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行的逆境-吉美丹增仁波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36:26

谈修行的逆境-吉美丹增仁波切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不管是在生理或心理上;但我们往往自囿在狭隘的范围,不肯再求突破;直到受了刺激才有跳脱的转机。因此,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工作不顺、人事不合、感情风波、意外灾害、身体病痛、升学失败……,都可能是生命的转折点。依修行的过程而言,这些都是一种逆增上缘。虽然冲击力大,但是一旦突破,境界便更上一层。

世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人生,本来就是苦多于乐,所以才叫做三界火宅。身处繁华炫目的大环境,若不能把得定,做得了主,心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左右,沾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沈溺于五欲中(财、色、名、食、睡);本性已被诸恶习所蒙蔽,正觉既失,一遇到不能称心如意的事,自然瞋火起,恼怒生,搞得身心俱疲,痛苦不堪。

修行的人若能明知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遇到外境的干扰,知道这只是瞬间缘聚的现象而已,一切如空华之将谢,不存留于心,烦恼因而即灭。

若是忘了本性,失却了菩提心,就如同一个正常的人突然瞎了眼;聪明的人顿时丧失记忆,不但无法回到自己原来的住处,而且将茫茫然不知所措,只得任由外力、他人所摆布。

一位同修道友遭他人谗陷,受到师长的误会,他一句话也未曾辩白,见到师长便低头认罪:「弟子是来求忏悔的,弟子无明做错了事,乞求恩师慈悲教诲。」

他说:「我是宁可令师长得痛快,也不愿意伤了朋友成全我行忍辱波罗蜜的好意。」

时时记得自己是菩提道上唯恐失德失道的人,分分秒秒不离正觉,任他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一切视如水中之月,自然不着其身。

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曾诱拐五百比丘,破和合僧团。又推掷大石砸伤佛足。当时华色比丘尼见而呵斥之,提婆达多饱以重拳,至其眼出而死。后又教唆阿阇世王放狂象践踏佛陀,但未能得逞。提婆达多恶心不舍,又以剧毒置指甲中,欲因作礼,以伤害佛。像如此犯下三逆重罪的人,佛陀非但未起恼怒之心,反而告之众弟子: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能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妙法莲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

为人所伤,受人所侮,心中的空慧加强了,慈悲更深了,只记得对方的好处,心中所想都是好的,并且由衷地升起感谢的心。这种清高、柔软的心,绝不是一时的忍耐,而是经由多生累劫的磨练与智慧的累积所发露出来的大肚量、大自在。

我们学佛究竟得了些什么好处?得到了快乐自在的佛法。

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要定住志,横逆来时不动住,就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要发大愿心,不离愿力,遇着逆境,一点埋怨也没有,甘心承受,就能滋长佛心。」

「修行的路是自己走的,不是做给他人看的,尽自己的本分,不问他人有没有做到,才能成道。」

成佛所需要的智慧法门必定是在难以数计的逆境中得来。老子道德经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加福是逆着来的,能从逆境中洞悉逆境的真相与原由,进而能真正面对苦难,得到解脱的智慧。一切的困扰、苦恼、煎熬便成了生命的光辉。在每一次的逆境中,愿大众都能从艰苦中走出来,你将发现窗外正是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