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色·戒》给汉奸整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18:32
近日,被一些媒体以“床戏”、“激情戏”“少儿不宜”等渲染吊足大众胃口的电影《色戒》,终于“火爆”上映了。不过,在导演李安的老家—————遭受几十年殖民地奴化文化侵入的台湾,观察家的目光格外敏锐:“肉体横陈”是“有目的的”,就是颠覆中国人不敢面对的“戒律”,即“汉奸与色欲”。
台湾有评论说:影片的要义在于跳出传统史观,重新评论汪伪政权。也就是说,《色戒》用“色欲”的诱饵,引诱中国观众去参加了一个“颠覆”汉奸反面形象的仪式。为了给汉奸的“整容”,影片基本隐去了他出卖民族利益、屠杀抗日志士的凶残与血污,只让他穿梭于官邸、公寓、汽车、奢侈品商店等象征权贵和现代化文明的空间,突出他对美女肉体的渴望或对所谓爱情的追求。然而,接受这个汉奸爱情传奇的代价太大了:为了给汉奸的人性提供叙事逻辑,创作者把汉奸对女性的暴力、侮辱施以爱情的装饰;为了给汉奸提供一个风光无限的权贵正面照,创作者把有志于抗日的中国男人描写成滑稽、怯懦、难以有效组织和行动,只能垂头丧气、接受屠杀的爱无能、性无能、政治无能、战斗无能者,把有志于抗日的中国女人描写成甘受强暴、交易肉体、视利诱为爱情、见权贵而荡淫心的糊涂虫和自虐狂。中华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历史和在这种斗争历史中形成的勇敢智慧、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就在这种所谓的艺术创作和人欲横流的狂热围观中被诋毁、蚕食了。
当然,《色戒》不过是发生在第三世界的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它与国家之间的安全优势争夺、政治外交折冲和经济贸易战相比,仍然属于低级政治;但它给维护民族精神的主流文化,敲响了警钟。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和文明创造能力开始受到真正的考验。可以想象,如果先辈们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被污蔑而非价值化,如果我们赖以为人处世立国的民族精神被蚕食,如果我们沉迷于插科打诨的小品式愚乐或在“肉体横陈”的艺术中醉生梦死,这样的全球化对中国来说,就不是文明和进步,而是新的蔑视和奴役。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流行文化给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流文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发达国家以跨国资金支持的强大学术发表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新殖民,而发展中国家的主流文化崩溃以后,就必然发生西方流行文化横行的乱流,这样,第三世界就逐渐成为服从西方政治、依附西方经济和消费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边缘国家。一位西方学者说:全球化首先意味着“金钱成了文化无所不在的氧气”,“文化和经济以及带有经济倾向的政治利益关系是前所未有的清晰”。我们知道,在流行文化制造和输出大国的美国,无论流行歌曲或好莱坞大片,抗争邪恶、实现正义、追求自由、礼赞信仰和歌颂有尊严的爱情等等,都显示了其核心价值,流行文化是维护美国精神主流价值秩序中的浪漫支流,这种浪漫支流温情地向世界扩张着,但有时也会泛起傲视甚至侮辱其他民族的涟漪。
在日本,当美国电影《艺伎回忆录》把日本传统文化象征的艺伎,描写成供权贵日本男人和美国占领军人玩弄、出卖的娼妇,而且还要让娼妇对玩弄者、出卖者发生爱情时,日本社会就曾批评,这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误译、歪曲或强暴,指责美国的媒体和流行文化热衷于渲染“变态的日本”。而在现实的国际文化秩序中,日本的竞争意识不亚于美国:它一方面对美国流行文化有所批评,一方面也极力推进以日本漫画、动画、游戏、饮食、流行歌曲等为载体的日本流行文化。相形之下,《色戒》这部体现后殖民流行文化的片子却在中国受到了一些人的热捧,可见主流文化面临挑战之严峻。
为了挽救民族精神不至于在流行文化的挑战中崩溃,主流文化的建设就是一个严肃紧迫的课题。从文化结构的关系来看,侵入型殖民流行文化是与主流文化争夺大众,而献媚型本土流行文化则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这要求主流文化必须重建大众的认同。而从文化后果来看,只有重建大众认同的主流文化,中国的流行文化才能转变为有尊严的、有益于民族精神的建设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