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UU谈摄影系列(7)——曝光(之四)-蜂鸟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3:36:52
UU谈摄影系列(7)——曝光(之四)
2008-12-29 16:45:08

数码相机上因为加装了测光表,从而实现了自动曝光,这可以算作现代科学技术在摄影上的应用了。但从测光到曝光,数码相机又是怎样来实现这种曝光的过程呢?

专业相机上一般不会设计出更多的模式,也不过就是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也叫速度优先),程序快门和全手动功能这样几项。普及型的单反相机中还可能提供给你各种场景,这些被我们习惯上称为场景模式。比如人像模式,运动模式,夜景模式,风光模式和近拍模式。小型DC上功能齐全的比如佳能A640相机,也会提供给你以上各种场景模式之外的AV,TV,P和M模式。其实各种场景模式全可以通过速度或快门优先的模式营造出来,只是因为一般人不太明白怎么来组合,所以小DC上给你预设了这些而已。场景模式的工作方法我们在另文中再谈,这里我们只是想知道光圈或快门优先模式又是如何与测光组合而工作的呢?

先说一下光圈优先模式吧。这种模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所喜用。甚至有的照相机除了全手动以外,提供给你的就是这种模式,比如美能达X300相机就是典型的光圈优先式照相机。这种相机在工作时,允许你自己先定义一个光圈值,比如拍人像时我定义为F2.8,那么相机根据测光的结果就会自动给出你一个速度值,这个速度值有时会显示在相机的取景窗的相应位置上,有的相机为了简化甚至连显示也没有,你只管设定一个光圈值就OK了,其它的由相机替你来完成。当你拍摄风景时,你可以选定光圈值为F16,相机肯定也会给你配备出一个较慢一点的快门速度。比如某日的光照用测光表测定EV值为13,那么如果是光圈值F2.8的话,它的速度值相应的应该是1/1000秒为准确曝光,但如果你把相机的光圈值设定为F16时,速度会自动调整到1/30秒。我们根据互易律,可以推出如果F2.8与1/1000秒为一种组合的话,那么,F16与1/30秒肯定是曝光量不变的组合。看来相机是遵循着互易律在变化——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

速度优先的模式与此是相仿的,只是快门的速度由我们来决定,而光圈值则由相机自动给定了。遵循互易律的原则不变。

但多数相机中都有一个P模式,这个模式也被人称为程序模式或柔性程序。之所以称为柔性程序,就是当你的相机给定了你一个曝光组合之后,你可以挥动转盘来改变曝光的组合,比如当F8与1/125秒为一种当前正确的组合时,你转动转盘,就会出现F5.6,1/250秒或者F11,1/60秒等等曝光总量不变的组合,以方便摄影者的需要。

与此相对应,在很多小型家用DC之中,还设有一个Auto模式,有的相机的机顶转盘上直接标定为“Auto”,也有些相机上就用一个方形的绿框来表示。这个模式被人称为“自动档”,其实也就是纯傻瓜模式,在我们当初购进新机的时候,商家就曾对我们介绍过,这款机型如何如何好操作,只要打到Auto档,按下快门,一切就OK了,说这个功能如何如何好。但事实是,这个功能也许在很多场合是够用的,但当弱光下时,当对比强烈的主体与背景共存时,当逆光拍照时,当我们想人为控制曝光而拍成剪影时,当我们想追求高调人像时,这个功能就无能为力了,而且成为阻碍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的障碍。所谓的全自动,不过是一个像素高一些的手机罢了,而且还不能接听电话。

谈到了以上这些,也许此时我们最为关心的就是——怎样才能获得一个正确的曝光,从而让我们的照片看起来更加专业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展开讨论。

正确的曝光来源于准确的测光——也就是说,世上也许不存在准确的曝光,只有正确的曝光。因为每个人对于一张照片的曝光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曝光过一点,有的人则喜欢欠一点儿,各自追求的风格不同,所以曝光上就有出现差异,但全是以相机对被摄对象的准确测光为基础的。可以这样说,只有准确的测光,才会有正确的曝光。

先了解一下我们手头的相机是如何来工作的吧。我们已经知道,现代的自动相机的快门全是两段式的设计,也就是说,快门并不是一下子按到底的,在完全按到底之前,先半按,当我们的手指把快门半按下去的时候,相机就会自动启动两个程序——第一个是启动了自动对焦,相机的中心点或者智能相机会自动追寻人脸,有人脸识别功能,在这些部位上就会出现一个正方形的框,说明相机此时就是以此处为焦点在聚焦,如果合焦了,相机就会出现提示,有时是出现“哔哔——”的一声,有时则是在相机的观景窗中出现一个绿点,有的则是当初对焦的那个正方形框变成了绿色,当然有的相机是几种情形全出现,表明自动对焦完成。在自动对焦完成的同时,其实相机的第二道程序也启动了,那就是测光程序。相机根据被摄体的反射光检测出来一个EV值,如果相机工作在P模式或Auto档的话,相机还会为您计算出一个光圈与速度的组合,这些全会在相机的取景窗中显示出来。当然我们的相机如果有光圈优先模式的话,这时去转动调整光圈的转盘,相机就会相应地替你改变快门的速度,以适应测得的EV值。此时我们把相机的快门完全按下去,一张照片就产生了。

在以上的这些过程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相机的测光,而这个测光装置恰恰在一般情况下是我们人为很难干预的,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知道了一般相机测光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平均测光,有的相机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测光方式,比如64区加权测光,比如3D测光,但无论怎么测,其实也就是把现场的平均光量值求得更准而已,偏偏这个准有时对我们毫无意义,比如我想拍一张逆光下的人像,相机当然会根据背景明亮的天空与占少量比例的人像的光线来求取一个值,这个值会怎么样呢?当然是背景的天空的光线太明亮了,人物与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所以最终求得的EV值就会偏高,如果EV值偏高的话,照片的曝光最终会明显不足,甚至拍成了剪影,而这个可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宁可让天空过曝,但人脸要还原正确。怎么办?

好在有的相机上还设定了中央重点测光,当人处在明亮或阴暗的环境中时,中央重点测光方式会认定,只有靠近中心的部位才是测光的区域,因此测得的EV值就较平均测光低下来很多,我们再拍照时就会得到相对正确的照片。

而这时其实最好用的是点测光,点测光可以距离人很远的情况之下,只对人脸的部位进行测光,它所测得的只是画面的1%-8%的范围,尤其有的相机对于这个范围的大小还是可以人为设定的。正常情况下人脸是接近于18度灰的,所以对着人脸测光的结果应该是相当准确的。

但点测光在拍风光照片时不太好用,如果这个点一旦对准了风景中的很暗的阴影部分,拍出来的照片则是亮得发白,高光部分几乎层次全失;如果一旦对准的是风景的明亮部分则又相反。所以有很多小DC中根本就没有这种测光方式,而平均式测光几乎成了通用的测光模式。这就为我们操控相机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下面就具体怎样来操作,我们弄清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灰板为准。

这还得说一说18度灰,也就是中性灰的灰板。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当初反射法测光表测光的条件就是对着18度灰的灰板测光而得出的EV值。18度灰其实就是中性灰,也就是人们认为的一半白一半黑混合到一起的颜色,因为这样的灰板对于阳光的反射率愉好占的是18%,所以习惯上叫做18度灰。为什么以此作为测光的基准,不是纯白或纯黑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还是靠近中性灰的东西居多,因此以中性灰来测定的EV值比较有实际意义。

这样说来,如果我们在拍照中能够随身携带一小块标准的18度灰板,对准灰板来测光,然后再对着景物来曝光,这样曝光不就是完全准确的了吗?这种做法完全正确。

具体的操作是:还是以一个具体的景物为准吧。假如在栅栏的后边我们见到野生的黄菊花,我们想用相机把它们准确地描绘下来,我们可以——

1)把灰板放置在被摄物的位置上,如图(1)所示。

(图1 将灰板放置于被摄物附近的位置上)

2)走近灰板,对着灰板测光,让灰板在取景窗中充满,然后把这个曝光锁定(当时我测定的是F5.6,1/60秒),锁定的办法有几个了。如果你用的光圈优先模式的话,可以把光圈定位在F5.6上,然后速度自然会显示为1/60秒,之后你半按快门不要松开(如果你的相机上设有曝光锁定的按钮就更好了)。如果你的相机中有M档,那就更好办了,直接设定为这个曝光组合就可以了。

3)把灰板拿走,重新对焦真正的被摄体,按下快门。最后所拍的照片如图(2)所示。

(图2)

可能你要问,如果我改变构图,所拍的花只是一个局部,是不是得重新来测光呢?回答是不必的,只要测得了这个曝光,那么在此时此地,你无论走近或远离被摄体,这种曝光组合都是不错的。如图(3)所示就是拍的野菊花的局部。



(图3 依然用测得的曝光组合来拍照)

当然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测光,有的摄影师可能不太相信相机的测光装置,而另购独立的测光表。现代的测光表一般都是入射式与反射式二者都兼有的。事实上,入射式测光更加准确,用入射式测光时,只是要把测光表的表头上加装一个半圆型的白色塑料帽,这个塑料帽其实也就相当于18度灰了。测光时也是让测光表处于被摄物的位置上,这样所测才是准确的。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手背代用法。如果我们手头即没有独立的测光表,又没有18度灰板时,你也完全可以伸出手去,把手放到被摄物的位置上,让手背完全充满取景器,对着你的手背测光,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也是很好用的(皮肤白皙的女性可以在测得的基础上再增加半档或一档曝光)

第二个原则:白加黑减。

白加黑减是什么意思?白加就是说,当我们所拍摄的对象主要是白色时,如白墙,写在白纸上的书法作品时,应该增加曝光。黑减就是说,当我们所拍摄的对象主要是黑色时,如煤炭,写了字的黑板等时,就应该减少曝光。

这种作法似乎与我们平时的想法相反,我们可能会想,白色的东西本来反射出来的光线就多而亮,为什么还要增加曝光?黑色的东西本来反射出来的光线就弱,为什么还要减少曝光?

还记得18度灰吗?对,又是这个中性灰。一句话,反射式测光的基准就是18度的灰板,而照相机内部的测光装置全是反射式测光。由此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照相机的测光装置,其实是很傻的,它并不知道你在拍摄时把镜头对准的是什么东西,黑的也好,白的也罢,它都会认为那个东西就是18度灰的,所以相机自动会把你镜头所对准的东西还原成18度灰的那种色调了。白纸,它会认为是中性灰的,黑板,它也会认为是中性灰的,所以当我们用平均测光来拍照(其实此时用中央重点或点测光也是一样)时,它就会把白纸还原成灰纸,把黑板还原成灰板了。

那么我们想,如果把白纸还原成白纸的话,在曝光过程中,我们得怎么办?——想起来了,当然是得增加曝光了。而把黑板还原成纯黑色的,也是减少曝光了。加多少减多少?这个因人而异,也因环境而异。我个人常常加减2EV左右。

这个就叫“曝光补偿”,每个相机上都会设有一个曝光补偿按钮,小DC中常常要到菜单中去设。加曝光就向“+”和方向调整,减曝光就向“-”的方向调整。

下面四幅图片就分别以白色东西为主体和以黑色东西为主体进行的拍摄,分别用相机的自动测光与调整曝光补偿来拍照。对比一下,大家一目了然。

(图4 没有进行曝光纠正所拍的白色玫瑰)

(图5 增加1.5EV后的白色玫瑰)



(图6 没有进行曝光纠正所拍的黑底银字的书法作品)

(图7 减少2EV后的黑底银字的书法作品)

通过对以上照片的观察我们就可以看出其间的差异是相当大的。但错误并不在相机的测光,而在于我们。因为相机认为只要你对准的东西就一定是18度灰的,但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有很多东西不是,所以我们要对测光的结果来纠正以确定正确的曝光。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所拍摄的主体是接近18度灰的,可是背景是过亮或过暗的怎么办?

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我们要看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如果相对较小的话,当然在测光的基础上再进行小幅度的加减调整,如下图就是对木槿花的拍照,花在绿色的背景中显得比例不是很大,这时如果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1EV的曝光补偿就会感觉正常了。如下图所示。

(图8 左图为按照相机测光拍照的结果,右图为补偿-1EV拍照的结果)

第三个原则:宁近勿远。

这也是针对测光而言的,就是说如果我们能靠近被摄主体的话,就尽量来靠近,让被摄体的主要部分充满我们的取景器时测光才是最精确的。当然这也得进行具体的分析,被摄体是18度灰的最好(不要考虑色彩,主要是感觉如果把彩色的东西还原为黑白时应该是近于中性的),直接按照测光的结果进行曝光就可以。但如果被摄体是亮色调的则还要增加曝光,同理,是暗色调的则要减曝光,这一点与白加黑减原则是一致的。

第四个原则:多多益善。

多拍,同一个主题为了万无一失,最好多拍几张以备后期的选择。数码相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所见即所得,我们能在拍照的同时通过LCD屏看到我们所拍摄的结果,虽然这个结果与实际的图片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大体上对于曝光或过或欠还是能观察出来的,如果失误很大,当时就可以删除而重来,不必担心传统相机浪费胶片的问题。

第五个原则:一定要在重大的题材前运用包围式曝光。

绝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包围曝光的模式,这种曝光方式又称为BKT式曝光,就是当我们把相机的快门按钮按下去的时候,相机会自动连拍三张,这三张照片一般说来是正常一张,欠曝一张,过曝一张。至于说到欠曝或过曝多少,也可以由我们自己来设置,可以是±0.5EV,也可以是±1EV或±2EV,现代相机制作得相当精密,有很多相机还提供了±0.33EV(三分之一档曝光补偿设计)的调整方式,使你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曝光。下图就是用BKT法连拍的三张照片,从左向右分别是正常,-1EV和+1EV。


(图9 用BKT包围法拍得的三张曝光不同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