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温州发展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9:24:16
十问温州发展之五:机关效能能不能更快更好更有为? 字体:[ 大 中 小 ]      日期:2010-09-28 05:14:33    浏览次数: 247    来源:温州日报

  “政府创造环境,百姓创造财富,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快的发展。”

   如果说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效能就是执行力和落实力。抓效能就是抓环境,抓效能就是抓发展。面对温州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发展速度趋缓、位次下移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机关效能,能不能更快更好更有为?能不能承载起加快温州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 ——题记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曾是温州人对机关办事效能的形象描绘。

  自2003年8月率全国之先启动“效能革命”以来,我市机关效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少企业和群众反映,而今,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也好听了,但办事结果难以得到大改观。

  针对这些声音,继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天津、唐山后不久,9月中旬,由市纪委牵头,规划、建设等17个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赶赴两市进行专题考察。目的很明确:走出去看看,比一比效能。

  这一比,比出了差距:“温州审批一个政府投资项目平均要117个工作日,天津只用31个工作日。”考察归来,市纪委效能监察室主任陈朴顺的内心一直难以平静。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速度需要效能去推进。面对新的发展态势,机关效能怎么提速提效?顽症痼疾怎么治?如何处理好依法行政与突破常规的关系?这是当下温州迫切需要作出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看看外地:审批可以多快,服务可以多细?

  今年9月中旬,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地标式建筑,从去年9月开工到今年5月完工,天津只用了短短8个月时间。

  “天津速度”的背后,是政府细致入微的服务。该市专门成立由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建设交通委等有关方面参加的梅江会展中心建设指挥部,全程协同作战,提升办事效率。除了大量审批手续,场馆道路建设、拆迁、管线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都是在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下迅速推进。

  高效能得益于一系列创新。今年初,天津全面推行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将市级审批事项从1033项减少到495项,平均承诺办结时限压缩到6.9天。其中,企业设立的审批时限由3个月缩短到5个工作日以内。

  同处渤海湾的河北省唐山市,也有着令人称奇的办事效率——

  该市大南湖开发建设,一年间,800万立方米垃圾被清运,15.7公里长的环湖路工程顺利完工。

  长青楼区域改造工程,1694户居民、312家单位共18.7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动迁,在50天内顺利完成。

  “唐山效率”背后,是机关效能的体现。经过多年挥刀猛砍“审批难”,该市审批事项由986项减少到292项,平均用时降到10个工作日,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许可事项最少、审批用时最短的城市之一。

  仔细分析天津、唐山强势崛起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机关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的发展。发展“硬环境”固然重要,但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同样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区之间的竞争,就是地区机关行政效能之间的竞争。

  比比自身:机关办事就是“群众跑来跑去,部门转来转去”?

  反观温州,尽管多年来也开展了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审批制度方面的改革,但总的看,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办事效率低下,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以致一些群众戏言,到机关办事就是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会议开来开去,最后,问题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今年8月,鹿城区法院的一纸判决,引起社会关注。由于投资项目报送市有关部门审批,等了3个月仍没消息,温州市丰篮农产品市场开发有限公司将其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该部门对该投资项目具有核准的法定职责,涉案的行政许可应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法院最终判定该部门逾期履行外资管理行政许可法定职责违法。

  在这起事件中,企业虽然赢了官司,浪费的3个月时间却已难以挽回。慢作为之害,可见一斑。然而,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依法维权的企业和个人也不多,大多数“衙门作风”的受害者,只能报之以无奈。

  夏天是我市一家休闲服饰企业的负责人,这段时间正忙于在本市及宁波、义乌等地同步开设专卖店。“人家一个窗口两三天就能搞定的事情,在温州要来回跑好几个部门,这窗口等3天,那部门等5天,没半个月压根批不出来。”说起温州与其他城市办事效率的鲜明对比,夏天直摇头。

  “办事难,主要难在审批时间长、流程慢上。”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国光告诉记者,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个投资项目从开始审批到办好所有手续,花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并不少见。

  事实上,这样的“难”与“慢”,不仅体现在审批环节。在其他一些行政事务中,机关部门的低效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原定去年年底通车的市区惠民路南段延伸工程,因部分路段征地问题至今搁浅。计划前年动工的滨江商务区20幢高楼,因为拆迁等原因迄今芳踪难觅……将其与天津、唐山的例子相比较,表面来看似乎是温州征地拆迁比别人难,问题的症结却出在执行力与落实力上。相关部门在工作推进上,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拍板的不敢拍板,该执行的不敢执行,结果导致许多工作一拖再拖,迟迟不见成效。

  此前,温大商学院联合市工商联启动“温州与外地发展环境比较研究”课题。多位在外温商在受访时反映,相比温州,省内外其他城市的审批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政府主动服务的意识也更强。“机关效能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是企业在投资决策时非常看重的软环境因素。”课题组负责人表示。

  试想,温州发展硬环境不如杭州、宁波等地,有许多方面也不如绍兴、嘉兴这样的后起之秀,如果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不讲效能,软环境甚至连相邻的衢州、丽水都不如,三五年以后,不要说缩小与标兵的差距,发展速度被追兵赶超也会是意料中事。

  强力推进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硬发展的机关效能建设,势在必行!

  找找原因:只为“慢”与“难”找理由,不为“快”与“好”想办法,不敢担责、无意突破的干部心理,有奖无罚的考核机制和肆意滋长的“熟人文化”,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2003年开始的温州效能革命,曾受到全国瞩目。其间推出的各种举措,甚至被一些外地媒体誉为行政审批改革的“温州模式”。温州的效能建设不可谓不早。7年过去了,为什么收效甚微?

  “当地政府及其官员在有意无意之间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改革成就,不想和不愿再冒改革的风险……”几年前,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的温籍经济学教授张仁寿,曾这样忧心忡忡地表示。

  今天看来,在温州一些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身上,这种不敢担责、无意突破的心理,有过之而无不及。机关效能不高,首先在于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缺乏工作责任心。

  “温州全民经商氛围浓厚,不少机关干部有入股企业、炒股炒房等投资行为。经济条件好了,思想上就安于现状,不敢也不愿去创新,碰到困难矛盾能绕则绕,相互推诿扯皮。”陈朴顺认为,问题的根子出在体制机制上。现行的机关考核重在综合评价,即便没有工作成绩,只要懂得规避风险,不犯错误,“铁饭碗”照样端得牢。加上干部监督与管理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机关里惰性应付、无所作为的人自然多起来。

  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精神状态,导致一些机关部门在抓工作时,看起来是思前想后,但是出发点并不完全是把事情干好、把矛盾解决,而是想办法如何让自己没有责任,宁愿大事小情、桩桩件件都由上级来定。在作审批时,不是千方百计为“快”想办法,而是想方设法为“慢”找理由。有的找一个与政策、法律有关条文相抵触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有的认为这是多个部门之间的衔接问题,因而相互推诿。

  在市政协委员、中心区指挥部副指挥金小麟看来,效能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以及办事流程等尚有不合理性,操作上有一定的软性空间,给拖拉办事者提供了机会,还“拖”得理直气壮。“比如有些审批项目互为前置,现实条件下根本没法操作,部门只想着‘按规定办事’,根本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金小麟说,照搬照用条条框框的后果,是许多项目做了“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机遇。

  “温州人办事喜欢找熟人,托关系,也会导致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学教授陈国治说,熟人社会重人情、轻规则的不良风气渗透到行政领域,自然就形成了找熟人好办事、不找熟人难办事或办事慢的机关行为定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机关效能的提升。

  一项工作中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纠正一个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根源上避免错误发生。正因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才导致我们的机关效能不仅没有推动,反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想想对策:重疴当用猛药。解决机关效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树立“不负责任就是最严重失职”观念,严格效能考核、监督与问责。

  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不干只能是落后不前。解决当前机关效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要根治机关作风中的顽症痼疾,牢固树立“不负责任就是最严重失职”的观念,形成敢于担责、勇于突破的干事氛围。

  无形的精神意识,除了宣传教育,还能用什么有形有效的手段去引导、约束?

  “完善激励机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把工作业绩考核与干部提拔使用紧密结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落实责任追究,让那些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混日子的人让位。”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罗招政告诉记者,组织部门即将出台的一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就是加强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切实增强机关干部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机关效能提速提效。

  与此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强化机关效能监督的举措也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中。陈朴顺说,针对以往不作为、慢作为缺乏有效监督方式的现状,下步,将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破除现有职责设定、办事流程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从源头上明确效能目标和执行责任。同时,加大明查暗访和专题督查的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增强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扩大社会舆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将有助于提升机关效能。”市委党校副教授张红军指出,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不仅能让机关部门更“阳光”,敦促其更有为,也能推动执政理念从“官本位”转变为“民本位”,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作为机关效能的最直接体现,行政审批是诟病最集中的一环,也是最亟须解决依法行政与突破常规的关键节点。“下步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抓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流程优化、审批代办等工作。”张国光表示,下阶段市审批中心将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压缩一批办理时限,但减不是根本目的,最终是要提高效能,确保年内实现审批提速30%的目标。据他介绍,目前正抓紧进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工作,力争使审批时限由现在的117个工作日缩短到69个工作日,乃至更短时间。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作风整顿,实现审批、验收、整治、排污收费、监测、应急六大工作环节提效。”市环保局纪检组长林曙说,下阶段该局将对所有历史应验未验项目进行清理和验收,并加大对电镀、合成革及鳌江流域等重点污染源的整治,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和应急管理能力。

  “当务之急还要打破观念枷锁,真正使规章制度服务于经济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金小麟如是表示。的确,按规定办事本身没有错,但是执行规章制度绝不等于作茧自缚,片面理解和机械执行也不等于依法行政。机关部门在履职行政时,既应遵章守规,保证政令畅通,也要求真务实,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各类难题。

  温州兴则干部荣,温州衰则干部耻。加快温州转型发展,需要每一个机关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有一颗胸怀大局、情系温州的热爱之心,有一颗敢闯善干的拼搏之心,各自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共同打造更快更好更有为的机关效能,促进温州发展环境的根本改善。(记者 潘秀慧 潘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