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58:05
//本人近日看了《天道》这部连续剧,从网上找了些评论的贴子,《天道》立意深刻,对交易之道的理解颇有帮助,建议朋友们看看。 以下是论坛上的一些贴子,供大家参考。//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1.本人不才,确实是身边一帮朋友看过后跟我打电话说天道里面的丁元英跟我的为人处事风格太象了,我才找到这部片子看完的.呵呵.很欣慰,因为我一直感到孤单,我明明知道我是对的,可身边所有人把我当另类.我从一无所有到衣食无忧没有依靠任何关系,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对我不满意.我一直困惑.自己有自己的原则,却还要为明明知道是错的事情去自杀性的故意去蒙受损失,因为身边的世俗和情感把你捆绑着.所以我总笑我傻,我说,别人是看不见而吃的亏,而我是看得见要吃亏而为了证明我跟大众是一样,所以我去故意吃亏.呵呵,然后看着身边那些吃了亏的人那种负极的表现,我只能叹息,因为我哼着小曲在散步,一切早就料到,所以就不存在与有什么难受了!感谢有部片子让我坚定的继续我的人生路.本来还感到孤独和困惑的,现在知道原来这是天道啊,哈哈,不小心得了此道,快哉啊!
  送大家一个礼物,天道里面最关键的,也是你们要想得此道的最最最关键一步就在丁元英在车上跟小丹说的一句话,小丹没听懂.这句话你们能做到满分的话,天道之门就已经打开.我用了10年,在手上烫了十几处烟头,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现在的我彻底知道了,所以后来就感到轻松了!卖点关子!大家猜猜啊!

 

2. 这个道是有2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知行,一个是心态.
知行是分开看的.知,就是看清楚,看明白,看得透彻!也就是无论情感的错综复杂,无论手段的高低,无论是奉承还是挖苦,无论是伦理道德,无论是信仰还是观念,你都可以看见本质,而不是在乎表象,也就是说我不会在意情感里面我最喜欢谁最讨厌谁,不会在乎你用的什么手段,不会在乎你奉承我还是挖苦我,不会在意哪个规定的伦理道德,不会在乎佛祖还是耶稣,不会在乎你是西方思维还是东方思想,我都能通过本质看到事物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这样,我就很明白怎样处理能让自己不在自己心里留下解不开的结局.人,其实做任何事都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我们这类人处理事情的最高准则是依据事实去做事,这样可能会得罪很多人,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一定是对得起这件事情的,因为这件事情的本身已经具备了它最后的结局,恶因结恶果,善因结善果,我们只是陪伴着去处理,而不能去人为扭转规律要出现的结果,一旦我们因为情感,因为信仰,因为观念而去逆转或者改变,那么我们自己就会阻挡住自己悟道的慧根,都是环环相扣又都是可以分开处理的.
行,就是说的做,就是你能很清楚的看清本质,也知道遵循规律该怎么去做,但是很多事情里面都是有得就有失的,一旦发现是自己身边至爱或者亲人是那个要失去的人的时候,我们的情感和信仰的力量就会让我们想着去保护我们的至爱和亲人,这样做是可以得到心安,但是却扭曲了规律,所以行不能做到的人最好连知都不要有,那样他才会痛苦,而且无法得道.
心态,就是说在你们可以扭转规律来拯救至爱和亲人的时候,由于自己要遵循规律的发展而不去拯救时,这时的心态会是很难驾驭的,你只有能够以遵循规律为最高准则,而又能自己的内心能够释怀,你才有资格继续深悟.这就是为什么丁元英对他妈妈爸爸说的那些话会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我们这类人只尊重规律而不会尊重感情和信仰.但是我们却能清楚的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认为自己如果穷得要死了,那么就应该死去,而不是到处拉扯身边的人来给予帮助.我们认为现在我的穷只是果,以前自己不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赚钱是因.那么那个因是我自己种的,今天穷得要死就是自然规律发生的果,那么我们应该平和的安静的享受这个果,那就应该潇洒的死去.这是承担,也是道学里面的基本几个要诀的其中一个.所以我们如果看见我们父母感到烦恼,我们会问,今天的烦恼是果,你们想过你们做错的因没有啊?我们只会陪伴他们去承受那份烦恼,而不会去改变.但是对于父母的身体和饮食健康我们会很注意,因为那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是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去推脱的.
说了半天,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总之一点,我们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更尊重规律而已.但是我们这类人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坚定和勇气和决心是这样的社会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因为我们把责任和义务看作做人的基本基础,所以我们是不会允许基础动摇的.
一旦悟到,遇任何事情都很轻松,遇到任何大喜大悲心中都不会有一丝涟漪,就是一种平和和强大的自信,还有一份淡淡的喜悦,因为没有什么事值得烦恼,所有的烦恼都是果,事出都有因的,我们只会去了解那份因,学习不再以后再犯那个因,而不会停留在烦恼的果上让自己沉沦的.

再说明一下,我不觉得把拉铜板偶尔下到井底有什么不好,我们一样是人,一样要有基本资源,所以我都是花个几年把拉够了后,自己才去追寻儿时那份纯真的爱好之类的,比如我现在就玩模型啊,下棋啊,画画啊,一切很惬意.其实只要悟到了,你真的可以不见其人而可以击败他,这在我的生活里面已经很多次了,没有一次失手的.当然,那是大家生意竞争,只是我悟到而对方没悟到,被击败也就是规律了,没什么值得同情的.但是这个道很可爱的地方就是善类才能得,恶类不行.恶类的心态是不可能得到的.善类用来把拉铜板还真是很轻松.只是你一旦悟到,铜板也就真的是铜板了.它只是换取我们精神追求的一种辅助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3.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不了解自己的时候活的随性自在,当了解自己的时候就成了自己的救世主了,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遥远?了解别人很容易,但了解自己确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了解自己。

4.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人活着为了什么?有的人为钱,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开心,形形色色.起码我活着为了真实!我曾经觉得很快乐,但是后来我很悲伤,因为很多快乐是身边的人故意给你的,都是假的,因为别人有所求,所以别人顺着我的性格做人,我却感到快乐,等别人得到要得到的之后,就会冷酷的离开了,这时我才发现,悲伤来了.我不喜欢怪别人,任何失败我只找自己的原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一开始别人有所求的接触我的时候我看不明白.所以我注定会承受最后那份果!12楼的愿意糊涂的快乐着我不反对.呵呵,但是你现在要我去糊涂的黑白不分的开心,我宁可自杀.我想问你一句:真假黑白都不分的开心有什么值得你开心的啊?那是开心吗?那是自己骗自己,自己敷衍自己,那是对自己来一次地球的最大讽刺,地球要转几十亿年,我们在上面就只几十年,连个真假黑白都不活出来那才是对宇宙的玷污!难得糊涂是一句感慨的话,那是站在清白的立场说出的感慨,并不代表要所有人赶快去糊涂,不要去清醒!唉,这就是人的层次问题.我的第一次跨越却是你活着的终点,呵呵,我以前就是糊涂的开心.现在我就是清醒的孤独着,但是我觉得很安详,因为我可能不会再有那种糊涂的哈哈大笑了,什么都是会心一笑,但是我把身边的亲情,爱情,友情,事业,自我爱好全部处理的井井有条,全部都是真实的围绕,这份踏实和祥和岂能是你那种黑白不分的开心所能代替的呢?你的层次离得道还差很远.因为你连基础都还不知道.先问问自己,来一次地球为什么?来一次世界要什么?你一旦能够清晰的回答这2个问题了,你才有资格往前走!你那种糊涂的快乐确实是让我觉得非常不能接受,因为这简直无法忍受,一个人不能清醒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情感,那么生命还有意义吗?哪怕真实的就是失望或者悲伤,我也要真实的失望和悲伤,因为人生就是酸甜苦辣组成的,每一种感觉都会降临自己,我愿意平静安详的接受一切酸甜苦辣,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真实!

5. 你把天道里面很多悟性的东西看得太重,我却只要方法和心态,我没有信仰,我没有佛的那种佛光普照的精神,但是我也绝对不会和大众之类的人整天为了那么点虚荣,自私,名利整天在那里怨天怨地不怨自己的.呵呵,为什么我说我喜欢丁元英的风格,而不是要追求最高境界,因为我非常认可"得道而不取真经""进一步净土,退一步凡尘".我就做极品混混,很好很好!我就在中间站着,很爽很舒服.不会去伤害任何人但也绝对没有人能伤害我.用自己的本事把拉点铜板去玩乐很多儿时的梦想,惬意惬意,与世无争,强大但又收敛.孤单但又惬意.试问你们很多自认为层次很高的人,每天又有几次真正的深深的欣赏过天上的云,树上的鸟,路边的树,公园里的花呢?我每天和它们做伴,但是我可以轻易教身边的朋友获取大量名利,但是我却不要,我要的就是儿时的那份纯.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纯吗?就是把复杂心计卑鄙都玩穿,都玩透,都玩到鄙视的觉得不好玩,这样再去回头找到失去的纯,那份纯才是纯,因为那时的你就知道那份纯的珍贵了!呵呵!

6. “有档次未必有品味,有层次未必懂文化”。
理解与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事,任何事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 你并不是异类,也见不得你就走在世俗的边缘上,你只是走在一般人的前面,你只是绕过了一般人绕不过的世俗的怪圈;但是,世俗仍然是众生的基础生活圈,拥抱世俗,也会拥有无尽的幸福,而不仅仅是无奈;超越世俗,则能近天道,进道者则会拥有无尽的健康,财富和爱...
 我们都是走在路上,走在进道的路上而已;当你偶尔回头去看走在你后面的人时,不应是嘲讽,也不应是无奈,而是理解,同情,与包容...当然,为了适应世俗,你的行为或许会发生某种退行,但这种退行又被一颗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心给包容了,矛盾也就得到了调和...

8. 只有自己觉到悟到才能做到,能做到才是自己的.生活中,也许我们很多人都能觉到,也能悟到,但能做到的人却十分鲜见,所以,属于自己的就少而又少.楼主觉到了悟到了也做到了,所以他得到的都是他自己的.

9.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

10. 这世上原来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得神话,不过是常人得思维所不易理解得平常事

11. 天下之论道到极致,百姓得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得一个情字

12. 如果一个民族得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得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的积淀得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与客观规律得距离。五千年得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13. 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14.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15.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6.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7. 这说明你在接打火机的这一道上已经涅盘了,不思不议了。不可思议一词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18. 不是说谁本该成为哪种人是规律,而是说谁本该成为哪种人是条件的可能,因果不虚,因果是规、是律,不可思议。

19.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20. 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 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 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21. 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
好象事物规律是你想遵循就遵循,
不想遵循就不遵循一样,事实上,有的选择吗?

没得选择!
规律是什么,是神,是道,不可思议!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容不得你遵循或不遵循!

22. 这里面一直在阐述一种全面的人生体系.也就是人真正活在规律上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爱情观,亲情观,事业观等等全部观念都要遵循一种规律,而不是遵从自己的欲望,自私,恐惧等等的本性.也就是在这个规律的遵从之中,你会和你的本性的很多缺点发生激烈的对抗,但是几个人能丢下自己本性去遵从一种规律呢?这里面不是在渲染丁元英的过人之处,而仅仅只是用丁元英做了这类人的一种代表,这类人很少很少,但是绝对是活得最最正确的, 不是这类人有什么不得了的本事,而仅仅是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本性去遵从那份规律.一切情感也好,判断也好,做事也好一旦套用这个规律,就会做到最好的地方,这不是他有本事做好,而是这个规律会让任何事物做好,很多人会问,什么样的规律?其实这个规律就是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本身的规律,你在处理万事万物的时候,要遵循它们各自的规律,而又要发现他们之间互相影响牵制克服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规律.这就是整个一个完整体系的规律了!

23.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24.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25. 关于收入的道:
1,劳动---所有以劳动换取报酬的工作,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2,技术---脑力劳动工作者,专业技术性工作,技术高了,收入相对增加。
3,智慧---依靠的是自己的各种能力,比如领导者,管理者,智慧越高,能处理得问题越多,报酬就越多。
4,财产性收入---依靠自己的财产换取报酬,

财产性收入:
比如说:房租、银行利息、股票基金等,这种收入方式是依靠智慧和经验才能取得的,所以收入更多,相对前面几种方式更加“轻松”
关于风险:财产性收入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因为这种风险是可见的,但是第一种劳动方式就没有风险了吗?民工的风险、煤矿工的风险、司机的风险~~~这些风险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但不可见。
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
没钱?~~~
1万和1百万在财产性收入的操作中属性是一样的,你有能力把1万变2万,就能把1百万变2百万。所以有没有钱跟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没有关系。
这种收入方式是一种高级收入方式,是我们所谓的为什么越有钱就越有钱的说法来源,这是一种规则,用天道的话说,是一种文化属性,学习这种文化是向强势群体迈进的一条有效途径。
“有钱人”每天都看财经新闻,看报纸,看各国的政策,看股市,看经济的发变化~~~劳动者每天看电视剧,技术者每天想着怎么能提高技术,这就是其中的差别!
26.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前一句说明你是个普通人,是入世的;后一句用佛家话讲,你已经超脱了,进入出世的境地。
入世还是出世,全在一个悟,悟到了,是魔是佛,一思量间。
没有悟到,就是俗人一个,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被欲望支配,被现实左右,沉寂于一招胜败的喜忧之中,很实在,也很痛苦。
悟到了,可以超脱俗人的境界,感受俗人之不可想象;领悟俗人之不可认知,貌似神仙,却不可腾云驾雾,虽解除精神之苦,但仍不能成佛。

27. “孤独的人恰恰是情感过于丰富,爱的欲望过强的人,孤独可以让感觉敏锐。”这类人看起来很冷淡,但一爱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表面上看,孤独的人常常活在自己的内心独白和幻想中,现实中走动的只是一个不被自己喜欢的躯壳。可深入的看,孤独的人常常是自恋的不愿意与人分享情感的人!”这从丁元英多次提及的“情感不需要证明,证明本身就是对情感的亵渎……”,“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情感,就是不能称之为……”,以及当所有人都指责他对小丹临死前电话的冷漠,质疑他对小丹的情感时,他依然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透露的是:不辩解,不证明,更加不屑于向那些凡夫俗子去解释,包括小丹的父亲!这样的男人是何等的自我,何等的气度,也许这就是极致“自恋”!

28. “孤独更像是一种内心决定。人的个性有两个层次:一是内在自我(真实);二是外在自我(虚假)。成熟的人或者说主流文化所肯定的人可以在两者之间从容变换,游刃有余以适合所处的各种情境.而“不合事宜”的人或者说不够成熟的人则会执着于这种自我内涵与外延间的是非差异!”请注意,是“是”与“非”的差异,是不可妥协,不能忽略更不可以忽略的差异!他们认为自我的内涵与外延就应该统一,他们不愿意更加不屑于为了主流文化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外在言行,他们认为那种改变是扭曲是虚伪是“大非”的行为!所以当元英要去五台山小丹说没有办法请假陪他时,丁元英的回答很直接,小丹不免嗔怪他不能顺便装着表示一下遗憾。丁元英的回答:“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条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看看,多么精透、多么率真的话!我很同意也很钦佩元英的睿智与思辨。

29. 孤独的人很难被他人理解,同时他们也并不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因为被他人理解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逐步被曲解的过程。而这样孤独的人,在相爱中就极其需要得到对方相似水平的内心呼应。而这种内心的呼应就是一种博大的、温润的爱。这种爱如孱孱溪水般清澈,如初春微风般轻柔地抚慰丁元英那颗貌似坚强实则孤独的心!一如芮小丹在日记里写道的:“你是甚么人呢?你是我忍不住想疼的人,我把我积蓄了26年的能力在这一刻为你化作万般柔情!”

30. 很多人认为是小丹无私的爱、漂亮的外貌或是热烈的主动追求打动了丁元英。其实不然,应该说小丹身上充满了真与善的爱打动了元英,因为他本就是个极其渴望爱的孩子!也许,您不同意我把这样一个将成功、睿智、深情演绎到极致的男人说成是渴望爱的孩子。但,正是他的在事业上的出色,在思想上的睿智,让他在体验爱、表达爱的方面成为了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他在某些方面有超越常人的出色就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着比常人还要弱的能力!

31. 这世上原来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得神话,不过是常人得思维所不易理解得平常事. 道是规律,是规则。
道就在我们的身边,工作、学习、家庭、爱情等。
我们可以去寻找道,从而遵守她,然后借此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但不能看了《天道》而迷失自己。

神即道,不能为了当神而迷恋道。求佛者得智,求智者成佛;

《天道》可以帮人,也可以毁人。当一个人的头脑中都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时候,这个人是听不见别人道什么的。而这些人大部分是正在学习更多知识的人。自以为是是作为人道的一大忌。

得天道先懂人道,道他人,不如道自己,道在万物中,神在你我的心中!

32.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 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 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
    更高级的哲人者,宁可舍其心而成其志。
    伟大的哲人,视生如来,视死如归,不是不懂死亡的含义,而是知晓世事不可强为这个道理,既然总有一天要来,早到迟到又有什么分别!
    张天师临死前10天,告诉他的孩子,他大道将至。孩子们悲痛万分,哀伤之余,却不解天师剩下的9天为何如平常一样的平静。
    哲人只有独处着,因为他们超凡脱俗的思想,淡薄名利的观念,清新雅致的品位,随遇而安的心境,这些是俗人不可理喻的,不可接纳的,甚至不可感知的。
    哲人也苦,有时真想把自己的理念告诉给天下争名逐利的人,告诉给天下卖主求荣的人,告诉给天下胆小怕死的人,但是,却没有听众,没有受众,换来的只有几句冷嘲热讽。
    哲人因为他们能与自己娓娓而谈,能和自己辩论是非,能洞察人心,能读懂人心,他们,能看到没有语言的声音,听到没有声音的语言,所以哲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33. 韩非子说:德者,道之功也,德者,道之用也.

庄子说: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我们往往以为道德是一个东西,其实古人认为是两个东西.

道是内在规律,德是外部特征.德遵循于道的运动而改变.

那么我们看见有强者欺负弱者,我们认为不对,于是就骂强者不道德.

34. 着相,佛教得一个术语,意思是执迷于表象而偏离本质,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 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得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 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