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冬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03:56
到了冬季,人们普遍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些干燥。中医认为,肺与季节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宜多食用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据现代营养学家们的介绍,适合冬季食用的食品:暖性的肉食有狗肉、牛肉、鸡肉、龟肉、羊肉、虾肉等;蔬菜有黄豆、蚕豆、胡萝卜、葱、蒜、韭菜、芥菜、油菜、香菜等;水果有栗子、杏脯、橘子、柚子等;还有红糖、糯米、羊乳、松子等。   
   
    1:冬季健康饮食宜首选哪些食物呢?
           
第一,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大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第二,黄鳝。秋冬食鳝,不但补益力强,而且对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冬季饮食中,如烧鳝段、清炖鳝段、炒鳝丝、黄鳝粥等,均为保健美食。
  
第三,栗子。栗子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还有补胃之王的美誉。
  
第四,红枣。红枣具有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功效,如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炖食,效果更好。   
    第五,鸡汤,冬天是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其预防办法之一是喝鸡汤,尤其有益于儿童。据分析,母鸡脂肪具有增强支气管黏膜分泌和化痰的作用。此外,鸡肉中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可以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黏膜分泌,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感冒鼻塞及治疗咽干、咳嗽等病症大有裨益。   
    第六,动物内脏。动物的肝、肾、心等内脏所含的维生素B2很多。冬末春初,由于气候干燥,不少人嘴唇干裂,易患口角炎,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所致。   
    第七,海带。海带含碘多,碘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甲状腺激素有产热效应。所以,冬末春初,适量食用海带,具有较好的御寒作用。   
  
    2:冬季护肤宜食用哪些食物   
    第一,宜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油菜、菠菜、甘薯、萝卜、南瓜及动物肝脏、虾、蛋黄等。这些食物可以润泽皮肤,防止干涩、粗糙和出现皱纹。   
    第二,宜食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常见的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肾、花生、糙米、麦麸、豆类等,这些食物可平展皱纹,防止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等皮肤病的发生。   
    第三,宜食富含尼克酸较多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花生及小白菜、油菜、苋菜等绿叶菜。在日常饮食中,保证尼克酸供应充足,可以预防癞皮病。   
    第四,宜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枣、山楂、橘子、橙子等。在饮食中,保证维生素C的供应充足,可有效防止皮肤发生出血性紫癜。   
第五,宜食动物脂肪。适量吃些动物脂肪,既有利于供给人体热能,也可使皮肤保持正常光泽和富有弹性。   
   
    3:冬季宜喝哪些粥   
    第一,宜喝二乳粥。鲜牛奶250克,鲜羊奶120克,粳米90克,白糖适量,水煮成粥。二乳粥具有补虚损、润五脏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衰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便秘等病症。   
    第二,宜喝鸡汁粥。母鸡1只,粳米100克,精盐少许,水煮成粥。鸡汁粥具有滋补气血、安养五脏的作用。适用于虚劳诸证、精血亏损、肾气不定、产妇营养不足等病症。   
   
第三,宜喝核桃粥。核桃仁30克,大米适量,水煮成粥。核桃粥具有补益身体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小孩体弱者。   
    第四,宜喝栗子粥。粳米250克,栗子50克,水煮成粥。栗子粥具有养胃补肾、壮腰膝、强筋骨的作用。适宜于肾虚腰酸、腿足无力以及中老年多尿者服食。   
    第五,宜喝芍药知母红糖粥。芍药、桂心、防风各10克,知母、麻黄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水煮成粥。芍药知母红糖粥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疼痛、脚肿、头晕短气等病症。   
   
    4:冬季寒冷宜喝哪些清润汤   
    第一,宜喝羊肉汤。中医著名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即药肉同煮,吃肉喝汤,具有温阳补血、活血祛寒的功效。对防治气血虚弱、营养不良、四肢厥冷、腰膝酸软、产后腹痛、老年体弱等有一定的作用。羊肉加鱼肚和黄芪一同炖汤喝,具有温补阳气、强骨健脾、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第二,宜喝骨头汤。冬季,常喝些骨头汤,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骨胶原、钙、磷脂等,增强骨髓的造血能力,加强抵抗力。同时,还能促进伤者(特别是骨折患者)的康复,减缓衰老过程。   
    第三,宜喝鸡汤。尤其是母鸡汤中的特殊营养成分,可以加快咽喉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黏膜分泌,及时消除呼吸道黏膜上的细菌和病毒。对治疗咳嗽、感冒、哮喘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老、弱、病者过冬很有利。   
    第四,宜喝鲜鱼汤。鱼汤中含有大量的具有抗炎作用的特殊脂肪酸,可预防和抑制呼吸道炎症,防止哮喘发作,尤其对冬季儿童和老年哮喘的防治效果更佳。据报道,每周喝两次以上鱼汤,可使上呼吸道感染及由此引起的哮喘发作的危险性降低。   
    第五,宜喝萝卜汤。冬季常喝萝卜汤,有益于机体正常运转。萝卜含有的木质素能进一步提高机体巨噬细胞的活力,从而吞噬癌细胞和细菌、病毒等,具有抗感冒、抗癌、抗感染等功效。同时,萝卜也是一种美白润肤佳品,常吃萝卜能使体内的黑色素、黄色素减少,从而使皮肤白净晶莹、润滑剔透。   
   
    5:冬季食用烤鱼、烤肉宜配萝卜   
    现代营养学家们倡导,在冬季饮食中,食用鱼、烤肉等烧烤食物宜配萝卜。因为,鱼肉烤制时的温度过高,如果超高400℃,蛋白质烧焦后,会产生苯并芘和仲胺,而仲胺到胃内和亚硝酸盐相遇,在胃酸的作用下可生成亚硝胺。现代医学研究已认定,苯并芘和亚硝胺都是强致癌物质。专家们通过大量的病理调查和动物试验已经得到证实,一次食入的量太多或经常食用,往往会引起癌症。   
    冬季时令蔬菜——萝卜,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蔬菜。其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C比梨和苹果高8~10倍,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以及淀粉酶、氧化酶等。萝卜还含有芥子油,它和萝卜中的酶一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另外,萝卜中含有多种酶,能完全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使细胞发生突变的作用。萝卜中还含有一种木质素,能够进一步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可以把癌变细胞吞噬掉。由于在烤鱼、烤肉中所含的致癌物质可以被萝卜中的维生素C和酶等物质破坏而失去致癌作用,因此,在吃烤鱼、烤肉等食物时配吃一些萝卜,不仅能帮助消化,而且能防癌、治癌,真是一举两得。

    6:冬季吃狗肉宜讲究卫生   
    狗,又称犬,为我国“六畜”之一。早在汉代以前,人们吃狗肉的数量与普遍性,相当于今天的吃猪、牛、羊肉。它的美味为人们津津乐道,有“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之说。   
    狗肉味道鲜美,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肌肽、肌酸和钾、氯、钠、铁、钙、磷等微量元素、嘌呤类物质。寒冬时节,它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常食些狗肉,以补脾胃,强筋骨,益血脉。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吃狗肉宜讲究卫生。否则,往往会引出人们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多种疾患,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这是因为,在狗肉中常寄生一种叫旋毛虫的寄生虫。旋毛虫为雌雄异体,虫体细小,成虫3~4毫米,幼虫01毫米。别小看雌虫,它的生殖力极强,一条雌虫可产幼虫1500条,多可达1万条。这些幼虫可钻入人或动物的淋巴管或静脉血管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部位,1个月内便可在肌肉中形成“囊包”。幼虫可在“囊包”中生存数年之久,人吃了这种带“囊包”的狗肉就会染上旋毛虫病。   
    据专家们的研究,旋毛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幼虫在1周内便可钻入肠壁,引起十二指肠、大肠广泛的变化,患病的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并伴有乏力、畏寒、发热等症状。2~3周后,幼虫经血管又侵入肌肉组织,引起肌肉发炎。这时病人会出现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以小腿部肌肉为重),全身水肿和咀嚼、吞咽、呼吸、说话困难等肌组织及呼吸系统症状,部分病人还会有肝、肾的病理改变。4~16周后,患者水肿加剧,脱水虚脱,呈恶病质象,常因毒血症、心肌炎和其他并发症致死。国外报道,此病的死亡率高达6%~30%。我国的西藏、云南、沈阳等地区也曾多次发生过。   
   
    7:冬季宜食羊肉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喜食羊肉。羊肉是一种价廉物美,我国民间传统冬令进补的佳品。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能补中益气,开胃健力。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李东垣也指出:“人参能补气,羊肉可补形。”   
    羊分为绵羊与山羊两类。绵羊毛厚而密,是专供羊毛的品种,肉虽可食,但肥而多膏,膻味甚浓;山羊则专供食用,肉质甘腴,红烧清炖皆宜,而山羊又有黑白之分,民间认为,黑山羊比白山羊更滋补。   
    羊肉营养丰富,性味甘热,据食品成分分析,每100克羊肉含优质蛋白质111%,脂肪288%,是猪肉的一半;每100克羊肉含热量306千卡,比牛肉多近1倍。且含无机盐类、磷、铁、钾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力、益胃气、补阴衰、壮阳肾、增精血的功效,还可通乳治带,有益于产妇。   
    羊肉在冬季食用对身体更为有益。因为,羊肉所含的热量比牛肉还高,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羊肉中铁、磷等物质的含量比其他肉类高,适于各类贫血者食用。妇女、老年人气血不足、身体瘦弱、病后体虚等,冬季不妨多吃羊肉,可养气血、补元阳、益肾气、疗虚弱、安心神、健脾胃、御寒气、健体魄。   
    羊肉是冬季的理想食品。我国北方地区甚至一年四季都喜食羊肉,故大菜、小菜、火锅、比比皆是。而我国南方的广东、海南、广西、港澳地区等,羊肉的烹制多在冬季才稍流行,用作御寒暖胃菜肴。   
    因为山羊各部位肉质成分不同,所以,冬季制作羊肉美食也应有所区别。例如,羊腿肉厚骨粗,炖食最适宜,以淮杞、虫草同炖,可为滋补汤品。羊脯皮薄肉韧,红烧最为理想,配以豆豉、蒜子、陈皮、姜片、生蒜等一同红烧,香鲜味浓。同时,也可以烹制羊扒,以姜汁腌过,煎熟后调味,以铁板上桌,热气腾腾,脂香四逸,别具一格。山羊头蹄,皮软肉滑,可以制炖品及汤类。羊肉以热食为佳,凉了会有一层羊油凝结。   

北风呼呼,手脚冰冷,享用一盅淮杞炖羊肉汤,则祛寒生暖,补气旺血,保你手脚暖和,增强抗寒能力。   
   
    8:隆冬宜食腊鸭   
   
俗话说:“腊鸭饭面焗,香气传三屋。”隆冬季节,腊鸭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极受人们的欢迎。所以,隆冬宜食腊鸭。   
    腊鸭的食法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高贵质优,炆、蒸、扣、炒皆宜。其特点是香鲜味浓,甜美可口。香者如焗饭的香气四逸,鲜者则虽咸而鲜味不减。腊鸭皮下脂肪极丰,适于炆荔甫芋、马铃薯之类的“瘦”物,这类物料味淡而质瘦,腊鸭肥油与其中和,烹制后的食物软滑甘香,肥而不腻。   
    腊鸭全身是宝,可烹制各种质高美馔。如油鸭鹌鹑松,以腊鸭去骨,取净瘦部分,剁粒,鹌鹑起肉剁烂,配以肉、叉烧、冬菇、冬笋、韭黄等粒共炒即成。亦可用生菜包起上席,其味清鲜甜美。还有玉簪虾球、玉簪鸡翅,以虾球、去骨鸡翅、腊鸭肉改成条形和菜穿上,则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热荤菜式,别具一格。有的名厨以腊鸭代替云腿,选用清远鸡肉,靓北菇,以麒麟排列,扣熟成“生扣鸳鸯鸡”,效果颇佳。腊鸭的头、颈和骨是民间煲汤、煲粥的佳品。以西洋菜或菜干煲汤,味香,汤浓,清热,去骨火,还具有食疗价值。   
   
    9:冬季宜食鱼鳔
      
鱼鳔,俗名鱼泡,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黏多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微量元素。   
    中医认为,鱼鳔味甘性平,养血止血,补肾固精。用鱼鳔配合中药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脉管炎等疾病。鱼鳔还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疾病。此外,鱼鳔还能增强肌肉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腻光滑。鱼鳔能加强脑与神经及内分泌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治智力减退、神经传导滞缓、小儿发育不良、产妇乳汁分泌不足、老年健忘失眠等。   
   
由于鱼鳔含有大量胶汁,又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御寒、祛湿等功能,所以能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力。   
   
    10:冬季养生宜选择菌类食品   
   
冬季,在蔬菜缺乏、绿叶菜少的情况下,菌类成为人们养生的首选保健食品。   
    第一,蘑菇。中医认为,蘑菇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润燥化痰、健胃平肝等作用。从蘑菇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对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有疗效;蘑菇的培养液可降低血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蘑菇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是一种低脂、低糖、低盐、低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蘑菇还富含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加血色素、明显提高智力的赖氨酸,是冬季老少皆宜的食物,特别是小孩常吃蘑菇益智健脑。   
    第二,香菇。中医认为,香菇性平味甘,具有补气健脾、和胃益肾等作用。日本学者发现,香菇所含的多糖能降解癌毒素从而减小癌毒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香菇中含有的葡萄糖苷酶,可加强机体抗癌作用。香菇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它含有30多种酶和18种氨基酸,并含有一种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麦角固醇等,被誉为“蘑菇皇后”。因此,它成为冬季家庭食用火锅的佳品。   
    第三,黑木耳。黑木耳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是冬季家庭烹饪的常用佳品。黑木耳的医疗作用很早就被我国人民所认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指出“木耳生于朽木之上,味甘平,可轻身强志。”中医认为,黑木耳有清肺益气、活血、益胃、润燥、滋补强身的功效,主治痔疮出血、血痢、便血、崩中漏下等病症。现代医学证明,黑木耳能减少血液凝块,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黑木耳中所含的植物胶质,还是有益于人体的天然滋补剂。   
    第四,银耳。中医认为,银耳性平味甘,具有润肺化痰、养阴生津等作用。银耳中的抗癌多糖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银耳糖浆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对射线损伤有保护作用。冬季经常食用银耳,对神经衰弱、失眠、心悸、身体虚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调养效果极佳。

    11:冬季宜合理食用蔬菜   
    在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隆冬时节,人体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体温。蔬菜是人体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但是,冬季蔬菜缺乏,绿叶菜更少,大白菜和萝卜成了家庭餐桌上的“主角”。经过长期储存的大白菜和萝卜,其维生素有所降低,满足不了人体的生理需要。为弥补维生素的不足,冬季蔬菜的合理食用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合理搭配选用。冬季,除了大白菜和萝卜外,可选食胡萝卜、雪里红、芹菜及青菜等。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土豆。不起眼的土豆也含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每天若食用300克土豆,即可供给人体一天需要量10倍以上的维生素C和3~4倍的维生素B1。土豆还含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和铁、锌、铜、钾,营养相当全面。豆类本不含维生素C,但经发芽成豆芽菜后,就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如黄豆发芽后,维生素C每100克可高达30毫克以上(一般在16毫克左右),且胡萝卜素可增加2倍多,维生素B2增加2~4倍。在绿叶菜不足的冬季,用各种豆芽菜来弥补维生素C的不足,是最方便经济的办法。   
    第二,合理加工烹调。冬季,为了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即炒。急炒白菜,维生素C的损失率只有07%,连炒带煮损失率高达76%。浸泡时间越长,维生素的损失越多。烹调蔬菜要用急火快炒。敞开锅炒菜,维生素C同空气接触后也容易被破坏,因此宜加锅盖。做菜汤时,水沸再放菜,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另外,蔬菜要现炒现吃,回锅加热会损失更多的维生素。   
    第三,科学储存。冬季,保存蔬菜要掌握适当温度,受冷会冻坏,受热易萎缩,均会影响维生素的含量。一般蔬菜存放在室温20℃以上环境中,比在6℃~8℃环境中维生素C的分解速度要快2~4倍,菠菜在室温16℃~25℃时,3天后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损失85%以上;胡萝卜素损失25%左右,在0℃~3℃条件下则损失甚微。所以,蔬菜应储存在阴凉通风、温度较低的地方。   
   
    12:冬季食用大白菜宜科学烹饪   
    多少年来,大白菜一直是我国北方百姓冬季生活中的主要蔬菜,被人们称为“当家菜”。如今,一到冬季就全民动手大量储存大白菜的景象,已被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应时鲜菜所取代。不过,在鸡、鱼、肉、蛋的膳食中,科学搭配,经常食用大白菜,也会使人顿感清香爽口,利胃保肠,对促进人体健康极为有利。   
    大白菜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维生素C、钙、磷、铁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B2。经常食用大白菜,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是,营养学家们指出,冬季食用大白菜,让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素,烹饪大白菜的方法最为关键。   
    第一,宜先洗后切。一般蔬菜在烹饪之前都是先洗后切,以保证营养成分不被丢失,烹饪大白菜时也是这样。由于大白菜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都易溶于水,若切后再洗的话,这些营养成分就容易损失。   
    第二,烹调宜加醋。在烹饪大白菜时,适当放点醋,无论从味道,还是从保护营养成分来讲,都是必要的。醋可以使大白菜中的钙、磷、铁元素分解出来,从而有利于人体吸收。醋还可使大白菜中的蛋白质凝固,不致外溢而损失。   
    第三,宜用开水焯。平时人们做大白菜,有时用热水烫,有时不烫。研究者发现,烹饪大白菜时,用开水焯一下,对保护其中的维生素C很有好处。如果是用热水烫,最好是用开水。因为,大白菜通过加热,可产生一种氧化酶,它对维生素C有很强的破坏作用。这种氧化酶在温度65℃时活动力最强,而在85℃时就被破坏了。所以,用热水烫大白菜,一定要用沸水,不能用温水,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不被破坏。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熬白菜也不要时间过长,醋可以晚些放。   
   
    13:冬季食用冬笋宜科学搭配   
    寒冬时节,被誉为“山珍”的冬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上宾”。冬笋是笋中“皇后”,相对于春笋而言,其肉质更为细嫩、鲜美,营养更加丰富。因此,冬季宜常食笋。其食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宜科学搭配。例如:   
    第一,冬笋枸杞肉丝。配料:冬笋250克,枸杞子30克,猪肉250克,生姜、葱、素油、食盐、味精、料酒、白糖各适量。制作方法:①将枸杞子清洗干净,去杂质、果柄、泥沙;冬笋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细丝;猪肉洗净,切成丝;生姜、葱洗净,切成细丝,备用。②将猪肉用湿豆粉抓匀,挂上豆粉浆,备用。③将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加入生姜、葱煸香,随即下入猪肉、炒变色,下入冬笋、食盐、味精、料酒、白糖、枸杞子,炒匀即成。具有补肝肾、明眼目、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视物不清、咳嗽、痰多、面黄肌瘦、皮肤不润等病症。   
    第二,冬笋雪花鸡汤。配料:党参15克,雪莲花10克,人参6克,薏苡仁30克,冬笋50克,鸡肉200克,生姜、葱、料酒、食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制作方法:①将党参、雪莲花、薏苡仁分别按量配齐,前三味中药洗净后,党参、雪莲花切成1厘米长的节,人参切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薏苡仁用清水淘洗干净;笋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节,备用。②将鸡肉洗净,去毛及内脏,放入炖锅内,加入药包、冬笋、生姜、葱、料酒,再加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5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胡椒粉搅匀即成。具有祛湿壮阳、补中益气、舒郁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腰酸腿软、体弱乏力、风湿性关节炎、阳痿、妇女月经不调、心闷有痰等病症。   
   
    14;冬季宜吃哪些水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冬季,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   
    第一,梨。梨又名快果、果宗、玉乳,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梨性味甘、微酸、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适宜于秋冬季节发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等病症更为适宜。另外,梨还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梨作为医疗食品经常食用很有好处。   
    第二,甘蔗。甘蔗又名干蔗、竿蔗、糖梗,主要含糖分、无机盐、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甘蔗性味甘、寒,具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15:冬季养生宜多食用红枣   
    冬季多食用红枣,可以弥补人体维生素的不足。研究表明,红枣中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含量大大高于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含有生物类黄酮物质,能保护维生素C不受破坏。因此,人们把红枣誉为“天然的维生素丸”,是人体抗衰老的补品。   
    中医认为,红枣具有益气养血、健脾益智的功效。民间有“一天吃三枣,终身不显老”之说。红枣味甘性平,能调百味。红枣既能滋补养血,又能健脾益气,抗疲劳、养神经,还有保肝脏、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特别是对于贫血虚寒、肠胃病等病的防治十分有效,长期服用可使人延年益寿。   
   
    16:冬季宜常吃松子   
   
松树是长寿树种之一,常与柏树一起被人们作为长寿的象征。   
松子是松树的种子,也是冬季人们养生保健的佳品之一。   
    中医认为,松子性味温甘,具有补虚养阴、润肺生津、滑肠通便的功效,是一种滋补强壮的良药。据古代医书记载,常食松子的老弱者能鹤发童颜,润肤美容,延年益寿。   
    松子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每100克松子富含蛋白质167克,碳水化合物98克,脂肪635克,还含有铁、磷、钙等矿物质及丰富的挥发油。松子所含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这种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代谢,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和皮肤上的老年斑。

    17:冬季保健宜多饮红茶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秋去冬来,气温骤降,寒气逼人,人体生理机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具体地说,在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三个月里,养生之道贵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红茶是冬季最佳饮品之一。因此,冬季适宜喝祁红、闽红、川红、粤红等红茶。中医认为,红茶性味甘温,含有较多蛋白质,可以补益身体,养蓄阳气,生热暖腹,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   
此外,冬季人们的食欲增强,进食油腻食品增多,常喝红茶可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使人体更好地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18:冬季老年人宜重视饮食调理   
    中医素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因此,老年人要重视饮食调理,在冬季的日常膳食中注意温补肾阳。一是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二是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温热性食物;三是要注意多喝热汤,以滋润脏腑,增进食欲,驱寒保暖。
       
    19:冬季高血压病人饮食宜遵循什么原则   
    冬季,高血压病人饮食宜遵循的原则是:以选择低盐、低胆固醇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的食物为宜。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保持大便正常畅通。   
    研究表明,欧、美、日本近十多年中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多数人吃蔬菜、水果比以前增多了。还发现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与住在夏威夷的日本人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同,但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中风发病率要比住在夏威夷的日本人高3倍。研究认为,夏威夷的日本人吃动物蛋白比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多,这表明动物蛋白质有减少中风发病的食疗效果。   
   
    20:“老慢支”患者过冬宜科学调摄饮食   
    在冬季生活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患者视过冬如过关。因此,专家们指出,“老慢支”患者过冬宜科学调摄饮食。      在冬季饮食方面,宜科学调摄饮食,坚持以健脾开胃为主,清淡、温软为宜的原则,要注意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因为“老慢支”患者身体比较虚弱,所以平时应多食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营养食品。同时还可以适当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以起到温补作用。   
    此外,还要选用具有健脾、补肾、益肺、理气、止咳、祛痰作用的食物,如梨、橘子、大枣、百合、莲子、白术、银耳、核桃、蜂蜜及猪、牛、羊肺等。这些食物既能强身,又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可作为“老慢支”患者的自疗方,有利于促进身体康复。   
   
    21:冬季冠心病患者宜合理安排饮食   
   
现代养生学家们倡导,冬季冠心病患者宜合理安排饮食,有利地促进身体的康复。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冬季合理地安排膳食,是预防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基础。科学饮食宜讲究“红、黄、绿、白、黑”,其科学养生道理在于:   
    第一,红。指红葡萄酒。每日饮少量红葡萄酒(50~100毫升),有助于预防冠心病,但不能过量。   
    第二,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甘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能减轻动脉硬化。   
    第三,绿。指绿叶蔬菜。如菠菜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中风。   
    第四,白。指燕麦粉、燕麦片。每日食用50克,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   
    第五,黑。指黑木耳。每日食用5~10克,对降低血黏度、血胆固醇有良好效果。   
   
    22冬季避免发胖宜控制和平衡饮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避免冬季发胖,关键是控制和平衡饮食。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胰岛素在早晨含量处于最低值,到了傍晚则上升到最高值。胰岛素能促进脂肪在人体内大量堆积。因此,肥胖者更要注意膳食平衡,在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量的同时,可在早晨多吃一些食物,晚餐应严格控制进入量,要经得起美味佳肴的诱惑。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专家们最近发现,体内脂肪在转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1、维生素B6、烟酸等参与,若体内缺乏这些维生素,脂肪不易转化为能量。所以,为了避免脂肪累积,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尽可能杂一些、粗一些,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     
    23:冬季进补宜遵循的基本原则   
    炎夏过后,便是金秋。人体经过暑热的消耗后,渐渐趋于生理平衡,准备入冬的营养储存。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进补。冬季进补有利于改变病人的虚弱状态,增强人体健康。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讲,称之为“健康投资”。   
   
中医认为,秋季进补宜“容平”,冬季进补宜“封藏”,这是秋冬进补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体虚的人冬季才需要进补。中医将虚证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   
    中医认为,气虚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盗汗,活动时诸症加剧。因此,在冬季进补时必须遵循“封藏”的基本原则,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大枣等,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等。   
    中医认为,血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行经量少、延期甚或经闭等。在冬季进补时,应选用当归、熟地、阿胶等,中成药可服当归胶、归脾丸等。   
    中医认为,阳虚者除了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症状。在冬季进补时,可选用巴戟、肉桂、冬虫夏草等,中成药可服金匾肾气丸等,食补可用狗肉、羊肉等。   
    中医认为,阴虚者除了有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量少等症状。在冬季进补时,可选用天冬、沙参、生地、枸杞等,中成药可服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食物中的银耳、山药也有补阴的功效。   
    在选用补药及食物时,还需注意补药的效力,有峻补和缓补之分。峻补类药物如人参、鹿茸等,应禁用或慎用,必须使用时也应遵照医嘱并严格控制剂量。

    24:冬季进补贵相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流传有“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冬季进补贵相宜。我国的传统习惯认为,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冬至前后最为适宜。冬季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在饮食方面,宜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一方面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其他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两类:一是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二是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适、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者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能。气虚病人见有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倦、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状者,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改进,各种服用方便的滋补药品纷纷面市,如人参蜂王浆、双宝素、青春宝、中国花粉等,多不胜数。药补已成为人们所乐用的进补方法。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是,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如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25:冬季进补宜先清肠   
    北风呼啸,气温骤降,冬季来临。我国素有冬至进补的习惯。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就像种庄稼冬天施足基肥,开春定能禾肥苗壮的道理一样。而人体冬令进补,确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冬季进补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胃肠功能具体情况而定,进补才能收到效果。   
    这是因为,有的人便秘,内火重,往往几天或一周才排便一次,大便干硬、难排、胃纳差,以往一到冬至就进补,结果,服后总感胸闷、心慌、血压升高、胃口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为先清肠。进补前半个月,每天服一次金谷纤维王,让大便畅通,能每天轻松排便,再服补品。这样进补,可使上述症状消失,胃口打开。一个冬天下来,脸色红润、不怕冷、睡眠好。所以,冬季进补宜先清肠。   
   
    26:冬令进补宜先作底补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宜先作引补,即底补,就是进补之前打基础的意思。   
    在冬季生活中,芡实常被中医推崇为冬季底补食物。一般来说,底补宜先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炖羊肉、生姜羊肉大枣汤等,效果比较明显。在此基础上,用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煮浓汤食用,则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此后,再适当地服食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   
  
    27:冬季科学进补宜“三加一”   
   
专家们主张,冬季科学进补宜“三加一”,即保温、御寒、防燥加进补,往往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一,宜保温。通过饮食营养搭配,以保持体温,即增加热能的供给。在冬季饮食中应适当地增加蛋白质的含量。营养学研究表明,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则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因为在这些肉中含的动物脂肪较少,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第二,宜御寒。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在冬季饮食中,除了注意供给热量外,还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国人的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不偏食,能吃豆、肉、蛋、乳等食物,就可保证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冬季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因为这类蔬菜矿物质含量都较高。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还可适当吃些豆类、花生、牛乳、虾皮、牡蛎、蛤蜊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第三,宜防燥。通过饮食,以防干燥。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口角炎、唇炎等病症。因此,在冬季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是十分必要的。维生素B2在谷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于动物肝、蛋、乳、豆类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是开始进补的最好时机。所以把“进补”作为“附加”是因为进补必须以“虚”为前提,合理进补,虚则补之,不虚不补,更不能多补滥补。   
   
    28:冬季宜分类食补   
    经过春、夏、秋三季,尤其是夏季体能的大量消耗,在冬季有必要对人体适时调养和补充,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进补有药补、食补之分。   
    补药,简言之就是药。如果进补不对症,过量服用,就避免不了其副作用。而食补与药补不同,食补本身就是饮食之一,无任何副作用,因而在冬季健康人可以进行食补。食补宜分类,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侧重添加相应的食物进行食补或在食物中添加一味滋补中药,做成药膳进补。   
   
第一,预防衰老。可补食莲子粥、甜豆浆粥、猪肾粥、冰糖炖海参、枸杞炒肉丝等等。   
第二,延年益寿。可补食鹌鹑赤豆粥、栗子粥、枸杞粥、红枣炖兔肉、银耳炒猪里脊肉、红枣桂圆蜂蜜汤等等。   
第三,益智健脑。可补食核桃仁粥、核桃仁黑芝麻粥、芹菜炒豆腐、炒双菇(水发香菇和鲜蘑菇)等等。   
第四,美容养颜。可补食银耳羹、核桃仁粥、大枣粥、苹果汁、红枣鸡骨汤、红烧带鱼等等。

    29:冬季宜用哪些食物进补   
    第一,补气虚。宜用栗子、花生、大枣、荔枝、莲子、菱角、白扁豆、黑木耳、山药、蜂乳、蜂蜜、粟米、鸡肉、鸽肉、海参、驴肉、牛肉、泥鳅、鲫鱼等食物。   
   
第二,补血虚。宜用龙眼、葡萄、桑葚、胡萝卜、菠菜、黄豆、玉米、猪血、猪皮等食物。   
    第三,补阴虚。宜用梨、甘蔗、椰子、松子、银耳、燕窝、豆腐、豆浆、小麦、燕麦、荞麦、黑豆、芝麻、鸭肉、兔肉、猪蹄、鳖肉、龟肉、鸡蛋等食物。   
   
第四,补阳虚。宜用核桃、韭菜、羊奶、虾、羊肉、狗肉等食物。   
   
    30:冬令进补宜用十一种肉食
      
第一,羊肉。中医认为,羊肉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    第二,牛肉。中医认为,牛肉性味甘、温,具有安中益气、补脾胃、壮腰膝的作用。   
第三,鹅肉。中医认为,鹅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的作用。   
第四,鹿肉。中医认为,鹿肉性味甘、温,具有补五脏、调血脉、壮阳益精的作用。   
第五,驴肉。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平、微酸,具有养血止血、益气息风、安心神的作用。   
第六,鸡肉。中医认为,鸡肉性味甘、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作用。    第七,鸭肉。中医认为,鸭肉性味甘、咸、微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   
第八,乌鸡肉。中医认为,乌鸡肉性味甘、平,具有养阴退热的作用。   
第九,鲫鱼肉。中医认为,鲫鱼肉性味甘、温,具有益气温中的作用。   
第十,鹌鹑肉。中医认为,鹌鹑肉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   
第十一,野鸡肉。中医认为,野鸡肉性味甘、酸、温,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肝脏的作用。   
   
    31:冬季进补宜多食红枣   
   
红枣为我国民间常用滋补佳品。冬季进补多食红枣,不仅能大补气血,而且还能防治众多的疾病。   
    红枣是我国著名的特产,质细味甜,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营养丰富。鲜枣的可食部分达91%,蛋白质含量比梨高11倍左右,脂肪和糖的含量都是梨的两倍,每100克可食部分含钙11毫克,磷23毫克,铁05毫克;尤其突出的是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约含400~600毫克,居鲜果之首,国外称之为“活的维生素丸”。此外,还含有淀粉、胡萝卜素、单宁、有机酸等物质,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新近的研究还发现,红枣内含有多种抗肿瘤的活性因子,如三萜类化合物、山桂酸;还含有大量的环磷酸腺苷,后者是参与正常细胞生理代谢的一种重要物质。因此,红枣还是抗癌防衰老的天然保健食品。   
    中医认为,红枣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腧、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特别是晒干的红枣,其药用价值更高。医书上记载的民间流传的红枣食疗验方不胜枚举。如产后贫血、大病后虚弱,用红枣煮鸡汤补之;多汗、自汗,用黄芪2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治咳嗽,用杏仁、大枣各适量煎服;治脾胃湿寒、纳呆泄泻,用白术10克、红枣20枚、干姜10克、鸡内金10克四味煎服。长期食用红枣,还可补血养颜。民谚曰:“天天吃大枣,长长不见老。”   
 
在我国民间流行的红枣雏鸡、红枣煮粥、红枣炖羊肉、红枣炖猪手等食用方法,进补效果较好。   
   
    32:冬季防口角炎宜补充维生素B2   
    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嘴角和嘴唇皮肤潮红、脱屑、糜烂、发红,接着发生口角裂开、糜烂、出血等病症。再有,冬季蔬菜水果较单调,人们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减少,容易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缺乏,这就容易患核黄素缺乏症,引起口角炎。   
    冬季要积极预防口角炎。一方面应注意面部皮肤清洁卫生,适当用护肤脂或防裂油涂在口唇和口角上,保持皮肤滋润,防止裂口;及时纠正用舌头舔裂口的不良习惯,更不要用手去接触;另一方面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胡萝卜、豆制品,以及含维生素B2丰富的蛋类、牛奶、动物肝脏和瘦肉等。患者只要及时进补一些维生素B2,局部涂金霉素软膏、龙胆紫或涂敷中药青黛散,几天之后即可痊愈。   
   
    33:冬季补钙宜食用哪些食品
       
    第一,宜食乳类与乳制品。如牛奶、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等。   
    第二,宜食豆类与豆制品。如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第三,宜食水产品。如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   
    第四,宜食肉类与禽蛋。如羊肉、鸡肉、猪脑、猪肉松、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等。   
    第五,宜食蔬菜。如胡萝卜、萝卜缨、香菜、雪里红、黑木耳、蘑菇等。   
    第六,宜食水果与干果。如苹果、莲子、核桃、杏仁、花生、黑枣、杏脯、橘饼、桃脯等。   
   
    34:冬令时节宜水补   
    冬令进补滋养身体,在我国中医界,向来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从养身的角度讲,中医历来有“冬不藏精,春必温病”的医训。因此,冬季养身要滋阴补阳,以补肾为主。   
    从医学更高层次来理解和认识,中医所指的阴与阳,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人体的宏量及微量元素构成了平衡人体生命需要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的来源,除去先天带来的,在后天补充方面,补药中有,食物中有,水中更有。从速效角度来讲,药比食好,比水更好。而从长效角度来讲,药比食差,比水更差,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所以,从更长的效果来讲,水是最好的进补品。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水中的微量元素的表现形式为活化的离子态,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在养生方面讲,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缺医少药,人为什么会长寿?这是因为,乡下空气污染少,水质好。由此可见饮水与长寿的关系。有资料表明,在我国有些地区,长期饮用天然矿泉水,人均寿命长,癌症发病率低,其保健作用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   
    我国中医的圣典是《黄帝内经》,更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百草之所以能成药,它的药效是微量元素的作用起效果。因此,在医学界有西医治表,中医除根的说法。其实,饮用天然矿泉水也有同样的作用。   
    据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在天然矿泉水中含的微量元素天然配伍构成了对人体有益的保健作用。如老庙矿泉水的微量元素构成,主要成分是锶与偏硅酸,它们的作用有益于长骨骼,防止心血管病,其他微量元素还有锂、溴、锌、铁、氟、碘、钙、镁等等。这些物质具有养胃生血、镇静安神的作用。但是,饮用矿泉水养生,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获得保健效果。   
    所以,冬令进补时节宜水补,对养身保健大有裨益。

    35:冬季饮红茶宜补锌   
    冬季饮红茶宜补锌。其科学依据为:德国科学家在试验研究中发现,将一定浓度的锌盐溶液放入试管,在加入不同量并泡开3分钟的红茶后,试管中的锌含量减少了55%~85%。锌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所以,冬季饮用红茶,特别是长期饮用红茶的人,应该适当补锌。补锌的方法很多。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一些含锌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肝脏、乳类、海产品、粗粮、麸皮、牡蛎、苹果等。   
   
    36:冬季进补营养滋补酒最相宜   
    我国的中医中药在养生抗衰老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以中医理论“行血理气”为基础的。营养滋补酒即是这方面的一种宝贵遗产。“酒是百药之长”。酒与中医的关系不可分割。近年来也有国内外医学界人士不断发表文章认为,冬季进补,适量饮用营养滋补酒有益于健康。不少科研人员还公布其研究成果,发现适量饮用营养滋补酒(每天1~2小杯)的人比从不饮酒和酗酒成性(每周超过40杯)的人长寿得多。   
    冬季进补,适量饮用营养滋补酒最相宜,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饮酒后的“热血奔流”能有效地冲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血液的快速运动可降低体内有害的胆固醇,从而保护了心脏;其次,饮酒后舒张的细胞和毛细血管更易于吸收酒中的营养物质及各种微量元素,使中老年人逐渐衰退和老化的骨骼和身体功能得到及时的营养和滋补。中国的补酒糅进了中医理论及药材的治病功效,相比之下,它比任何洋酒(果酒)都更具有养生价值。   
   
    37:冬季哪些人宜进补   
    第一,养生益寿者。养生益寿,冬令进补是最好的办法。从原则上说,有不足就要补充。例如,脑力劳动者应多吃核桃肉;体力消耗大者应补充蛋、鸡、鱼、肉等食物。补多少,怎样补,要因人而异。   
    第二,易患冬病者。慢性支气管炎、尿多症等都属于冬令病,在中医看来,是因肾气亏虚、阳虚外寒所致。其调治的方法是温药和之。可选用熟附子、肉桂、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生姜等,除了制成药剂进补外,还可以食用。如经常食用生姜肉汤,对咳喘疗效较好;附子生姜桂枝汤对防治冻疮有益。   
    第三,阳气阴虚者。时值冬令,天寒地冻,也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季节。阳虚的人,常会流清水鼻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阳物不举。这类人可食用干姜、人参、熟附子、辣椒、羊肉等,三九天尤为需要。同时,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以期阳气生发。   
    第四,防春夏病者。医学家们指出,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狗、羊肉,加入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药膳,只要脾胃吸收好,经过进补后定会使人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   
    38:冬季糖尿病患者进补宜遵循的基本原则   
    冬季,糖尿病患者的进补要遵循“一通二补”的基本原则,该原则是按照“六腑以通为补”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典论述而产生的。“一通”是指保持消化道通畅,减少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保持肝气畅达,促进肝脏对糖原的调节作用。“二补”是指补阴为主,兼以补气。   
   
    39:冬季慢性胃肠疾病患者进补宜掌握时机   
    冬令时节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但是,对那些患慢性胃肠炎、过敏性肠炎、胃功能紊乱而经常腹泻的胃肠道慢性腹泻疾病患者来说,进补的确有很多疑虑。所以,进补必须掌握时机,一般选在“三九”前后。在这段时间里进补,只要注意方法,不但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   
    冬季,慢性腹泻疾病患者的进补,首先要辨证审因,才能对症下药。按中医理论,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型:脾胃虚寒型、脾气虚弱型、中气下陷型和肾阳虚型。不管哪型,都可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兼顾其他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各有所侧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健脾益气的药物常用的有人参、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黄芪、甘草;在补脾的同时,要注意配以理气和胃的药物,如陈皮、砂仁、大枣。   
    慢性腹泻疾病患者的进补除了用药物外,还可以用方便的饮食方法来调理。如用红枣10个(去核)、茯苓30克、芡实30克、大米30克,焙干,碾成粉末,放入水调匀煮沸,每天早上服用,坚持3~5个月即可见效。市面上还有健脾益胃的食物可供购买,如莲子红枣粉、红枣藕粉、八珍粉等,每天服用亦有效果。这里要提及的是那些已经诊断清楚的肠胃疾病,除了用中药治疗之外,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也很重要。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40:冬季小儿调补宜对症   
    近年来,小儿冬季调补受到专家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中医认为,对某些瘦弱的小儿来说,冬季滋补药物确实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但是,中医反复强调,冬季小儿用滋补药应根据不同对象加以选择。例如,小儿有湿热症,应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使之热湿化,否则会引起胃纳更差等副作用。小儿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也就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易紊乱。脾虚小儿常见消瘦、食欲低下、面色萎黄、大便不调等,可选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或食品,如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同时可加些运脾化湿的药,如苍术、陈皮、砂仁等。血虚在小儿时期也不少见,表现为面色苍白、疲乏、夜睡不安、纳差、舌质淡等,可用补气养血的药或食品,如黄芪、当归、首乌、鸡血藤、仙鹤草、桂圆、红枣、乌骨鸡等。肾虚的小儿常见遗尿、怕冷、手足不温或面色潮红、便秘等,给予补肾阳或肾阴的药或食品,如补骨脂、菟丝子、核桃仁、甲鱼、熟地等。   
   
    41: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   
   
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其科学依据为:   
    有专家认为,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类受孕、怀孕和生育有着明显的影响,春天是人类最佳的受孕季节。科学家们通过对650位试验人工受精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接受日照时间的长短与受孕的成功率以及胚胎的健康有直接关系。   
    专家指出,从季节方面比较,春天受孕的成功率最高,其次是夏天和冬天,秋天最低。其原因是春天正是白天明显变长、阳光充足的季节。所以,冬季受孕妇女宜补阳光。   
      
    42:冬季宜注意瘙痒是疾病的信号   
    冬季气候寒冷,有些瘙痒,特别是明显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瘙痒,是各种疾病的信号,绝不能掉以轻心。例如,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发生阵发性瘙痒;部分慢性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可出现全身性皮肤瘙痒;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约有1%~8%发生瘙痒;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也易致皮肤瘙痒。   
    此外,平时无痒史而突发顽固性的全身瘙痒,皮肤表面一般看不到有任何变化,用药物无效,应警惕癌症的可能性,特别是淋巴系统肿瘤,以及各种白血病、肺癌、食道癌,均有全身性瘙痒症状。   
   
    43:冬季抗寒防病三宜   
    第一,宜常喝姜枣汤。用10枚大枣、5片生姜,加水适量,煎浓汤,晚上经常喝,可以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患感冒及其他疾患。       第二,宜在床头摆放橘子或薄荷油。床头摆放一些橘子,可以预防鼻炎,睡前剥几瓣橘子吃,能化痰止咳。薄荷气味四散,有止头痛、鼻炎的功效。   
   
第三,宜夜卧桑菊枕。以碎桑叶和菊花作为枕芯,可使人头脑清醒,防止感冒,患感冒的人也容易早愈。

    44:冬季儿童宜防病毒疹   
    冬季气候寒冷,由于许多儿童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病毒感染性疾病。除了全身症状外,不少患儿还同时伴有皮肤发疹,称为“病毒疹”。病毒疹是因感染病毒而引起的皮肤发疹的总称。因此,冬季儿童宜防病毒疹。   
    病毒疹的皮疹多为红斑、丘疹,有痒痛感。其特点是发病一般较急,常常伴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有合并腹泻及食欲不振的现象。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患者大多数为婴幼儿,这应引起家长们的普遍重视。   
    皮疹的出现可能是内脏器官病毒感染的最早体征。所以,还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其他系统的症状,特别是胃、肠、心脏等脏器。如果出现胸闷、心率快、头痛、呕吐等症状,就应该及时上医院检查。经过仔细全面的检查,就会抓住造成病毒疹的“元凶”,以求达到彻底的治疗。   
    如果病毒疹的其他症状不明显,一般持续5~7天自愈。如同时伴有发热、咽痛等,可煎服诸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蝉蜕之类的中药。一边对症治疗,一边观察,直至痊愈。如果症状加重,则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45:入冬宜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在很多鼠体内繁殖,并在鼠群中传播。病理研究表明,它是通过两种途径传染给人类的:一是叮咬鼠类的小虫(如螨、蜱),又叮咬人体,把病毒带入人体;二是含出血热病毒的鼠屎污染了人类的破损皮肤。   
    每年4~7月,人类的生产劳动很频繁,与田野里的鼠接触增多,病人也增多。到了冬天,田野里的鼠类为了觅食,向居民点靠拢,病人再次增多。这就是流行性出血热每年流行的双峰。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入冬宜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是:起病急,有突然发病、头疼、腰痛、眼眶痛、皮肤和黏膜充血、皮疹等症状。3~5天后,病人的体温下降,病情反而加重。随后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及肾功能损伤;尿中有大量蛋白、红细胞、管型,还有膜状物。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一般说来,患者过了低血压、休克、少尿这一时期,进入多尿期后,可恢复健康。对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就近治疗,不可随意搬运,以免加重病情。   
   
冬季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宜采取哪些措施呢?   
   
第一,灭鼠、防鼠是消灭出血热的关键性措施。可于本病流行之前,大力开展灭鼠活动。   
    第二,大搞环境卫生,清除杂草,除害灭病,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清洁。村民应人畜分居,尽可能不居住厨房、粮仓等鼠类常出入之处。   
第三,在流行此病的地区工作时,将衣服的领口、袖口和裤管扎紧,防止螨类进入衣内;必要时应涂防护药膏。   
    第四,药物内服。在流行此病的季节里,运用中药内服以保护易感人群。①出血热预防片:陕西中医学院郭谦亨等,采用玄参、生地、丹皮、板蓝根、五味子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之品,创制成“出血热预防片”,于每年10~12月发病高峰内投药预防,共9次,每次服药3天,间隔7天,每天服药2次,每次5片。经对照试验,证明本方确有良好的预防作用。②复方螃其菊汤(片):螃其菊10克,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各15克(亦可按比例制成片剂),煎汤取汁,每日服用1剂,于5~6月或10~12月份投药,服用5天,停5天。据报道亦有良好防病效果。   
   
    46:冬季保健宜防“低体温症”   
    每年有成千的人因体温过低而致残或死亡,这是由于人们低估了寒冬的危险。冻伤专家说:“许多病例出现在中等寒冷的温度下。”特别容易受害的是幼儿,因他们身体损失热量的速度比成年人快。还有老年人、经常营养不足的人、因服药改变了身体对温度反应的人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特别瘦长者、节食者、酗酒者,均易患“低体温症”。   
   
那么,冬季如何预防“低体温症”呢?   
    第一,适当饮食。节制饮食的人和特别瘦的人,比一般人容易发生低体温。因为,他们体内缺少由脂肪细胞提供的“隔热层”,所以应携带高热量的快餐。   
    第二,防止脱水。这一点在锻炼时特别重要。出汗和呼吸损失了体液,减少了血容量,而“脑子和心脏不能在缺氧的血液下充分活动”。专家们建议:“在进行户外活动之前,要饮足量的液体和热饮料。”   
   
第三,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使血管扩张、皮肤充血,会造成温暖的错觉,但同时却使体内重要器官缺血,体温迅速下降。   
    第四,重视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如控制血压的药物、抗抑郁药、某些心脏病药物,均可影响人体对外界低温的反应。应向医生们询问,你正在服用的药中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性。   
    第五,穿适当的衣服。许多野营者在冬季出现体温过低,这是因为“他们外出时穿得太少”。专家们认为,到山区要注意带足够保暖的衣服和供取暖的火灶,以防万一。准备衣服有三条原则:轻便、宽松、多层次。一件薄的挡风、宽松、多层次的外衣,足以抵挡寒风,但又不影响透气,而且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需特别注意的是,人体的热量可经颈部散发掉,因此,冬季帽子与围巾必不可少。专家们还建议,带上防水的连指手套,从而形成一个充满热气的口袋;下穿不太紧的衬裤和防风罩裤。   
    第六,保持干燥。水分蒸发时,由于吸收热量,使人体迅速发冷。要设法穿轻些,行走慢一些,以减少蒸发。虽穿防水外套,但仍应使身体透气,汗液蒸发。如果人体受湿,要避免风吹,因为风寒是致命的。   
   
    47:冬季宜防脑中风   
    医学气象研究表明,人类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外界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我国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对11万人群中3年脑出血发病率进行了连续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与脑出血关系较为密切的是低气温、高气压并偏向低气温,即气温愈低气压愈高,脑出血发病率越高。脑出血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初春。   
    研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秋末、冬季和初春气温低,温度变化大,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致使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小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易致脑中小动脉血管破裂出血;而且寒冷还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浓度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易造成脑血栓形成。所以,研究人员指出,冬季宜防脑中风。   
   
    48:秋冬之交高血压患者宜防“心梗”   
    秋冬之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往往要比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所以,高血压病人宜防“心梗”。   
    秋冬之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做好自我保健工作。预防“心梗”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二是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三是晨起喝杯白开水,以稀释血液;四是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49:冬季老年人宜防哪些隐性疾病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外医学专家已找出了许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原因,明确地提出,冬季老年人宜防如下几种隐性疾病: 
    第一,隐性肺癌。隐性肺癌是指那些在痰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查到癌细胞,但胸部X线透视、照片均无异常,亦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早期肺癌。这是因为肺癌病变太小,多数为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另外,由于癌灶多为中心性,容易被肺门阴影所遮盖,不易引起梗阻,也无继发炎症或肺不张等改变。   
    第二,隐性胆结石。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肥胖妇女;平时饮食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血中甘油三酯偏高,常伴有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结石在胆囊内长期刺激黏膜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引发胆道梗阻、感染,少数病人会发生胆囊癌。   
    第三,隐性溃疡病。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差,这是患有溃疡病而不感疼痛的原因之一。老年人胃酸分泌偏低,对溃疡面刺激性轻,也不易感到明显疼痛,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会将胃痛症状掩盖,因而没有节律性腹痛。   
    第四,隐性冠心病。约有30%的冠心病人没有症状,只有在做心电图检查时,才会发现心脏异常变化。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早、病程长,冠状动脉闭塞、硬化变形,即使病变存在,自己也全然不知。   
    第五,隐性肾炎。大部分起病隐匿,病程漫长,临床症状少。其主要表现只有尿的异常,而且多数是在诊断其他疾病或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有尿的异常,然后才确诊的。这种肾炎可在20~30年内处于稳定状态,保持较好的肾功能,但在感染、过度劳累、药物损伤后,病情可突然加重,就此迁延不愈。   
  
    50:冬天老年人宜防骨折的发生   
   
冬天,由于天寒地冻,路面滑,老年人外出,如不小心,跌倒后极易发生骨折。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呢?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进入老年期,肌肉、关节、骨骼都会发生变化。肌肉的重量逐渐减小,肌纤维萎缩,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兴奋性也减弱,容易发生疲劳。老年人新陈代谢率减慢,骨头含钙量减少;加上性激素因性腺功能减退而分泌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多,导致骨头大量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同时,老年人的关节等重要部位,常因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长年磨损,发生纤维化而变得僵硬、不灵活。这样,老年人站立不稳,行动不便,步履蹒跚,稍有不慎,跌倒后就易造成骨折。   
    老年人最易发生的是股骨颈囊内骨折,这种骨折是跌跤后臀部先着地所致。猛烈的冲击使股骨颈发生断裂,骨折断端移位,在髋胯部会产生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平卧在床上,发生骨折的伤腿比另一侧健肢缩短3~6厘米。有时骨折断端向上嵌入,病人仍然走路、跛行,但很疼痛。   
    除此之外,老人跌倒后,还可见股骨粗隆间骨折、科雷氏骨折、腕部骨折、肋骨或脊柱骨折等。老年人不管发生哪一种骨折,都会造成痛苦,甚至遗留残疾。因此,冬天老年人宜防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