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宁:莫让穷人遭受“贫困惩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14:19

 

    •   “暴走妈妈”叫陈玉蓉,她曾患有重度脂肪肝。2009年,为挽救身患重病的儿子,她连续7个月日行10公里,消除了脂肪肝。同年11月,她“割肝救子”,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可近日“暴走妈妈”做了双眼皮和消眼袋美容手术,尽管她称美容未用过一分钱捐款,但不少人仍对她的举动表示不满甚至反感,而且都高举着道德的旗帜。


      类似的事情近来频频发生,例如有高校就规定,享受国家高额奖学金的贫困生不能买手机、MP3和电脑,欠学费的贫困学生不得参加考试;一些银行对少数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不问清原因,就急吼吼地公布“黑名单”;笔者去年参与救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大学生,她父亲也身患重病,因害怕有人误解他用了社会对他女儿的捐款,拖延不治,结果猝死在为女儿奔波的路上。


      对这种现象有一个基本的解释,就是“贫困惩罚”。这起先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生活在高成本生态系统中的穷人,为了维持较正常或有一些体面及尊严的生活,往往比富人付出更高的代价,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例如,中秋吃月饼本是贫富均享的传统,几元钱一块而已,可现在月饼奢侈化了,价格极高,使贫困者望而却步;随便到超市里转转,食用油、牛奶、牙膏等生活必需品中,大包装的产品越来越多;一些高科技产品快速“技术升级”,使穷人省吃俭用才买到的东西转眼就成了鸡肋。


      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缩小贫富差距,也努力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但也需特别注意“贫困惩罚”对这些努力的抵消。据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国际著名管理学专家普拉哈拉德调查,在印度孟买郊外的小镇塔拉维,就每日消费项目的成本而言,穷人接受相同的服务需要比富人多支付5至25倍成本,这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穷人的钱不值钱。”


      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中是多数。”实际上,我们努力消除“贫困惩罚”不仅有道德考量,还有“穷人经济学”的考虑,那就是穷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巨大的财富,虽然他们的相对收入和消费能力较低,但是总体来看,累计的购买能力和发展潜力却是惊人的,要将他们视为“有创造力和有价值的消费者”。


      对此,一些穷人较多的大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印度要求生活用品企业生产几日或一日量的小包装产品,让只能挣到一天生活费的穷人也能做一天体面的消费者;南非和巴西为贫民窟专门安上无起步价的充电充水卡,有多少钱就充多少;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甚至向乞丐贷款,其创办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就反复强调:银行要对穷人充满深深的信任,向穷人提供有尊严创造财富和享受银行服务的途径。


      政府要站在全新的角度重新思考缓解贫困的创新方案,在扶贫的同时,努力消除“贫困惩罚”,事关百姓的民生大计,在制定政策、设置规则和建立制度时,一定要有“穷人的心”,不能就高,甚至不能就中,而要坚定地就低。对于一些基本生活品,政府也应适当限价。我们如今的一些做法就很好,如南京公交卡原来充值起步价很高,现在降了下来,各城市大力发展低价公交等。此外,有些“贫困惩罚”是由管理不当和腐败引起的,如繁琐的行政管理“罚”掉了穷人用于谋生的“时间成本”,“看病贵”耗尽了他们的“生存成本”等,对此政府部门也应尽量提高办事效率,消除由此给穷人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