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博弈要打一场新持久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40:06

[中日撞船事件:放人之后的策略思考] [ 中日钓岛争议 美国如履薄冰 ] [中日间谍渔民之战与中美热脸冷臀之谊] [谁挑起了钓鱼岛问题的严重风波] 中日博弈要打一场新持久战

2010-09-26 09:50  来源:环球时报  评论 21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大举入侵中国。围绕如何看待中日殊死博弈的结果,当时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判断:一是基于表面力量对比和晚清经验的“亡国论”,力量对比的悬殊决定了中国无法抵抗,只能选择屈服;二是基于个别局部战役(如台儿庄)胜利以及对“国际社会援助”寄予厚望的“速胜论”,认定只要“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主持“公义”的“九国公约”抑或英美等诸强愿意干预,则中国将取得速胜;第三种当然就是著名的“论持久战”了。

  最近钓鱼岛海域附近引发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提醒人们,有必要重新以持久战的框架,系统评估和看待由于相对力量对比以及国际体系演变所带来的复杂效应,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问题上必须做好新“持久战”的准备。

  与当年那场真刀真枪的持久战相比,今天的局势在某些领域是相似的:从力量对比上看,今天同样是一个转折点,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总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转化为更具体的军事、政治力量;日本则是一个处于相对停滞阶段的“小”强国,具有相对领先的力量结构,并搭上了美国的便车,但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这注定了最终结果应对中国有利,但是力量转变所需要时间决定了“战略相持”阶段必然是长期的。

  与此同时,今天影响中日关系的另一些因素则是全新的:20世纪40年代全球反法西斯同盟的存在让中国在受到日本侵略时,可以“得道多助”,期待国际社会的援助,弥补中国力量的不足。在今天中日关系的对垒中,无论是国际政治环境,抑或是舆论环境,充其量是五五分。不少情况下日本凭借美国盟国的身份,还能占到相当大的便宜。中国在努力运用自身资源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还要妥善向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意图,避免无意中被标定为整个国际体系的挑战者。此外,与当初相对封闭的传媒空间不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中日博弈基本上是在一个透明环境下展开的,不仅要压倒对方取得胜利,还要尽可能向周围观众证明自己举动的合法性,这必然涉及到如何纠正既有偏见等任务,远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从“斗争”形式来看,今天的“持久战”不再是动刀动枪,而是如何精巧地维护自身利益。例如,日本政法大学赵宏伟教授指出,其实整个事件,是日本方面有错在先,这里的“错”指的是日本违反了与中国之间达成的国际协定,即1997年11月签署并于2000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渔业协定》。根据条约内容,对“违规”的渔民,日方无权抓捕,只能通知中方处理,即使拘留也应尽快释放。日本国内各界普遍接受“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原则,以往一直遵照此协定。此次日本先违反国际协定,抓捕我国船长,中方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日方道歉、赔偿。日方所谓的“依法处理”是在蒙骗国际社会罢了。既然日方对单方宣示“实际控制”如此有兴趣,中国不妨考虑踩下刹车,要求重新谈判,在条约文本中更加明确强化中方的主权宣示,并制定与现状相符的管理方法。这种中日博弈,也意味着更多的耐心,以及更长的时间。

  简言之,应对今日的中日关系,对中国来说,力量的转型需要时间,国民心态的调整需要时间,创新外交工具同样需要时间,这必然是一场“持久战”,过于乐观的“速胜”与明显没啥出路的“不抵抗”注定是行不通的,如何创新当代持久战应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变局,应尽早破题。▲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者。)

 

相关新闻
  • 2010-09-25 13:41:12·中日撞船事件:放人之后的策略思考
  • 2010-09-25 12:03:02·中日钓岛争议 美国如履薄冰
  • 2010-09-24 14:23:39·谁挑起了中日间这场涉钓鱼岛问题的严重风波
  • 2010-09-21 14:58:56·气候变化的大国博弈
  • 2010-09-21 13:50:42·韩国正考虑韩中日间建设海底隧道的技术可行性
  • 2010-09-21 09:58:20·中日韩为美国高铁项目暗中较劲 三国争相提供贷款
  • 2010-09-20 11:39:04·中方暂停中日省部级以上交往
  • 2010-09-12 09:04:23·戴秉国紧急召见日本大使:敦促日方不要误判形势
  • 2010-09-11 10:05:18·中方因撞船事件推迟中日东海问题政府间谈判
  • 2010-09-10 09:21:09·亚太格局正面临转型 引发中美新一轮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