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被批量” 学术咋拯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46:19
博士“被批量” 学术咋拯救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0-09-13 07:27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贾志勇

1999年以来,中国博士生规模迅速膨胀3倍,仅2008一年就颁发了43759个博士学位,数量与美国相当,而质量却遭到了越来越多诟病。在博士被批量化生产的过程中,博士生已经成为博导的“包身工”,博导与博士生之间已经退化为不平等的雇佣关系。有位博导竟招50个博士生,有的学生从没和导师见过面,“教授们开了公司疯狂赚钱,车一个比一个好,房子一个比一个多”。而博士的归属感丧失,他们的收获仅是“不名一文的学位,消逝的青春年华和被扭曲的心态”。

    博士研究生培养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全都蒙上了产业化经营的污垢,说明学术已经没有了实质的内核,贬值是一定的。学术没有科技含量,学位不名一文,直接威胁到的是国家社会对高精尖产品的生产研发,这注定我们要处于世界经济产业链的最低端、最末端,甚至只配生产“呜呜祖啦”之类的产品,实在很可悲。

    倘可悲如此,也就罢了,最可悲的当是现有产业对学术的围剿,对学术成果推广的本能抵制,影响的是产品的更新换代。这一点,在信息技术领域是这样,其他诸如汽车、彩电、冰箱生产也是这样。城市污染源汽车尾气排放是祸首,而电动汽车至今也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可见,厂家已有的生产线是不会轻易“退休”的,一定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抛开消费者的利益,仅能源消耗,就会让人咋舌。这难道不是在与推行低碳、环保产业背道而驰?

    产业可以牵着学术的牛鼻子,那么学术只能做经济的“婢女”了。于是,读博士、读研究生,似乎就很容易。前提是博士、研究生能够放下对于真学术的追求,舍得拿出青春和精力,保证老老实实给博导打好工,剽窃了论文被曝光后敢于给博导当替罪羊。

    博士被批量化生产,博士培养变身“博士工厂”,归根到底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恶果。目前,博导们的公司恐怕已经成为庞大的利益集团,根深叶茂,想来一次“去产业化”定然阻力重重。矿领导可以与工人同下井,教育部也该要求博导陪博士一同坐教室、进实验室。博导在本职工作和开公司上,是不能脚踏两只船的。

    各方声音

    网友芳玥:严格限制博导招收博士生的数量不就得了!如果不限制,就会造成许多人想当知名博导的学生,而知名博导们自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学生。

    网友 yqy:不是没办法,也不是做不到。中科院在限制导师招生和培养学生的机制方面做得还是可以的!

    网友东方:当博导变成了“老板”,你还不明白该做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