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 (二)-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6:35:11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二)2009-10-27 09:32:46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8次 评论:0 有时,东坡在饮酒中将人生际遇与感慨融为一体,其意蕴更具多向性,如《满庭芳》词云:“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暮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这与渊明所说“忘彼千载忧”可以互为注脚。
其二,酒与真浑合。萧统曾评:“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寄酒为迹也”。苏轼《和陶饮酒》组诗中也几乎篇篇有酒。在组诗的序中,苏轼这样说道:  
 “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辄罢。客去,解衣盘礴,然吾中了然,终日欢不足而乐有余。因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庶以仿佛其不可名者,示舍弟子由、晁无咎学士。”
苏轼的似醉而醒,郁闷不欢,其不可名、说不清的东西正是他对内心“真”的呼唤。险恶的环境下,只能借助于“酒”来表达那些“不可名者”,在酒中可以摆脱一切名缰利锁的束缚,恢复个人的本真的存在。当人一旦从 社会 羁绊中脱身而出,就有可能回到赤子的纯真世界,陶渊明诗中的“真意”,也就是他所谓的“ 自然 ”。这也是和陶饮酒诗中苏轼仰慕陶渊明的原因,且与苏轼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此时的苏轼更多的是体验着陶渊明,还没有把他作为一种清晰的理想。
 酒,可将外物与内心相互作用。及至沉醉,便会模糊现实带来的苦难,便可与外物浑融一体。苏轼的饮酒没有达到陶渊明的那种终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外物的境界,他总是处于半酣状态,从渊明的酒杯中取一瓢来自斟自适,因此,注定比渊明感受更细腻,也更痛苦。“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也”(王瑶《文人与酒》)“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戏书》)“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饮酒》其一),“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饮酒》十三),东坡醉后,思绪甚明,一生际遇所感,随酒散发。人的感情在醉中才是本真的,而梦中亦如醉中。《饮酒》十二云:“我梦入小学,自谓总角时。不计有白发,犹诵论语辞。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人生非游戏,然游戏却是真人生。返“真”就是返回到自己的本心,返回到自己内在的自然,袒露自己的本真存在。这是一种暂时超越生死、梦醒、与外物融合一体的境界,而这需要借助于酒的作用。
二、内心的分裂与整合
苏轼在元祐年间,尽管表达了“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余”(《和陶饮酒》其十)的向往,然而,他的《和陶饮酒》中透露了他对仕隐选择的思考。这种思考当然是针对现实和理想的考量。他看到了现实的阻力并对这种羁绊表现出了不满,他也以陶渊明为征引对象表达了欣慕的理想,但此时他并不肯定入世一定是自己的归宿。《和陶饮酒》其四: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一朝傅两翅,乃得粘网悲。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诗中蠢蠢欲动、仰慕高飞的食叶虫,如果有一天真的破茧化蝶,举翅高飞,现实中又会面临“粘网悲”的可能;厌巢的小麻雀,以为沮泽之地是自己的归宿,但如真的让它去赴水,就再也不可能回到自己的老巢。此诗正是诗人对于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食叶虫有何尝不是现实中的自己呢?想解脱做不到,欲罢又不能。而厌巢的小雀又是作者对离开仕宦生涯之后是否可以找到归宿的思考和疑问。去追逐陶渊明回归田园、回归自然应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吧,但遭遇挫折之后该何去何从,哪里又是归宿呢?这首诗几乎是扬州时期苏轼仕与隐矛盾心情最真实的写照,此时的他对陶渊明的世界是向往的,虽然还没有成为很明晰的理想,只是一种寄托。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诗人解决这对矛盾的 方法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他对二虫的选择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无奈的一笑之后,苏轼找到了调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工具是酒。
在“世事缠绵”的仕途中,苏轼对出与入作了深刻地思考。对“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饮酒》其三)的适然表达了由衷的欣慕,但现实与理想矛盾又使他感到难以释怀的痛苦,苏轼找到了应对的方式,即“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饮酒》其一)、“醉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 (《饮酒》其九)。
陶渊明在苏轼的心中,是一个理想的追随对象。虽然此时和陶的想法和风格远没有在惠、儋时那样清晰和成熟,但真正和陶的帷幕已经拉开。如果说苏轼经历冤狱生死之后,在黄州过着陶渊明一般的隐逸生活时,陶渊明只是他灵魂歇息的精神家园,那么,此时他却用诗歌表达出来了,使我们看到停驻在他内心深处的陶渊明的身影。
酒,是一种消解忧愁和悲剧的方法,酒搭起了一座让人能够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自由出入的桥梁,让人在模糊了的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快感,并将人内心的混沌状态美化了。陶诗“酒能消百虑”,苏词《水调歌头》:“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但同时苏轼自己提出了“无愁可解”的命题。词《无愁可解》云: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滋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的。……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酒的麻醉也只能是暂时的,醒来后会更痛苦。因此,消解忧痛、整合内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智慧。苏轼处世的大智慧,在于他深刻理解了人世与自然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找到了一个“身世两悠悠”的契合点,即不为外物所累的宁静的心境,而这种心境的获得需要超越常人的人格和智慧,而《和陶饮酒》正是这种心境付诸于诗歌的开始。
虽然扬州时的他还没有对陶渊明太多的心领神会,更多的是貌和神离,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依然隐隐可见,与渊明的彻底否定官场、回归田园相比,其鲜明性不可同日而语。但诗人在自己的境况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智慧的生活方式,寻找自己可以憩息的精神家园,“追求和探索另一种他认为美好的生活情趣的建树和憧憬”(朱靖华《苏轼论》)。诗人一生感慨,都放入酒中,如其《念奴娇·中秋》云:“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苏轼能于渊明杯中取一瓢共饮,幸也。
参考 文献
1.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
2.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
3.宋·苏轼著.苏东坡全集. 中国 书店1986年根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本
4.晋·陶渊明著.王孟白校笺.陶渊明诗文校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
5.元·脱脱等编修.宋史.中华书局,1977
6.朱靖华.苏轼新论.齐鲁书社,1983
7.谭玉良.苏轼 研究 . 电子 科技 大学出版社,2002
8.谢桃坊.苏轼诗研究.巴蜀书社,1987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 -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 (二)-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 (二)-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三) -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1)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2)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1)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1)-找论文网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2)-找论文网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1)-找论文网 真骨傲霜:浅论苏轼的文化性格内核 (二)-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源库。硕... 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二) -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源库。硕士、博士... 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接受与发展 -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源库。硕士、... 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 -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源库。硕士、博士... 期待中的焦虑——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转)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反张国焘分裂斗争中的关键人物--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统一中的分裂与反分裂 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下一个南斯拉夫?印度分裂的必然性 [转贴] 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全国最大的民居——宏琳厝 全国最大的民居——宏琳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