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楼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4:35:02
不谈红楼梦
我们的作业说谈红楼梦,但是读来读去,我觉得我不能谈红楼梦,红楼梦可品尝,可享受其中的美,但是不能说是谈。谈者,二三人促膝而谈是谓谈,而我以为红楼梦应该是一个人,找一个幽静之地,读坐而品。所以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教授,学者竟然能在人满为患的大厅里滔滔不绝的讲授他们的红楼梦的心得,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认为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只有能留在心底的而不能言说的才是对该书最真的理解。当然我并没有否认或者指责那些学者的意思,作为传到授业解惑的师者,滔滔不绝的讲授应该是他们的职责,在此就不再做详细的叙述。红楼梦是 一 本奇书,但同时它又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种生活,一种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的生活。你或许可以拥有一本豪华包装的红楼梦,但是你未必能够拥有那样的华美的生活。华美是一种不完美的美,红楼梦是有缺憾的,这也不仅仅是曹老先生只写了前八十回(这个已经从胡适先生开始就已经成了定论,我想大家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而更在于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的缺憾,我想讲的也就是这一点。完美是用不完美来堆砌而成的,而在红楼梦里边这样的“完美”比比皆是。下面我就把自己一点点功利的感受讲讲,因为不功利的东西我讲不出来!看来在这个世界上不俗的东西往往是深藏在心里的,俗的才能讲出来,所以要经常进行心灵的净化!!!题外话休提,看官不妨继续往下看。
红楼梦中没有一件事情是圆满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这也是成就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重要的一点。现实总是不完美的,但是要把这样的不完美写的如此的巧妙如此的美却是难的。从一开始甄士隐家的故事我们就开始了这样美妙的旅程。甄士隐家本小有资产,可以说是当时的中产阶级,吃穿不愁。可是不完美阿。原来他家虽有资产但怎奈膝下凄凉,无一子嗣,唯有一女乳名英莲。在古代社会发达的生产力使得人们对于子孙是很重视的,更何况是这样的中产阶级呢。所以甄士隐家必定是很郁闷。郁闷也没办法啊,有个女儿总是比什么没有好啊!对小女儿就是百般疼爱。这时曹公大笔一挥把他这个女儿给写没了,就是不让你们这样完美。后来还觉得不爽,干脆连家也给写得没有了,甄士隐也跟着某道人出家跑了,留下一段好了歌的传说。好家伙,这个写得真毒,写得人家家破人亡。或许有人说了,这明明就一个彻底的悲剧,哪来的完美。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彻底完美的悲剧。曹老先生在一开始就给了大家手绢了,让你在后边哭时候擦眼泪用的。甄士隐一家的故事可说是全部书的缩写,是缩小版的红楼梦。即使单独拿出来也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悲剧。当然这样就失去了它更大的使命了,在这一段故事中我们不仅仅了解了还泪的传说,也认识了很多重要的人,譬如两个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神仙。因此不论是从故事本身还是从整部书的发展来说它都是完美了一把。
接下来贾雨村这个纤夫级的人物把故事的大船引向了荣宁之地。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的是贾雨村跟冷子兴那段对话。冷子兴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说出了作者对本书人物关系的构思,而贾雨村则充当了一回后现代派哲学家,一段话把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统统说了出来。阴阳之说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哲学思想,暂且不说。由贾雨村引出的林如海 一家又吸引了广大观众朋友的眼球。林如海,前科探花,官至盐正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老婆是贾家老祖宗的女儿,理论上说这样的家庭应该很幸福的,很完满的,可是不行。林家只有一女,而且生来多病,病秧子一个,名叫黛玉。没有子嗣就已经是悲哀了,更何况有个女儿还不知道能不能长大。再后来更是雪上加霜,贾夫人仙逝,撒手归西。林先生又是天下难得的痴情人,宁愿终生不续弦。自己政务繁忙无暇顾及小女只好将女儿送入宁荣府中。晚景之凄凉,可见一斑啊。林家的事也是不完美的,终于也是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却有一个凄凉的结局。再说黛玉,她可以说是在现在确立了自己实力派悲情角色的地位。她的童年或许是幸福的,但是病痛困扰。她的青春本来应该是幸福的,但是却爱错了人,结果在极度的悲伤中死去。真可以说是爱的活来死去了。她犯的最大的错误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最大的悲哀在于和一个同样爱自己却不能彼此成全的人相爱了。这样的爱或许就是黛玉本身的生命的价值。她是来还眼泪的,结果却付出了爱。可是不用这样的爱,不通过这样的爱来还泪又怎么能偿还呢。
黛玉进了贾家,遇到了另外一个人,从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或许她本来应该在家里好好多养病,长大了嫁个人终了一生的)。她遇到了我们的绝对男主角贾宝玉。宝玉呢很有现代大学男生的品性,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小有才华,认为天下老子最大!除了他父亲。贾家是复杂的,贾家也是简单的。复杂在于每天都有故事在发生,而且这样的故事也就在我们的身边。贾家是简单的,因为只为了生活。黛玉性格的孤僻和宝玉性格的放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这并不是矛盾的,恰恰相反,他们在这种截然不同中发现了相同点,那就是对自我的追求。或许我们现在觉得好笑,自我算什么东西。但是各位看官那是在某个古代的朝代,人活着就是为了满足别人。臣子满足君,小臣满足大臣,草民满足小臣。子满足父,妻满足夫。只有满足了别人自己才有活路,满足不了别人自己就得灭亡。满足别人就意味着放弃自我,古人还没有那种双赢的想法。你不能说皇上要你上贡你还想跟皇上做生意。因此在那时候自我是很珍稀的物品。可是两个情窦初开初开的人却有了这种“可怕”的想法。当然这种想法是很懵懂的,也是很小心翼翼的。或许这也就是曹先生的想法。懵懂的对自我的需求。宝玉和黛玉最终的悲惨的结局是对现实的抗争的结果。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后四十回。首先我觉得不管怎么说后四十回的作者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我只能说他写的完全出卖了曹先生的本意。我觉得宝玉经历了那么许多的事情后,应该对自我的追求的想法更加坚定,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跟宝钗结婚什么的。至黛玉死,我认为这个就是黛玉的故事,抛开中间那些许多的复杂的人物和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不完美的完美故事。本来好好的黛玉进来,宝玉和她相互喜欢上了,老祖宗顺水推舟成全他们两个,两个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时不时吵点小架多好。结果还是不行。曹先生认为黛玉必须死,只有死了爱才能永恒。所以在中间不断不断的折磨黛玉和宝玉。可是我们看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爱情是越来越坚贞的。或许黛玉想跟宝玉唱一首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当然不会,黛玉这样说的: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撮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好一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真真是让人不禁悲伤,泪落心底。冷月葬花魂,何处埋香骨。
最大的不完美,最大的完美,这就是宝黛之恋!死是永恒的,但是我想爱让这样的永恒更加的美丽!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曹雪芹先生做到了,而且做的那样完美!!!不谈红楼梦,因为看看你身边,说不定就坐着一个黛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