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6:01:20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视频
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
高行健(1940— ),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作了《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他又写了《野人》,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绝对信号》一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高行健在大陆发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说评论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引起了关于现代主义小说的争论,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他的剧作集《彼岸》(The Other Shore)在1986年在大陆“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时遭北京当局禁演,翌年他即离开中国大陆赴法国,隔年再以政治难民的身分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加入法国国籍。因此高行健的主要作品例如长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都只能在海外出版。他的画作也已在欧洲和美国展出。在报章中,有人称他为大陆异议作家。(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社出版了简体和繁体两版的《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另有其戏剧《山海经传》,和其文艺理论著作《没有主义》)
当地时间2000年10月12日13:00(北京时间12日19:00),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认为,“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崔琦 (Daniel Chee Tsui) 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贫困,乡中连一间校舍也没有,崔琦只有接受私塾中的四书、五经教育.,他于1951年在北京读书,次年到香港培正中学就读。不久,他便随大姐来到香港直接进入六年级学习.在香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语言关,一是学说广东话,二是学好英文.后来,他进入培正中学就读,这使他的英文进步很快,因为这是一所双语并用的学校,课本用中文,授课用英语或是名词中英对照,这种教学方式使崔琦受益匪浅.他后来回忆认为:华人研读科学应该中英文交错使用,才可兼容并蓄,收到真正学习之效.他说,只懂得中文会令科学家无法追读最新的科研报告,而完全放弃中文却是舍本逐末.1957年香港培正中学毕业,1958年,19岁的崔琦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那时全校只有他一名华裔学生.由于青少年的崔琦在从河南辗转到香港,又从香港到美国的历程中,克服了种种挫折和困难,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他勤奋学习,努力向上,以优异的成绩从学院毕业,为了进一步深造,1967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史达克教授,在这里,史达克教授风趣的物理教学、及物理学广博的奥妙,使崔琦对物理学产生了特别的喜好,并开始对物理学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跟随罗威尔教授学习研究,这里的物理实验更使他趣味盎然,并决心投身于物理学的研究与探索。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
1998年10月13日,华裔美籍科学家崔琦因发现逊电子在强磁场。超低温条件下互相作用,能形成某种特异性质的量子流体(许多电化学过程发生在固体-电解液界面,腐蚀则常发生于固体-气体和固体-液体界面,因此界面物理和表面物理一样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主要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他是继去年朱棣文之后登上诺贝尔殿堂的第六位华人。
',1)">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1997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教授朱棣文和另外两位美、法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朱棣文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之后第5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学者。
朱棣文1948年2月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父母祖籍分别为江苏太仓和天津,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1 970年朱棣文毕业于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获得物理和数学双科学士。1976年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3年任贝尔实验室电子学研究部主任。1987年转至斯坦福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1990年起任物理系主任。199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2)">
达赖:1935年生于青海,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7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38年拉木登珠被原西藏地方政府遴选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唯一转世灵童,后报请国民政府特准免予“金瓶掣签”,在中央政府特派大员吴忠信会同热振呼图克图的主持下,1940年在拉萨举行坐床典礼,继位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1950年11月17日开始亲政,年仅16岁即成为藏传佛教的领袖之一。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字。10月24日,达赖喇嘛致电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公开表示拥护并执行协议。1954年秋,达赖喇嘛作为西藏的人民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任主任委员。此时的达赖喇嘛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人民的爱戴。但是他却并未珍惜政府给他的荣誉和人民对他的感情。
1956年11月下旬,达赖应邀赴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2500周年佛教法会,尔后在印滞留近三个月,处于分裂主义势力的包围之下。由此,他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受分裂主义分子的摆布。1957年以后,达赖喇嘛与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互相呼应,支持由局部逐渐扩展至全面的武装叛乱,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出逃印度。达赖喇嘛流亡海外后的30多年来,依靠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宗教领袖”的外衣,四处奔走游说,散布种种谎言,欺骗国际舆论。其些西方人士出于某种需要,把他奉为神明,戴上“和平使者”、“人权卫士”桂冠。但正是这位昔日的藏传佛教宗教领袖丢弃历辈达赖喇嘛爱国的传统,践踏宗教教义,愚弄善男信女们的宗教感情,在外组织非法流亡政府,鼓吹“西藏独立”,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破坏藏传佛教内部的团结和戒律,在背离祖国和西藏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P>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李远哲 (Yuan Tseh Lee) 1936年11月29日生於台湾新竹,他的父亲是一名画家。李远哲1959年台湾大学毕业后到新竹清华大学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赴美国柏克利加州大学,1965年获博士学位。后到哈佛大学化学系随赫施巴赫(D.Herschbach)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1968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教,1971年任副教授,1973年任教授。1974年后在柏克利加州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同时担任劳伦斯·柏克利实验室高级主任研究员。197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回台湾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2006年10月卸任。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著。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3)">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中学在台湾,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丁肇中 (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早年在中国上学。1949年随其父去台湾,1956年去美国。1959年密歇根大学毕业。1960年、1962年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由福特基金资助在日内瓦的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讲师,1965年至1967年任助理教授。1966年在联邦德国汉堡任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小组负责人(他后来发现J粒子用的新探测术是在汉堡试验成功的)。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74年他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几乎同时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种粒子的寿命等于其他任何粒子的一千倍),即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因而同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
',4)">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1957年10月31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荣获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杨振宁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他们二人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