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钓鱼岛“硬碰硬”的原由及结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23:18
一起看似不算太大的“事故”正在迅速转化为一场重大的外交危机。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扣人的争执在几番马拉松式的角力中,仍然处于僵持状态,甚至还变得更加棘手。不过,想想看,这样的“硬碰硬”倒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钓鱼岛争端,表面上是一个小小的无人荒岛之争,实质上是海洋化界之争。它既是主权之争,也是资源之争,甚至还是战略包围与反包围的斗争,所以,谁也不会轻易做出让步,否则任何一方的执政者都很难面对民众做出交待。
  第二、自麻生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日本经济低迷,政府举措乏善可陈,整个社会弥漫着失望与不安的气氛,普天间基地的冲突又得罪了主要的靠山,转移视线,也是政客惯用的手法。况且,日本人偏好于强硬的领导人,投其所好,理所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衰退的经济和糟糕的财政前景面前,修改防务政策的努力显得甚是不合时宜,虽然前期它也渲染过所谓的中国空军、海军威胁,但嘴里唠叼,光说不练,以显示一下强硬,还是不行的。所以,菅直人不过是沿着老路多走了几步而已。球是日本开出的,虽然有些硬着头皮的感觉,但它还得继续踢下去。双方在东海的矛盾由来已久,但是,发展到扣人并“诉诸法律”的地步这还是新媳妇上轿,头一遭。所以,它得慎之又慎,压力再大也不敢轻易示弱。
  顺捎一句,日本转移视线的目标选得很合适。它决不敢在强捍的俄罗斯面前造次,因为北极熊的爪子地球人都知道。虽然现代的中国也已今非昔比,但中华民族的性格比较宽容,且国家又长期处于******包围之中,政府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国内转型期特有矛盾的重大课题,所以还可以当个“软柿子”来捏。前面说过,中国的军舰、军机日本不敢打,总能扣扣中国的渔船和船员,以显示它的强硬吧?
  第三,中国方面,民众的参与意识空前强烈。奥运之后,民族自豪感也与日俱增。偏偏这个时候挑开门帘的是日本人,人们总有一种老账未还,又添新债的感觉在心头——舆论必为之沸然。在看政府方面,1949年以来,中国从未在领土争端,尤其是硬争执中让过步,再考虑到民舆因素,外交上的相互推搡肯定不可避免。
  那么,“硬碰硬”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首先,再推来搡去,大家都在努力地拿捏,谁也不会轻易施以拳脚。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马关条约时代的中国,如今的日本也不再是军国主义势力坐大的日本。况且,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地球上的主要国家之间,利益相互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战争对谁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除了姿态,还是姿态!
  不过,在玩姿态也是要讲艺术和讲资本的。日本的资本在于其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先入,既然不能武力解决,它就会在实际上处于上风——这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中国的优势在于钓鱼岛之外,毕竟对于日本来说,总体上我能掐住它的一些利益节点,或者说在相关的利益节点上我占据着主动,所以,把这个技术活儿做好的话,还是大有收获的。
  如此以来,双方“硬碰硬”的最终结果是:中国失了面子,日本丢了里子。理由有二:
  一、詹基雄船长还是要放的,不过,绝对“不会在中方的压力之下”,日本会选个对它们有利的时机或者方式放人,比如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变化,依其国内法庭判决结果行事。所以,表面看中国会很没面子;
  二、“春晓”油气田开采会在单方面的行动中悄悄地加速、对日煤炭出口(尤其是焦炭)会因停止省部级交流而减速,甚至悄悄地踩两脚刹车……这都是中国平时想做而碍于国际规则所难以做到的事情,当然也许我方还会有其他实质性的动作。这样的话,将让日本人心急如焚,暗自叫苦!
  中国政府的外交辞令向来非常考究与保守,能说出诸如“不要误判形势”、“将采取反制措施”之类的话,说明我们还是胸有成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