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资本在“法律银行”增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29:32
让道德资本在“法律银行”增值


22日,南京一74岁老太外出时被车撞伤,10多辆过往车辆都不肯送其进医院,最后开公交车的杨师傅将其送往医院。老太的儿子说:“说实话,一般人看到老太太受伤倒地,可能都会有顾虑,怕惹麻烦,我也曾有过这样想法。可杨师傅这样热心救人,让我很感动,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肯定会站出来!”(9月24日《现代快报》)
10多位过往车主都是“冷血的”?见死不救?不能武断下结论。杨师傅确实是个热心人,他除了有救人之热心外,更有不怕“被冤枉”的人证。因为,他驾驶的公交车上有七八名乘客,可以替他作证——他是救人者,而非肇事者。而若杨师傅是私家车主,是否会产生不敢救人的顾虑呢?很难说。救人为何弄得如此复杂、如此谨慎?或因南京的彭宇案依然让人刻骨铭心,其阴影挥之不去。
有人说,彭宇案引发的关注,正是我们对公民道德信仰匮乏的焦虑和重建道德纽带的渴望的体现。“不敢救人”或“不敢搀扶”,都说明道德“摔倒”了,摔得不轻。有网友自编救助老人宝典——《保护救助者自己的救助标准程序》;律师也提醒施救者要保留证据。“做好事可先留证据”无形中给弘扬美德套上了“枷锁”,互助互爱都会由此大打折扣。再加上“钓鱼执法”加剧了道德与正义的失落,让“摔倒”的道德更失去站起的“勇气”。
早有人提醒,当今社会正在滋生“道德不作为”的土壤,并建议要不懈地进行社会“道德资本”的积累。社会冷漠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道德资本”的不积累和道德的不作为。透过现象看本质,道德“碰瓷”撞出法律“碎片”。截至目前,法律在这一方面是“支离破碎”的,至少法律在界定是否“碰瓷”、如何保护救助人以及对“碰瓷者”的惩处上尚是空白。显然,道德“摔倒”,要由法律“搀扶”。
让道德资本在“法律银行”储蓄并增值。“道德资本”不仅需要道德的“注入”,也需要法治“加盟”。单纯依赖于道德建设来解决“社会冷漠”问题是理想化的。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道德资本”的积累,如果没有法律的有力保护,很快就会“用完花光”,唯有存入“法律银行”才能保值增值。法律法规要为道德建设“撑腰”,与道德建设“接轨”,为道德建设“护航”,发挥导人向善的功能,为道德建设积累“资本”,这些都值得探索与实践。(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