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效度探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50:00
课堂教学有效性效度探微(教师中心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教学文摘 → 课堂教学有效性效度探微(教师中心专稿) 2010-09-15
顾 乡 马 明 王语丹
2009年伊始,云南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全省各族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下发《云南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通知,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的教师?如何较好的全面的提高教育质量?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此,我校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树立“有效”理念,明晰工作思路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用实践完善理论,为此,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二、搭建平台,践行理论,开拓新发展
-
理论先行,有了理论的指导,就有了前行的翅膀,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争取有效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1、集体备课,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着力点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健全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集体备课的尝试,开学伊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由学校教育科研室牵头, 在教导处的配合下,各教研组长分工,各备课组组长负责,各位教师具体施行,在全校范围把集体备课切实的推展开来,最终形成我校特色,这是有效教学在源头就得以最根本的保证。
教育科研室首先出台一系列的方案和办法,并且对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地点做了具体的规定。学校每天有2个教研组活动,共10个教研组,各教研组以年级为单位下设备课组。活动形式可以为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活动时间分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在活动的过程中,教育科研室和教导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交教育科研室,由教育科研室主任于每周一的行政领导会议上向学校汇报上周活动情况,推进完善相关方案和措施。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经过近半个学期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有的教研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做的比较好的有数学组、物理组等。下面我们以语文备课组为例,从这一小范围来看我校在这一方面的近期工作。
在传统备课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洋思备课模式,大胆尝试“三个三”(既三定、三明确、三落实),注重发挥备课的整体功能;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定教案)。每周三下午为语文组活动时间,在此之前备课组长规定好本次发言的中心人员,由他提前备一周的课,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吃透学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
其次,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备课时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还要明确怎么教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
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课堂练习、落实“回头看”、落实纠错与改进)。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练习题;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2、课堂练习设计,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由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练习设计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练习,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练习的针对性。短短的45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式的多样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内容的有效性。在课堂练习时,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指名一位学生作答,回答符合教师的愿望,就再提出一个问题,一问一答似乎挺热闹。但这样的练习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有效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有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却又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只要问题有了答案,任务就算完成,这样的练习是没有质量的。
要使课堂练习的质量达到最优,教师所设计的练习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思维,才能真正提高练习质量的有效武器。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设计的练习一定具有其灵活性和开放性。如可以由一个题目拓展成一组题,真正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可以尽可能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式的题目,不要只满足于结果,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但一定要在“多中选优”——即可能思路简洁或计算简洁或思考计算都非常简洁。
总之,减少课堂练习的量,提高练习的质,设计出有效的练习,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做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我们数学课堂练习教学的目标。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3、“教研沙龙”,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助推器”
校本教研工作是我校当前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升教师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学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教学研究活动一向是以严肃、拘谨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有没有另外一种既具科学的严谨性,又具浓厚的趣味性这样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呢?学校教科室借多批次的教师、干部从上海方略建设集团建平中学培训学习回来的东风,把具有随意、轻松、自由的“沙龙”模式引进到教学研究活动中,对“教学研究”的活动形式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让教师们有了较为浓厚的参与兴趣同,让人耳目一新。“教研沙龙”这一教研模式,少了拘谨、少了约束,“聊者”随意、轻松的一起探讨教育教学理会,探讨交流教学的思考和见解。探讨交流中,参与会者可提问、可质疑、可发感慨。这样的教研活动形式让与“沙”者不仅在轻松、惬意的“聊”的过程中获益不少,而且对“教研活动”这一传统的教研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学校设置“教研组长工作沙龙”(简称“教研沙龙”),其目的是为教研组长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聚教研组长之力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沙龙”主要设有主题活动、专题讨论、专题讲座、自由讨论等活动形式,每月定期开展活动一次,或根据需要安排活动。开展校本教研的“教研活动开放日”活动,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为下一步的教研活动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为具体备课的完善提供了的指导,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打基础。
近期,“教研沙龙”的工作步骤分三步走:
第一阶段工作重点——抓集体备课,以规范化作为切入点(计划规范,教案规范,教学进度规范等),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累课题资料,为今后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工作重点——课程精品化(备课、磨课)
第三阶段工作重点——模块课的推进(以语文学科作为试点)
3、 “特色学校”塑造,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新契机
为适应新课改,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有效的教学得到深入的实施,学校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到上海、成都、宣威等地考察学习,组织学校干部到上海建平中学培训学习,学习结束回学校组织教师再培训。建塑“建平模式”,组织教师到开远、建水、石屏、泸西进行“建平模式”分类别分科目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红河州与上海方略集团共同开展中小学教师“特色学校”校本培训学习,旨在提高全州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是“特色学校”的试点学校,为了让培训工作顺利展开,我们与上海方略集团先期在我校开展了培训的调研工作,教科室下发“中、高级教师情况调查表”“培训需求调查表”,通过调研掌握全校教师的具体情况,配合方略集团为后面的培训工作打好基础,让后面的培训能有的放矢的开展。
上海建平中学以“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合格+特长”、“规范+选择”为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具有“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和领袖气质”的新型人才,他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改革,构建了具有开放、民主、和谐、进取的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构建了一个包括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在内的学校文化系统。
学校借打造“特色学校”的契机,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学习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生活态度。教科室协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假期“借鉴建平模式,建设特色学校”的培训学习,先后有四批共计18名教研组长和干部到上海建平中学挂职学习培训。
与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合作2年的时间里,学校与集团的合作,教学实践与先进理念的结合,学校与教育集团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教育教学及教育集团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培训,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4、“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平台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和重要基础,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为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优化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从2006年开始实施“青蓝工程”带教活动,由具有高级教师职称或教学业务素质高的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对子,进行传、帮、带,以期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个旧二中“青蓝工程”至今已开展了4年,先后有四批30多位青年教师通过带教活动不断成长,有三批“青蓝工程”带教工作已经完成。此项工程的实施,其目的是使青年教师在系统掌握教育教学理论、课改理念及所任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和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以期达到“一年上路、二年成长、三年合格、六年后步入骨干教师行列、九年成名优教师”的总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是有效教学发展的根本,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成长,更是关系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我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占据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绝大部分,学校根据课程安排,有目的有计划的继续开展师资建设这一项工作,为新教师牵线搭桥找师傅,签订师徒带教协议,落实结队活动。毋庸置疑,带教双赢,是一项奠基工程。师德共育,人格共建,业务相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奠基工程的基地是学校,它是新教师从初级教师到成熟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摇篮。
三、教学反思,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再认知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一个经常反思的实践者,让教学反思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助器。
1、通过教学反思,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过去我们有些教师只死死地盯住教材和教参,无视学生的存在和感受,没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了解并且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使学生首先在心灵深处接受老师。教师的每一次上课不要把两只眼睛只盯在教学内容上,而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对于学生不欢迎、感觉很别扭的内容,教师就应该毫不吝啬地将其扔掉。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氛围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可变的是择用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就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
课堂教学从“关注学”转向“关注人”,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观,有更高的人文素质。既要对每一位学生多一些尊重和关心,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用“心”施教,才能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力求从“目中有人”到“心中有人”;还要关心学生的人格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让教学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
2、通过教学反思,更好更多地关注课堂。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使我们明确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师生互动;做到课堂结构优化,设疑提问精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同时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板书要点的文字,要把握准确,真正把自己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自由交流,不吐不快,其乐融融。在这种课堂氛围中,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始终带着渴望、带着创造的冲动去探求文本的意义,从而让教学成为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过程。
3、通过教学反思,用心地带领学生入“场”。课堂教学要善于带领学生入“场”。这里所谓的“场”即学习的“场”、创造的“场”;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与创造欲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的核心是有一种力量引导着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创造,就在于为学生搭建这个“场”,在“场”中能动地、艺术地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最终走向他们自己的再发现、再创造,形成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
为了营造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教师不仅要考虑问题本身的设计,还要注意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和连锁引发新的问题的方式等要素。“激发创造的场”,最重要的不是教师非常吃力地去落实知识点,而是提出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曾经竭尽全力地试图把自己知道的最好、最多、最精彩、最与众不同的东西献给学生。
4、通过教学反思,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一心盯着教学内容的讲解。学习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的过程,没有问题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堂。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在课堂上老师要倡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那些颇有新意或独到见解的问题要表扬鼓励,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学生的敢于和善于提问的前提是由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来衬托的,而这种气氛又是老师创设出来的。无论学生问什么问题,说什么想法,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
作为教师,面对各种层次的学生,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过程极有可能含有独特的成分,这些独特之处往往是学生的创造性所在。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引导和鼓励。
总之,课堂是落实课程方案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能否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而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在研究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只有保证教学的各环节有效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适应当前“减负提质增效”的大环境中找到学校的立足点,才能实现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才会掌握它的奥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