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评"巴比慈善":提倡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行善——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30:32

港媒评"巴比慈善":提倡光明正大理直气


    9月21日,四川青年画家王博经过30天的努力完成了巴菲特和盖茨的两张巨幅肖像画,用特有的方式迎接即将抵达中国的两位慈善家。据悉,画像高2.55米、宽1.9米。图为王博正对画像作最后的收尾工作。中新社发 刘忠俊 摄  

  中新网9月30日电 香港《大公报》30日刊出社论说,盖茨和巴菲特的中国行,最大意义在于把中国传统行善观念向前推进一步,使之更具时代精神和更能切合当前社会实际。富人应多行善,且要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行善,推动社会整体慈善事业发展的,不仅是为回馈社会,而且还是一种生活习惯。这才是一种健康的“慈善文化”,是需要进一步提倡和发扬的。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中国之行的高潮──“慈善豪门夜宴”,已于昨晚在京郊一家古堡式酒店举行;内地到底有哪些富豪出席?席上有谁当堂认捐“半副身家”?……相信未来几日都会成为传媒追访和各方谈论的焦点。

  如果仅以“金钱”或捐款多寡来评价这一场盛会,那么,相信盖茨和巴菲特会感到失望──巴菲特之前已一再重申他和盖茨此行并非是要到中国来劝捐。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社会从来不缺少善心和善举。就是弹丸之地的香江,每年的东华三院筹款,电话都会响个不停,一曲“好心啦、福心啦”的新马仔更留下了“慈善伶王”的美誉。善长仁翁“善有善报”,为富不仁没有好下场,在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更是屡见不鲜。所以,说盖茨和巴菲特此行是来“教”中国人怎样做慈善,那不是事实,也无此必要。

  但无可否认,盖茨和巴菲特此行,意义的确十分重大,他们是怀着一颗谦逊之心和诚意,希望到中国来了解、交流慈善事业的心得和经验,这在巴菲特答新华社记者问的书面回复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他相信中国有适合自己国情、文化的慈善事业,而行善并不一定需要巨额金钱,小至帮助邻居照顾老人、孩子,也是一种善行。

  事实是:盖茨和巴菲特此行的最大意义,恰恰就在于以他们响亮的名气、巨额的财富和对慈善事业的身体力行,把中国传统“善有善报”的行善观念向前推进一步,使之更具有时代精神和更能切合当前社会实际:行善助人,不仅是为了替儿孙后代积福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不仅仅是为了要回馈社会,而是行善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十分自然而又美妙、愉快的享受!而且,行善还是一种行为教育,需要宣传推广,自己行了善,还要努力去推动、鼓动更多的人都来行善,才能达到“善与人同”的效果与目的。

  过去中国人社会有个观念,好像做了善事也不要让人知道,否则就会有“沽名钓誉”之嫌,而一些人对富人行善也的确会有一种类似“酸葡萄”的心理,认为赚了这么多钱“活该”捐一些出来,甚至怀疑是否“不义之财”。这种心态和歧见是绝对不利社会整体慈善事业发展的。

  而盖茨和巴菲特两人不仅“大大声”向全世界宣布捐出个人一半财富,还到处呼吁、游说别人都来“捐身家”,结果美国就有四十多位富人作出了同样的承诺。盖茨和巴菲特个人当然绝不需要靠此来出风头,而美国社会也没有人会因此质疑他们捐钱是另有目的。这就是一种健康的“慈善文化”。这是需要进一步提倡和发扬的。

  富人应多行善,而且要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大锣大鼓”的行善,市民也应对他人财富给予尊重、对富人善举给予认同,建立起良好的行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