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古人的雅量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0:31:10


你有古人的雅量吗?


  

 我们常常赞美某个人有雅量,是说这个人在处世行事、待人接物方面,能宽怀大量,不斤斤计较。 

 “雅量”一词,古已有之,如《晋书·李寿载记》中说:“敏而好学,雅量豁然”。“雅量”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甚为深广。  

 雅量,既然有“量”,那就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那么,雅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量?又是多大的量? 

 曹丕在他的《典论·酒诲》中说过:“大雅”盛酒七升,“中雅”盛酒六升,“小雅”盛酒五升。看来,雅在古时候是一种盛酒的器皿。古人善饮酒,能将“大雅”、“中雅”和“小雅”里的酒依次喝完,方能称得上雅量。这里“三雅”的酒量究竟是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想一定不会是几两几斤,至少也应该有一、二十斤吧。 

用今人的眼光看,雅量喜与宽容结伴,乐与安详为伍,那些开朗、豁达、旷达、率真、忠厚的人,具备了这种言行举止和胸襟气度,方可称其为有雅量,这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我们日常运用的“心胸开阔”、“大肚能量”、“气度恢宏”、“豁达大度”、“宽宏大量”、“包容万物”等词语,都是对雅量的最好诠释。  

大千世界,精彩无限。君不见,天空收容了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了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了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 

我们这个时代也正是一个亟需雅量的时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雅量恢弘、心胸宽广,都能爱心永存,真诚待人,宽以待人之时,何愁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何愁世界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闲暇时,收集了几则古人雅量的故事,在与大家共享的同时,让我们共勉。

 

 一、魏文候执约

 

 公元前403年,韩国邀请魏国出兵,协助攻打赵国,魏文候谢绝说:我与赵国既是兄弟之邦,又有互不侵犯约,不敢从命。韩国的使者怒气冲冲地离去了。 

 赵国知道后,深感赵国与魏国之间有兄弟之谊,便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候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赵国。赵国使都也怒气冲冲的离去了。 

 但是后来两国都想到魏文候对自己国家的和睦态度,想到魏文候友好和宽容,都十分佩服,他们都纷纷回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便开始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候国都不和它相争。

 

 二、廉颇负荆请罪

 

 蔺相如本是一介平民,自从出使秦国完璧归赵,以及陪赵王赴渑池之会以后,被拜为上卿。  

 大将廉颇知道后,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已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得到现有的职位,而蔺相如只是耍耍嘴皮,结果职位竟比自己还高。于是他公开说:“将来有机会的话,我非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不可。”蔺相如听到这件事情后,默不吭声。有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与廉颇相遇,蔺相如即命车夫赶紧避到小路,让廉颇的马车先过。车夫觉得很奇怪,就问道:“相爷的官比廉颇还大,为什么还要怕他呢?”蔺相如答道:“并非我怕廉颇,而是现在赵国强邻环视。我与廉颇,一个在朝、一个在沙场为赵国效力,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的话,那赵国就危险了。”廉颇听到后非常惭愧,自行到蔺相如家负荆请罪。后来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化解了一场赵国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

 

 三、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唐朝的代宗皇帝是一个度量大的皇帝,唐代宗有一句名言: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这句话来自一个小故事,学问很大。唐代宗有个女婿叫郭暧,郭暖的父亲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有一天郭暧与太太吵架,一气之下说道:"你仗着你爸爸是皇帝啊?我爸爸还看不上这位子呢!"公主听了,就去向父皇告状。唐代宗却说,事实就是这样的么。郭子仪知道儿子犯了滔天大罪,立刻将儿子捆绑起来带到朝廷向皇帝请罪。唐代宗却安慰他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意思是说,不装聋作哑、不装傻,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

 

 四、冯道说服手下人

 

 五代后周人冯道,在相位40年,可谓官高权大。一天有人在集市中手牵一驴,驴脸蒙布一块,布上写了大大的两个字“冯道”。冯道的手下人把这事告知了他,冯道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很,怎么就知道是指我呢?我猜想可能是谁捡了驴,在驴身上发现了驴主人的名字,所以写得大大的,以便寻找失主吧。”

 

 五、唐明皇宽慰杨国忠

 

 唐代诗人李泌写了首诗,诗中有“青青东门柳,岁晏复憔悴”的句子。杨贵妃哥哥杨国忠便认为是讽刺他的,因隋炀帝赐柳树杨姓后人们就多称柳树为“杨柳”了。杨国忠就把这事告诉了唐明皇,要求治办李泌的罪。唐明皇听后,宽慰他说:“你说他写柳的诗是讽刺你,那他写的李树的诗就算是讽刺我好了,又何必为这些事生气呢?”

 

 六、李空同与李空同对对联

 

 明代文学家李空同在江西任督学时,有个读书人姓名恰好与他相同。李空同传人把他唤来说:“你怎敢和我的名字一模一样呢?”那读书人回答说:“名字是父亲给起的,故虽知犯老爷讳,只是不便改动。”李空同听了,沉吟片刻说,:“这样吧,我出个对子,你要能对上来,我就不再过问这事了。”就出了一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读书人略为思索,即对出了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李空同听了,对此人的文才甚是赞赏,便大笑着让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