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36:49
机场印象 曾昭鹏 (2007-11-17)   飞机降落在桃园国际机场的那一刻,望了一下手表,为计算接下来通关、提取行李和交通接驳所需要的时间开始计时。  从一个推崇甚至迷信效率的国家来到价值取向不同的台湾生活,类似行为显然是一种耐性不足的表现,但我其实不是每次往返台湾都很有意识做这样的事,只不过最近使用机场的次数比较频密,对出入境的过程越来越敏感。  有了几次经验,加上这次休假后回台湾的印象,确定自己不是过分苛刻或从偏见出发,心里得出的结论是:对台湾的预期确实是该调整了,否则只会更加无奈。  桃园国际机场并不拥挤,但那与空间宽敞无关,比较全球各大机场的熙熙攘攘,它的冷寂是如此明显而沉重。经过抵境大厅的走道、沿途各家免税商店的店员笑容可掬,热情地介绍商品,行色匆匆的旅客中也有些人停下脚步选购,却掩饰不了商店门可罗雀的尴尬。  排队通关,只见几个入境服务柜台前面的长长人龙和无人值勤的柜台形成强烈的对比;等待提取行李的时候,大家望眼欲穿,行李才缓缓地一件一件送出来。  记得自己站在旋转的行李输送带前发呆,过去一些原本不太在乎的负面经验,一下子又回到脑海中:既昂贵又不美味的餐饮、兼顾效率和价格,通往市区的交通选择有限、简陋的停车场……种种不良印象的总和,以及接近发展中国家的服务水准和速度,真的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如果台湾还算是的话)的机场航站。  对台湾有所要求,正因为它的经济发展成就曾经居于区域领先地位,而直到今天,相信不会有人会把“落后”和台湾联想在一起。台北101摩天楼、高速铁路,这些都是台湾的地标及进步的象征,然而处在空中交通空前发达的时代,当机场已成为旅客每到不同国度所必须经过的第一道门户时,桃园国际机场已无法胜任提供各地旅客良好台湾形象的第一线任务。  效率问题不过是表象。1979年正式启用的桃园国际机场一度是亚洲最先进的机场,当年最风光的时候曾是各国机场管理考察团前来取经的典范。30年过去了,陈旧的机场空间设计及光线照明,仿佛道尽它逐渐凋零的命运,而这个故事背后揭示的其实就是输掉一场国际竞争之后的结果。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座机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受到重重政策限制,亚太地理位置优越的桃园国际机场因两岸关系僵化,无法在跨国空运快速成长的全球化浪潮下充分受惠,反而吞下全球化的苦果。  当机场吸引不到足够的航班、旅客和货运量增长滞后、也就无法生成对更多更好服务的需求,连带也没有投资提升服务水平和硬体设备的诱因,更不会催生管理和观念上的创新。  当区域竞争对手不断进步,桃园国际机场的困境似乎还有更深层的隐忧,两岸政策是关键,但也未必代表全部的挑战所在。身为蓝绿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和谢长廷对三通直航的政策松绑都持肯定的态度,但就算是明天政策改变,近几年丧失长线规划能力的台湾和它的机场准备好了吗?  终于等到了属于个人的行李,走出机场大厅发现抵境时的黄昏阳光早已褪色,坐在回返台北住处的客运车路上,我的怀疑和夜晚的颜色一样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