后依附于权臣贾充,杨峻,贾谧三人。贾后(贾南风)执政时,潘岳作为权臣贾谧(贾后之侄)的文学集团“文章二十四友”之首,积极为贾氏当政进行文字宣传。此外,潘岳为了献媚贾谧,还每每恭候在贾谧宅外,一看到他出门,便马上望尘而拜。潘母见潘岳如此趋炎附势,忧心如焚,常常提醒他应尽早悬崖勒马,远离政治是非。可此时这位大孝子正沉浸于官场的春风得意之中,对母亲的劝告置若罔闻。
潘岳做为贾氏集团第一文胆,不只是写些为贾氏家族歌功颂德的文字,更直接参与了罢黜当朝太子司马遹(yù)的宫廷阴谋。一次,贾后以晋惠帝患病为名,将素有众望的太子司马遹骗至一别室,逼其饮酒。然后趁他酒醉,神志不清时有命他抄写了份文稿。而这份文稿便是大才子潘岳模仿太子口吻写的,大致内容是:“父皇你应该自己退位,如果不退,我就逼你退位;皇后你也应该自己退位,如果不退,我就只好杀了你”。太子稀里糊涂的抄完这份潘岳为他量身定做的催命符后,马上被“总导演”贾后告发,随即便以太子亲自书写的文稿为凭,将其废为庶民。
显然,在这场卑鄙的宫廷阴谋中,潘岳充当了贾后的帮凶,此时他那卓绝高妙的文采已不是用来讴歌爱情的忠贞,亲情的甜美,而是用来栽赃假货,成为了无耻政治杀夺的一道工具。
可人算不如天算,这次潘岳又站错了队。太子被废后不久,赵王司马伦便发动兵变,族灭了贾氏一族。更不巧的是,新当政者司马伦的亲信孙秀与潘岳素有过结(从前孙秀在给潘岳作下属时,常常被潘岳责罚,羞辱)。在孙秀靠司马伦的威势权倾朝野之后,潘岳一直很恐惧,一次在朝中遇见孙秀,便试探道:“阁下还记的以前的事吗?”孙秀马上没好气的答到:“以前的事我都藏在心中,怎么可能忘记呢!”
孙秀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可此时潘岳仍不知进退,仍不愿抛弃权位退隐山林。三个月后,淮南王司马允发动兵变失败,被杀;孙秀便趁机诬告潘岳与淮南王一同密谋造反,并以谋反罪判族灭潘岳一门。
刑场之上,潘岳望见自己两鬓苍白的母亲也扣着枷具,等候处决;一阵秋风,又让他想起了从前母亲的种种劝告。无限的愧疚和懊悔使他无地自容,最后他流着泪对母亲磕头作别道:“儿对不起你啊,妈妈!”
潘岳在混浊肮脏的政治斗争中没能守住气节,随波逐流;贾氏倒台后,又不知进退,最终酿成了他人生的悲剧。但不管怎样,潘岳“掷果盈车”的故事,他对悼亡文学的开创之功,仍为后世所永记。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xiongjie918 回复日期:2008-6-4 22:53:57
好文章
作者:听风山房房主 回复日期:2008-6-5 10:17:17
祝贺司马兄!
作者:阿卡迪乌斯 回复日期:2008-6-5 11:25:43
追击
作者:5__6 回复日期:2008-6-5 11:51:07
如果说,司马氏集团“以孝治天下”是虚伪的,无耻的,是用“孝道”的外衣来遮掩他们的残暴;那么,身为亡臣,对蜀汉有眷恋之情,对亡蜀的司马氏集团有怨恨之意的李密,以老祖母为挡箭牌,从而拒绝征召,又何尝不是同样虚伪的,无耻的,又何尝不是同样用“孝道”的外衣来遮挡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人格的沦丧呢
=================================================
己虽学识浅薄,但依然不敢苟同!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在纷攘乱世,自当明哲保身,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6-5 19:45:00
呵呵,楼上各人理解嘛。
作者:吹雪斋 回复日期:2008-6-5 20:17:38
魏晋??
不敢去想
那时候的人都是仙人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6-8 10:49:56
喜欢魏晋风度,希望历史人文,喜欢司马放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天涯部落格“放郎和他的朋友们”
网址:http://simafang.groups.tianya.cn
也可以直接加我的QQ群“放郎和他的朋友们”,群号“60027273”来直接与我和我的朋友来交流,来探讨魏晋风度,历史文人。
作者:上海李蓉蓉 回复日期:2008-6-8 15:57:07
端午节好!
作者:吾风烈 回复日期:2008-6-8 16:23:35
放兄写的真好。我也喜欢世语那个时代,心向往之。勉之。
最喜欢简文帝司马昱说的那句话,某在斯。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6-9 15:17:55
作者:吾风烈 回复日期:2008-6-8 16:23:35
放兄写的真好。我也喜欢世语那个时代,心向往之。勉之。
最喜欢简文帝司马昱说的那句话,某在斯。
--------------------------------------------
:)
作者:城市歌者 回复日期:2008-6-9 16:53:39
好贴留名。
作者:smguzi 回复日期:2008-6-10 9:04:16
司马兄又出新文章啦,当年的帖子我还收藏着,还有兄台给我的站内消息.
不过,是不是写得太煽情了点....历史就是历史,很多时候事实的推砌比优美的文字更动人心.
李密么,陈情表能让我感动到鼻头发酸,不只是以刘氏为借口而已.其人重在亲情啊.
作者:xiongjie918 回复日期:2008-6-11 12:33:46
好贴啊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6-13 20:58:17
作者:smguzi 回复日期:2008-6-10 9:04:16
司马兄又出新文章啦,当年的帖子我还收藏着,还有兄台给我的站内消息.
不过,是不是写得太煽情了点....历史就是历史,很多时候事实的推砌比优美的文字更动人心.
李密么,陈情表能让我感动到鼻头发酸,不只是以刘氏为借口而已.其人重在亲情啊.
-----------------------------------------------
那么同理,其实吴伟业的感情就不真挚吗?
作者:司马放 回复日期:2008-6-14 21:11:44
各位周末愉快啊!
作者:两岸的云烟 回复日期:2008-6-14 21:31:55
3
作者:上海李蓉蓉 回复日期:2008-6-15 12:19:23
周末好!
另:决定在哪里出版了吗?
作者:石斑鱼2 回复日期:2008-6-15 19:24:00
支持!
作者:知母 回复日期:2008-6-17 14:58:00
看了,有几处象心灵鸡汤。
作者:逢六月 回复日期:2008-6-17 15:52:38
司马大哥很久米UPDATE了。
书什么时候上市啊?
共2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回复此帖  直接到页
回复此贴,和 10459 人分享您的高见  |  和QQ/MSN好友分享此贴

网页搜索 站内搜索


友情提醒:
1.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社区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影响他人阅读的行为。广告发布到分类信息。
4.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
5.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天涯社区( www.tianya.cn)” 并署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须获得作者和本社区授权。
关于天涯网站地图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和隐私招纳英才友情网站

Copyright 1999 - 2009 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 琼B2-2006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