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与一本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4:26:57
科学家与一本线
本帖最后由 苦墨斋主 于 2010-4-13 21:06 编辑 这是一个我很早就想谈的话题——理想教育。
      很欣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的一段台词:“人要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两样?”我们的老师、父母对孩子也是从小注重理想教育,在孩子还是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我们要是问一个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回答似乎非常的一致:“科学家!”当然也还有舞蹈家、画家等等“××家”。似乎不可能听到一个孩子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工人!”“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清洁工!”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到了中学,孩子的理想几乎都在父母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现实:“我的理想就是清华、北大!”记得我们学校在高一做了一个调查:你在本校三年想实现的理想是什么?结论是大多数人选择了“清华北大”。到了高二,再提清华北大的学生已经少了又少了,到了高三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变成了“一本线”。我想把这种现象称为“理想衰减”。
       这种理想衰减的过程反映出学生和家长也越来越现实。而我在思考的是这个理想衰减的过程,其实是孩子理想一个个破灭的过程。这太可怕了!一个人理想破灭的过程也是对幼小心灵的伤害过程,也是使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
       虽然是否能上一本线与是否能够成为科学家似乎没有绝对的关系,高考也不是一个人奋斗的终点,这些18岁的孩子的路还很长,即使今天不能上一本线,将来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在这样一个理想衰减的过程中,孩子自信心所受的伤害,可能会伴随他一辈子,甚至会影响他将来面对困难的勇气。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是为了培养科学家?为了给清华北大两所名校输送学生?我认为我们对孩子的理想教育从开始就错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什么那些在小学的时候都抢着举手的孩子,到了高中回答问题都要低着头?为什么那些在小学的时候满怀信心喊出“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的孩子,在高中会为一次考试默默流泪?为什么那些在小学喊出“我是最棒的”的学生,在高中却总说“我不行”。这个变化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两个字“伤害”——对孩子自信的伤害、对孩子自尊的伤害。
       传统上我们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但是事实上未必如此,我个人认为“没有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而自信的孩子才会快乐。自信不是简单鼓励的话就能实现的,自信是需要一个个小的成功慢慢建立起来的。而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几乎无法达到的目标,那么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会有成功,只会有失败。一个个失败只能带来无数的批评,这些批评必然会使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兴趣,使孩子最终丧失信心。
       希望我们的理想教育,不是一个理想衰减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想增强的过程。
本文来自: 家长100论坛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jiazhang100.com/bbs/viewthread.php?tid=120643&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