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李连杰的"救灾现金不可靠论"发人深省--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37:30
人民时评:李连杰的"救灾现金不可靠论"发人深省
武少民
 
2010年09月28日00:1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推荐:  
近日,李连杰表示最担心慈善贪腐,救灾捐现金不可靠。“在国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做善事大家都愿意,但问题是,捐出去的钱最后有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比如一笔善款不同的组织辗转几次到了灾区,就可能有一些资金减少,不知道去了哪里。”李连杰说。
弘扬慈善,不只需要动辄捐出百万、千万的富人,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而要想发动更多的人热心慈善,就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保障善款能够真正发放到困难群众手里。换一个角度说,严打慈善捐款中存在的贪腐之风,是弘扬慈善的重要抓手。
据笔者了解,不只是李连杰,境内外一些慈善家普遍认为,如果慈善捐款也要被“潜规则”,进入少数人的腰包,那么不仅会打击捐赠者的信心,还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积极做慈善。李连杰在内地几个项目做下来,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云南地震,我到灾区去的时候我不要看红十字的收据,我要看到每个老百姓的签名和手印。”他还发现,给灾民发放现金是最不可靠的,而发放灾民需要的物品比发放现金效果要好。同样的物品发放,大米、面包就比衣服、鞋子效果要好。
把善款变成粮食或者日常用品,可以大大降低被贪污的风险。这种无奈的变通之举,折射出慈善捐款去向不够透明的现状。热心慈善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行为,执法部门要为之保驾护航,如果慈善捐款不能发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上,那么纪委、审计等部门要为之深思。
我们从来不缺乏保障机制,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规章制度,但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在执法过程中有没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犯法者有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每一次对慈善捐款的审计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如果总是高抬贵手或者不了了之,这种做法纵容了贪腐者的嚣张气焰,也寒了不少热心公益者的心。
孔子说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同样,慈善贪腐纵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其恶劣影响极为深远,因为它降低了民众的信任度,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这种负面影响会持续发酵并扩散。所以,针对慈善捐赠中存在的贪腐行为,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不能手软。只有正本清源,让民众的捐款用得其所,才能让捐赠者放心,慈善文化的形成也会水到渠成。
弘扬慈善,要确保善款去向透明。慈善捐款不是唐僧肉,更不能任相关部门或机构“雁过拔毛”。建议执法部门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善款去向的机制,通过在网上公示等形式让民众知情,把监督覆盖到关乎善款去向的所有环节。同时,对敢于顶风作案者要严惩不贷,以重典治理慈善贪腐。还要发动民众参与监督,有没有收到捐款,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执法部门也完全可以建立事后调查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善款的去向,查阙补漏,扎牢篱笆。
让捐赠者不再担心善款的去向,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小事,但要想做好这件“小事”,恐怕我们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评论:
李连杰的“现金不可靠论”令人警醒
人民时评:李连杰的"救灾现金不可靠论"发人深省--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李连杰的"救灾现金不可靠论"发人深省 李连杰的“现金不可靠论”令人警醒 人民时评:习近平“三观”的核心是什么?--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对制造冤假错案的高建勋们要严惩不贷--观点--人民网 毛泽东外孙的“馒头论”发人深省!--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官员的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是如何练就的???--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从温总理的“高技术是买不来的”说起--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决定》给不称职、不作为的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茶杯门”事件的三大疑团--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关注郑民生骤变为杀人恶魔背后的原因--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司法需要怎样的大局观--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品重庆市民的“文强死百姓欢重庆安”--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国产动漫别玩“烧钱”的“数字游戏”--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工人中暑热死扇了谁的脸--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我们如何培养理性的一代--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又见自杀悲剧,干部的心理压力如何化解--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巨贪靠啥演绎与70多开发商的“故事”--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尊重人才不仅仅是一句话,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当上班洗浴的“享乐干部”遭遇“查岗风暴”--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土地奶奶"是怎样沦为"三最"贪官的?--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用制度揭下“双面贪官”的画皮--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方舟子的存在是面镜子--观点--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