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钱 与 幸 福w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22:51
                                                                                   金  钱  与  幸  福
                                                                                 
       前些日子,听了一场报告。在谈到“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问题时,报告人义愤填膺地讲了两句话:不要一切向钱看,“金钱能买来健康吗?金钱能买来幸福吗?”当时觉得,这话说的有点儿过。事有凑巧,那几天,央视十二套也连续几天讨论了“金钱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吗”之问题,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都有失偏颇。
       金钱是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幸福指数与金钱指数,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一个人,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金钱再多,也无力回天;一个人,若以非法手段取得了足以杀头的钱、或以常人拿不起的钱去干了足以杀头的事,连命都丢了,何谈幸福?这叫做:都是钱多惹的祸,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有时,金钱确能买来健康,也能买来幸福,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人,病魔缠身,如果尚可医治,无钱医之,何来健康?一个人,穷困潦倒、无房无车,而他又自觉有房有车就是幸福,无钱买之,怎觉幸福?
       现在,有些人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谈“钱”色变。似乎一谈“钱”的问题,特别是一看重“金钱”的时候,仿佛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就是拜金主义人生观,就应受到千夫所指。其实,我们不要批判金钱,金钱不是万恶之源,金钱无罪。有罪的只是非法获取金钱、非法使用金钱的人和行为。金钱的获得只能是通过合法渠道取得,不能是坑蒙拐骗、偷砸抢夺、贪污受贿的不义之财;若是这样,那这种人和这种行为就应受到批判和制裁。同样,金钱的使用也应是文明的、理智的、合法的,不能挥霍无度、不能违法犯罪;若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比如赌博嫖娼、雇凶杀人等,那也是要受到责骂和法办的。因此,对待金钱 ,只要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大可不必敬而远之。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满足感。幸福是没有标准的,或者说标准是不统一的;这是因为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其感觉是不同的。有人感觉已经很幸福的事,另一些人则可能感觉平平淡淡。比如:同样的一套房子、一部车子,对一个平民百姓或者渴望已久、从未得到的人来说,他可能十分满足、幸福无比;但对于一个十分富有或其所拥有的房子、车子比这还要高上几个档次的人来说,他可能会不屑一顾、无一点幸福感。同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其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骑洋车带手表”这件事,在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旦拥有,其自豪感、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而现在呢,你还会有此感觉吗?
       穷人可能以富人的奢侈为幸福,富人则或以穷人的悠在为幸福;乞丐可能以吃饱肚子为幸福,囚犯可能以获得自由为幸福;病人可能以大病初愈为幸福,垂死之人可能感觉只要活着就是幸福。有钱有有钱的烦恼,没钱有没钱的快乐。在合情合理、合法合义的大前提下,以拥有金钱为幸福的人,自可以拥钱而眠;以看重金钱为耻辱的人,自可以与钱为敌;以驰骋官场为幸福的人,自可以做官当权;以遁入空门为幸福的人,自可以吃斋念佛;以读书著述为幸福的人,自可以咬文嚼字;以家徒四壁为幸福的人,自可以安贫乐道。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知足常乐。只要感觉幸福,勿论金钱多少。(  王海)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9日11:23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过去半个世纪来,虽然发达国家越来越富裕,人们却似乎没有变得更快乐。调查显示,平均来看,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对生活并没有感到比50年代的时候更满意。这的确非常奇怪,因为任何时候富人总应该觉得比穷人快乐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8月9日一期报道,近年来,关于“快乐”的研究——与传统 的人均GDP等经济衡量标准相反——正在引起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年初,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莱亚德在一系列讲座中通过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成果,再加上自己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一矛盾。一种解释是“习惯性”:人们很快适应了生活水平的变化。因此,尽管生活的改善让他们快乐了一段时间,但这种效果很快就消失了。比如,30年前集中供暖还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如今它已经必不可少了。
  金钱为什么没有让人们更快乐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与其他人相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们接受了一项调查,问他们是希望一年挣5万美元,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一半,还是一年挣10万美元,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他们宁肯挣得少一点,只要比其他人好就行。其它的研究也证实,比起绝对收入,人们更关心与其他人的收入差别。
  更糟的是,为了负担更多的消费而拼命工作,最后可能会让人们更加不快乐,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同样一批哈佛的学生也做了下面这道选择题:1、两周的假期,而其他人只有一周;2、四周假期,而其他人有八周。这次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换句话说,人们在收入上的竞争并没有延伸到休闲时间上。莱亚德说,这一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人为了增加物质消费力而过于卖力工作,导致可消费的闲暇太少。
  莱亚德说,如果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幸福(即快乐),那么一些极具争议的公共政策的影响就会随之而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政策扭曲了休闲与收入之间的选择。税收减少了人们加班或努力工作以获得提升的动力。不过莱亚德的研究表明,人们实际上有着一种加班工作的趋势。因此,税收不仅没有消极作用,还是应该提倡的。(来源:参考消息)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不少人以为,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但是有了钱,有了好车,有了大房子的人,却并不比其他的人幸福。幸福的秘诀在哪里?Psytopic介绍三个幸福计算公式,或许有助于我们追求人生的幸福。科恩说:“学会享受生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人的生命并不算很长。”幸福是否意味着永远占有幸福的这种感觉?-psytopic.com

一、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
H=S+C+V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应该做到:
1.生活富有一些。
2.拥有美满婚姻。
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
4.具有信仰。

二、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组成公式:
Felicidad(幸福指数)=P+(5 ×E)+(3×N)
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
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 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
这个公式是几位心理学家走访了1千多人后得出的结论。参与这项研究的科恩说:“多数人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后,人们却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其他人更开心,他指出:“人应该学会积极享受生命,同时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用什么手段能达到这一目的等等。”

三、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它实际上是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两者的落差越大,则幸福感越差。
以上三个公式看似简单,如果你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并可以解释很多主观幸福感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分析看看。
Psytopic提示:
第一个公式,侧重说明幸福掌握在我们手中,主动控制我们的心理力量;
第二个公式,说明幸福的秘诀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
第三个公式,像不像我们中国的古话:知足常乐?
幸福仍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以上使用主观因素作为衡量幸福的公式仅作为参考。
在你心目中,如何诠释幸福的涵义呢?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幸福」时,你是否也能列出一道独家的「幸福公式」:
幸福=( )+( )+( )
不妨分享你的da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