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决胜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10:12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决胜方略

       (一)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体系   1、要确什么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不是要脱离教材,而是要用文明史观对教材知识重构和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再阐释,文明史是一种目光、是一种高度。例如:复习国共关系,就要站在“和则两利,分则伤民族元气”的高度来认识。  (二)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稳扎稳打,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一节、每一单元。  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但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依据大纲考纲,紧扣教材,从节——单元——整体来抓好基础知识,落实主干知识体系,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务必做到落实。同时又要兼顾对课本边角知识的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牢固地掌握书本里的备考知识点,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为下一轮综合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时,必须将知识内化,完成知识转化才是关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理笔记千万不要抄写参考书上的预习提纲,而是要将知识浓缩、内化,要把书本读薄。边整理,边回想老师讲过的知识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2)及时完成课后训练。知识的落实和转化,都要体现在会做题和做对题上。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若将不懂的问题堆积起来,就很难在高考中获得成功,那些认为历史突击一下就能提高成绩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3)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要用“色笔”标出,要不断强化记忆。①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加深理解。②可以通过错题积累和自我反思达到提高的目的。  (4)学会知识迁移。许多历史知识必须结合地图册来掌握,凡教材上划*号的地图都是要求掌握的。尤其那些与主干知识相关、与热点区域经济相关的地图更要引起注意。  (三)分阶段,理线索,整合单元知识,宏观掌握历史。  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  第一,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简要化。在复习时要能够“纲举目展”。  第二,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要点化,做到点线清晰。从历史的整体出发,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学生的主干知识如果没有网络化,他心里很没底,甚至复习了就像没复习一样,这也会导致学生信心不足,文综答题的信心和第一感觉很重要的。)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来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背景、过程特点、影响)。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历史学习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这才叫知识整合。  第三,平时注意自我总结历史规律,将知识类化、同化。如:历史事件的学习一般都可以从背景(大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展开)、过程、结果、性质和影响几方面掌握。再如: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都要放入“特定历史条件下来分析”,从内部看,一般从物质、阶级、思想、社会矛盾几方面来分析;而失败的原因,一般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从几方面考虑:吸取教训、调整政策或变革生产关系(制定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根据变化后的情况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统一、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增强等;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教育及人才储备等。历史又是丰富多彩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历史“公式化”、历史人物脸谱化都是危险和有害的。如:材料解析题中要求“结合材料××”来回答时,就必须紧扣材料来解答。  (四)文明史的交叉与比较  在近两年各省的高考题中大量出现,要求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把同时期的中国历史放入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从文明史的角度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分析,开拓学生视野。  例(2008高考全国卷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D)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五)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文科综合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近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所以在平时复习时,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  能力只有在训练中得到提高,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首先按题型或内容将其分类汇编,学生加以练习;  其次师生共同解答每个题目,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  再次,规范答题语言,紧扣得分点,减少失分。  关于选择题的训练。选好题是有效训练的前提。选题工作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高考卷和新课改高考卷要引起重视,可从中精选试题训练。要编好“情景式选择题”,增加选项地干扰性,使学生能力在训练中得到增强。  材料题要精炼,材料分析题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成熟的题型,是高考的重头戏,对材料题的专项训练是必要的。要从解题的各个环节、有步骤地进行。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每组训练题要突出某一种专项能力,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精讲,使每项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在训练中得到提高。提醒学生,在平时训练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先易后难,试卷不要留白  建议考生在做题时应捡容易得分的先做。考生不要在试卷上留白,写上去的内容有时不一定很正确,一旦踩到得分点也能得分。“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建议考生答题又遇到时间紧的前提下,首先是哪个学科容易就先做哪一科,由易到难,其次是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要“广积粮”。  (2)辨清题设要求盯关键词审题  综合题的设问中有很多限制词,考生首先要认真看清题设所要求的是用哪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该问题,知识选用错误会导致得零分。比如有年高考题要求考生“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去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但有考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回答,导致该题得零分。  对于材料的限制词,考生也要认真阅读仔细,要看清是在分析材料中的哪一部分。去年高考40题的第5问是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而第6问是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与国家吉凶载德不载地,两种建都观点的异同”。有考生认为这两问是在问同一个问题,答案一致从而失分,其实这一题材料不同,指向也不同,设问也不同。  考生还要找准答题角度,比如题涉及“为什么”与“怎么办”,考生在审题分清后再慎重下笔回答,因为答案的针对性指向关系到阅卷老师给分的高低。  (3)知识泛化要不得  不少考生越到关键时刻就紧张,其实这时更要重视基础知识。许多学生考前有个通病,就是知识泛化。  建议考生这时找一本规范系统讲解知识的资料,将其重要观点从前到后认真看一看,包括微观和细节性的知识点。这样,答题时就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能阐述知识点的外延,容易得高分。答题只有在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支撑下,阅卷老师才会认为考生思想有广度有深度。  总之,基础最重要,关键在平时,会灵活应用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好的方法只有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挥作用。我的图书馆http://liukaichuang.360doc.com

我的网易博客
http://liukaichuang1021.blog.163.com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duiyigexinghuajiaoyu