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美臭美的臭豆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4:09:34
http://cul.sina.com.cn 2002年08月14日09:25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刘震云在他那篇《一地鸡毛》里,第一句就写道:“小林家的一块豆腐馊了。”
关于豆腐,我认为这是一次智慧的突破。往豆浆里加盐卤,就是杨白劳自杀时喝的那种,结果就有了白嫩嫩的豆腐。小林家的豆腐馊了,只有扔掉;王致和的豆腐臭了,却成了国粹。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成了豆腐实现自我价值的两种不同意识形态。
我曾认为臭豆腐的存在,是对我生命的某种启示,原来通过自暴自弃的堕落,也可以到达生命的另一个彼岸,新生代的美女作家说:堕落是为了飞翔。
但后来我吃了一罐朋友从北京带来的王致和臭豆腐,我又怀念起豆腐还是豆浆的时代来了。
上篇闻着臭,吃着香
据说,最开始的臭是一种逼于无奈的选择。
著名的北京王致和臭豆腐有这样一个由来:安徽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赴京考试落第,又无盘缠返乡。
王家原以做豆腐糊口,王致和亦懂此手艺,于是留京以磨豆腐谋生。一日,遇到豆腐滞销,积存不少,王生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便可造出腐乳来。谁知过了一些日子坛口打开,腐乳做不出来,豆腐臭气熏天。王试尝之,其味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竟也获得顾客好评,臭豆腐从此流传开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连慈禧太后也嗜吃此物。
安徽的另一种臭豆腐————毛豆腐,据说也与那位当年做过乞丐的朱皇帝有着莫大的干系。
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却对臭有着深深的价值认可,柏杨在他那本《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出中国文化是一个酱缸文化,汪曾祺的《五味》里也讲到。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可以随手就扔进臭坛子里。臭坛子里的卤据说是放得愈久愈好,这样泡出来的食物闻起来臭味愈正,吃起来香味愈浓。毫无疑问,臭豆腐就是这种臭的“蜕变”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
很多食物对于喜好吃的人来说,是不论它什么气味,什么味道的,即使是发臭的,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吃得津津有味,比如北京豆汁、法国咸干酪(吉士)、浙江臭冬瓜,不爱吃的人就不免掩鼻而匆匆过去,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这也许是一种奇异的嗜好,一旦吃上了,就像能上瘾一样,吃不着的时候特别想它。
如果说当初的臭,是物质生活不能满足的权宜之计,那么今天在大饭店里煞有介事地点上一盘价格不菲的臭豆腐,就是在证明我们的文化里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对价值的多重认可。
俗话说:久居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久居鲍鱼之肆,不觉其臭。鲍鱼算什么,比起王致和的豆腐来差多了!一块热气腾腾的臭豆腐夹到嘴边时,鼻子还没对臭产生愤怒,舌头已经在体验香的愉悦了。有分析表明,姿色愈佳的美女愈钟意吃臭豆腐。
臭是没有标准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臭豆腐。
下篇臭有益,臭有理
宿醉之后,可以发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上了一个层次。
一块臭豆腐吃下去,看见天外有天,还是艳阳天。
根据最新的科学发现,臭豆腐一经制成,营养成分最显著的变化是合成了大量维生素B12。每100克臭豆腐可含维生素B12 10微克左右。缺乏维生素B12可以加速大脑老化进程,从而可引起老年性痴呆。除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鱼、虾含有较多维生素B12外,发酵后的豆制品也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2,尤其是臭豆腐含量更高。吃些臭豆腐,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积极作用。
民国时,一个外国律师初到上海,老觉得这种臭味有碍卫生,便向英租界管理部门指控。租界管理人员也许就是今天FBI的二大爷,实地做了调查,觉得芳香可口,其味无穷,不但不制止,反而提出“盐卤能消毒,油炸能消菌,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妙论。
黎明和周慧敏曾主演过一部爱情片,女主角爱吃一种油炸后加辣椒酱和酸甜酱的臭豆腐,这一情节在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电影拍得胡编乱造惨不忍睹,但那款臭豆腐还是被我牢牢记住了。
伟人当年年轻还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吃了一次当地有名的“火宫殿臭豆腐”,觉得滋味不错,数十年后荣归故里,再吃,赞道:“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革期间,造反派在火宫殿的墙上大书一条语录: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