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迁寻求双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34:03
www.shangjie.biz
2007年11月13日 13:05
《中国经济信息》

当前,企业跨区域迁移情况日趋增多,浙江和深圳两地尤甚。市场配置资源和政策导向是企业外迁的动因。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迁出的区域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拉动企业迁入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浙江企业外迁势不可挡
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外迁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外迁势头愈来愈强烈。
以浙江为例,近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一份名为《从浙企外迁看浙江省个私民营企业生态环境——关于全省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专题调查报告称,目前,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迁出省外,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另外,在对2004年浙江196家外迁企业的去向调查显示,迁入地最为集中的省市就是上海和江苏,其中迁到上海的企业占外迁企业的40.3%。
即使在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迹象。江苏盐城的森达集团,作为国内鞋业界的巨头,地方经济的巨无霸,目前已从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显现出“孤岛”现象,如不切实加以引导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众多企业的发展。同时,它还可能带动苏北企业外迁或资本的外流,引起一场工业界的震动。
原因:市场是无形之手
市场经济下,利益是进行市场调节的最大杠杆,企业外迁不管存有千种万种理由,但最根本的是利益的驱使,在其表象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动因。
一是“鱼缸”制约。企业如同鱼一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鱼养大了,缸里的水浅了,营养不足了,满足不了鱼的需求,必须寻求更大、更好的环境来生长,这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商务成本高。一些发达地区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超出了企业自身承载的能力;发达地区普遍富裕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用工困难;发达地区企业密集,生产需要的原料受到制约或供求不平衡。因此,生产单位产品成本远远高于其它地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把生产基地迁移到发展环境相对宽松的地区。
三是高级生产要素缺乏。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许多企业把生产基地或企业总部迁移到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
四是构建引力平台。参与世界性竞争已是当前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鸡窝”里虽能飞出“金凤凰”,但这需要时间和代价。因此,许多企业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构建一些跨向国际市场的平台,在大都市建立起自己的窗口。由此,“总部经济”应运而出。
森达,是在欠发达地区成长起来的一颗明珠,正处在一个迅速扩张的时期。可以说,高级生产要素的缺乏使之成为“孤岛”。而在大都市构建发展平台(上海总部)则是缓冲这一矛盾的明智之举。但缓冲的作用多大,时间能有多长则很难确定。如果矛盾不能缓和,则企业必定寻求另—条发展之路,即外迁发展。
影响:边缘化现象凸显
专家指出,浙江作为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如果大量外迁,势必形成地区经济“空心化”,而留守企业也会滑向外迁的边缘。另据了解,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不锈钢管件行业是温州的新兴优势行业,年产量占国内市场的70%,占国际市场的1/7。但由于土地供应不足,这些企业也外迁至上海、江苏、丽水等地。而浙江灯具业内有规模型的企业外迁广东;家具行业的几家龙头企业移师上海、东莞;合成革行业内的20多家发展型企业和相互配套的革基布行业企业外迁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塑料编织行业的45家企业联手转移西部,投资6亿元建立塑料编织产业园。
专家分析,浙江省那些以“小”为特征的中小企业,不仅在资源分配上逐步滑向边缘,而且由于专业化分工形成的较强配套能力,把块状经济集群优势中降低成本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在许多产品上都实行成本领先战略,进一步造成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浙江东北地区的对外投资与吸收外来投资基本上能保持平衡,而浙西南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对外投资远远超出了外资进入。这些地区因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税收政策和经营软环境等因素,企业大量外迁,尤其是较具实力的企业不断外迁,给当地财政收入、社会就业、人民生活水平产生了直接冲击。
同时,大中型企业的外移,对当地的企业集群、传统的专业市场与块状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1999年以来,企业外移直接造成了浙东北与浙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虽说,这种转移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但它导致企业原在地区的税收流失、劳动就业数量减少、市场萎缩,对当地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深圳企业外迁现“拐点”
和浙江一样,深圳也同样被企业外迁所困扰。伴随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快速撤离深圳,大量后续难题也将逐渐展现在当地政府面前,成为深圳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次“阵痛”。
在深圳最大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聚集地宝安区,据该区经贸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份,宝安区尚有“三来一补”企业3307家;而仅今年上半年,宝安区已经转移或者有转移意向的企业就达到231家。经贸局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三来一补”企业退出深圳的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而外迁的主要方向是东莞、北海等珠三角其它地带。专家认为,尽管2000年以来这种现象一直在持续,但今年显然是个“拐点”。
原因:政策导向是关键
分析深圳加工贸易型企业外迁的原因,主要是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发出信号,以前看重的加工贸易已非未来发展重点,这意味着在珠三角从事加工贸易的港商将经受越来越大的挑战。更为严峻的是,依照广东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明年10月之前,珠三角地区所有重污染企业,其环保标准必须达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