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球爆发汇率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44:10
2010年09月28日 06:36 AM
分析:全球爆发汇率战争? 英国《金融时报》 艾伦•贝蒂     每个人都想到了这一层,但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是公开予以承认的少数几名政策制定者之一。他断言,一场汇率战争已经打响。此前,汇市上的竞争性干预于最近升级,参与方包括一些拥有强大“武器”的重量级强国。
    虽然有人主张,各国突然之间纷纷展开汇市干预行动,可能起到全球货币政策放松的作用,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样一轮竞争性贬值,更有可能加剧国际紧张。    日本在本月结束为期6年的不干预汇市政策,抛售了估计价值200亿美元的日元,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时刻。在七国集团(G7)大型工业化经济体中,日本是过去20年来唯一经常动用汇市干预的国家。但其历来提出的理由(利率已如此接近于零,以至于常规货币政策正失去效果)如今也适用于其它许多国家。    中国对汇市的干预是全球汇率争斗的主要起因之一。但除了中国以外,还有数个大型经济体也一直在干预汇市。去年,瑞士自2002年以来首次启动单方面干预行动,以压低瑞士法郎,而且没有进行冲销,即在国内货币市场买回在汇市抛出的瑞士法郎。    与其它数个东亚国家一样,20国集团(G20)峰会东道国韩国今年也在间歇性地干预汇市,以压低韩元汇率。在累积强劲经常账户盈余的同时故意压低本币汇率,这种做法引起了华盛顿方面的关切。    自去年以来,对于大量热钱涌入、推高雷亚尔汇率并导致经济失去平衡,巴西一直在表示关切。但据最近透露的消息,巴西已授权该国主权财富基金代表政府抛售雷亚尔。    对美国来说,这种付诸单方面行动的现象不是一个好兆头。美国正指望在将要召开的G20会议上针对中国干预汇市以阻止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动员各国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加压力。尽管目前在干预汇市的国家多数很可能会欢迎人民币升值,但似乎没有几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愿意站出来公开批评中国——除了巴西和印度央行官员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零星批评以外。    上周巴西外长塞尔索•阿莫林(Celso Amorim)表示,他不想成为一场有组织活动的一部分。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在纽约举行会议后,他对路透社(Reuters)表示:“我相信,这种对某一个国家施压的主意,不是找到解决方案的正确方式。”    阿莫林补充称:“我们与中国方面有良好的协作,我们一直在与他们商谈。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目前是我们的主要顾客。”巴西向中国出口大宗商品。    也有一些人——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rkeley)的经济学家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主张,竞争性贬值的企图也许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各国本质上是在创造更多本币向市场抛售,那实际上意味着它们在放松货币政策。因此,一轮有企图的贬值行动不会成为一场零和游戏,反倒可能成为某种半协同的货币政策放松。    但其他人警告称,这种乐观的假定情形忽视了一点,即当每个国家都为了压低本币汇率而干预汇市、由此传递出一种竞争(而非合作)的精神时,可能会造成混乱。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Fed)前官员、目前供职于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泰德•杜鲁门(Ted Truman)表示:“把干预和货币政策混为一谈可能是危险的。当人们并不真正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时,试图精确把握干预的力度将是很难的。”    杜鲁门表示,鉴于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疲软,各国央行也许有理由向定量宽松趋近,以寻求进一步加大货币供应。但他表示,各国在国内货币市场这么做(而非通过干预汇市)要好得多。    就目前而言,各国协同的前景似乎空前遥远。由于每个国家不可能同时贬值,而且某些当局(如欧洲和美国)通常更不愿意为了压低本币而干预汇市,因此,更多的竞争性贬值行动可能会引发汇率出现剧烈和破坏稳定的波动。 
2010年09月28日 06:36 AM
巴西财长:“国际汇率战争”已经爆发 英国《金融时报》 乔纳森•惠特利 圣保罗, 彼得•加海姆 伦敦报道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竞相压低本币汇率来提升本国竞争力,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周一在圣保罗表示,一场“国际汇率战争”已经爆发。    曼特加发表上述言论之前,日本、韩国和台湾央行为了让本币变得更廉价,在近期实施了一系列干预行动。出口大国中国尽管面临美国压力,要求其允许人民币升值,但仍在继续阻止人民币走强。与此同时,从新加坡到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的官员,都已对本币目前的强势发出了警告。    曼特加表示:“我们正处在一场国际汇率战争当中,各国货币正普遍走软。这对我们构成了威胁,因为它削弱了我们的竞争力。”通过公开宣称“汇率战争”的存在,曼特加等于承认了许多政策制定者私下里一直在说的话:越来越多的国家正把本币贬值当作提振本国经济的手段。    本币贬值会让一国的出口商品变得更便宜。对那些正走出全球经济衰退、努力寻求增长的经济体来说,这有可能提振它们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    试图压低本币汇率的国家正在增多,这也使得在全球经济论坛上协调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20国集团(G20)会议即将在11月份召开。会议主办国韩国不愿把这一问题列在会议议程的重要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怕得罪其邻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中国。    彭博(Bloomberg)数据显示,自去年初以来,美元对巴西雷亚尔已累计下跌25%左右,巴西雷亚尔也因此成为全球最为强势的货币之一。    尽管曼特加最近发表了一些带有火药味儿的公开言论,但巴西迄今除了对本国外汇现货市场进行干预外,并未采取其它任何行动。    在过去两周的大部分日子里,巴西央行每日买入多达10亿美元(约相当于其近几个月来日均美元买入量的10倍),但这主要是为了消化进入该国参与上周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 670亿美元新股增发的资金。    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驻纽约的美洲区新兴市场研究主管托尼•沃尔本(Tony Volpon)表示:“言论和行动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恶性通胀开始了,12五规划,通胀目标设定为5%(转载)
    目前CPI调控目标在3%,’’十二五’期间可以考虑容忍单年CPI调控目标在5%。”9月27日,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告诉本报记者。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已到关键时刻,将在下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是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在下一个五年内,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成为主基调,这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近我们也在围绕’’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做相关研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容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容忍通货膨胀在适度范围之内,容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祝保良表示。
  在他看来,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十二五”期间GDP增速也可以低至8%,而CPI可以高至5%。
  个别年份5%可以容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也认为,按照我国现在的实际价格水平,应提升对通胀的“容忍度”,当前将3%作为全年CPI的调控目标,实际上,可以将这个目标提高到5%。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3%也被外界作为判断通胀的警戒线。
  “CPI接近于5%我认为是可以容忍的,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CPI在个别年份可能到5%,不表示一定会到5%。”祝宝良解释称。
  自去年末以来,国务院和央行多次强调,今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而一旦通胀调控目标提高到5%,意味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十二五’期间可以容忍通货膨胀在3%-5%之间,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还是适度宽松的,明年财政政策还可以是继续积极的。”祝宝良强调,财政政策的投向要发生转变,现在从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转移投入到农村治理、节能减排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上,使民营企业成为下一步经济增长的重点。
  中长期存通胀隐忧
  “中国从去年开始有了一个流动性过度释放的过程,这样大量货币的释放,对未来5年-10年的影响很大,需要一段时间消化货币过量释放带给经济的后遗症。这是系统化的问题,不是能够简单解决的问题。”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经理周金涛说。
  今年8月份CPI同比上升3.5%,创下今年新高,虽然外界普遍预期三季度将是今年CPI的顶点,但仍引发了市场对加息的担忧。
  虽然目前局部经济出现过热,但经过收储和拍卖等调控措施,未来粮食价格上涨有望保持在一个合理空间;由于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在今后三四个月再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尽管短期内出现恶性通胀的可能性不大,长期看通胀仍存隐忧。
  央行9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重现反弹。
  “8月份我国M2达到68.7万亿,而美国目前的M2为8.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万亿,中国的M2超过美国约10万亿人民币。”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十二五”期间,影响我国CPI的不确定因素也有很多,其中最应引起注意的是输入型通胀和农产品价格波动。 胡锦涛提倡“包容性增长” 或将写入十二五规划2010年09月28日01:2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王红茹      9月16日,对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来说,是一个心情愉悦的日子。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胡主席在正式场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这对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作为最早提出此概念的参与者之一的汤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这一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  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包容性增长”,这个在2007年由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首次提出的概念,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对于“包容性增长”一词,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甚至包括经济学家。胡锦涛主席的致辞公开发表后,就“包容性增长”问题,记者先后对多位经济学家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七八位均表示,是从胡锦涛主席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听到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之前并没有过多地了解和研究。  “'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但也是国际组织在10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  数据显示,2002年—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  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的汤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大家都在谈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过程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更少。”  此外,中国GDP如果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增大,由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也会增多。是否应该适当下调增长预期水平,也成为当时学者争论的焦点。  庄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的比重偏低;在产业方面,重工业劳动高,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和社会相比较,社会领域发展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城乡差距还比较大,“这种增长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均衡的增长,所以亚行当时就做了相关研究。”  据汤敏介绍,在此背景下,2005年,由亚行赞助支持,亚行经济研究局和驻中国代表处联合开展了“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研究课题,同时邀请林毅夫、樊纲等国内七八位知名学者一起参与研究。  当时作为亚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参与了一部分组织工作。  与此同时,在中央政府将“构建和谐社会”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的背景下,由林毅夫主编,庄巨忠、汤敏、林暾等学者编写的《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一书正式于2007年出版,该书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的特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和所带来的问题及挑战,探讨通过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  “这本书出了英文版。当时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们斟酌了很久,最后是用了'共享式增长’这个词,实际上也有人翻译成'包容性增长’。”庄健说。  庄健表示,“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跟这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或被写入“十二五”规划  从2007年亚行首提这一概念,到如今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场合再次倡导,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包容性增长”被官方采纳和认可的助推器。  庄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对当时经济失衡状况的一种强制性的改变。经过这场危机之后,大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对投资、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强,而中国恰恰受这种冲击比较明显。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恢复较快。但与此同时,从经济学家到中央政府都开始思考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更加可持续的问题。  这次重提“包容性增长”,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看来,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含义。马晓河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对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走的一个大的判断。  据悉,即将于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向《中国经济周刊》大胆预言,“十二五”规划中肯定会明确提出包容性增长,今后这个概念也将越来越普及并被人们接受。“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是要加强社会建设,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注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觉得肯定会写入的。” 邓聿文说。
  嘉宾  庄健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马晓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邓聿文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包容性增长具有不同内涵  《中国经济周刊》:“包容性增长”作为一个新概念,目前并没有人给予准确的定义。您怎样理解“包容性增长”?  庄健:亚行当时在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是可持续的、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的。  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会领域的,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  马晓河: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的。  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不要造成贫富差距,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A国增长了,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B国,不要给对方带来危害;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应该有益于多方。  汤敏: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长”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含义,包括环保、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但我认为,最核心的含义,就是经济增长让低收入人群受益,最好是让其多受点益。比如怎样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怎样增加工资收入,这些就是“包容性增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因为这些人群是收入分配中比较弱势的部分。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这一概念,应该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中国现有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是需要改变的,说得严重点,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各个方面都要包容性增长。  邓聿文: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和价值导向,即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都需要改变,所以提出了“包容性增长”。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各种各样的弊端,如果再不改变,当前与未来的任务与目标都会面临着压力。  其实“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还要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向全社会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就是应该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要让人民过上一种很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包容性增长”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原来过多地强调GDP的增长。    实现包容性增长,政府的价值导向很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  庄健:“包容性增长”和我国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协调发展”、“和谐社会”都是一致的,具体到经济领域和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都是有共同点的。如果能做到这些,也就能够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
CPI目标可能放宽至5%新能源规划或年底出台   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这些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排除一时或者局部的困难,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现这个目标。这些需要更多地去讨论、形成共识,采取有关的改革发展措施去推进。  马晓河:首先,我国应该尽快地转变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其次,要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要加快推进城镇化。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社会的繁荣富强稳定,都应该实现城镇化,只有这样,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者人口才会增加,社会才会形成一个中间多、两头少的“橄榄型结构”。这样,社会才能增加消费,只有消费占主流了,稳定才有坚强的保障,社会才能进步。  第四,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尤其是调整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收入分配结构关系,让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快一点。此外,还要调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关系,让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得更快一点。  第五,政府下一步还应该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尤其是应该加快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汤敏:“包容性增长”跟“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相比,有更多的量化指标,也更具体了。“包容性增长”最终要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惠及更多的劳动者,惠及到社会的大多数,让他们的收入增长要比一般人更多一些,这些将变得更加明确。  “包容性增长”不但量化了GDP,而且提出GDP是怎么分配的。而衡量各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就要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以人为本方面,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贫困人口、工薪阶层的收益有多高,他们的增长比GDP的增长更高还是更低,这变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相对可以量化推动的事情了。  邓聿文:我国要达到“包容性增长”,首先,是政府价值导向的引导。政府出台的包括财政体制改革等各项措施等都要往这方面倾斜。政府的价值导向要改变,在收入分配等方面都要往弱势群体方面倾斜。这样才能使贫富差距缩小。  其次,资本也应该适当地向劳动力方面倾斜。一方面,资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赋予劳动者更大的权力,比如博弈的权力,否则单靠“资本家”的善行,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大多数是起不了作用的。  实现包容性增长 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之间,应该怎么配合来实现“包容性增长”?  庄健:国际社会有这么一种声音和倾向,就是经济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时,大家容易携起手来;一旦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并相对稳定时,便都去考虑各自的问题了,共同应对困难或解决问题的合作意向就会有所减弱。在这个时候,应该推广一种理念,去更多地寻求双赢、多赢。  据我了解,对21个成员,“包容性增长”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大家都会朝这些方面共同努力,这对于亚太国家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  汤敏:和谐发展是国际社会都很关注的话题,各国之间的协调配合、合作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使得弱势群体、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对投资、贸易、金融保护主义的反对。这些都是不利于“包容性增长”的。应该说,“包容性增长”不仅仅对中国,对全球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全球范围看,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是否能够利用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的老百姓,是值得关注的。  一般来说,“包容性增长”主要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而各成员国之间的“包容性增长”,更多的是指,贫困的国家在全球的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国土部近期出台小产权房清理方案 已上报国务院   时间:2010年09月28日 07:15:58
   http://estate.cfi.cn/p20100928000102.html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昨日表示,小产权房问题的处理方案将在近期出台。昨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召开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工作座谈(培训)会,李建勤在会后接受采访时做出上述表态。但他并未透露方案的具体内容。
  国务院正征求意见
  有报道称,国土部等十四个部委已经联合成立小产权房整治处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小产权房清理整治政策方案。李建勤证实,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正在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但对方案公布时间表问题,李建勤只表示,或将会很快公布,但公布时间并未明确。
  记者了解到,就在两周前,相关部门也已经结束了全国多地小产权房调研活动,这其中包括山东、郑州等省市小产权房违法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李建勤也说,这次点上的调研,而调研部门也已形成调研结果,将为小产权房的处理提供借鉴。  今年二月谢国忠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现在看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谢国忠:人民币乌云压城
  来源:《新世纪周刊》
  来自美国的升值压力将比以往更为沉重。中国不该只是防守,及早采取建设性的举措,方可避免摩擦的扩大
  在首份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总统对政策方向做了显著调整——至少字面上看是如此。奥巴马表示,将全力以赴增加就业机会,五年内实现出口翻番即是手段之一。如果这一政策得以实施,那么,美国很可能会与中国扩大出口的策略发生冲突。这场可能以中国的汇率政策为“风暴眼”的交锋,或将在今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前爆发。
  美国调整政策方向
  奥巴马政策转折的触发点,是民主党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席位争夺战中的失利。这一选举结果对于民主党来说影响重大。在100个参议院席位中,民主党占有60个。由于共和党一直不愿与奥巴马总统合作,他推行任何一项实质性政策,就需要民主党保住这60个席位。
  毫无疑问,民主党在马萨诸塞的失利,是民众对奥巴马政府的一次抗议。选民们希望借此发出信息,即他们认为美国正沿着错误的道路前行,而奥巴马政府并没有解决他们最为关心的就业问题。在奥巴马执政的第一年,政府一直纠缠于救助华尔街金融机构和医疗改革这类问题。华尔街救助计划非常不得人心,而医疗改革方案的推进,却选择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奥巴马政府延续了小布什时期的政策,即维持现行体系。而作为一届全新的政府,奥巴马政府并非必须如此。自然,为了挽救经济,政府不能让金融体系遭受毁灭性打击。但是,该如何行动是个问题。政府可以在金融体系整体受挫后,再对其实施国有化。这样,就可以建立起
  一个新的金融体系,脱离制造泡沫的旧制。然而,全盘拯救现有的金融体系,奥巴马政府给其金融改革制造了一个敌人。怎么能指望那些受益于现有制度缺陷的人,去修正这些缺陷呢?
  在以往的金融危机中,造成泡沫的“大人物”纷纷被检控,并被送进监狱。美国民众期望,此次金融危机后,那些人物也应“示众”。但是,总统反而与他们共进大餐,低声下气地求他们支持金融改革计划。美国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不过是一场闹剧。如果奥巴马政府不愿意做出改变,他们会投票给那些愿意的人。
  除了救助金融体系,奥巴马政府将剩余的精力花在医疗改革上。奥巴马政府在其最初的医改方案中,打算同时解决医疗费用和覆盖范围两个问题。但是,由于对削减医疗费用的反对不断增强,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协。最终,这演变为扩大覆盖范围和增加医保费用。增加的费用将通过提高中产阶级的税收来弥补。医保改革加剧了社会分化,成为引发中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因由。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失业率不断上升,却成了奥巴马政府议程中的第三项内容。华尔街已经恢复了元气,从接受政府救助变为重发巨额奖金,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的高位,如果加上未充分就业者,失业率将超过17%。纳税人的钱让华尔街重新开起了派对,他们自己却在苦苦寻觅工作机会,这怎能不让人气愤?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补选,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表达愤怒之情。
  奥巴马政府正在进行重大政策调整。医改已经变成次要问题,创造就业机会才是正道。如果奥巴马政府无法尽快改善就业状况,到11月美国中期选举时,民主党的席位有可能大幅减少。
  奥巴马脱困之道
  奥巴马的困境是,华盛顿的政治构架不会让其任何实质性措施获得通过。这并不新鲜。参议院的投票规则意味着,执政党的政策想获得通过,必须得到反对党的支持。而反对党只愿意支持自己倡导的法案。
  因为政府不能管得太多,美联储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以应对当前的经济问题。不过,美联储惟一的办法就是印钞票。这是美联储总体上倾向于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尽管美国经济很容易出现通胀。过去20年,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充沛的劳动力供给压低了通胀水平。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通胀效应并未显现。现在,这两个因素都出现了逆转,通胀即将到来,这将限制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不用太久,美联储就可能不得不加息。2012年,尽管美国经济仍然疲弱,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达到5%。
  当美联储被通胀捆住了手脚,而美国政府又陷入两党相互掣肘的局面,美国惟一的政策选择就是扩大出口。如果美国经济重新开始增长,赤字可能再次增加。国际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仍是负值。由于没有推动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美国必须改变外部环境,让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美元贬值是美国扩大出口的一个选择。但是,当美联储开始紧缩货币政策时,美元并不会下跌。因为贬值并不是出路,美国可能靠贸易政策来增加出口。中国是最明显的目标,人民币实质上钉住美元的做法,很可能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在危机中,尽管美联储将利率降到零,人民币钉住美元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这使美元不至于完全崩溃。现在,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已得到恢复,美联储开始准备提高利率。人民币和美元挂钩,对于维持美元稳定性已不那么重要,实际上,这一做法可能使美元过于坚挺,而美国并不希望看到这一情况。让人民币和美元脱钩,现在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施压,始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最近,美国为轮胎、家禽、钢管等行业设立了一系列保护性关税。当失业问题关系到奥巴马政府的前途时,它至少要做些事给人看。已实施的保护性措施仅涉及几十亿美元的贸易额,相对于从中国的进口只是很小一部分。这不足以明显降低美国的失业率。但是,这有助于改善政府的公众形象。奥巴马政府很可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强化贸易保护主义举措。
  美国的贸易政策今后可能会从改善政府形象的工具,变为刺激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这是减少美国失业的惟一办法。
  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让美国出口翻番的目标并不会自然实现。过去五年,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信贷泡沫破裂后,全球经济疲弱很多。即使今后五年美国的出口能够增加三分之一,离奥巴马的目标仍有6000亿美元的差距。若要缩小这一差距,中国是显而易见的目标。美国将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并向消费驱动的经济转型。
  更沉重的压力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了和今天相似的困难。它逼迫日本将日元升值1倍。为了减轻日元升值的负面效果,日本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日本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转型完成,开始了新的增长,这轮上升周期随着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告一段落。
  美国很可能故伎重演,政策重点将是要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倍。由于中国出口部门利润率已经很低,汇率大幅升值对中国经济将造成巨大影响。中国很可能选择像日本当年一样的货币政策。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不小,房地产股的过高估值,很可能早已超过中国GDP总量,并高于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时期的水平,但仍远低于当年日本的水平。日本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房地产股票的估值是GDP的3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还有翻番或放大3倍的可能。
  当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它已经是一个高收入国家。中国目前仍是中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如果如此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出现在中国,当它破灭时,中国很可能经历像日本过去20年一样的停滞,并且是在低收入水平上。中国承受不了这样的灾难,这会使中国永久地坠入低收入国家的陷阱。
  但是,拒绝建设性地回应美国的压力也不明智。如果难以从中国的增长中受益,美国没有理由持续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今年美国或会有更多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前,国会很可能通过一项议案:如果人民币不升值30%,就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30%的惩罚性关税。
  中国现在应该积极应对,采取能使中美经济均受益的举措。首先,随着中国的比较优势由廉价劳动力变为廉价资本,中国可以向美国公司开放资本市场。这可以减少中国国内泡沫的压力,同时给美国经济以必要协助。这在美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时,显得极为重要。这也可以使中国的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能够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中获益。
  因此我认为,筹划中的上海国际板市场应尽早推出。最先上市的,应该是那些在中国的美国公司,譬如宝洁、可口可乐、百事、星巴克、通用汽车等。
  第二,中国应该降低一些进口商品的关税,以使美国经济受益。譬如,中国是世界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进行生产。
  但是,中国的关税和税收体系,对于想要把生产放到中国的跨国公司仍是巨大的阻碍。如果看不到美国对中国大规模的汽车出口,美国工会就不会支持与中国的贸易。如果中国开放汽车市场,美国工会对待中国的态度也有可能转变。这将减少奥巴马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动力。
  第三,美国的农业部门对美国政坛影响巨大。中国对美农产品开放市场,也许是个明智的选择。当然,这会对中国自身的农业部门造成压力。更多的财政支持可以抵消这一政策的负面影响。归根到底,中国的农业问题源自过低的劳动力与土地之比。城市化是其出路所在。通过改革户籍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中国将可加快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汇率政策必将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现在已是乌云压城。来自美国的升值压力将比以往更为沉重。除非中国能够妥善处理,否则,两败俱伤的贸易战将不可避免。中国此次不该只是防守,及早采取建设性的举措,方可避免摩擦的扩大。  震惊!!!上海延迟退休年龄,终于来了… 作者:闻香识毒  发表日期:2010-9-28 9:09:00     惊闻上海人保部将从十月一日起将男性退休延迟到65岁,女性延迟到60岁。该来的终于来了,还美其名曰“柔性”于国际接轨…看看屁民们的忍耐力反应吧!这是试探整个民族是猪还是人的试金石…试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