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想当房奴 深掘6米造地下"标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3:29:49

男子不想当房奴 深掘6米造地下"标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08:31  汉网

  

  夫妻俩在地下居室里翩翩起舞。

  

  存放在地下居室里的蔬菜上,还有水珠。

  

  地下造房子,老陈乐此不疲。

  

  地下房屋走廊,很亮很宽敞。

  汉网消息昨天,读者王先生向本报独家报料称,在郑州市秦岭路北段一院落,每天闲暇时,64岁的陈新年都会带上矿灯、戴上头盔,身穿迷彩服,拎着抓钩、盆,走进挖掘出的巷道里,向前掘进。

  为了给妻女挖地下居室,老人说,他已经挖了整整4年,目前已挖掘出50平方米空间,初步实现了住人构想。

  在地下居室,他和老伴跳舞、唱歌,其乐融融,女儿们也争相下来居住。“我的设计能抵抗8级地震。”老人乐呵呵地说,因为那里冬暖夏凉,家人居住丝毫没有顾虑。

  梦想:让妻女有好住所

  陈新年居住的房子属于棚户区,数十间低矮的房屋连成一片,每户人家都在房前屋后,圈些公共空间放置杂物。与邻居们不同的是,陈新年的住处占地4分,这为他在院落里开挖地下室,提供了空间保障。

  沿着水泥修葺的台阶而下,记者感到非常凉爽,前行约两米,一间约10平方米的住所呈现在眼前。房间四周刷得雪白,床上的被褥干净,音响、书架摆放在床前。床的两端,挖掘出高2米、宽约70厘米的巷道,在昏暗灯光的照射下,静谧、温馨。巷道墙壁上,被挖出多个平台,哈密瓜、啤酒、黄瓜等放置在上面。“地下室19摄氏度,把食品放这儿,就像放冰箱里一样。”陈新年说。

  “给老婆和女儿挖个好房子,一直是我的梦想。”陈新年说,他祖籍周口太康,退休前在平顶山煤矿做掘进工。工作时,就构想着如果有机会的话,要发挥做矿工的经验,给家人挖出地下居室。退休后,他和妻子在郑州安家,因所住的院子比较大,他就筹划着把构想多年的计划变成现实。

  他的妻子刘舒拉知道他的想法后,“觉得太危险了”,没有同意。但陈新年口头答应不挖,私下里悄悄展开了行动——将抓钩、矿灯、头盔等装备购买齐全,开始挖掘。看丈夫如此执著,刘舒拉没再反对,后来开始协助丈夫。

  不想当房奴 向地下要空间

  刘舒拉说,他们家房子在女儿尚未出嫁前,还能容纳下一家人生活,而现在,有了女婿、外甥,待他们回来,住房成了问题。“附近的房价每平方米5000多元,我们根本买不起。”陈新年说,这更坚定了他掘进的决心。“工程”4年前开工。“想干的时候就干,每天工作四五个小时。”光步行的巷道就有6米深。他说,从地下挖出的土没有丢弃,而是堆放在房屋周围,栽种蔬菜、花卉。“最近两年,听说房子要拆迁,我就放慢了工程进展。”根据他的规划,若房屋不在拆迁范围的话,他将在地下挖出三室一厅,“准备把厨房搬下来,让老婆免得做饭时热得受罪”。

  陈新年说,他做矿工时多次获得技术标兵,对地下房屋巷道按照设计很有“心得”,他按照煤矿标准设计,预留两个通风通道,便于空气流通,在墙角及承重重点部位,浇灌水泥凝固。“挖掘地下室没有图纸,是按我自己的勾画进行的,其设计标准能抗击8级地震。”

  地下居室里 他和老伴舞翩翩

  施工4年来,拆迁信息一直没有消停,也让陈新年的“宏愿”暂时搁浅。尽管工程尚未竣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和妻女享受地下室带来的快乐。

  “我们爱跳舞,没事的时候就跳一会儿。”采访中,这对年过半百的老人,踩着激扬的鼓点,在地下室翩翩起舞。女儿们回家,地下室成了她们躲避炎热夏季的首选。刘舒拉说,夜晚地下室温度较低,像现在的季节需要盖两床被子保暖。

  邻居闫喜忠说,街坊们早就知道老陈的举动,因其房屋与大家距离较远,不用担心殃及大家。“我看过多次,感觉整体做得不错。”

乾羽:挖出来的地下“标间”堪称时代符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03:42  扬子晚报

  在郑州市秦岭路北段一院落,每天闲暇时,64岁的陈新年都会带上矿灯、戴上头盔,身穿迷彩服,拎着抓钩、盆,走进挖掘出的巷道里,向前掘进。为了给妻女挖地下居室,老人说,他已经挖了整整4年,目前已挖掘出50平方米空间,初步实现了住人构想(今日本报A20版)。

  地下“标间”的故事让人读出了浓浓的情意。一个财力有限,能力有限的64岁的老人,为了让自己的妻女住上更为舒适的房子,过上更为舒服的生活,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别出心裁地向地下要空间,进而以一己之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与家人的幸福生活。这份亲情令人感动,它让人们看到了无奈面前亲情的坚韧和家庭的温暖;这份豁达令人欣慰,它让人们看到了在艰苦的生活中也可以有笑声,也可以有暖意。

  当然,如果我们把幸福生活看成是必要物质成本上的结果,也应该看到,这个故事中的幸福有一些“苦中作乐”的味道。如果,老人可以向“上”获得生活的空间,他何必向地下要房子——即使地下的房子再舒适,它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房子;尽管这样的房子具有了房子的格局和功能,但是地下的特性决定了这样的房子是缺少尊严的。所以,与无房相比,老人可以从地下“标间”中获得相对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变换比较的坐标系,把地下“标间”同真正的商品房相比较,则这种“标间”将魅力全无。

  正是这种掺杂着辛酸的幸福,让公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因为,在高企的房价面前,住房压力是普遍的,无论有多少专家指责是未婚女青年导致了高房价,是购房年轻化导致了高房价,房子依然是国人普遍需要的东西。无论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积蓄去实现购房的梦想,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住房梦。他们也像64岁的老人一样,期待着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里,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可是,这个梦想在房价不断飞涨面前,还只是一个不知何时能够实现的梦想。

  由于公众产生了共鸣,一个根本无法复制的,戏剧性很强的地下“标间”的故事,成了公众舆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他们通过这个载体抒发内心的情感:他们被这个故事所打动,他们感动于故事中传递出的温暖和情意;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这个载体表达自己的意见:看看地下“标间”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说明了现在的房价早已超过了普通人的购买水平,这样的购房之痛已经把那些无奈的人逼到了向地下要空间的程度。当一个新闻可以成为舆论焦点时,这个新闻背后的问题,一定是普遍和需要解决的。

  地下“标间”不仅是一个普通老人眼中的房子,地下“标间”还是公众眼中高房价时代的一个符号。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会看到住房之难;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也会看到控制高房价之必要。 (江苏 乾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