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省七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打造“京南近海强市名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39:38

落实省七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打造“京南近海强市名城” 中共保定市委研究室

” 来源:大政网河北站    时间:2007-12-29【 字号:

中共保定市委研究室

  省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的宏伟目标。既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了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保定是全省发展的重要一极,要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中求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谨记省委书记白克明同志“保定富、河北强、保定稳、河北安”的嘱托,凝神聚力,负重奋进,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精心谋划、科学定位,以鼓舞人心的目标和思路引领全市科学发展
  保定一不沿海,二缺资源,三是人口基数大,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建设京南近海强市名城”。“京南”就是凭借京南中心城市的优势,主动承接京津辐射,打造“南资北移”“南企北扩”的桥头堡,力争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近海”就是利用沿海一线腹地,“东出西联”中继站的特殊区位,融入沿海经济隆起带。“强市”就是促进经济向大总量、高层次加快迈进,推动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名城”就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重振古城辉煌。
  为确保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区域发展格局上,提出了“做大中心、发展南北、保护两翼”;在产业发展格局上,提出了“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城区南部打造以长城、中兴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百里长廊,城区北部打造以光能、风能、发电为核心的中国电谷产业,城区以东打造以容城服装、高蠡纺织为核心的华北纺织服装基地,城区以西打造以太行山绿色食品为核心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城区中心打造以文化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大市);在县域经济方面,确立了“一立一特一主三化”(工业立县、特色产业、民营为主,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四个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四力”(合力抓经济、着力建园区、主力抓工业、全力抓项目)要求;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抓文化、兴旅游、强服务、上物流”思路,在城市发展方面,确立了“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中国北方独具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的定位。
  二、夯实基础、增强后劲,以振奋人心的大产业、大项目推动全市提速发展
  “提速”是保定发展的当务之急。全市把2007年定为“项目建设突破年”、“县域经济突破年”、“国企改革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以促进经济步入提速轨道。
  (一)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切入点,用大产业、大项目带动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经充分论证保定提出了打造“3+4”主导产业战略格局。“3”就是着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4”就是加快培育发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成长性产业。重点加快“四个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保定“中国电谷”建设步伐。近几年保定的光电产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突出抓好投资30亿元的天威英利三期、投资4亿元的风帆太阳能电池、投资6亿元的惠腾兆瓦级叶片、投资2亿元国电集团风电整机和投资8亿元的钢铁研究总院非晶带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高效节能、电力电子设备、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等七大产业园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在城区北部建成占地20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基地,成为国内外发展“电字号”产业、技术、人才、信息聚集区。二是加快建设“华北轻型汽车城”步伐。2007年通过进一步加快城区南部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度支持28亿元的长城三期竣工投产、中兴汽车出口基地建设和长安新车开发项目。力争今年整车生产能力达到70万辆,产量达到33万辆,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出口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次。到2010年,全市整车生产能力力争达到100万辆,零部件企业发展达到500家,汽车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建成华北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三是加快“华北纺织服装基地”建设步伐。容城、高阳、蠡县的服装纺织产业是保定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今年抓住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机遇,强力推动与北京纺织产业全面合作,使保定成为北京的生产车间和加工基地。力争到“十一五”末,年销售收入超50亿的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600亿元。四是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步伐。保定文化和保定制造是发展保定的两个轮子,按照一纲一力四目(一纲:《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一力: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四目:城市文化形象设计、文化产业、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方针,作大文化保定、魅力保定的文化名片和红色旅游、文化古城、山水保定的旅游名片。重点推进与河北大学的战略合作,启动建设“河北动漫产业基地”,推进与韩国合作的影像IT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深化“迎奥运游保定”系列活动。
  (二)以县域经济突破年活动为突破口,用整体实力的提升拉动全市经济提速发展。保定是农业大市,归根结底要靠县域经济的提速,今后努力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坚持园区化发展方向,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二是在壮大提升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是传统特色产业解决好上档升级问题,新兴特色产业解决好培育壮大加快发展问题。三是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创优环境,搭建平台,激活主体,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
  (三)以国企改革攻坚年活动为重点,用攻坚克难的魄力带动全市经济提速发展。国企改革是保定各项改革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加强调度,倒排进度,抓好列入计划的45户企业破产重组,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市属22户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完成市属、区属164户企业的改革改制。二是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最终实现优势国有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劣势企业的破产退出。
  三、保护环境、关注民生,以凝聚人心的超常举措推进全市和谐发展
  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经济繁荣、事业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打造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目标的重要前提。
  (一)加大稳定信访工作力度,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按照“四抓”(抓基层、抓基础、抓治本、抓化解)、“四心”(风清气正、干部齐心;社会公平、群众顺心;解忧化难、百姓安心;工作下移、基层放心)、“四先”(知情在先、料变在先、预防在先、处置在先)的工作思路,明确三个着力点:一是在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上用真力,进一步加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和依法信访工作。二是在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上真用力。三是在落实工作机制和制度上真用力。把已经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建立健全项目评估机制、节能实绩评价考核机制和问责制,从源头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以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的综合治理。三是加强生态建设。重点是加强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区域补水机制,让“华北明珠”永放光彩。四是以节能增收为重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节能增效为重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今年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以高开区“中国电谷”为依托,加快太阳能之城建设步伐,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基本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三)关注民生,扶贫济困,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从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零就业家庭救助工程”、“山花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三项重点。一方面重视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各方财力物力,向农村社区倾斜,变临时性救济为制度保障,变临时性举措为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切实解决“上学贵”、“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到2008年在全市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不让一个百姓因贫困而看不起病。
  四、奋发有为、履职尽责,以“效能革命”和“责任风暴”推进全市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一是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和“效能革命”,以履职尽责的效能抓落实。2007年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掀起一场“责任风暴”和“效能革命”。“责任风暴”就是以各级机关为主体,迅速在全市形成强化责任、失责必究、罚责必严的强大声势,使人人讲责任、层层明责任、全员抓落实成为自觉行动;“效能革命”就是以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和体制两大障碍,真正实现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各级各部门据此明细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办法,基本实现了全市干部责任的网络化、网格化、系统化。
  二是变“上面漂”为“沉下去”,深入基层抓落实。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建设“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的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保定今年决定抽调近2万名干部,组成6000多个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深入农村一线开展“驻千村、联万户、帮民富、解民忧、促和谐”活动。要求广大干部在真正深入下去、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好班子、化解矛盾、解决难题、加快发展、促进和谐”五大任务,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做好群众工作。目前,全市动员大会已经开过,第一批3000多个农村工作队已浩浩荡荡开赴全市农村,一个同心协力、强势助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正在兴起。
 

  省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的宏伟目标。既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了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保定是全省发展的重要一极,要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中求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谨记省委书记白克明同志“保定富、河北强、保定稳、河北安”的嘱托,凝神聚力,负重奋进,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精心谋划、科学定位,以鼓舞人心的目标和思路引领全市科学发展
  保定一不沿海,二缺资源,三是人口基数大,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建设京南近海强市名城”。“京南”就是凭借京南中心城市的优势,主动承接京津辐射,打造“南资北移”“南企北扩”的桥头堡,力争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近海”就是利用沿海一线腹地,“东出西联”中继站的特殊区位,融入沿海经济隆起带。“强市”就是促进经济向大总量、高层次加快迈进,推动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名城”就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重振古城辉煌。
  为确保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区域发展格局上,提出了“做大中心、发展南北、保护两翼”;在产业发展格局上,提出了“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城区南部打造以长城、中兴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百里长廊,城区北部打造以光能、风能、发电为核心的中国电谷产业,城区以东打造以容城服装、高蠡纺织为核心的华北纺织服装基地,城区以西打造以太行山绿色食品为核心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城区中心打造以文化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大市);在县域经济方面,确立了“一立一特一主三化”(工业立县、特色产业、民营为主,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四个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四力”(合力抓经济、着力建园区、主力抓工业、全力抓项目)要求;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抓文化、兴旅游、强服务、上物流”思路,在城市发展方面,确立了“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中国北方独具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的定位。
  二、夯实基础、增强后劲,以振奋人心的大产业、大项目推动全市提速发展
  “提速”是保定发展的当务之急。全市把2007年定为“项目建设突破年”、“县域经济突破年”、“国企改革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以促进经济步入提速轨道。
  (一)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切入点,用大产业、大项目带动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经充分论证保定提出了打造“3+4”主导产业战略格局。“3”就是着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4”就是加快培育发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成长性产业。重点加快“四个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保定“中国电谷”建设步伐。近几年保定的光电产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突出抓好投资30亿元的天威英利三期、投资4亿元的风帆太阳能电池、投资6亿元的惠腾兆瓦级叶片、投资2亿元国电集团风电整机和投资8亿元的钢铁研究总院非晶带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高效节能、电力电子设备、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等七大产业园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在城区北部建成占地20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基地,成为国内外发展“电字号”产业、技术、人才、信息聚集区。二是加快建设“华北轻型汽车城”步伐。2007年通过进一步加快城区南部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度支持28亿元的长城三期竣工投产、中兴汽车出口基地建设和长安新车开发项目。力争今年整车生产能力达到70万辆,产量达到33万辆,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出口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次。到2010年,全市整车生产能力力争达到100万辆,零部件企业发展达到500家,汽车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建成华北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三是加快“华北纺织服装基地”建设步伐。容城、高阳、蠡县的服装纺织产业是保定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今年抓住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机遇,强力推动与北京纺织产业全面合作,使保定成为北京的生产车间和加工基地。力争到“十一五”末,年销售收入超50亿的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600亿元。四是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步伐。保定文化和保定制造是发展保定的两个轮子,按照一纲一力四目(一纲:《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一力: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四目:城市文化形象设计、文化产业、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方针,作大文化保定、魅力保定的文化名片和红色旅游、文化古城、山水保定的旅游名片。重点推进与河北大学的战略合作,启动建设“河北动漫产业基地”,推进与韩国合作的影像IT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深化“迎奥运游保定”系列活动。
  (二)以县域经济突破年活动为突破口,用整体实力的提升拉动全市经济提速发展。保定是农业大市,归根结底要靠县域经济的提速,今后努力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坚持园区化发展方向,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二是在壮大提升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是传统特色产业解决好上档升级问题,新兴特色产业解决好培育壮大加快发展问题。三是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创优环境,搭建平台,激活主体,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
  (三)以国企改革攻坚年活动为重点,用攻坚克难的魄力带动全市经济提速发展。国企改革是保定各项改革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加强调度,倒排进度,抓好列入计划的45户企业破产重组,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市属22户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完成市属、区属164户企业的改革改制。二是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最终实现优势国有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劣势企业的破产退出。
  三、保护环境、关注民生,以凝聚人心的超常举措推进全市和谐发展
  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经济繁荣、事业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打造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目标的重要前提。
  (一)加大稳定信访工作力度,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按照“四抓”(抓基层、抓基础、抓治本、抓化解)、“四心”(风清气正、干部齐心;社会公平、群众顺心;解忧化难、百姓安心;工作下移、基层放心)、“四先”(知情在先、料变在先、预防在先、处置在先)的工作思路,明确三个着力点:一是在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上用真力,进一步加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和依法信访工作。二是在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上真用力。三是在落实工作机制和制度上真用力。把已经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建立健全项目评估机制、节能实绩评价考核机制和问责制,从源头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以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的综合治理。三是加强生态建设。重点是加强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区域补水机制,让“华北明珠”永放光彩。四是以节能增收为重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节能增效为重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今年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以高开区“中国电谷”为依托,加快太阳能之城建设步伐,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基本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三)关注民生,扶贫济困,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从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零就业家庭救助工程”、“山花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三项重点。一方面重视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各方财力物力,向农村社区倾斜,变临时性救济为制度保障,变临时性举措为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切实解决“上学贵”、“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到2008年在全市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不让一个百姓因贫困而看不起病。
  四、奋发有为、履职尽责,以“效能革命”和“责任风暴”推进全市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一是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和“效能革命”,以履职尽责的效能抓落实。2007年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掀起一场“责任风暴”和“效能革命”。“责任风暴”就是以各级机关为主体,迅速在全市形成强化责任、失责必究、罚责必严的强大声势,使人人讲责任、层层明责任、全员抓落实成为自觉行动;“效能革命”就是以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和体制两大障碍,真正实现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各级各部门据此明细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办法,基本实现了全市干部责任的网络化、网格化、系统化。
  二是变“上面漂”为“沉下去”,深入基层抓落实。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建设“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的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保定今年决定抽调近2万名干部,组成6000多个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深入农村一线开展“驻千村、联万户、帮民富、解民忧、促和谐”活动。要求广大干部在真正深入下去、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好班子、化解矛盾、解决难题、加快发展、促进和谐”五大任务,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做好群众工作。目前,全市动员大会已经开过,第一批3000多个农村工作队已浩浩荡荡开赴全市农村,一个同心协力、强势助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正在兴起。
  收藏 分享0
  • 支持
  • 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