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将领张琴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06:32
五岳盟主/编辑
张琴秋是著名的红军女将领,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在红军将领中,张琴秋是唯一的女性。虽然邓颖超、蔡畅、刘英、贺子珍、钟月林、邓六金等老大姐也参加了长征,但从事的大多为机要、秘书、及党团妇女工作,没有在红军作战部队中担任高级职务。
1955年授衔时唯一的女将军李贞,在红军时代担任的最高职务为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而在红军时期,张琴秋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陈赓、陈再道、王宏坤、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王新亭、刘华清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的大将上将们,当时都曾是她的部属。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组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统一领导红二、四两个方面军,张琴秋与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等二十位红军高级领导人同为西北局委员,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而她的这一职务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因与张国焘意见分歧,后被撤职下放。建国后,张琴秋担任了国务院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这位传奇般的女将军,在她的情感世界中,经历了三段不平凡的婚姻。

张琴秋与沈泽民
与丈夫沈泽民感情甚笃
1904年11月15日,张琴秋出生于浙江桐乡县石门镇的一户小康人家。1912年至1920年,张琴秋在石门振华女校读了8年书。从振华女校毕业后,张琴秋先后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和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读书。在上海读书期间,张琴秋认识了沈雁冰(茅盾),接着也认识了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
早在1921年4月,沈泽民就经沈雁冰介绍,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在沈雁冰的支持下,张琴秋考取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正巧,党派沈泽民去南京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两人于是同行。入学不久,张琴秋由于家庭困难,便辍学回到母校振华女校担任代课教师。
1924年初,张琴秋辞去母校的代课教师,来到上海,寄宿在沈雁冰家。恰巧沈泽民此时也已回上海担任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沈泽民建议张琴秋报考上海大学。张琴秋听从了他的建议,顺利地考取了该校社会学系,与时任该系系主任的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同为社会学系的同学。1924年4月,经杨之华和中共上海地委负责人徐梅坤的介绍,张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11月转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琴秋与沈泽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25年11月,张琴秋与沈泽民举行了新式文明的婚礼。婚后与沈雁冰夫妇、瞿秋白夫妇比邻而居,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充实的生活。
1925年11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张琴秋与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孙冶方等一百多人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6年春,沈泽民随刘少奇率领的中国职工代表团来莫斯科出席国际职工大会,会后也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5月,张琴秋生下了女儿张玛娅。
1930年春,莫斯科中山大学停办,学生回国分配工作。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沈泽民和张琴秋绕道法国,乘法国邮船回上海。
在去鄂豫皖根据地的路上,张琴秋和沈泽民化装成巨商夫妇。一个是西装革履的潇洒阔老板,一个是雍容华贵的阔太太。1931年5月上旬,他们来到鄂豫皖苏区的中心金家寨。在鄂豫皖苏区,张琴秋任培养干部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化装刚来到鄂豫皖苏区时,大家都说沈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对这个洋学生出身的女人能否当好军校政治部主任还有怀疑。但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张琴秋总是第一个来到操场,腰束皮带,斜挂短枪,英姿勃勃。当时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而女指挥员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张琴秋能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惊叹。进行政治动员时,她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更令人信服。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张琴秋便预见到回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人一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
在1931年1月7日举行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沈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沈泽民被刚取得中央实际领导权的王明任命为中央宣传部部长。不久,为贯彻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王明派沈泽民作为中央代表,并担任直接对中央政治局负责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但不久,在党内资历很深的张国焘被王明任命为中央代表、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沈泽民改任鄂豫皖分局常委兼鄂豫皖省委书记。
到了1932年秋,在蒋介石20万大军的“围剿”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在决定红军的行动方针的黄柴畈会议上,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负责人都赞成红军主力跳出鄂豫皖根据地,越过平汉线,伺机歼敌后再返回根据地。但沈泽民却不愿走,表示要留下来坚持斗争。张国焘最后同意将沈泽民留在根据地,此时已担任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师长王树声)的张琴秋随大部队转移。
由于长期的劳累,而营养又不良,沈泽民的肺病复发了,经常吐血不止。主力红军转移后,在敌人的严密“围剿”下,留守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沈泽民又感染上了疟疾。1933年11月30日,沈泽民病逝,年仅33岁。
1963年4月15日,沈泽民的迁葬追悼仪式在红安隆重举行。张琴秋携女儿玛娅参加了迁葬仪式。

陈昌浩
与陈昌浩的多舛婚姻
1932年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转移,向西挺进,转战了三千多里,最后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转移途中,在小河口会议后,张琴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6年7月,在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结婚,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婚姻。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两万余人组成西路军,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已怀孕的张琴秋作为组织部长,担负着繁重的干部调配工作。不久,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要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把张琴秋送到西路军总医院,以使她能安全分娩。
但在临泽守卫战失败后,西路军后勤单位被迫撤离。在撤离途中,“马家军”的骑兵穷追不舍,张琴秋恰巧在这个危急时刻分娩了。由于战场的特殊环境,这个婴儿没有存活下来。这次分娩给张琴秋留下了严重的妇科病,使她此后再没有能够生育。
由于敌众我寡,西路军虽英勇杀敌,但仍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1936年3月13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包括张琴秋在内的20多位师团级干部参加。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宣布,他和徐向前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余下的部队组成几个支队,就地分散活动。

1937年8月,李克农和经周恩来、叶剑英保释出狱的部分女同志,
前排左起:张琴秋、夏之栩、熊天荆、华萼、吴仲莲。后排中:石联星。
张琴秋在分散突围中被俘
1937年8月,张琴秋被押解到南京,关在“首都反省院”。不久,参加国共谈判的周恩来经与国民党交涉,将张琴秋等一大批干部接出狱。10月,经历劫难后的张琴秋回到了延安。
她看到延安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激动得热泪盈眶,迫不及待地向组织要求工作。
在张琴秋的多次请求下,她被安排到中央党校进行短期的学习。1938年春学习结束后,她被分配到安吴堡青年训练班任生活指导处主任,后调抗大女生大队任大队长。在抗大女生大队期间,张琴秋管理着五个分队的七八百人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当时延安经常遭日军飞机的轰炸。女生大队地处清凉山,山高目标显,时刻都有遭到敌人空袭的可能。
张琴秋沉着果断,以她多年丰富的组织领导经验,在短时间内作出了巧妙而周密的安排。每天一大早,她就指挥各分队学员带上干粮,分散到事先划分好的山沟中去上课。等到太阳落山时,响亮的号声又召唤她们回到学校住地。这么大一支队伍被她安排得有条不紊,保证了大家的安全和学习、训练的正常进行。
不久,张琴秋又调到王明兼任校长的中国女子大学任教育长。
1939年“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倡导建立女子大学,并个人捐赠300元钱作为女大的筹建资金。张琴秋不仅是个经验丰富的组织领导者、训练有素的军事教官,而且也是个出色的教育行家。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张琴秋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教师们一起安排制定教学计划。为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她除自己兼课外,还在百忙中抽时间深入课堂听课,收集意见,并及时将意见转达给教师,使女大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陈昌浩在西路军失败后,辗转回到自己的故乡武汉,后来回到延安,在中宣部当了一名普通的科长,同时在中央党校和陕北公学兼课。在延安,他们夫妻团聚了。每逢周末,张琴秋就到陈昌浩那里,并悉心照料着陈昌浩与前妻刘秀贞的小儿子陈祖涛。陈昌浩过去的老部下王树声、李先念、李天焕等,这时也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节假日也常到陈昌浩居住的窑洞里去看他和张琴秋。
由于过度劳累,陈昌浩的胃病复发,久治不愈,在缺医少药的延安无法根治。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骑马时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于8月20日作出决定,送周恩来去苏联医治。同时毛泽东也批准陈昌浩可以携陈祖涛一同去苏联治病。陈昌浩赴苏联后,张琴秋热情接待陈昌浩的原配妻子刘秀贞。
张琴秋在延安
8月27日,周恩来、陈昌浩、原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以及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陈昌浩之子陈祖涛、高岗之子高毅、陈伯达之子陈小达在延安机场登上了一架道格拉斯飞机。张琴秋也到机场为陈昌浩送行,两人依依惜别。
在对待陈昌浩的前妻刘秀贞及其孩子的问题上,张琴秋的做法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抗日战争爆发后,刘秀贞带着长子陈祖泽经重庆千里迢迢奔赴延安,但此时陈昌浩已去苏联。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他们找到了张琴秋碰碰运气。面临这种尴尬情况,张琴秋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热情的她对倍感失落的刘秀贞的生活作了妥善的安排,还将陈昌浩临行前给刘秀贞的一封信读给她听,大意是对刘秀贞说:谢谢你千里迢迢带着孩子来延安,我又不在此地,实在对不起你了,希望你好好听琴秋的话,安心学习文化,以准备将来搞好抗日工作。
在张琴秋的帮助下,刘秀贞很快就办理了入伍手续,先在延安干部子女保育院工作,后又安排在保育小学工作。在张琴秋的帮助下,努力学习文化与政治,进步很快,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了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刘秀贞与张琴秋亲如姐妹般地相处着,坦诚相见,相敬如宾。延安的工作是紧张的,生活也是艰苦的。她们白天忙完各自的工作后,晚上还要聚在一起,点起油灯,自己动手捻毛线,常常是边捻边谈,直到夜深。如此以往,不但丰富了日常生活的内容,也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张琴秋常常是主动地向刘秀贞谈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使刘秀贞又感动又钦佩。
有一天,张琴秋突然对刘秀贞说:“你和昌浩是结发夫妻,感情也很好,又有两个孩子,过去是革命与战争使你们分离了;现在我应该退出来,让你们团圆。”她的话讲得平静、诚恳而又真挚。
刘秀贞听了,连忙答道:“那不行!我没有文化,又没有做工作的本领,完全不能帮助昌浩工作;你和我不同,你有文化和工作经验,你过去帮助过他工作,今后还可能帮助他工作。你们的结合才是般配的,退出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琴秋呀琴秋,快别这样说了,你若再这样说,那就是赶我快点走。”刘秀贞也说得十分坦诚。
张琴秋听后,不禁为刘秀贞的聪明、果断和坦率感到深为佩服。一道棘手的婚姻难题,被刘秀贞的一席话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时,张琴秋才鼓起勇气向刘秀贞转述陈昌浩临走时留下的话:“我要去治病,不能见刘秀贞了。她帮我把两个孩子抚养大了,我永远是感激她的。现在已成了这个局面(指他与刘、张间的婚姻关系),只有请组织上帮助解决吧!”
谈到这个问题,刘秀贞后来也说:“昌浩遇到了困难,我要帮助他,也只有我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不久,在组织的帮助下,刘秀贞正式解除了她与陈昌浩的婚姻关系。就这样,一场历史遗留下来的婚姻难题,在张琴秋、刘秀贞这两个女人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中,妥善地解决了。刘秀贞后来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周益结了婚。周益怀着对老首长陈昌浩的崇敬与热爱的朴素阶级感情,默默地担负起照顾刘秀贞生活与抚养陈昌浩后代子孙的责任。
在陈昌浩去苏联治病并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回国不得不长期滞留苏联后,他与张琴秋的婚姻便名存实亡,组织上同意了张琴秋与陈昌浩解除婚姻关系的请求。
张琴秋与苏井观(图左)和郭述申合影
与苏井观的幸福婚姻
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
苏井观是河南潢川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入党。1931年春,张琴秋与沈泽民来到鄂豫皖苏区时,苏井观已在红军卫生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张琴秋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被张国焘解除后,调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担任政治部主任,和苏井观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巧的是,苏井观此时也蒙受不白之冤,不再担任医院的领导职务,被降为医院附设的卫生学校校长。
张琴秋担任医院政治部主任之后不久,就主持审议了苏井观的“案情”,确认他在政治上是清白无辜的。然后报经上级批准,在全院召开的党团员大会上,宣布恢复已被停止了一年半的党籍。不久,苏井观被任命为总医院院长。他们相互配合工作,关系就更为密切了。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时而分开,时而相聚,并都经历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三过草地、两爬雪山和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的全过程。张琴秋在河西走廊兵败之后被俘,苏井观则要比张琴秋幸运一些。他跟随李先念指挥的支队,终于冲破敌人的重围,走出祁连山,到达新疆星星峡,被奉党中央指示来接他们的陈云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后去苏联。
1941年苏井观从苏联回延安以后,知道张琴秋和陈昌浩的婚姻已经解除,他和张琴秋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苏井观和张琴秋结为夫妻。此时,新郎苏井观已经38岁了,而新娘张琴秋还比他大一岁。
建国以后,苏井观、张琴秋夫妇双双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部长:一个在卫生部,一个在纺织工业部。他们相敬相爱,过了一段十分美满幸福的生活。
2000年出版的《张国焘传》,将张琴秋与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傅钟等人并列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由于建国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没有在部队工作,所以1955年没有给她授衔。否则的话,以张琴秋红军时代的资历,是完全可以授中将乃至中将以上的军衔的。在《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辑由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介绍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将领的《解放军将领传》中,张琴秋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权威的《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认定张琴秋是红军唯一的女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和邓颖超等合影
建党80周年前夕,北京一家著名报纸在“80位共产党员的故事”中,称张琴秋为“红军唯一的女师长”。但这是不准确的,张琴秋并未担任过其所说的“妇女独立师”的“师长”,而是“妇女独立团”的团长。但她后来所担任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却是远远高于师长。
1962年,苏井观被发现得了癌症。1964年5月26日,苏井观终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病逝。
张琴秋在纺织工业部工作了近2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折磨,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凌辱,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红军中唯一的女将领,爬雪山过草地不能消磨其意志,西路军的失败不能动摇其信念,国民党监狱中的磨难不能动摇其信仰,却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光辉的一生,让人扼腕叹息!
粉碎“四人帮”以后,张琴秋得以平反昭雪。1979年6月23日,党中央为张琴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