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军最后的老兵 曾为29军军医亲历卢沟桥事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58:12

昨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3周年,家住老城南的王寿延老人和往常一样,坐在卧室的躺椅上,等着老伴给他注射胰岛素,窗外是蒸笼似的天气和摇曳的树荫。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已经像这样,在南京默默地生活了62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长寿的老人在73年前曾经亲历卢沟桥事变,在日军的轰炸和扫射中经历一个民族的伤痛与抗争。

29军老兵,南京还有一个

“报纸上说,他是29军最后一个老兵,这里(南京)还有一个哎。”昨日,王寿延老人拿着一张报纸向记者说,报纸上报道了陕西的一位29军老兵王自治的故事,并称呼其为最后一位29军老兵。这篇文章的原作者之一是学者方军,方军多年来致力于抗日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尤其是在抗战老兵援助走访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不过,方军没想到的是,在南京城里还有一位29军的老兵,他就是王寿延老人。

王寿延1916年9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在19岁之前,他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也接受了民国时期的新教育。老人告诉记者,他的正式学历是民国时期的“高小”毕业生。正是因为有这一学历打底,1935年的时候,他和一帮同学报名参加29军,他被分配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那时候29军的军部还在北平城里。”王老回忆说,当时由于知识分子少,部队对他们这些有文化基础的新兵都很看重。就这样,王寿延19岁的时候,正式成为29军的一名军医。

1936年,29军军部迁到北平南苑地区。在老人的记忆里,当时的军部驻扎在南苑的第9营房,军部军医处驻扎在第15营房。军医处下面有一间制剂所,是一间为29军三个师提供医药的工厂,王寿延进入29军军部军医处后,即被分配到这间制剂所下面的注射剂室工作,跟随老军医学习医疗技术。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可以在营地里遇见宋哲元、佟麟阁、冯治安等一批29军的高级将领。

老人亲历卢沟桥事变

王寿延老人告诉记者,在7月7日战斗打响之前,29军驻军和日本驻军的关系已非常紧张,29军的领导者也意识到大战已难以避免,因此在1937年6月就督促各部做好抗战准备。当时有一批世界各地华侨捐赠的医药器械,共有13车皮,被运送到了上海。1937年6月底,王寿延和他所在的制剂所一位姓赵的所长,奉军部军医处的命令,前往上海接收这批医药器械。

老人回忆说,他们在1937年6月底来到南京,居住在湖南路一家名叫“民生旅社”的旅店内,不时可看到日军的飞机在南京上空盘旋。由于局势紧张,他们在“民生旅社”住了多天仍然没有机会去上海。来到南京一个礼拜后,他们接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的命令,上海已经不能去了,命令他们速回军部。王寿延回到军部后不久,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9军军部所在的南苑随即成为血战的地点。当时37师还在丰台卢沟桥一带正面阻击日军,日军的轰炸机已开始对37师背后的南苑等纵深区域进行轰炸。“飞机飞得很低。”老人说,“就像贴着高粱穗子飞过来的,扔炸弹和对下面扫射,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南苑进入阵地战之前,29军军部撤退到河南郑州,王寿延老人所在的军部军医处也跟随军部撤退到了郑州。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军部原先驻扎的第9营房成为日军轰炸和炮击的焦点,“营地都给炸平了”。当时在南苑指挥战斗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誓死坚守阵地的132师师长赵登禹,在随后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在南京默默生活了62年

卢沟桥事变之后,29军撤退到了湖北荆门,被改编为33集团军,王寿延被分配到集团军下面的77军军部军医处工作,先后担任了军医处的中校主任兼野战医院院长。此后77军经历了改编、起义,王寿延老人则几经辗转,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于1948年8月来南京定居,现已在南京生活了62年。

王寿延老人昨日表示,他很想和报纸上披露的29军老兵王自治取得联系。记者设法联系上王自治的家人,得知老人已在年前去世了。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王寿延老人很有可能是唯一一位健在的29军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